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覃元锋;刘志华
目的 通过检测105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 h内血清胆碱酯酶(CHE)的活性,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脑梗死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清CHE活性的测定,分别应用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mR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时及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大面积脑梗死组的血清CHE活性为(2568±427)U/L.对照A组(非大面积脑梗死组)为(6320±689)U/L,对照B组(正常对照组)为(6252±314)U/L,大面积脑梗死组与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病24 h内血清CHE活性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s=-0.19,P<0.01),与mRS评分呈负相关(rs=-0.2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终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大面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发病后24 h内血清CHE的活性.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CHE活性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黄帆;杨静;仲飞;徐雪;马中富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模式,预防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的传播和蔓延.方法 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流动人口干预模式,政府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动员基层工作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的力量,全社会共同参与,针对不同类型的流动人口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结果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基层工作人员的能力明显提高,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多部门分工负责的机制已经形成,目标人群主动咨询检测的意识增强,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结论 以社区为基础的流动人口干预模式是可行和可推广的.但同时,也面临人力资源缺乏、经费不足、部门配合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等挑战.
作者:丁贤彬;王豫林;周超;欧阳琳;潘传波;易辉容;郑建琼;卢戎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人群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状况,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1982-2007年间按不同年代,且资料完善、有代表性年份的蛔虫、钩虫人群感染率调查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发展趋势.并对蛔虫、钩虫感染者与未感染者进行对照调查,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感染与生吃蔬菜、赤脚下地劳动、年人均收入的关系.结果 建国初期蛔虫、钩虫感染率高分别达到92.9%和74.7%,2007年已分别降至23.42%和7.89%,呈稳定下降态势.病例-对照研究共调查了1 180人,其中病例(感染者)425人,对照755人.蛔虫、钩虫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表明,感染与生吃蔬菜、赤脚下地劳动、年人均收入密切相关.结论 人群钩虫、蛔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发生改变,对促进土源性寄生虫的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蒋诗国;肖邦忠;罗兴建;罗飞;吴成果;李继艮;肖鹏;黄文利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胚胎干细胞是来源于早期胚胎内细胞团或着床后胚原始生殖细胞的一类未分化的全能性(多能性)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和全向分化的能力.Es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在基因治疗、组织工程学、药学研究等许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至今为止人类已建立了数百个小鼠的ES细胞系.但相对大鼠而言,由于其ES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较易发生分化,故建系较难.Iannaceone等从大鼠PVG近交系大鼠的囊胚分离克隆了大鼠ES细胞系-BESC-01.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分离、培养大鼠胚胎干细胞的技术进展,我实验小组在预实验中得到的结果 及面临的问题,讨论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蓉;张薇;张玉芳;郭中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诺如病毒遗传组I型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RT-PCR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方法,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根据GenBank诺如病毒遗传组Ⅰ型代表株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和TaqMan-MGB探针,建立一步法实时荧光RT-PCR快速检测反应体系,优化反应条件,评价反应体系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并与常规RT-PCR比较.结果 诺如病毒遗传组I型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RT-PCR检测时限短.仅1 h就出结果 ,与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甲肝病毒、诺如病毒遗传组Ⅱ型无交叉反应,低检出下限为100拷贝/反应.比常规RT-PCR灵敏100倍,5份浓度不同的诺如病毒遗传组Ⅰ型标本重复检测5次,平均Ct值变异系数范围为0.39%~1.02%.结论 诺如病毒遗传组Ⅰ型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RT-PCR快速、特异、灵敏、重复性好,可应用于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检测和诺如病毒遗传组Ⅰ型监测,提高快速检测能力.
作者:谭翰清;郭赐贶;谭海芳;陈华;程洁萍;林凤;孔秀珍;丁丽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紫外线减毒弓形虫免疫对小鼠旋毛虫感染的影响.方法 ICR小鼠分为两组,实验组为紫外线减毒弓形虫免疫3周后再感染旋毛虫,对照组为旋毛虫单独感染.结果 与旋毛虫单感染相比,小鼠预先经紫外线减毒弓形虫免疫再感染旋毛虫,在感染后5~14 d其小肠内的成虫数明显增加(肠道排虫明显延迟),而感染后23~90 d其肌肉中的幼虫数明显下降.结论 紫外线减毒弓形虫免疫对小鼠旋毛虫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和异源性保护作用.
作者:朱佩娴;郑焕钦;王树萍;张瑞琳;黄世光;吕芳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清内脂素在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及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临床上确诊为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64例,冠心病患者85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血清内脂素水平的测定.结果 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组及冠心病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内脂素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并可能对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中也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
作者:曾鸿毅;邹劲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影响女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的易感因素.方法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比较社会文化、环境、疾病史及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的关系.结果 工作压力大、自身手足癣、常穿紧身裤、洗衣机洗涤内裤、非经期使用卫生护垫、外阴药液清洗等因素在病例组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清洁外阴毛巾经常晾晒、内裤经常晾晒、内裤全棉质地在病例组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好发于月经前期,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及多种生活卫生习惯有关.
作者:胡晨;吴小丽;魏善荣;杨京京;张悦;李芹;蔡云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凝仪用的异常凝血实验室内质控血浆的制备和应用.方法 连续采集多份健康人血浆,经离心混合和防腐处理后,置于37℃水浴箱中,连续进行APTT、PT检测,当PT、APTT值比正常对照延长2~3倍时,立即将混合血浆分装于适用容器内,置-80℃超低温冰箱速冻备用.在仪器配套质控血浆监控下进行检测,确定混合血浆靶值和标准差,以后每天取一份速冻正常混合血浆作为当天质控物与患者标本同时检测,连续观察6个月.结果 自制异常值混合血浆质控图变化较稳定,各项目每个月均数与靶值以及6个月的总体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自制异常质控血浆在-80℃保存时,可稳定6个月以上,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适用于日常异常凝血室内质控.
作者:王希平;凌寿坚;陈日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地震灾区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准备策略.方法 分析地震灾区四川平武县南坝镇的地震现场情况和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开展情况.结果 受对地震灾区各种情况的掌握程度、环境条件的影响,及器械等条件不适应,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效率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才能达到效果.结论 对地震灾区相关信息的掌握和充分估计,及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物质的充分准备,可更为有效地开展灾区消毒与病媒生物的控制工作.
作者:严子锵;肖新才;刘于飞;伍浩颖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免疫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预防控制腮腺炎提供依据.方法 对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病例血清进行腮腺炎病毒的基因序列检测.结果 178例调查对象中,82例有腮腺炎疫苗免疫接种史,其中接种1针次腮腺炎疫苗的80例(97.6%).接种2针次的2例(2.4%);接种腮腺炎疫苗后1年内发病的有4例,接种后2年内发病的有3例;免疫后阳性血清病毒SH基因测序结果与疫苗株(Jeryl-Lynn)100%同源性.免疫后病例与未免疫病例相比:不同年龄问的差异有显著性,出现免疫后病例发病高峰向后推移现象;性别和临床症状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免疫后再感染的病例多数只接种过1针次腮腺炎疫苗;病毒基因与疫苗株同源,未发现变异;免疫后病例与未免疫相比发病年龄高峰向后推移.
作者:陈健;吴新伟;许建雄;吴雪红;伍业健;蔡衍珊;李志群;李向忠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对阴沟肠杆菌所产CTX-M型β-内酰胺酶进行基因克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特性研究.方法 以产CTX-M型β-内酰胺酶的阴沟肠杆菌45号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两对引物PCR扩增CTX-M,将其克隆入pGEM-T载体后测定该核苷酸序列.再将CTX-M基因克隆到pGEX-6P-3表达质粒并转入感受态BL21,选择阳性菌落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酶动力学检测.结果 PCR扩增出大小为876 bp和1 067 bp的基因片段,与GenBank上CTX-M-9和CTX-M-3酶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CTX-M-3型重组菌株药敏试验结果 与原菌株相比,对青霉素类和头孢噻肟具有明显的水解作用,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对之较为稳定,动力学结果与酶稳定性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重组质粒pGEX-6P-3/CTX-M构建成功,CTX-M-3型重组菌株与原菌株比较,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和稳定性增加,亲和力下降.
作者:江洁华;徐韫健;廖伟娇;李乃健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克隆弓形虫RH株Calpain-like基因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Calpain-like基因重组蛋白.方法 收集、纯化弓形虫RH株速殖子,提取总RNA,在设计合成的引物中引入Sal I和EcoR I酶切位点.应用RT-PCR扩增弓形虫RH株Calpain-like基因片段,插入pGEM-T载体,提取重组质粒,双酶切获得目的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2a,重组子经双酶切、PCR和DNA序列分析鉴定,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以IPTG诱导表达.结果 从弓形虫RH株速殖子cDNA中扩增出316 bp的Calpain-like基因片段;含pET32a/Calpain-like的重组质粒在宿主菌经诱导后,获得与预期分子量相符的表达产物.结论 成功地克隆和表达弓形虫RH株Calpain-like基因,弓形虫Calpain-like基因的克隆表达为进一步筛选弓形虫疫苗候选分子和治疗药物的靶位提供了研究基础.
作者:陈雪艳;付玉才;李璐;耿艺介;黄达娜;高世同;张仁利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广东省性病实验室淋球菌培养鉴定的质量.方法 2004-2006年间开展性病实验室淋球菌培养鉴定室间质评活动.发放淋球菌质控样品到参评实验室,各室按照常规操作进行淋球菌培养鉴定和产β-内酰胺酶(PPNG)试验.结果 3年间,共计162家实验室检测765份质评样本,培养鉴定的总体符合率为70.13%.2004年质评实验室15家、2005年60家和2006年87家,淋球菌培养鉴定的总符合率分别为63.3%、62.1%和72.7%.3年间PPNG鉴定的总体准确率87%.结论 通过规范化建设的性病实验室淋球菌鉴定能力逐年提高,但个别实验室存在试剂质量,操作技能,结果 报告准确性和规范性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曾维英;郑和平;黄进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水源水水质卫生状况,为水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连续3年每季度对市政水厂的水源水采集一次样本,对水源水进行常规分析.结果 3年共采集样本94宗,对32个常规指标和氨氮进行了检测,超标严重的指标依次是色度、混浊度、铝、铁、锰、耗氧量、氨氮、氟化物、细菌总数和粪大肠菌群,合格率在3.13%~93.95%之间,2007年与2005和2006年相比主要超标指标除了铝有所上升外,其余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广州市水源水的主要污染来源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加大治污力度、选取新的水源水,是提高饮用水源水质量的直接和有效方法 .
作者:石同幸;孙兰;施洁;傅雪松;黄汝明;刘慧;王德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s)的表达水平与尿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流式细胞术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129例T2DM患者(其中95例合并微血管病变)和39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的SICAM-1水平及CD11b、CD62P、CD63的表达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UAER).结果 糖尿病各组SICAM-1水平和CD11b、CD62P、CD63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及0.01);有微血管病变正常蛋白尿组CD63的表达与无微血管病变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SICAM-1水平和CD11b、CD62P的表达则均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者(P<0.05及0.01):微量蛋白尿组和l临床蛋白尿组的SICAM-1水平和CD11b、CD62P、CD63的表达与无微血管病变者比较,均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0.01);相关分析SICAM-1水平和CD11b、CD62P、CD63的表达均与UAER呈正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CAMs的高表达与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联合UAER检测对诊断、观察病情及防止患者微血管病变和血栓的发生发展均有意义.
作者:丁芳林;刘丛;李丽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IFN-γ、L-Arg及L-NNA对旋毛虫病沙鼠的脑及心肌NO合成和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经腹腔给予感染旋毛虫后不同时期的沙鼠不同剂量的IFN-γ、L-Arg及L-NNA,检测沙鼠脑及心肌的NO含量,并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IFN-γ和L-Arg组沙鼠脑及心肌NO含量明显升高,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给予L-NNA后,脑和心肌组织阴性对照组、脑7 d组及心肌7 d组和40 d组的NO含量明显降低,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脑25 d组、40 d组及心肌25 d组的NO量则明显升高,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大脑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IFN-γ和L-Arg能促进旋毛虫病的沙鼠脑及心肌的NO合成,给予L-NNA后对不同时期及不同组织则表现出不同的增强或抑制NO合成的双重作用.
作者:万启惠;贺利芳;刘兴安;张曦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监测分析某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感染的分布动态和变化发展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以及评价医院感染管理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对某综合性教学医院2002-2006年具有明确医院感染的6 59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年度医院感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61,P<0.01),2003年以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医院感染主要分布部位为呼吸道,其中又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8.95%,其次为泌尿道,占10.89%.中医康复科,神经外科,血液内科的医院感染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各年度检出菌株数排在前2位的病原菌分别是真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中,真菌所占的比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 连续动态的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可以把握医院感染的变化趋势.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和高危人群的专项监测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能够大程度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曾伟英;聂绍发;萧帼稳;王宏;钟振锋;王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pEGFP-TCTP真核重组质粒联合免疫佐剂CpG诱导小鼠保护性免疫的效果.方法 构建日本血吸虫TCTP真核重组质粒,将pEGFP-TCTP注射入BABL/c小鼠,采用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尾蚴攻击感染后45 d处死小鼠,收集成虫和虫卵,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小鼠肝脏送病理切片,计算虫卵肉芽肿的数量.结果 TCTP DNA免疫保护性效果显示: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示出一定的保护性效果,TCTP组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为43.91%和53.48%,与GST组效果相似.DNA免疫后及感染后期,TCTP组与PBS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攻击感染前后组间比较发现,GST组和GST+CpG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CpG显著提高了DNA免疫的效果.结论 SjTCTP DNA免疫能诱导较明显的保护性Th1免疫应答,CpG基序可以有效的诱导保护性Th1免疫应答,是一种有效的DNA免疫佐剂.
作者:阮志燕;吴忠道;曹爱莲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HIV/AIDS患者血清糖类抗原CA199、CA125、CA153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HIV/AIDS患者的病情进展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确诊的184例HIV/AIDS患者进行血清CA199、CA125、CA153和CD4+>T细胞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IDS患者CA199、CA125、CA153值及阳性率显著高于HIV组和HIV/HBV/HCV组及健康对照者(P<0.05),HIV/HBV/HCV组CA199、CA125、CA153值及阳性率显著高于HIV组和健康对照者(P<0.05),CD4+>T细胞数和血清CA199、CA125、CA153水平及异常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血清CA199、CA125、CA153对于HIV/AIDS的病情诊断及疗效观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对HIV感染者应常规进行血清CA199、CA125、CA153水平监测,积极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罗平;覃元锋;刘志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