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弓形虫依钙蛋白激酶Calpain-like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陈雪艳;付玉才;李璐;耿艺介;黄达娜;高世同;张仁利

关键词:弓形虫, Calpain-like基因, 基因克隆, 蛋白表达
摘要:目的 克隆弓形虫RH株Calpain-like基因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Calpain-like基因重组蛋白.方法 收集、纯化弓形虫RH株速殖子,提取总RNA,在设计合成的引物中引入Sal I和EcoR I酶切位点.应用RT-PCR扩增弓形虫RH株Calpain-like基因片段,插入pGEM-T载体,提取重组质粒,双酶切获得目的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2a,重组子经双酶切、PCR和DNA序列分析鉴定,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以IPTG诱导表达.结果 从弓形虫RH株速殖子cDNA中扩增出316 bp的Calpain-like基因片段;含pET32a/Calpain-like的重组质粒在宿主菌经诱导后,获得与预期分子量相符的表达产物.结论 成功地克隆和表达弓形虫RH株Calpain-like基因,弓形虫Calpain-like基因的克隆表达为进一步筛选弓形虫疫苗候选分子和治疗药物的靶位提供了研究基础.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易感因素的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女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的易感因素.方法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比较社会文化、环境、疾病史及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的关系.结果 工作压力大、自身手足癣、常穿紧身裤、洗衣机洗涤内裤、非经期使用卫生护垫、外阴药液清洗等因素在病例组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清洁外阴毛巾经常晾晒、内裤经常晾晒、内裤全棉质地在病例组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好发于月经前期,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及多种生活卫生习惯有关.

    作者:胡晨;吴小丽;魏善荣;杨京京;张悦;李芹;蔡云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CTX-M型阴沟肠杆菌的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产物特性研究

    目的 对阴沟肠杆菌所产CTX-M型β-内酰胺酶进行基因克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特性研究.方法 以产CTX-M型β-内酰胺酶的阴沟肠杆菌45号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两对引物PCR扩增CTX-M,将其克隆入pGEM-T载体后测定该核苷酸序列.再将CTX-M基因克隆到pGEX-6P-3表达质粒并转入感受态BL21,选择阳性菌落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酶动力学检测.结果 PCR扩增出大小为876 bp和1 067 bp的基因片段,与GenBank上CTX-M-9和CTX-M-3酶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CTX-M-3型重组菌株药敏试验结果 与原菌株相比,对青霉素类和头孢噻肟具有明显的水解作用,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对之较为稳定,动力学结果与酶稳定性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重组质粒pGEX-6P-3/CTX-M构建成功,CTX-M-3型重组菌株与原菌株比较,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和稳定性增加,亲和力下降.

    作者:江洁华;徐韫健;廖伟娇;李乃健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重庆市人群蛔虫和钩虫感染趋势与感染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人群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状况,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1982-2007年间按不同年代,且资料完善、有代表性年份的蛔虫、钩虫人群感染率调查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发展趋势.并对蛔虫、钩虫感染者与未感染者进行对照调查,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感染与生吃蔬菜、赤脚下地劳动、年人均收入的关系.结果 建国初期蛔虫、钩虫感染率高分别达到92.9%和74.7%,2007年已分别降至23.42%和7.89%,呈稳定下降态势.病例-对照研究共调查了1 180人,其中病例(感染者)425人,对照755人.蛔虫、钩虫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表明,感染与生吃蔬菜、赤脚下地劳动、年人均收入密切相关.结论 人群钩虫、蛔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发生改变,对促进土源性寄生虫的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蒋诗国;肖邦忠;罗兴建;罗飞;吴成果;李继艮;肖鹏;黄文利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流行性腮腺炎免疫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 了解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免疫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预防控制腮腺炎提供依据.方法 对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病例血清进行腮腺炎病毒的基因序列检测.结果 178例调查对象中,82例有腮腺炎疫苗免疫接种史,其中接种1针次腮腺炎疫苗的80例(97.6%).接种2针次的2例(2.4%);接种腮腺炎疫苗后1年内发病的有4例,接种后2年内发病的有3例;免疫后阳性血清病毒SH基因测序结果与疫苗株(Jeryl-Lynn)100%同源性.免疫后病例与未免疫病例相比:不同年龄问的差异有显著性,出现免疫后病例发病高峰向后推移现象;性别和临床症状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免疫后再感染的病例多数只接种过1针次腮腺炎疫苗;病毒基因与疫苗株同源,未发现变异;免疫后病例与未免疫相比发病年龄高峰向后推移.

    作者:陈健;吴新伟;许建雄;吴雪红;伍业健;蔡衍珊;李志群;李向忠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冬凌草甲素对急性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冬凌草甲素对急性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索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L-60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时的形态学变化.应用PCR-ELISA及RT-PCR法检测细胞凋亡前后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酶hTERT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冬凌草甲素可显著的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冬凌草甲素作用48~60 h后在瑞氏染色图片上可见核浓缩及核碎裂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同时端粒酶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及端粒酶活性均明显降低.结论 冬凌草甲素能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及诱导细胞发生凋亡;降低端粒酶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及端粒酶活性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加军;林东军;陆敏强;张俊峰;陈规划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药物对旋毛虫病沙鼠脑及心肌NO合成及组织病理的作用

    目的 探讨IFN-γ、L-Arg及L-NNA对旋毛虫病沙鼠的脑及心肌NO合成和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经腹腔给予感染旋毛虫后不同时期的沙鼠不同剂量的IFN-γ、L-Arg及L-NNA,检测沙鼠脑及心肌的NO含量,并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IFN-γ和L-Arg组沙鼠脑及心肌NO含量明显升高,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给予L-NNA后,脑和心肌组织阴性对照组、脑7 d组及心肌7 d组和40 d组的NO含量明显降低,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脑25 d组、40 d组及心肌25 d组的NO量则明显升高,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大脑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IFN-γ和L-Arg能促进旋毛虫病的沙鼠脑及心肌的NO合成,给予L-NNA后对不同时期及不同组织则表现出不同的增强或抑制NO合成的双重作用.

    作者:万启惠;贺利芳;刘兴安;张曦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肛周脓肿的彩超诊断

    目的 探讨经肛高频彩色超声波检查肛周脓肿的声像学特点及术前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经肛高频彩色超声波检查肛周脓肿30例,并与常规专科检查结果 相比较.作声像图描述及术前定位.结果 经肛高频彩色超声波检查肛周脓肿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无回声或混和回声区,病灶区域未测及明显血流信号.结论 经肛高频彩色超声波用于肛周脓肿的诊断在显示病灶位置、形态、保存图像作对照研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可为肛周脓肿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盛光;白新华;郑凯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流动人口艾滋病干预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目的 探索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模式,预防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的传播和蔓延.方法 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流动人口干预模式,政府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动员基层工作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的力量,全社会共同参与,针对不同类型的流动人口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结果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基层工作人员的能力明显提高,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多部门分工负责的机制已经形成,目标人群主动咨询检测的意识增强,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结论 以社区为基础的流动人口干预模式是可行和可推广的.但同时,也面临人力资源缺乏、经费不足、部门配合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等挑战.

    作者:丁贤彬;王豫林;周超;欧阳琳;潘传波;易辉容;郑建琼;卢戎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HIV/AIDS患者血清CA199、CA125、CA153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HIV/AIDS患者血清糖类抗原CA199、CA125、CA153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HIV/AIDS患者的病情进展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确诊的184例HIV/AIDS患者进行血清CA199、CA125、CA153和CD4+>T细胞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IDS患者CA199、CA125、CA153值及阳性率显著高于HIV组和HIV/HBV/HCV组及健康对照者(P<0.05),HIV/HBV/HCV组CA199、CA125、CA153值及阳性率显著高于HIV组和健康对照者(P<0.05),CD4+>T细胞数和血清CA199、CA125、CA153水平及异常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血清CA199、CA125、CA153对于HIV/AIDS的病情诊断及疗效观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对HIV感染者应常规进行血清CA199、CA125、CA153水平监测,积极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罗平;覃元锋;刘志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大鼠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胚胎干细胞是来源于早期胚胎内细胞团或着床后胚原始生殖细胞的一类未分化的全能性(多能性)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和全向分化的能力.Es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在基因治疗、组织工程学、药学研究等许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至今为止人类已建立了数百个小鼠的ES细胞系.但相对大鼠而言,由于其ES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较易发生分化,故建系较难.Iannaceone等从大鼠PVG近交系大鼠的囊胚分离克隆了大鼠ES细胞系-BESC-01.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分离、培养大鼠胚胎干细胞的技术进展,我实验小组在预实验中得到的结果 及面临的问题,讨论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蓉;张薇;张玉芳;郭中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改良原代大鼠肝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功能研究

    目的 建立经济有效且功能良好的原代肝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系统.方法 采用0.02%胶原酶和Pereoll分离液分离纯化大鼠肝细胞,光镜和电镜下观察HepatoZYME-SFM培养的肝细胞形态,自动生化仪定期检测培养肝细胞功能,RT-PCR半定量方法检测白蛋白mRNA,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HPLC)分析安定代谢能力.结果 分离纯化的大鼠肝细胞总数(2-3)×108>cells/整肝,活力和纯度大于95%,生长良好形态正常.培养3 d后ALT、AST显著下降,加入NH4>C1后8 d内BUN保持相对稳定高水平,白蛋白合成在第3~4天达到高峰.培养的2~5 d内肝细胞可有效清除安定.结论 通过使用低浓度胶原酶灌流、Percoll分离液纯化以及HepatoZYME-SFM无血清培养基培养,肝细胞可有效保持良好形态结构和一定的生物合成代谢能力.

    作者:庄鹏;李志莹;范紫香;江元森;姚集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广州地区老年人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青霉素耐药研究与分子分型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老年患者肺炎链球菌分离株对青霉素的敏感性,并分析其亲缘关系.方法 K-B纸片法对33株分离自老年住院病人的肺炎链球菌进行青霉素药敏试验;应用PCR技术检测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pbpla,pbp2x,pbp2b;用盒式PCR(BOX-PCR)分析菌株间亲缘关系.用多位点测序分型技术(multilocussequence typing,MIST)检测青霉素耐药菌株的分子分型.结果 青霉素的耐药率为3.03%(1/33);用PCR方法鉴定PSSP的准确率为68.75%:BOX-PCR可将这33株肺炎链球菌分为21型.MLST分型显示,青霉素耐药菌株属ST271型.结论 广州地区老年患者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较低,用PCR方法检测PSSP有一定的可行性.BOX-PCR显示了较高的分辨率,能快速可靠地检测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广州地区流行的耐药克隆与Taiwanl9F-14株同源.

    作者:周婧杰;叶惠芬;徐邦牢;方燮帆;张革;潘武宾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广东省性病实验室淋球菌培养鉴定能力分析

    目的 分析广东省性病实验室淋球菌培养鉴定的质量.方法 2004-2006年间开展性病实验室淋球菌培养鉴定室间质评活动.发放淋球菌质控样品到参评实验室,各室按照常规操作进行淋球菌培养鉴定和产β-内酰胺酶(PPNG)试验.结果 3年间,共计162家实验室检测765份质评样本,培养鉴定的总体符合率为70.13%.2004年质评实验室15家、2005年60家和2006年87家,淋球菌培养鉴定的总符合率分别为63.3%、62.1%和72.7%.3年间PPNG鉴定的总体准确率87%.结论 通过规范化建设的性病实验室淋球菌鉴定能力逐年提高,但个别实验室存在试剂质量,操作技能,结果 报告准确性和规范性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曾维英;郑和平;黄进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中山市某医院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监测分析某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感染的分布动态和变化发展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以及评价医院感染管理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对某综合性教学医院2002-2006年具有明确医院感染的6 59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年度医院感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61,P<0.01),2003年以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医院感染主要分布部位为呼吸道,其中又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8.95%,其次为泌尿道,占10.89%.中医康复科,神经外科,血液内科的医院感染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各年度检出菌株数排在前2位的病原菌分别是真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中,真菌所占的比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 连续动态的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可以把握医院感染的变化趋势.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和高危人群的专项监测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能够大程度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曾伟英;聂绍发;萧帼稳;王宏;钟振锋;王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凝血仪用异常质控血浆的制备和应用

    目的 探讨血凝仪用的异常凝血实验室内质控血浆的制备和应用.方法 连续采集多份健康人血浆,经离心混合和防腐处理后,置于37℃水浴箱中,连续进行APTT、PT检测,当PT、APTT值比正常对照延长2~3倍时,立即将混合血浆分装于适用容器内,置-80℃超低温冰箱速冻备用.在仪器配套质控血浆监控下进行检测,确定混合血浆靶值和标准差,以后每天取一份速冻正常混合血浆作为当天质控物与患者标本同时检测,连续观察6个月.结果 自制异常值混合血浆质控图变化较稳定,各项目每个月均数与靶值以及6个月的总体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自制异常质控血浆在-80℃保存时,可稳定6个月以上,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适用于日常异常凝血室内质控.

    作者:王希平;凌寿坚;陈日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及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内脂素在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及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临床上确诊为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64例,冠心病患者85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血清内脂素水平的测定.结果 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组及冠心病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内脂素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并可能对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中也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

    作者:曾鸿毅;邹劲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CRISPR及其在原核生物防御系统中的作用

    近来在众多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人们发现一类成簇的、有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结构家族.CRISPR由一类DNA重复单元构成,在功能上与DNA的重组、修复及原核生物的免疫防御系统关系密切.通过对CRISPR和其相关系统(CASS)基因的比较性分析,CRISPR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实验表明CASS的插入序列来源于细胞内的许多染色体外遗传物质,并且以一种类似于真核生物中:RNA干扰(RNAi)系统的机制,在原核生物抵抗入侵的噬菌体和质粒的防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CRISPR的结构、片段来源和功能进行综述.

    作者:王菲;罗恩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重庆市九龙坡区2005-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九龙坡区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更好地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办公软件Excel2003对九龙坡区2005-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7年九龙坡区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10.59/10万.发病地区有明显的聚集趋势,发病时间有一定的季节性,男女性别比为1.30;发病以0~6岁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6.36%,无免疫史病例占67.83%.结论 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后应减少<8个月婴儿的暴露机会,加强≥8个月龄婴儿麻疹疫苗的及时和有效接种,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完善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减少免疫空白,保护易感人群.

    作者:李中琴;邱财丽;谭学钧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血常规参数RDW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初步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四项血常规参数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30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急性肝炎(AH)组、慢性肝炎(CH)组、肝炎肝硬化(LC)组和重型肝炎(SH)组,对照组由16名健康人组成.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所有被测试者的血常规参数,并同期对其中179例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血清透明质酸(HA)和层粘蛋白(LN)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其脾脏的长径(SPL)及厚度(SPT),研究上述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CH组、LC组和SH组患者的RDW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H组、LC组的MCV显著高于对照组,MPV和PDW在各病毒性肝炎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病毒性肝炎患者的RDW与其HA、LN、SPT、SPL成显著直线正相关.结论 RDW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跃;沈轶瑶;顾宇峰;汤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宝安区一起学校水痘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分析一起水痘爆发疫情的原因和特点,总结经验教训.方法 病例定义为2007年2月28日以来,学校内教师和学生中出现典型的水痘样皮疹(疱疹≥3 d),伴或无发热症状体征.通过现场调查、问表等方法 ,描述本次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危险因素.结果 123例患者中罹患率为6.8%,其中男6.7%,女7.0%.流行病曲线上发病高点在4月30日到5月3日.三年级的罹患率为20.1%,一年级的罹患率为16.2%.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中午两小时午休时间(RR=4.9,95%CI=3.4-7.1)和乘坐校巴时(RR=3.2,95%CI=2.3-4.5)的密切接触.对27个班级的940名学生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只在学校午休而不乘校巴的(RR=5.4,95%CI=3.5-8.3);在校午休同时也乘校巴(RR=2.8,95%CI=1.9-4.2).对午休的57个宿舍进行人群聚集性分析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此次水痘爆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学生中午两小时午休期间在宿舍聚集和乘坐校巴时的密切接触有关.有效的控制措施是对病例的隔离及学校和校巴的消毒.

    作者:马智超;周小涛;李基;严新风;邓立权;张廷禄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