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圳市一起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秦彦珉;谢旭;梅树江;孔东锋;曹彬

关键词:人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 RT-PCR
摘要:目的 明确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病例的感染来源,探索是否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为进一步认识与防治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诊断.结果 发现2011年深圳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确诊病例,无明确病、死禽接触史,密切接触者中无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未发现人-人传播证据.结论 2011年深圳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属感染个案,未发现人传人现象,感染来源可能与农贸市场环境有关.今后应继续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加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应急贮备、培训和健康教育.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在判断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后收入ICU的患者临床资料,计算6h血乳酸清除率,同时进行APACHEⅢ评分及记录患者预后情况.根据患者人院72 h转归情况,分成存活≤72 h组和存活>72 h组,按血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成高乳酸清除率组(>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0%或负值),比较各组间性别、年龄、血乳酸基础值、6h血乳酸值、6h血乳酸清除率、6h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APACHEⅢ评分、休克指数等的差异性.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PCA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比较危险因素曲线下面积大小.结果 存活≤72 h和存活>72 h组在性别、年龄、血乳酸基础值、复苏6h内的APACHEⅢ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存活>72 h组的6h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存活≤72 h组[(32.72±15.56)% vs (21.47±18.08)%,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中存活>72 h的比率明显高于低乳酸清除率组[73.24%vs 28.00%,P<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6h血乳酸清除率、6 h ScvO2是影响PCA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6h血乳酸清除率判断PCAS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30)较6 h ScvO2曲线下面积(AUC=0.729)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具有更好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论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预后的评估重要且简便的指标之一.

    作者:钟坚;李少洪;卜会驹;温海洋;郭少卿;马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梅州市2010-2011年手足口病病原学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梅州市手足口病病原学流行情况,为手足口病控制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11年梅州市手足口病哨点病原学监测医院的手足口病病例采集粪便标本,提取标本中的核酸,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扩增病毒的特异性片段,检测总肠道病毒、EV71和CoxA16核酸.结果 255份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的粪便标本中,总肠道病毒、EV71和CoxA 16病毒核酸检出率分别为72.55%、40.39%和11.37%,其中EV71和CoxA16核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97,P<0.01).发病以5-7月高发,占48.65%,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男性总肠道病毒核酸检出率高于女性(x2=10.24,P<0.01),但不同性别间的EV71和CoxA16病毒核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1、0.69,均P>0.05).结论 EV71是梅州市2010-2011年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今后应加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谱的动态研究,以进一步掌握手足口病流行规律.

    作者:陈志青;林立新;王东勉;黄玉玲;杨翼龙;何秋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台山市2010-2012年吸毒人群HIV、梅毒和丙肝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台山市2010-2012年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梅毒(TP)和丙肝(HCV)的感染情况.方法 对台山市所有新人所的吸毒人群进行HIV、TP和HCV血清学检测.结果 共检测吸毒者1 386人,男性占94.4%,平均年龄(36.1±7.6)岁.艾滋病抗体阳性率为5.7%(79/1 386),梅毒抗体阳性率为2.6%(35/1 386),丙肝抗体阳性率为63.3%(878/1 386).在检出的79名艾滋病感染者中,HIV+TP、HIV+HCV、HCV+TP双重感染率分别为0.3%(4/1 386)、5.5%(76/1 386)和1.9%(26/1 386),HIV+TP+HCV混合性多重感染率为0.3%(4/1 386).结论 台山市吸毒人群HIV、TP、HCV仍存在较高感染率,应加大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和防病知识的宣传力度,采取综合防治干预措施,降低HIV、TP、HCV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和传播的危险性.

    作者:罗伟强;伍飘雁;杨忠伟;余大年;刘仲昌;刘文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超抗原的新研究进展

    超抗原是瑞典科学家怀特于1989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免疫学概念.超抗原通过MHCⅡ阳性细胞介导能与特定的T细胞vβ领域架桥结合而不需要提示细胞参与呈递就能使T细胞活化与增殖.本文就其分类、性质和结构,以及相关疾病和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仲娟;杨朝令;李茉;胡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干预前后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比较干预前后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积极干预对规范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取干预措施实施前后3个月的清洁切口手术病例共521份,调查干预前后清洁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疗程合理率、选药时机合理率、选药品种合理率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 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83.9%降至干预后的19.0%(x2=219.9,P<0.01),抗菌药物选药合理率由干预前的71.6%上升至干预后的87.2%(x2=4.980,P=0.026),疗程合理率由干预前的26.6%上升至干预后的48.9%(x2=9.158,P=0.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杜绝了联合用药现象,但用药时机合理率有所降低,仍有待改善.结论 加强对医生规范用药的宣传与培训、加强监督检查等措施,对控制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钟晓;肖丽华;汪东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基本丧失劳动力,一般不能彻底治愈,可达到临床治愈,但不少病人仍反复发作,需长期治疗.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是我国晚期血吸虫病医疗救治工作的重点对象,为了更好地提高医疗救治效果,本文就近几年来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来如意;何永康;邓维成;刘爱忠;荆群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黄连上清丸联用AT1拮抗剂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黄连上清丸联合常规降压治疗对H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等心脑血管风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将H型高血压患者82例随机分为常规降压治疗组(42例)和联合治疗组(40例).常规降压治疗组单用AT1拮抗剂缬沙坦治疗,联合治疗组用黄连上清丸联合缬沙坦治疗,两组在实验前后分别检测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HDL)、HCY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等指标.结果 与常规降压治疗不同,黄连上清丸联合治疗组能更有效地降低收缩压(P<0.05)、血浆HCY水平(P<0.01),更有效地升高血浆HDL水平(P<0.05).两种治疗方法均不能改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论 黄连上清丸联合AT1拮抗剂降压治疗能显著改善动脉硬化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有利于H型高血压患者的抗动脉硬化治疗.

    作者:李莹莹;李翠芝;童裕维;吕明芳;胡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征象与临床病理变化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学特征,观察其CT征象与病理结果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胃肠道间质瘤患者42例,经病理形态学确诊并分为良性组、交界性组及恶性组,手术切除前经CT平扫及增强诊断其恶性程度,比较肿物大小、密度、形态、强化程度及强化方式等CT征象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T显示不同恶性程度组别间质瘤肿物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肿物密度均匀性和边缘光滑度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34),而肿物形态在良恶性间质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1);良性、交界性和恶性间质瘤中CT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8),而强化方式比较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 CT显示GIST肿物大小、边缘、密度、强化方式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CT可作为诊断GIST及其良恶性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胜凯;卞丽娟;郭友逢;朱文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DEPDC7基因在肝细胞及肿瘤细胞中的差异性表达

    目的 研究DEPDC7基因在正常肝细胞、肝癌细胞及其他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常规培养正常肝细胞HL-7702,肝癌细胞SMMC7721、HepG2、Huh-7,其他肿瘤细胞ZR-7530、MDA-MB-231、SGC7901、SW480.用MTT检测肝癌细胞转染前后的增殖情况,用RT-PCR方法在转录水平检测DEPDC7基因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从蛋白质水平检测DEPDC7蛋白的表达.结果 3株肝癌细胞生长增殖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细胞DEPDC7基因在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比正常肝细胞降低(P<0.05),而其他肿瘤细胞DEPDC7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PDC7基因在正常肝细胞中选择性高表达,而在肝癌细胞株中呈低表达.

    作者:廖之君;王晓江;王心睿;林德馨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评价肝纤维化血清学检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指肝脏内弥漫性的、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病理学检查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同时,肝纤维化血清学检测因其创伤小、简便快速成为肝纤维化诊断的发展方向.血清学检测指标主要有细胞外基质成分、胶原酶类和细胞因子三大类,本文就肝纤维化临床检验的血清学指标进行综述.

    作者:于庆潭;董磊;赵权;王华强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申克孢子丝菌的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 观察耐伊曲康唑申克孢子丝菌的超微结构特征,为申克孢子丝菌的临床鉴定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使用玻片法培养申克孢子丝菌,处理后在电镜下观察、拍照及测量.结果 孢子丝菌标本图像清晰立体,可见假轴状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通常为孤立、直立生长,圆锥顶端相对,沿着菌丝轴增殖扩散,形成群集的细齿状的分生孢子链,分生孢子链较长,可弯曲.分生孢子为卵形,细长,约2.0 μm×3.5 μm大小,透明,表面不光滑,有不规则凹陷.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为申克孢子丝菌临床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黄怀球;袁立燕;张静;钟毅;赵静;张晓辉;薛汝增;李美荣;陈荣章;李文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应用灰色模型预测深圳市肺结核发病率

    目的 预测深圳市肺结核的发病率,掌握疫情动态变化,为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对肺结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深圳市2006-2011年肺结核发病率,建立灰色模型,预测未来2年的肺结核发病率.结果 将6年数据建立灰色预测模型,通过SPSS计算结果D=51 020.77,a=-0.055 63,u=24.88,模型合计误差=-0.024 54,预测深圳市2012年肺结核发病率为36.19/10万,2013年肺结核发病率为40.45/10万.动态修正灰色预测模型,计算结果D=6 403.98,a=-0.001 82,u=32.17,预测模型(x)(o)(t+1)=32.23e-000182+17 675(后验差比值C为0.42,小误差概率P为0.89,模型合计误差=-0.00051),预测深圳市2012年肺结核发病率为32.44/10万,2013年肺结核发病率为32.56/10万.结论 动态修正灰色预测模型结果与实际值比较接近,模型拟合误差较小,可以用于短期预测.

    作者:贺锋;郑磊;刘德坚;许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脑死亡供体肝脏病理改变及临床移植应用评估的探讨

    目的 探讨脑死亡供体肝脏病理改变及对临床移植应用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23例脑死亡供体肝脏进行活检,做HE染色、PASM染色、网染(快速超声波处理)及电镜检察.结果 光镜下发现23例肝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浊肿变性,但病变区域均<50%;3例见灶性肝脂肪变性,22例肝小叶结构、界板、汇管区多无著变,1例炎症细胞浸润明显.电镜下主要改变为线粒体肿胀及内质网扩张.选择22个肝脏对6例肝硬化、16例肝癌患者施行了移植,手术均获成功.21例受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术后快速下降,7d左右恢复正常,于术后20~30 d顺利出院.随访5-24个月,其中1例术后9个月因肝内胆管结石肝功能衰竭再次行肝移植术,2例肝癌患者分别于术后13、15个月复发,失访,余肝功能正常.1例乙肝肝硬化爆发肝功能衰竭患者术后8d死于重症肺部感染及消化道出血术.结论 脑死亡供肝若肝细胞无明显坏死、浊肿<50%、脂肪化<30%、无纤维化、汇管区无明显改变可以作为移植供体.

    作者:农江;孙煦勇;董建辉;秦科;蓝柳根;赖彦华;聂峰;文海涛;李壮江;杨建均;何昌桓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血清CEA、CA199、CA724联合检测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CEA、CA199、CA724联合检测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113例胃癌患者进行血清CEA、CA199、CA724测定,并与62例良性病变者和60名健康人作对照分析.结果 胃癌组血清CEA、CA 199、CA724含量分别为(59.6±31.1)U/ml、(103.7±34.2)U/ml和(41.5+19.3)U/ml,阳性率分别为51.3%、43.4%和50.4%,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1).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P均<0.05).结论 血清CEA、CA199、CA724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作为胃癌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黄星铭;闵晓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53株临床分离肠球菌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53株肠球菌的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 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检测肠球菌对9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对该细菌进行总DNA的提取,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结合药物敏感试验分析菌株的耐药特征.结果 53株肠球菌检出含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 26株,占49.0%;含毒力因子mefA9株,占17.0%;含Tn1546/Tn916转座子19株,占35.8%;含Tn917转座子11株,占20.8%.53株肠球菌对红霉素耐药高达94.3%,对高水平庆大霉素、高水平链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分别为75.5%、73.6%、75.5%、66.0%、62.3%;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均高达98.1%.结论 耐药基因与肠球菌耐药性密切相关,随着医学环境的改变,肠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性正逐步上升.

    作者:梁权辉;徐韫健;刘长连;曾丽微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深圳市宝安区海洛因依赖者患肺结核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对深圳市宝安区海洛因依赖者进行肺结核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其患病率及分布特征.方法 参照2010年第5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和实施细则,对深圳市宝安区药物滥用监测点发现的海洛因成瘾者进行结核病筛查.结果 调查海洛因依赖者1 383人,肺结核的患病率为2.96%(41/1 383),高于全省常住人口患病率229.97/10万(x2=359.898,P=0.000).30岁以下、30~39岁、40岁以上年龄组的患病率分别为0.97%、3.00%、5.90%(x2=13.567,P<0.001).男性肺结核患者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3,P>0.05).结论 深圳市宝安区海洛因依赖者肺结核患病率较高,多集中于30~49岁年龄组,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作者:夏莉;张泉水;曾令延;钟鸿剑;蔡翠兰;高纯良;任小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亨氏小体和毛细管电泳联合筛查对α-地中海贫血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亨氏小体和毛细管电泳联合筛查在α-地中海贫血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69例α-地中海贫血基因确诊病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享氏小体、毛细管电泳单项检测和平行检测及系列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进行评价.结果 亨氏小体、毛细管电泳单项检测地中海贫血的灵敏度分别为82.51%、69.06%,特异度分别为92.50%、96.50%.亨氏小体、毛细管电泳平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0%、95.50%,系列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87%、100.00%.与各单项试验比较,平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P<0.05)、系列联合检测的特异度高(P<0.05).结论 亨氏小体和毛细管电泳联合检测是α-地中海贫血筛查较为理想的试验方法.

    作者:周剑英;谢杏梅;李东至;李坚;廖灿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2009-2011年深圳龙岗吸毒人群行为特征及HIV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流行趋势及其行为变化.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2009-2011年深圳市龙岗区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吸毒者1 214名,HIV年均感染率为2.31%,吸食海洛因毒品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由64.75%下降至36.66%)(x2=75.27,P<0.01),吸食新型毒品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由17.50%上升至39.65%)(x2=36.42,P<0.01).艾滋病知识年均知晓率为53.13%,呈上升趋势.注射毒品者中,有共用针具史者占45.49%.商业性乱行为中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2009年的25.64%上升至2011年的57.14%(x2=70.42,P<0.01).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HIV感染率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但吸毒人群新型毒品流行迅速,需引起更多关注.

    作者:邹惠英;黎明;刘丽红;罗伟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一种磷酸化蛋白质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考察

    目的 对用于磷酸化蛋白质的相对定量分析的一种基于双向差示凝胶电泳(2-D DIGE)技术和Pro-Q Diamond 荧光染色的方法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DIGE技术,从Pro-Q Diamond染色后对Cy2、Cy5荧光强度的影响、Pro-QDiamond染色过程中采用的试剂对CyDye标记的蛋白质的影响、去离子水对DIGE扫描结果的影响、CyDye染料扫描的稳定性影响等方面,考察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特异性.结果 在Pro-Q Diamond染色前对DIGE凝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影响荧光强度变化,以致在进行pro-Q Diamond染色后,凝胶点的荧光强度变化无法区分是染色造成的灰度值变化还是CyDye染料自身的变化,从而使通过荧光强度变化来定量检测磷酸化蛋白质变得困难.结论 不宜采用对同一DIGE凝胶进行Pro-Q Diamond再染色检测磷酸化蛋白质的方法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的定量分析,为能同时展示出胶上的磷酸化蛋白质和总蛋白质,可通过DIGE实验与Pro-Q Diamond分开运行,再通过DIGE扫描图谱与Pro-Q Diamond染色图谱进行匹配的方法进行改进.

    作者:赵丽艳;刘金凤;蔡芸;钱小红;马守栋;程艳芹;纪松岗;李明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喹诺酮耐药大肠埃希菌尿道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喹诺酮耐药大肠埃希菌尿道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48例大肠埃希菌尿道感染临床现状,以喹诺酮敏感大肠埃希菌为对照菌株,对喹诺酮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48株大肠埃希菌尿道感染中检出喹诺酮耐药菌203株,占58.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尿路引流和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喹诺酮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尿道感染大肠埃希菌中喹诺酮耐药株的检出率高、耐药性强,其感染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喹诺酮耐药菌株感染具有多个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有助于预防耐药菌株感染的扩散.

    作者:张安兵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