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肝病毒前S1抗原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试剂盒的研制

胡妮娅;董志宁;周卓龙;李明;吴英松

关键词:乙肝preS1抗原,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 检测
摘要:目的 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建立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检测试剂盒.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建立乙肝preS1抗原TRFIA检测试剂盒,对试剂盒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对280份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并与国产酶联免疫法试剂盒对比,结果显示自制试剂盒的特异性更好;200份正常人血清样本检测结果表明,该试剂盒的cutoff值=阴性对照荧光值×4.5.用自制质控品检测分析内和分析间的精密度分别为3.4%~7.8%,6.9%~8.4%;检测HBsAg及HBeAg无交叉反应.结论 试剂盒各项指标均达到临床检测要求,TRFIA法精密度和特异性有较大提高,可替代酶免法试剂盒.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鼠肝细胞核磷酸化蛋白质组的提取和双向电泳分离

    目的 提取小鼠肝细胞核磷酸化蛋白并利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小鼠肝细胞核磷酸化蛋白.方法 提取小鼠肝细胞核蛋白并利用金属磷酸盐亲和层析树脂纯化出磷酸化蛋白后,进行一维等电聚焦分离和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并挑选其中一个蛋白斑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 成功提取了肝细胞核磷酸化蛋白,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技术成功建立了小鼠肝细胞核磷酸化蛋白质组图谱.质谱鉴定结果证实被挑选蛋白斑点是小鼠核磷酸化蛋白.结论 磷酸化蛋白纯化技术结合二维凝胶电泳分离技术是研究肝细胞核磷酸化蛋白质组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全面研究和鉴定小鼠肝细胞核磷酸化蛋白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作者:夏高晓;李红梅;陈丽;赵明哲;胡水旺;王继刚;孙明晶;邓鹏;刘靖华;姜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辣椒素受体介导氯喹引起的搔痒

    目的 研究辣椒素受体(VR1)在氯喹引起搔痒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实验分4个部分,分别研究辣椒素受体拮抗剂辣椒平腹腔注射、局部应用辣椒素使VR1脱敏感、局部注射PKA抑制剂H89或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 Ⅰ、重复肥大细胞脱颗粒后颈背部注射氯喹200μg/100 μl 30 main内引起搔痒的次数,分为9小组,共使用6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63只.结果 腹腔内注射辣椒平、局部应用辣椒素与重复肥大细胞脱颗粒均明显抑制氯喹引起的搔痒,而H89与BIM对氯喹引起的搔痒均无明显作用.结论 氯喹通过肥大细胞脱颗粒引起搔痒,而辣椒素受体介导了氯喹引起的搔痒.

    作者:季文进;魏涧琦;梁杰贤;赵国栋;李真;李红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湖北省近20年血吸虫病控制效果和变化趋势

    目的 了解近20年来湖北省实施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对疫情控制的效果和变化趋势的影响.方法 将1989年以来全省开展的4次大型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和1次病情普查资料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主要疫情指标变化,评价各防治时段的防治策略所产生的效果及影响.结果 近20年,湖北省实施了3种防治策略;全省人群、耕牛感染率和推算病人数指标呈现大幅下降;人群、耕牛感染率呈指数曲线下降趋势.结论 近20年,湖北省实施的3种防治策略的演变,与防治工作进程、社会经济改革和自然因素相关;3个时段的防治策略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血防工作延续起到效果基奠和经验积累的作用.

    作者:朱惠国;戴裕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抗-c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1例

    1 病例简介患儿,梁××BB,女,出生1 d,全身中度黄染,血红蛋白87g/L,2008年12月5日因贫血需输血,中心医院与数名献血者交叉配血,主次侧均出现凝集,怀疑意外抗体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送本站进行免疫血清学检测及交叉配血.

    作者:胡继征;叶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影像学影响的临床评价

    目的 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rhlL-1Ra)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24周疗效及对RA影像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南方医院试验中心确诊的活动期RA受试者40例,依照方案以3:1比例,随机分为rhIL-1Ra组(治疗组)和MTX组(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rhIL-1Ra联合MTX治疗,对照组10例予MTX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疗程均为24周.主要评价指标为12周和24周时较基线期达到RA疗效评价标准20(ACR20)的患者比例;次要评价指标包括随访12周及24周时较基线期达到RA疗效评价标准50、70(ACRS0、ACR70)的患者比例、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和关节触痛计数、VAS评分、健康评估问卷(HAQ)、急性期反应物水平(ESR、CRP),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双腕关节进行影像学Sharp评分.结果 第12周时治疗组ACR20为73%、ACR50为37%、ACR70为13%,对照组ACR20为10%、ACR50为10%、ACR70为0%(P=0.000);第24周时治疗组ACR20为87%、ACR50为50%、ACR70为37%,对照组ACR20为50%、ACRS0为10%、ACR70为0%(P=0.000);其他各项疗效指标也反映出相似的改善程度及趋势(P=0.000).双腕关节Sharp评分:治疗组0周关节侵蚀评分平均值为2.33,治疗24周为2.23(P=0.795),0周关节狭窄评分的平均值为1.70,治疗24周为1.43(P=0.343);对照组0周关节侵蚀评分平均值为2.60,治疗24周为3.60(P=0.024),0周关节狭窄评分的平均值为1.70,治疗24周为2.50(P=0.019).结论 rhIL-1Ra联合MTX治疗RA 24周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MTX,能明显控制RA病程并提示rhlL-IRa有可能阻止RA患者影像学的进展.

    作者:戴森华;李娟;高国华;吕卓;谢红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带组氨酸标签的癌蛋白SET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

    目的 为研究三氯乙烯诱导的差异蛋白SET在肝细胞L-02中的相互作用,构建了癌蛋白SET和His标签融合表达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ET-His.方法 从L-02肝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扩增SET-His基因并进行双酶切,序列纯化后定向克隆至pcDNA3.1/zeo(+)载体,阳性克隆载体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阳性克隆载体瞬时转染人L-02肝细胞,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SET-His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 利用RT-PCR从L-02细胞总RNA中成功克隆出SET基因,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pcDNA3.1(+)/SET-His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经Western blotting验证表明,SET-His融合蛋白在肝细胞中获得高效表达.结论 该结果为研究SET蛋白相互作用以及三氯乙烯致机体损伤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谋通;刘建军;杨汝德;何浩伟;蒋英芝;贺连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Tet-on系统调控A20基因在鼻咽癌肝转移亚系中的表达

    目的 构建pSUPERIOR-A20可调控性载体,检测其在肝转移亚系中表达的可调控性.方法 通过基因芯片筛选出鼻咽癌肝转移相关基因,结合文献调研获得头颈部癌转移标签基因,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A20可能在鼻咽癌肝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线设计A20特异性干扰片段,选择相应酶切位点后将其插入pSUPERIOR质粒中,应用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方法验证所构建载体的正确性.将pSUPERIOR质粒和Tet-on质粒共转染肝转移亚系5-8F-H3,PCR检测A20的表达.结果 Real-time PCR检测A20在肝转移亚系5-8F-H3中的表达显著上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且成功构建了pSUPERIOR-A20载体,与Tet-on质粒共转染5-8F-H3后经嘌呤霉素筛选克隆,经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克隆A20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结论 成功构建pSUPERIOR-A20载体,并可有效干扰鼻咽癌肝转移亚系5-8F-H3中A20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A20在鼻咽癌肝转移中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刘芳;谢卫兵;周来勇;姚开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药物对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单克隆抗体尼妥珠单(nimotuzumab,h-R3)与化疗药物联合对结肠癌细胞株LoVo的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药物单药、两药联合分别对结肠癌细胞株LoVo的IC50值;计算不同药物联合的q值,以确定药物联合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药物单药或者联合对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比例的影响.结果 联合h-R3能显著提高伊立替康对LoVo细胞的细胞抑制率.诱导更多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以及产生G0/G1期、G2/M期阻滞,与5-氟尿嘧啶联合具有类似的作用,但较伊立替康不明显,而与奥沙利铂联合无明显增效作用.结论 h-R3通过协同或相加作用提高伊立替康、氟尿嘧啶的细胞杀伤作用,其机制与促进细胞凋亡和影响细胞周期分布有关,奥沙利铂联合对LoVo细胞无明显增效作用.为进一步的体内及体外实验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李小燕;曹梦苒;吕成伟;郑大勇;苏宁;罗荣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咪唑安定和芬太尼在老年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和芬太尼在老年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将210例接受纤维支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同时选择同期106例青年患者作为对照(C组),A、C两组在局部麻醉的基础上加用咪唑安定和芬太尼进行麻醉,B组单纯应用局部麻醉,分别观察3组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脉氧饱和度.对A、C两组患者按Bamsay法进行镇静分级评估,记录A、C两组的麻醉诱导时间和麻醉时间.调查3组患者对检查过程的遗忘程度、不良反应以及再次检查的接受程度.结果 A组麻醉时间高于C组(P<0.01).A、C两组遗忘比率分别为97.2%(103/106)和95.3%(101/106),镇静分级评估A组以3级为主占68.9%(73/106),C组以2级为主占66.0%(70/106),而B组镇静程度全部为0级,无遗忘.A、C两组在检查过程中平均动脉压稍下降,但平稳,而B组显著升高,波动大.B组心率入声门时比A、C两组显著加快(P<0.01).A、C两组在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发应、中断检查及再次检查接受程度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联合应用咪唑安定和芬太尼麻醉安全有效.

    作者:张锡林;吴智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肺炎支原体抗原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采用ELISA技术,建立肺炎支原体(Mycoplmma pneumonia)抗原检测方法.方法 制备肺炎支原体的多克隆抗体,建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标本中的肺炎支原体,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检测.结果 本方法可以检测毒株的1/212的稀释样品,对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H1N1亚型)、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Ⅰ型、Ⅲ型)、呼吸道腺病毒(Ⅲ型、Ⅶ型)、肺炎衣原体无特异性反应.结论 本肺炎支原体抗原检测方法可用于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样品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周转;李军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血者ABO血型反定型O细胞凝集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献血者ABO血型反定型O细胞凝集原因,以确保受血者输血安全.方法 对江门市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间,采用微板法检测献血者ABO血型出现反定型O细胞凝集者进行冷凝集素效价测定、吸收放散试验、意外抗体鉴定等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 308 410例献血者中有25例出现反定型O细胞凝集.其中血清中含有冷凝集素导致O细胞凝集16例:效价1:4~1:32者10例、效价≥1:64者6例;血清中存在意外抗体导致O细胞凝集9例:抗-M(IgM)5例、抗-Lea(IgM)2例、抗-Leb(IgM)1例、抗-P1(IgM)1例.结论 采用微板法检测献血者ABO血型出现反定型O细胞凝集时,应进行相关的血型血清学检测;非血源紧缺的情况下,反定型O细胞凝集者不宜作为献血者.

    作者:王平;杨克坚;罗月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007年广州市公共场所用品用具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2007年广州市各类公共场所用品用具的卫生状况.方法 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规范和<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的要求对公共场所用品用具进行抽样和检测,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2007年共监测广州76家公共场所单位的1 430份用品用具,合格1 326份,总合格率为92.73%.不同公共场所中,用品用具合格率高为旅店业客房(95.38%),公共浴室和理发、美容室用品用具的合格率明显低于客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娱乐场所用品用具合格率低(仅为70%),与客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种类用品用具中,杯具合格率低(85.82%),但与其他各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合格检验项目主要是细菌总数,其次为大肠菌群.结论 广州市公共场所用品用具卫生质量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公共场所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卫生的监管工作.

    作者:刘慧;钟嶷;郭重山;李小晖;周自严;江思力;王伟鸿;王志伟;杨轶戬;刘查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白三烯B4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白三烯B4(LTB4)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82例CHF患者按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Ⅳ级组,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入选者分为左心室正常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55 mm)和左心室增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55 mm),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LTB4含量,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 CHF组患者血清LTB4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功能Ⅲ、Ⅳ级的血清含量均高于Ⅱ级(P<0.01),左室增大组较左室正常组LTB4血清含量显著升高(P<0.01),LTB4的血清含量与CHF患者的严重程度及心脏左室增大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LTB4是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可以作为CHF相关的非创伤性指标之一.

    作者:余新东;王孝杰;李庆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呼吸道感染标本嗜血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本院呼吸道感染标本中嗜血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标本接种于嗜血杆菌巧克力平板,对分离到的嗜血杆菌进行鉴定、β-内酰胺酶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 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的产生率为21.8%,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左旋氧氟沙星、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28.4%、16.4%、10.2%、3.1%、31.1%、90.2%和52.9%.结论 嗜血杆菌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阿莫 西林/棒酸和二代三代头孢菌素的敏感率高于其他抗生素.加强嗜血杆菌耐药谱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延缓耐药菌株快速上升的好方法.

    作者:邓辉;薛永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乙肝病毒前S1抗原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试剂盒的研制

    目的 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建立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检测试剂盒.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建立乙肝preS1抗原TRFIA检测试剂盒,对试剂盒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对280份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并与国产酶联免疫法试剂盒对比,结果显示自制试剂盒的特异性更好;200份正常人血清样本检测结果表明,该试剂盒的cutoff值=阴性对照荧光值×4.5.用自制质控品检测分析内和分析间的精密度分别为3.4%~7.8%,6.9%~8.4%;检测HBsAg及HBeAg无交叉反应.结论 试剂盒各项指标均达到临床检测要求,TRFIA法精密度和特异性有较大提高,可替代酶免法试剂盒.

    作者:胡妮娅;董志宁;周卓龙;李明;吴英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弓形虫急慢性感染的生物学基础及其研究进展

    弓形虫是一种条件致病原虫,可造成人体急性和慢性感染.本文针对弓形虫急、慢性感染的生物学基础,从体外条件、人体的免疫力、特异性蛋白、中间体、离子通道和传导通路等方面综述了速殖子与缓殖子的相互转化及其可能的机制.

    作者:李乐;谭峰;陈晓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新型的变异甲型H1N1流感疫情爆发的防控

    2009年4月24日开始在墨西哥、美国等地接连爆发新型甲型H1N1流感(疫情之初称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疫情,这一疫情迅猛发展.截至北京时间4月29日晚,甲型HlNl流感疫情目前已蔓延至23国,其中10国已有确诊病例.

    作者:张宇锋;高志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广州市2006年Ⅰ型登革病毒流行株E基因序列分析

    目的 测定广州市2006年Ⅰ型登革病毒流行株的E基因序列并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广州市2006年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用C6/36细胞培养分离登革病毒,RT-PCR法扩增全长E基因,测定序列并绘制系统发生树,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59份标本中38份病毒分离培养阳性,获得广州市2006年Ⅰ型登革病毒流行株GZ2006/1707的E基因序列,其同源性与东南亚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地的流行株接近,但与广州市2002年Ⅰ型登革病毒流行株GZ2002/281较远.结论 广州市2006年流行的登革病毒属输入性,但与2002年流行的登革病毒有不同的输入源.

    作者:吴新伟;蒋力云;伍业健;罗雷;何丽娟;刘于飞;李向忠;王玉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重组寄生虫-BCG疫苗研究进展

    卡介苗(BCG)由于其广泛应用的安全性及其免疫佐剂作用,以其为载体的重组疫苗研究日益被科学家们重视.本文简要概述了近年来硕大利什曼原虫、疟原虫、弓行虫、肝片吸虫等寄生虫重组BCG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叶艳菊;李文桂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HCV反向点杂交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利用反向点杂交技术建立HCV基因分型新方法.方法 在HCV 5'端非编码区(5'NCR)设计引物和分型探针(1.2.3.6型),采用反向点杂交分型技术对53例HCV RNA阳性(浓度均在102~107 IU/mL之间)血清进行分型,并以基因序列分析作为金标准,对新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 反向点杂交基因分型新方法检出的基因型有52例:1b型32例占60.38%,2a型4例占7.55%,6a型8例占15.09%.3b型8例占15.09%;未检出的基因型有1例,用基因序列分析也未能确定型别(失败的原因应是该HCV RNA扩增产物浓度偏低2.24×102IU/mL).本研究的方法敏感性为98.1%,特异性为100%,随机抽取20份标本再次检测的结果与前次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重复性好.结论 相对现有的型特异性PCR分型、基因芯片、核酸序列分析等各种方法,反向点杂交技术用于HCV基因分型是一种准确有效和简便经济的方法.

    作者:唐文志;杨永强;黄小燕;戴小波;李宇雄;谭星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