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骞;司徒潮满;黄慈林;石向辉;范苏云;段丽娜;牛姬飞
目的 观察已酮可可碱对实验兔单肺通气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20只新西兰白兔麻醉后气管切开行单侧主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单肺通气组n=10);实验组(单肺通气+己酮可可碱静脉滴注组n=10),采用容量控制机械通气模式(Vt=8 ml/kg,f=30次/min)通气3 h.分别于麻醉后及单肺通气3 h后抽取血样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氧合指数.实验完成后处死白兔,取其肺叶组织测量肺湿/干重比(W/D),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氧合指数提高(P<0.05);W/D降低(P<0.05):BALF中TNF-α、NO含量均下降(均P<0.05)、SOD活力水平明显升高(P<0.01);病理损伤程度较轻.结论 己酮可可碱可改善单肺通气功能,减轻肺损伤程度,对兔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真;马珏;李红英;马薇涛;赵国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本院医院感染真菌分布的特点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及ATB真菌试剂盒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法.结果 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临床共分离真菌816株,其中白色念珠菌(占53.2%)是引起真菌感染的常见菌种,其次是热带念珠菌(21.6%)、光滑念珠菌(15.6%)、近平滑念珠菌(5.0%)和克柔念珠菌(2.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各种真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的敏感性高,分别达98%和99%,其次是氟康唑、伊曲康唑.结论 真菌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耐药率也逐渐增高.因此应及时对送检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减少医院感染多重耐药和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晶;耿穗娜;芮勇宇;裘宇容;苏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曼氏血吸虫己糖激酶(SmHK)的结构和功能,为进一步功能研究提供信息.方法 从GenBank获取SmHK及其他物种HK全长cDNA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应用NCBI、Expasy等在线生物信息学网站及VectorNTI软件包,对所获氨基酸序列的保守功能域及基序、蛋白质理化参数、亚细胞定位、亲水性、B细胞线性表位、二级结构及拓扑结构、三级结构建模分析及预测.结果 SmHK编码451氨基酸残基,理论分子量为50 446.01 Da,具有完整HK-1及HK-2保守功能域.与结构和功能有关的位点高度保守,与宿主(人、鼠)的同源性为30%,与人等脊椎动物有较近的进化关系;有多个潜在的抗原表位、多个磷酸化位点及1个跨膜结构.三级结构分子建模显示该蛋白两基团间有一裂隙,葡萄糖、ATP结合位点及ATP催化区位于该裂隙中或周围,跨膜区与其两端的碱性氨基酸形成一阴离子通道.结论 SmHK与结构和功能相关的位点高度保守,与宿主有较近的进化关系,推测该蛋白可能通过跨膜区锚定在线粒体外膜上,主要功能位点位于蛋白裂隙中或周围,多个磷酸化位点说明其参与多种细胞功能的调节,在调节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是潜在的疫苗候选分子和药物作用靶标.
作者:吕刚;赵世勇;李静晶;范志刚;芦亚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PNS)对无糖无血清/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心肌H9e2细胞株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和PNS不同浓度(0.05、0.25、2.25 g/L)组.对照组采用含10%胎牛血清(FBS)的DMEM/F12培养基于普通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模型组采用无糖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同时进行缺氧处理诱导细胞凋亡,给药组按照模型组方法处理的同时给予不同浓度的PNS.细胞处理结束后收集细胞,Annexin V/PI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PNS干预后各组细胞的凋亡率.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kt和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水平.结果 PNS能够抑制缺血环境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对照组、模型组和PNS处理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01±1.44)%、(65.71±3.36)%(vs control P<0.001)、(65.00±1.24)%、(52.51±1.76)%(vs model P<0.01)、(23.99±0.76)%(vs model P<0.001).DCFH-DA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细胞能够观察到明显的绿色荧光信号,而PNS组荧光信号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弱,说明PNS具有清除ROS的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PNS组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明显抑制PNS促进p-Akt表达的作用.结论 PNS通过促进p-Akt的活性从而抑制缺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陈少贤;刘晓颖;林秋雄;单志新;余细勇;朱杰宁;杨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大学城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探讨暴发的危险因素,为控制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流行病学调杳方法,对该大学城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漱口液标本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到病毒的标本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分型鉴定;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此次暴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2所学校累计发病人数分别为376例和525例,罹患率分别为1.80%、2.14%.采集的35份现症病人咽漱液中有20份分离出流感病毒,型别鉴定均为H1N1型流感病毒.病人接触史在多因素回归模型中有统计学意义(OR=1.86,1.09-3.18).结论 该事件为由季节性H1N1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病人接触史为此次暴发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及时隔离治疗病人是控制流感暴发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周斌;练桂雄;陈文华;张伯荣;李铁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一起霍乱暴发疫情特征与影响因素,为今后预防霍乱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所有聚餐人员及接触者,按<霍乱防治手册>确定病例.结果 调查就餐者813人,发现病例4例(病原学诊断3例,临床诊断1例),带菌者116例,病原学确认均为0139血清型.感染率为14.76%,带菌率为14.27%,罹患率为0.49%;所有感染者均有同一就餐史,未就餐者未感染.结论 本次疫情为霍乱爆发,感染率高.发病原因可能为食用的甲鱼或虾污染霍乱弧菌所致.
作者:肖邦忠;李勤;龙江;夏宇;赵寒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设计肠道病毒71型(EV71)诊断芯片的寡核苷酸探针.方法 使用NCBI获取全基因组序列,利用BLAST系统对基因序列进行比对,获取特异性序列;利用Array designer 4.2对其进行寡核苷酸探针设计.结果 设计出12条60 mer寡核苷酸探针,为芯片的制备做准备.结论 将BLAST系统和Array designer 4.2软件相结合,能快速有效地设计出诊断芯片的探针.
作者:夏巍;马文丽;肖维威;郑文岭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华支睾吸虫感染兔模型的研究,了解有效治疗前后血清抗体的消长规律,为探讨特异性抗体检测用于疗效考核的价值提供参考.方法 自感染的鱼体分离华支睾吸虫囊蚴,经口感染7只家兔,14周后给予吡喹酮治疗,使用SPA-ELISA法检测感染及治疗前后血清IgG抗体,观察针对华支睾吸虫粗抗原的抗体消长规律.结果 7只实验兔均感染成功,抗体水平在感染后2~4周内显示不同程度的上升,至第4周均达较高水平,8~12周继续上升至峰值(0.143~0.307).经过有效驱虫治疗,特异性抗体水平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大部分兔(71.4%)在治疗5周后下降显著.到死亡或饲养结束,71.4%的实验兔A值降至0.1以下,为感染前的1.28~1.80倍.此外,解剖观察显示,完全驱虫治疗7或10个月后的3只兔肝仍可见病理性结节.结论 华支睾吸虫感染后IgG抗体水平的上升较早,部分兔感染后约2周就有明显上升,使用高敏感度的抗体检测方法有助于对部分感染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效驱虫治疗后,大部分实验动物显示抗体水平先快速后缓慢下降的规律,血清抗体滴度的动态观察具有一定的疗效考核价值.此外,本研究显示单纯驱虫治疗并不能使华支睾吸虫感染动物的肝脏病理改变很快恢复,提醒我们在防治工作中须重视该寄生虫寄生所引起的长期肝脏损害,将预防感染放在第一位的同时,对感染者的治疗应联合使用肝脏康复药物.
作者:古梅英;裴福全;霍丽蝉;崔惠儿;王金龙;张启明;张龙杰;岑咏珍;张贤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研制疫苗防治该病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主要针对日本血吸虫膜蛋白(Sj23)的重组抗原、蛋白质疫苗、DNA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作者:蔡世飞;李文桂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了解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手术的风险,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网顾性分析289例再次剖宫产患者.其中对照组157例,前次手术为传统的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研究组132例,前次手术为新式剖宫产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年龄、孕周、新生儿体重等方面;术中情况,包括:开腹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粘连状况;术后情况,包括:术后排气时间、产褥病率、切口感染、产后出血.结果 两组间一般情况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情况比较,研究组手术开腹时间、总手术时间、无粘连例数和重度粘连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前者分别为(8.33±2.65)min、(43.79±3.65)min、57例、15例,后者分别为(11.25±4.03)min、(51.95±4.55)min、47例、4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情况比较,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式剖宫产再次手术因粘连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有利于降低再次剖宫产的手术难度和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
作者:陈晓园;陈浮;王曙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加味镇眩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加味镇眩颗粒高剂量组、加味镇眩颗粒中剂量组、加味镇眩颗粒低剂量组、卡托普利组、SHR对照组,经过12周的干预,分别测定动物血压变化,血浆Ang 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MMP-2蛋白表达水平、心肌微血管密度.结果 治疗组均可降低SHR血压、血浆Ang Ⅱ含量、心肌MMP-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SHR心肌微血管密度.与SHR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中,加味镇眩颗粒高剂量组效果好.与卡托普利组相比,高剂量组在12周末降压效果相当(P>0.05),且更能降低心肌MMP-2蛋白表达水平(P<0.05),增加SHR心肌微血管密度(P<0.05).结论 加味镇眩颗粒可降低SHR血压,可能与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下调心肌MMP-2蛋白表达水平,改善SHR大鼠心肌微血管稀疏的作用有关.
作者:苗治国;陈宝田;吕聪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番禺区全年龄组人群抗b型流行性感冒(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Hib-PRP)自然抗体水平和儿童免疫后抗体水平.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09份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和80份健康儿童血清的抗Hib多糖抗体.结果 人群血清抗Hib-PRP抗体总阳性率为69.4%,随着年龄的增长,抗体水平逐渐上升,31岁以上的人群血清抗Hib-PRP抗体阳性率达到80%以上;儿童完成全程免疫后,抗体水平增长,12~36月儿童的抗体阳性率达到78.9%,但未完成全程免疫的儿童,抗体阳性率较低.结论 番禺区人群抗Hib多糖自然抗体水平较高,未完成全程免疫的儿童抗体阳性率较低.
作者:许晓茵;李功理;李美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东莞市基层领导干部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流行趋势判断和策略态度,分析影响因素,为改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问卷,组织领导干部集中开展自答式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领导干部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77.6%,只有46.1%认为疫情严重,而且有继续扩散和蔓延的可能,11.9%建议成立1个艾滋病村,集中居住和管理,8.7%主张公布感染者的个人信息,防止别人被其感染.如果自己所处单位有人感染艾滋病,16.9%要求其以辞工、病退或内退等方式离开单位,16.4%认为公布其感染情况,并建议全单位进行一次健康筛查.结论 东莞市基层领导干部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较高,但某些领导干部防治态度和意识比较保守.今后应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政策普及、政策开发、政策倡导.
作者:方晓君;张巧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广州市海珠区76例婴儿麻疹病例进行分析,以了解其不断增多的原因,制定防制策略.方法 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上报的该区婴儿麻疹病例采集静脉血测麻疹IgM抗体,并问卷调查,然后进行分析.结果 76例病例中,有55例麻疹抗体阳性,21例抗体阴性.阳性病例中,小于8月龄26例(47.3%),而≥8月龄(麻疹免初月龄)的29例病例中有麻疹疫苗(MV)接种史的占31.0%,其中本地病例接种率为63.6%,外地病例为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8,P<0.05).病例调查前后的诊断一致率为81.6%(χ2=25.47,P<0.05);医院未抽血检验的达19例(25.0%),其误诊率达31.6%.结论 抽血送检率低、误诊率较高、外地儿童增多且其MV及时接种率低、存在免疫失败、母传抗体低使未到MV初免月龄的婴儿发病增多等是导致该区婴儿麻疹病例不断增多的原因.
作者:杨波;栾玉明;潘捷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非缺碘地区吸烟对甲状腺体积的影响.方法 442例新会地区的健康志愿者根据吸烟状况分为嗜烟者、间断吸烟者和不吸烟者.采用超声检测甲状腺体积,结合年龄和体重分析吸烟与甲状腺体积的关系.结果 嗜烟者和间断吸烟者平均体重减轻而平均甲状腺体积增加,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体积与吸烟程度的加重而有增加趋势,甲状腺左侧、右侧和总体积是嗜烟者>吸烟者>非吸烟者,但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异常回声在各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非缺碘地区,吸烟并不增加甲状腺体积和甲状腺异常回声.
作者:区洪炎;赖瑞青;陈文娟;钟妙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诱导人腺苷激酶组组蛋自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纯化.方法 将由人腺苷激酶基因开放阅读框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连接构建的重组蛋白表达载体pET30a(+)/ADK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感受态细胞.1 mmol/L的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离心收集菌体后结合使用溶菌酶、冻融和超声破碎的方法裂解菌体.用含2 mol/L和4 mol/L尿素的结合缓冲液洗涤包涵体去除部分杂蛋白.随后用含8 mol/L尿素的结合缓冲液变性溶解剩余包涵体沉淀.用Ni-NTA柱通过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用含8 mol/L尿素的洗脱缓冲液洗脱.收集样品透析复性.结果 成功构建人腺苷激酶原核表达载体且目的 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包涵体洗涤、变性溶解,亲和层析及分步透析复性获得纯度达85%以上的重组蛋白.结论 人腺苷激酶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以及重组蛋白的纯化.为进一步进行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黄湘;马瑞娟;孙敏英;杨学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ime-resolved fluomimmunoassay,TRFIA)是一种新型的体外超微量分析技术,被公认为是目前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之一,并以其独特的优势近些年迅速发展,已延伸至生物医学、临床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就该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在某些寄生虫病检测诊断中的相关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邓传欢;吴英松;徐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三峡库区上、下游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1(cox1)基因的遗传变异.方法 采集三峡库区上游四川、云南及下游安徽、湖北4省共7个地、市的钉螺样本,提取基因组DNA,PCR特异性扩增线粒体cox1基因并测序,用ClustalX(1.81)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MEGA(4.0)软件Kimura2-parameter法计算遗传距离,邻接法(NJ)和大简约法(MP)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 上游与下游不同地域株钉螺问cox1基因差异约为16%,下游地区的肋壳与光壳钉螺cox1基因差异约为3.7%,上游不同地域株钉螺碱基差异约为5.4%.遗传距离显示,上游四川与云南地域株的遗传距离为0.022~0.050,下游安徽与湖北地域株的遗传距离为0.014~0.027,而上游与下游各地区螺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127~0.138之间,明显大于上游或下游各地区螺群内的遗传距离.进化树结果表明,下游湖北的荆州、石首和安徽的芜湖、宁国钉螺形成一支系,上游四川的绵竹、新都钉螺同属一支系,但两种方法构建的进化树在云南大理钉螺的归属上存在差异,MP法提示大理钉螺从上游的分支中独立出来,单独形成一类.结论 上游与下游不同地域株钉螺cox1基因遗传差异较显著,下游肋壳和光壳钉螺种群内遗传变异较小,而上游光壳钉螺种群内遗传变异较大.
作者:陈琳;张锡林;何谐;牛慧;王利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8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区2008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福田区2008年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105例,无死亡病例,年报告发病率为8.75/10万;全年4~6月为发病高峰;全区各街道均有疾病报告;病例的职业分布主要在其他23例(21.91%)、商业服务人员18例(17.14%)、干部职员13例(12.38%);发病年龄高峰集中于20~45岁,发病72例,占发病总数的68.57%;男性略多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全传染病预警机制,开展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社区监测和卫生宣教管理工作,提高居民的个人防病和保健意识是预防疾病流行的首选策略.强化集体单位、公共场所的卫生消毒管理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点环节.及时准确地隔离治疗病人是控制流行的重要措施.
作者:肖骞;司徒潮满;黄慈林;石向辉;范苏云;段丽娜;牛姬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T细胞凋亡状况,分析其在疾病免疫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 CT检查患者骶髂关节并分级.尼龙棉柱法分离患者外周血T细胞,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T细胞促凋亡蛋白FADD、Caspase-3、Caspase-8和抗凋亡蛋白FLIP表达.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促凋亡蛋白FADD、Caspase-3、Caspase-8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5),抗凋亡蛋白FLIP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凋亡蛋白及抗凋亡蛋白表达异常和T细胞凋亡不足与患者免疫学发病机制相关.
作者:赵丹;杨小猛;苏卓娃;马文松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