学术投稿

自制去甲斑蝥素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谭志美

关键词:去甲斑蝥素药理学, 急性毒性实验, 半数致死量
摘要:目的 通过对自制去甲斑蝥素的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为自制去甲斑螫素的安全性作出初步的评价.方法 通过预实验腹腔注射给药,找到大致死量和小致死量,据此用改良寇氏法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 在预实验中找出大致死量为64 mg/kg,小致死量为12 mg/kg,而自制去甲斑蝥素急性毒性为LD50(腹腔注射):21.17mg/kg.大约是临床用药的60倍.结论 自制去甲斑蝥素在规定的剂量范围内使用是安全可靠的.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质量.方法 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将本专业学生随机分为PBL教学组(实验组)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实验组对PBL法的各项教学效果评价均较好;期末考试成绩与对照组相比较,总分、选择题、问答题及综合分析题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PBL可提高“急危重症护理学”护理教学的效果.

    作者:缪礼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脑血管意外继发癫痫40例临床分析

    脑血管意外继发癫痫临床常见,尤其脑出血、脑梗死病人更易发生,既可在急性期也可在脑卒中后数年出现,反复发作加重脑细胞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引起我们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现将我科近5年来对脑血管意外病人继发癫痫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贾道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65例

    目的 研究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联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126例经内镜诊断并检测证实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500 mg+甲硝唑400 mg,每日2次,共7 d;对照组61例,给予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500 mg+甲硝唑400 mg,每日2次,共7 d.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腹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组组第1 d和第2 d腹痛缓解率分别为33.8%和53.8%,高于对照组的16.4%和39.3%,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溃疡治愈率分别为90.8%和86.9%,治疗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0.8%和86.9%,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少,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 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安全有效,腹痛缓解速度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

    作者:林振;刘志新;廖国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非等量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非等量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前后血中胆红素及内环境的变化.方法 18例患儿均采用桡动脉棗外周静脉同步换血,采用O型红细胞+AB型血浆,换血量150~180 ml/kg,输入量比换出量多10~15 ml/kg,3 h左右结束.换血前后抽血送检胆红素、血气、电解质、血常规、血糖、血培养,出院前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对比分析.结果 血清胆红素换出率为50%,换血前后血红蛋白、血气等差异无显著性,电解质、血糖、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差异具有显著性,但平均值在正常范围.结论 非等量换血疗法能有效降低血中胆红素的浓度,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对内环境影响不大.

    作者:卢锡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提高七年制医学生病历书写能力的探讨

    病历书写是医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的临床基本功之一.认识病历书写的重要性,学会采集病史、归纳总结、用语规范、养成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对于医学生病历书写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作者:齐文杰;谢来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经内镜探条扩张治疗食管吻合口良性狭窄38例

    随着食管癌和贲门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经外科手术根治肿瘤导致术后食管吻合口良性狭窄的病例越来越多.由于不能进食,可导致严重的营养障碍,往往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吻合口良性狭窄,均可造成患者不能进食,而若不能及时治疗,将危及患者生命.我们自2006年起,用Savary探条扩张器治疗食管癌、胃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38例,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慧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己酮可可碱抗肝纤维化及对I型胶原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己酮可可碱对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大鼠Ⅰ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和抗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己酮可可碱组.6周后比较各组肝组织学评分,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Ⅰ型胶原(Col-Ⅰ)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对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 已酮可可碱能够降低纤维化的组织学评分,降低Col-Ⅰ mRNA表达水平.结论 己酮可可碱在大鼠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模型中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

    作者:杨寄华;胡继春;贾继东;王宇;马雪梅;马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高血压危象的急救护理

    目的 探讨高血压危象的急救护理措施,以更好地挽救患者生命.方法 对我科2005~2006年急救高血压危象患者13例的急救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高血压危象全部缓解,血压控制在160~180/100~110 mmHg,平均住院10 d,12例好转出院,死亡1例.结论 正确判断病情、迅速合理的救治和严密的护理配合是高血压危象急救成功的保证.

    作者:邓凤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不同团队合作对分娩不良结局和分娩过程保健作用的影响

    目的 研究本地区不同级别医院不同团队合作对分娩不良结局和分娩过程保健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对照的方法抽取本地区一级、二级和三级医院的产科病例,统计2004~2006年间新生儿死亡率,同时对实行目的 性决择手术(急诊剖宫产或阴道助产)的病例进行单独统计,分析脐带脱垂病例的诊断至胎儿娩出时间间隔(DDI)与新生儿窒息之间的关系.结果 实行产科与儿科合作的医院新生儿总死亡率明显低于实行传统会诊的医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着DDI的延长,新生儿窒息率增加,合作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传统会诊组(P<0.05).结论 产科、儿科合作能够改善分娩不良结局、降低新生死亡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望艳美;万波;蔡春芳;李燕秋;徐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宫颈液基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涂片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6年2月至2006年9月我中心门诊宫颈糜烂患者648例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检查,80例液基细胞学涂片异常者均行阴道镜检查,于可疑处行宫颈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液基细胞学涂片检查阳性诊断率为29.69%(95/320),其中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占20.0%(19/95),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US-H)占6.31%(6/95);内瘤样变Ⅰ级(CIN-Ⅰ)占67.39%(64/95),CIN-Ⅱ占18.95%(18/95),CIN-Ⅲ占13.68%(13/95).结论 TCT涂片配合阴道镜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病变.

    作者:刘小英;吴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椎动脉型颈椎病3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旋转手法结合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旋转手法结合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 360例患者经6个月随访,治愈196例,显效146例,有效18例.结论 旋转手法结合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正确的诊断及适应证的选择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武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自拟活血通窍汤治疗颈源性眩晕100例

    目的 探讨自拟活血通窍汤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中药活血通窍汤治疗颈源性眩晕50例;另设盐酸倍他司丁对照观察50例.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94.0%,对照组64.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活血通窍汤对颈源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作者:陈丽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本院1994年5月至2007年12月间诊治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57岁(27~92岁).临床表现血栓者8例(20.0%),脾大者6例(15.0%),出血者3例(7.50%),因其他原因化验血常规确诊本病者16例(40.0%),仅有头昏、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者7例(17.5%).就诊时中位血小板计数985×109/L(699×109/L~1 200×109/L);40例均进行了骨髓活检,其中3例局部有网状纤维增生,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均阴性.4例检测JAK2/V617F阳性.随访28例,1例转变为骨髓纤维化,未发现转变为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病例.23例羟基脲(Hu)和17例羟基脲+干扰素(IFN)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0%和94.1%.结论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临床表现以血栓、脾大和出血多见,以羟基脲或羟基脲+干扰素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疗效,预后较好.

    作者:宁军;龚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暑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治疗中暑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48例中暑病人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其中先兆中暑16例,轻度中暑27例,重度中署5例.结果 48例中暑患者中,痊愈46例(占95.8%),2例(占4.2%)遗留有后遗症.结论 对中暑病人及时正确地,采取迅速有效的降温、大量补液、器官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戴艳;唐汉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120例采用RFCA治疗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消融成功率为95.8%,复发率为4.2%,并发症发生率3.3%.结论 射频消融是一种创伤小、立刻见效、可以达到根治目的 治疗方法,是现代医疗技术带给心律失常患者的福音.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肿瘤淋巴管生成与乳腺癌淋巴道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肿瘤淋巴管的生成在乳腺癌淋巴道转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淋巴管生成的调控因子的研究近年有了新进展.作者主要对近年来关于肿瘤淋巴管生成与乳腺癌淋巴道转移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加以综述.

    作者:黎晴;曹桂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28例临床治疗体会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SC)是胆道急性疾病中死亡率高的疾病,国内报道可高达30%[1].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较为常见,多由胆总管梗阻引起.可出现严重的休克、败血症、肝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等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疗极为棘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良性胆道疾病主要、直接的死亡原因,国内报道其死亡率高达13.7%[2].近年来,我院通过采取快速有效的抗休克治疗28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并配合适当、及时的手术措施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成功救治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2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盐酸氨溴特罗口服液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00例临床中分析

    毛细支气管炎是由多种病原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症,以憋喘、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临床特点,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又称之为憋喘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主要为氧疗、控制喘憋、病原治疗及免疫疗法.解除气道梗阻、改善通气,是提高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的关键.我们用盐酸氨溴特罗口服液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0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晓莉;朱富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预防剖宫产患者CSEA后头痛的临床防治

    目的 以探讨一种用于预防硬-脊联合麻醉(CSEA)后头痛的简便、经济、安全和效果确切的方法.方法 将2000例拟行剖官产的健康产妇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1 000例,A组患者在硬-脊联合麻醉后采用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为观察组,B组患者在硬-脊联合阻滞麻醉后不作任何处理为对照组,观察其预防头痛的效果.结果 硬-脊联合麻醉后采用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预防头痛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硬-脊联合阻滞麻醉后采用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预防头痛的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可靠、方便和较理想的预防措施.

    作者:陈宝恒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普外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普外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27例普外科手术后患者采用自控镇痛泵治疗的临床观察,了解其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镇痛效果均达到临床要求,自控镇痛技术(PCA)治疗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尿潴留、胃肠蠕动减慢、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结论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掌握PCA使用方法,了解镇痛药物的药理作用,严密观察,加强管道管理,确保镇痛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冯小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