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

马诚;何景招;张家龙

关键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晚期氧化蛋白, MODS
摘要:目的 探讨晚期氧化蛋白(AOPP)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动态检测9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的含量,并探讨其与病情的相关性.结果 AOPP患者血浆中晚期氧化蛋白含量发病后的第1天第3天第7天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P均<0.01.血清CRP的含量在患者中毒后的第1天第3天第7天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P均<0.01.在发病的第1天, AOPP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和CRP的含量重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轻度中毒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0.01.在第1天, AOPP患者的病情程度即MODS的评分值与血清晚期氧化蛋白和CRP的含量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1=0.590和r2=0.627, P均<0.01),而血清晚期氧化蛋白和CRP的含量之间也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3=0.792, P<0.01).结论 晚期氧化蛋白的含量随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病情和炎症反应加重而升高.晚期氧化蛋白可能参与了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乙肝肝组织病理、肝内Ⅳ型胶原免疫组化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诊断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病理学、肝内Ⅳ型胶原(CIV)免疫组化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诊断的相关性.方法 对104例CHB患者进行了肝组织病理学,肝内CIV免疫组化检测及病理图像定量分析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CIV、PCⅢ及HA)的同步检测.结果 慢性乙肝肝内CIV及血清CIV、PCⅢ和HA检测值均随肝病理损害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经相关分析,其r值分别为0.995、0.985、0.980, P均<0.01.结论 [1]肝内CⅣ与血清CIV、PCⅢ、HA检测可作为肝纤维化诊断的重要指标;[2]CHB患者肝窦内CIV的检出,为血清CIV的检测提供了病理学的证据;[3]CHB患者肝纤维化的程度,随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强.

    作者:肖和杰;李从荣;李平;陈行军;张佳光;石次国;杨积春;姚亮;王永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形态学实验中心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把实验教学内容相关、方法近似的实验室进行重组合并,使形态学教学实验室管理体制上完成了重大的变革.从此,改变了实验室为一门课程服务的管理模式,建立起以学科群为基础的形态学实验室.体制上的重大变革,促进了形态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作者:何芳;沈浩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实时荧光定量PT-PCR检测肝细胞癌中PTCH基因的表达

    目的 探讨PTCH基因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提取手术切除18例不同病理分级的人肝癌、癌旁组织和6例胆管结石手术切除的正常肝组织中的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观察人肝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PTCH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以及观察人正常肝组织中PTCH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PTCH在所测18例肝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在6例正常肝组织中不表达,且在病理分级为Ⅰ和Ⅱ级的癌组织中PTCH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而在病例分级为Ⅲ级的癌组织中PTCH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24).结论 随着肝癌恶性程度的增加PTCT的mRNA表达量呈递减趋势,提示PTCH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的早期癌变过程.

    作者:傅新晖;黄晓卉;陈锡林;曹良启;谭浩翔;汪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HBV YMDD模序突变及其与肝癌发生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肝癌病人HBV YMDD模序突变及其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流过式反向斑点杂交结合血清生化指标分析慢乙肝组(CHB)、肝硬化组(LC)和肝癌组(HCC)中HBV YMDD模序突变情况.结果 HCC组、LC组、CHB组HBV YMDD模序突变率分别为1.67%(1/60)、4.44%(2/45)和63.82%(30/47).HCC组、LC组及CHB组中ALT(谷丙转氨酶)活性分别为(66±25)、(66.98±113)、(105土170)U/L,而AST(谷草转氨酶)活性分别为(152±108)、(74.13±58)和(57.2±56.6)U/L.HBV YMDD模序突变的产生与用药时间长短显著相关, HBV YMDD模序突变与ALT升高相关性不显著,但与AST升高显著相关.60例肝癌中有HBV YMDD模序突变的只有1例,突变率为1.67%.结论 HBV YMDD模序突变的发生与肝癌发生不存在明显相关性,仅与拉米夫定用药时间长短显著相关.同ALT相比, AST更好地反映了HBV引起的肝病肝脏损坏的严重程度.ALT是拉米夫定用药过程中与HBV YMDD突变有关的较为敏感的肝功能生化诊断和病情监测指标.

    作者:欧志英;张耀军;张韧;何蕴韶;何晓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晚期氧化蛋白(AOPP)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动态检测9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的含量,并探讨其与病情的相关性.结果 AOPP患者血浆中晚期氧化蛋白含量发病后的第1天第3天第7天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P均<0.01.血清CRP的含量在患者中毒后的第1天第3天第7天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P均<0.01.在发病的第1天, AOPP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和CRP的含量重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轻度中毒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0.01.在第1天, AOPP患者的病情程度即MODS的评分值与血清晚期氧化蛋白和CRP的含量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1=0.590和r2=0.627, P均<0.01),而血清晚期氧化蛋白和CRP的含量之间也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3=0.792, P<0.01).结论 晚期氧化蛋白的含量随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病情和炎症反应加重而升高.晚期氧化蛋白可能参与了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马诚;何景招;张家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重庆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现况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加强监测,掌握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病情现状及进展,完成水氟可疑超标地区的饮用水氟含量筛查.方法 按照GB/T5750-2006检测饮用水氟含量,并计算算术均值;如发现饮水氟含量超标 (大于1mg/L),则运用Dean法调查病区村8~12岁所有儿童氟斑牙情况,计算氟斑牙检出率,以及根据<地方性氟骨症的临床诊断标准>调查病区村16岁以上人群氟骨症情况,计算氟骨症检出率.结果 共检测了150份饮用水,有6份水氟含量超过国家水氟含量标准(1.00mg/L),合格率为96%;鹅颈关村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16.10%;氟骨症病人检出率为0.结论 重庆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用水水氟含量合格,病情达到国家控制标准.

    作者:陈亚林;晏维;罗兴建;天谢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可卡因滥用所致的心血管系统病理损害

    目前通常认为可卡因滥用所致的死亡是由于单次大剂量使用引起的,事实上除了少数是药物过量而引起急性中毒外,多数可卡因引起的死亡和可卡因在血液中的浓度水平并不紧密相关.长期应用可卡因,使机体在分子、细胞和组织水平发生一系列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可导致猝死.其中,可卡因导致心血管系统的损害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可卡因引起心脏的改变包括冠状动脉硬化、痉挛、动脉夹层,心肌肥大、坏死等病变.本文对近年来此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吕国丽;周亚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阿奇霉素冲击疗法治疗中度痤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阿奇霉素冲击疗法治疗中度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随机、平行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口服阿奇霉素500mg,每天1次,每月连续用药4d,对照组患者口服多西环素100mg,每天2次,4周后改为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同时外用0.025%维A酸霜,每晚1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 试验组治愈率为25.58%,总有效率为79.07%;对照组治愈率为22.50%,总有效率为72.50%.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08, P0.05和χ2=0.489, P0.05).结论 阿奇霉素冲击疗法联合0.025%维A酸霜治疗中度痤疮疗效确切,用药简单,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莫家亮;马福生;叶伟;陈绍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应用流式补体依赖淋巴细胞毒技术检测肾移植病人HLA抗体

    目的 为了更好地识别造成移植肾排斥的特异性抗供者HLA的IgG类型同种抗体,对Flow-CDC方法应用于肾移植及其临床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对96例等候肾移植受者同时进行PRA、NIH-CDC和Flow-CDC实验,并观察其中34例接受NIH-CDC阴性肾移植术的受者近期移植效果. 结果 Flow-CDC和NIH-CDC两种实验方法的阳性率[27.8%(42/151)和17.3%(26/15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 P<0.05).另外, PRA阴性受者其NIH-CDC和Flow-CDC均为阴性,阴性吻合率为100%;在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34例受者,其中20例PRA阴性受者接受了NIH-CDC和Flow-CDC均阴性供肾,移植后未发生排斥,移植肾功能迅速恢复;13例PRA阳性的致敏受者接受NIH-CDC和Flow-CDC均阴性供肾的,1例发生急性排斥经治疗后逆转,12例无排斥移植肾功能良好;1例PRA阳性再次移植受者接受了NIH-CDC阴性而Flow-CDC阳性的供肾,移植后第2天出现少尿,10d切除移植肾.结论 Flow-CDC方法是一种能够识别具有补体结合能力的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的交叉配型技术,比经典的NIH-CDC方法具有更敏感、可标准化、快速等优点,对预示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方面更具有前瞻性.

    作者:叶欣;肖露露;易燕;张伟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广州市某社区一起登革热暴发流行的调查与控制

    目的 分析广州市荔湾区2006年某社区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预防控制效果.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登革热抗体检测,用布雷图指数进行蚊媒密度调查.结果 首例发病8月21日,末例9月3日,流行时间14d,共发病74例,罹患率为3.47%,全部病例均在同一潜伏期内发病,未出现第二代病例.实验室检测74例患者中登革热抗体IgM或IgG阳性73例,布雷图指数在采取大规模的综合控制措施前高达93.4,在采取控制措施后,蚊媒密度达到要求.结论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可以确定该起疫情是登革热暴发流行.采取以整治环境卫生、迅速杀灭成蚊、清除积水和隔离治疗病人等综合措施后,该社区的疫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李美霞;杨丽莉;范建文;杨智聪;刘于飞;李铁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腹腔镜诊治输卵管结核性不孕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诊治输卵管结核性不孕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本院7年中经腹腔镜确诊的输卵管结核性不孕症患者4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确诊时平均年龄(29.6±3.5)岁,原发性不孕33例,继发性不孕9例.腹腔镜术前常规行诊刮术排除宫腔结核.腹腔镜下双侧输卵管受累者28例,单侧受累14例,镜下主要表现有输卵管肿胀、卷曲、僵硬、表面有粟粒样结节,管腔内有干酪样物质,盆腔存在不同程度粘连.对于轻度粘连者行分离粘连后予以通液治疗,输卵管梗阻严重者镜下作输卵管间质部电凝结扎,术后本组自然妊娠率5.5%.13例患者接受IVF-ET治疗,4例妊娠.结论 腹腔镜检查可提高输卵管结核诊断准确性,并行初步治疗.输卵管结核术后复通并有正常功能者较少,术后自然妊娠率低.病变严重者作输卵管电凝结扎并抗结核治疗,通过辅助生育治疗有希望解决不孕症问题.

    作者:谭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COX-2抑制剂对胰腺癌细胞株CFPAC-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抑制剂Celebrex(西乐葆)对胰腺癌CFPAC-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点的Celebrex对CPPAC-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Celebrex作用下CFPAC-1细胞凋亡和细胞膜P-gp表达的变化.结果 8、16、32、64μmol/L的Celebrex作用于CPPAC-1细胞后,可明显抑制胰腺癌细胞株CFPAC-1的增殖,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而细胞膜MDR1(P-gp)表达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上述作用均成剂量依赖性.结论 Celebrex降低胰腺癌细胞株CPAC-1细胞膜表面P-gp的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抑制胰腺癌细胞株CPPAC-1增殖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李蓉;杜冀晖;苏卓娃;李佳璇;蔡安季;周蓓;麦丽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胃底血流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目的 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胃底血流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例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胃底血流阻断术治疗的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的肝脏功能、术后并发症及再出血发生率等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近期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5个月至6年,再出血率为6.1%(6/99).结论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胃底血流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易在基层医院开展,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董国徽;李玉勤;袁德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肠内和肠外营养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9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后分别接受(EN)和(PN);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1、第8天测定补体C3, IgA, IgM, IgG, CD3+, CD4+, CD8+, CD4+/CD8+及NK细胞百分率,并观察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感染率.结果 7d后补体C3, IgA, IgG, CD4+, CD4+/CD8+和NK细胞的恢复程度EN组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住院时间缩短,感染率(14.28%)低于PN组.结论 与PN对比, EN更能改善免疫功能,促进肠蠕动恢复,降低术后感染率.

    作者:郑通标;彭海峰;唐滔;杨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严密型四环素调控系统转基因首建鼠的建立

    目的 制备ApoE-rtTA-tTS转基因小鼠1,为严密型四环素调控系统的体内研究提供调控部分的转基因小鼠,以便与反应部分小鼠交配得到双转基因小鼠.方法 重组构建含目的 基因的质粒pApoE-rtTA-tTS,应用显微注射法将其注入母鼠的受精卵,再植入代母输卵管,出生小鼠经PCR初步筛选出阳性,再经Southern杂交对阳性小鼠基因组DNA标本进一步鉴定.结果 产生了2只整合ApoE-rtTA-tTS基因的首建鼠.结论 成功制备了ApoE-rtTA-tTS转基因小鼠,为下一步建立严密型四环素调控系统的双转基因小鼠模型奠定了基础.

    作者:帅丽芳;张若霜;邓新燕;赵勇;孙金海;唐博恒;陈系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云浮市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发生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探讨

    目的 研究云浮市气温、相对湿度、气压等气象因素对传染病发生的影响.方法 监测、收集2006-2007年云浮市呼吸道和消化道两类传染病的发病情况,结合两年云浮市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气压、日照时数等5个气象因素变化,分析疾病发生与气象因素两者的关系.结果 两类传染病发生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气候发生变化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亦产生很大的变化.结论 气象因素是影响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因素,两者关系较密切.

    作者:陈伟文;谭雪芳;崔楚平;胡慧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与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与吸人糖皮质激素(ICS)对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效果.方法 54例2~5岁患儿随机分为LTRA组(27例)和ICS组(27例).LTRA组口服孟鲁司特钠,每次4mg,睡前服用1次;ICS组患儿规律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每日200~400μg,采用储雾罐辅助吸入.药物治疗3个月后继续随访观察15个月.结果 LTRA组与ICS组比较,控制症状所需的平均天数为(8.31±3.69)d和(7.20±2.78)d;症状缓解率为92.6%和9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程的18个月LTRA组复发率(36.0%)显著高于ICM组(15.4%).转化为典型哮喘者, LTRA组7例(28.0%), ICS组2例(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LTRA控制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近期疗效与ICS相当,可作为一线药物使用.但接受LTRA治疗的患儿远期复发率或者转化为典型哮喘的比率高于ICS治疗的患儿.

    作者:袁安波;樊毅坚;李超雄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松萝酸治疗小鼠急性弓形虫病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索治疗弓形虫病的有效药物;初步观察(+)-松萝酸治疗小鼠急性弓形虫病的疗效.方法 小鼠腹腔接种RH株弓形虫速殖子500个,建立急性弓形虫病动物模型;设立(+)-松萝酸治疗组(50mg/kg,每日2次)、乙酰螺旋霉素治疗组(50mg/kg,每日2次)、DMSO及淀粉对照组(含1%DMSO的5%淀粉溶液0.5ml,每日2次),分别于感染2h后灌胃,每日2次,连续10d,观察对比疗效.结果 50mg/kg(+)-松萝酸治疗组明显延长了小鼠的存活时间,长存活时间达15d,平均存活时间为10.63d;而螺旋霉素治疗组小鼠长存活时间为10d,平均为7.37d;对照组仅5.42d.(+)-松萝酸治疗组与螺旋霉素治疗组及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松萝酸具有治疗急性弓形虫病的潜在作用,并且疗效优于螺旋霉素.

    作者:程彦斌;魏琳琳;司开卫;李小其;李琛;袁育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晚期氧化蛋白改变的意义

    目的 了解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晚期氧化蛋白(AOP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动态观察65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AOPP的含量.结果 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血浆AOPP的含量为(143.51±32.83)μmol/L和(56.55±14.48)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23.14±8.24)μmol/L, P均<0.01:在急性加重期,患者心功能越差,血浆AOPP的含量越高,心功能Ⅳ级者(157.03±41.09)μmol/L心功能Ⅲ级者(104.25±24.47)μmol/L心功能Ⅱ级者(33.93±12.91)μmol/L及对照组(P均<0.01);另外,在急性加重期患者AOPP含量与PaO2(5.08±2.65)kPa和pH值(7.29±0.31)均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55和-0.58, P均<0.01),而与PaCO2(7.92±2.69)kPa呈显著正相关(r=0.65, P<0.01). 结论 AOPP可能参与了慢性肺心病的发病过程,测定血浆AOPP的含量对评估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及严重程度有一定的意义,拮抗AOPP的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

    作者:许衍硕;唐皓;陈志斌;李振宇;胡光;梁艳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周围型肺癌早期X线的诊断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早期X线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影像学表现的动态变化,并结合病灶大小、部位,总结其影像特点.结果 本组周围型肺癌的X线特征性表现为颗粒征4例(40%),毛刺征5例(50%),分叶征2例(20%),血管集束征4例(40%),并有5例(50%)并发肺气肿.结论 动态观察对周围型肺癌病变的确诊有较高价值,早期X线诊断是周围型肺癌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

    作者:艾跑;艾红彪;刘小明;张加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