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明
目的 观察与分析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用激励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1日-2017年3月20日在我院分娩的产妇320例,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平均分为常规组和激励组,各160例.常规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激励组产妇实施激励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情况及产程时间.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激励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新生儿窒息情况均显著改善(p<0.05),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和第三产程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结论 激励护理应用于产妇分娩过程中,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新生儿的窒息情况,缩短产程时间,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模式.
作者:杨仁燕;冯玉华 刊期: 2017年第33期
目的:探析改良式B Lynch缝合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行剖宫产的92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参照组(n=46)、试验组(n=46).参照组患者应用宫腔填塞纱布法止血,试验组患者应用改良式B Lynch缝合法止血,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术后出血量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术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参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3%,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73.9%(P<0.05).结论 :改良式B Lynch缝合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术中输血量与术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付萍 刊期: 2017年第33期
目的:针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采用火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84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2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42例,火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8%显著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5天内结痂患者人数为32人,显著多有于对照组11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采用火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有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值得推广.
作者:杨柳;陈航;胡珊 刊期: 2017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病案导向联合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80例学生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病案导向教学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BL教学法.教学后,比较两组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得分及对专业知识感兴趣度.结果 :教学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得分升高(94.22±8.31 vs 90.58±7.16分,94.18±8.55 vs 89.94±6.63分),对专业知识感兴趣度提高(95.0%vs 75.0%),组间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PBL与病案导向联合教学法在中医内科教学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并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度.
作者:孙薇;杨建波;张倩;魏军;张小宁 刊期: 2017年第33期
目的:对小儿手术采用骶管阻滞复合的氯胺酮-芬太尼(小剂量)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探讨研究.方法 :为对照组进行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麻醉,为观察组进行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芬太尼(小剂量)麻醉.结果 :手术切皮时对照组患儿的收缩压和心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对患儿进行麻醉时所用的氯胺酮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儿的麻醉效果低于观察者,术后清醒时间比观察患儿的清醒时间要长.结论 :在对患儿开展外科手术时,用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芬太尼(小剂量)对其进行麻醉效果更优.
作者:熊淼 刊期: 2017年第33期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骨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并用常规钢板固定治疗的75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甲组,另选同期接收并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75例同疾病患者作为乙组,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乙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四肢骨折治疗中实施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高.
作者:王丰 刊期: 2017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程序化接诊管理对提高急诊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的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急诊患者接诊流程,对病人进行评估,建立绿色通道接诊流程、完善护理流程及创伤急救模式、完善术前准备流程等.结果 运用流程化接诊急诊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达到97.9%,显现独特优势.结论 流程化接诊管理,能够为抢救病人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现代急救护理,对提高创伤患者的救治率有显著意义.
作者:荣静 刊期: 2017年第33期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 :选取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68例脑血管病患者,基于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n=34).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状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94%,显著低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1.76%,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保证临床治疗的效果,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杨小兰 刊期: 2017年第33期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观察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在本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抽取时间是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分组方法使用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三组各有30例患者,将大骨瓣的开颅血肿清除手术予以实验A组患者,将小骨窗的显微血肿清除手术予以实验B组患者,将钻孔的血肿抽吸引流手术予以实验C组患者,对比并分析三组患者的术后2周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优良率.结果 :实验B组、实验C组患者术后2周GOS优良率与实验A组患者相对比,组间数据实施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学意义形成(p<0.05).结论 :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具有不同影响,需要合理选择术式.
作者:李国文 刊期: 2017年第33期
目的:分析疼痛护理干预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研究,80例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成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另外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前后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带状疱疹患者的止痛时间、水泡结痂时间以及疱疹恢复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NRS评分差异较小,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带状疱疹患者中效果明确,患者临床疗效确切,临床表现消失时间较快,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应用.
作者:林海燕 刊期: 2017年第33期
目的:比较TAC与TA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过程中疗效、毒副作用及生活质量.方法 :79例乳腺癌患者,年龄36-65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TA和TAC方案化疗,观察评估化疗后两组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 :TAC组与TA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4%(38/45)和82.4%(28/34),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A方案化疗组血液毒副反应轻,生活质量组高于TAC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毒副作用轻,近期生活质量相对高,临床可推广应用.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7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中医养生保健对国民体质改良的效果.方法 选取214名测试人员,并自由划分为两个组,分别为中医养生保健操组和体育锻炼组,每组各有107人,对保健操组教导一些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的做法,并持续一年时间进行系统化的训练,体育组可自由选择一些篮球、游泳、保龄球等项目来展开训练.结果 在身体各项指标的对比中,中医养生保健操组均显著的优于锻炼组(P<0.05).结论 中医养生保健操在增强全民体质上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并且从功效上显著性的优于常规性的体育锻炼项目.
作者:贾顺平 刊期: 2017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采取CT和MRI检查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40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行CT和MRI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 ,对其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CT和MRI两种检查方法均可将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检查出来,行CT检查,检查出64个病灶,行MRI检查,检查出118个病灶,MRI的检出数是CT的1.8438倍;对比病灶直径大于5毫米时和病灶直径小于5毫米时,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行CT和MRI两种检查方法对早期腔镜性脑梗死进行检查,其MRI检查方法的准确性较高,对微小病灶可以准确检查出来,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作者:杨丽 刊期: 2017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观察组患者予以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质量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为(3.2±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8±0.6)分,同时日常行为与社交活动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并无不良反应的出现.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徐志琼 刊期: 2017年第33期
目的:对比分析硝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用药不同将7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A组(39例)和B组(35例)分别给予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B组治疗后SBP、DBP测定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5.7%)均低于A组(15.4%),治疗总有效率(96.1%)高于A组(87.2%),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均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常用药物,其中后者降压效果更为明显,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鸿丽;马玲 刊期: 2017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加强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对医院感染控制的作用.方法 :此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诊治住院的患者6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用全面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各项研究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对医院感染控制有着积极作用,可有效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率,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任红梅 刊期: 2017年第33期
目的:分析上颌第一磨牙颚根双根管的诊断与临床治疗.方法 :使用显微超声根管对90颗上颌第一磨牙进行再治疗病例,标准是依照CBCT的检查结果 ,判断是否存在双根管时通过CBCT影响特征以及牙冠与髓底的形态特点,使用斜方形开髓入口,在探查时使用小号K锉,采用手术显微镜定位双根管,镍钛机预备根管使用的方法为根管锉馆向下法,根管系统的冲洗使用1.5%次氯酸钠和17%EDTA,根管填充使用热牙胶垂直加压,将近颊根根管分型、根管预备过程中并发症的情况记录下来,探查双根管,发现其中有72个,发现率为80.69%,其中61个被疏通,疏通率为68.51%.牙颚双根管常见的类型有2-1型、2-2型,出现率为65.56%.在治疗过程中如器械折断、管壁侧穿等并发症并没有出现,超填8个根管,欠填6个根管.结论 :上颌第一磨牙双根管具备较高的发生率,细小弯曲的根管有许多,疏通根管方式为小号K锉与EDTA配合,使用显微超声技术结合CBCT探查,进行有目的的寻找并实现可视化,进一步提升上颌第一磨牙双根管的发现率以及根管治疗临床效果.
作者:杨顺芬;周仕军 刊期: 2017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探讨超声检查在胆囊结石腹腔镜术术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6年11月到2017年8月来我院接受诊治的46例胆囊结石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结果 .结果:46例患者中,44例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经手术证实准确,符合率95.6%(44/46);2例患者转开腹手术,中转率4.5%(2/46).结论 :在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前,采用超声筛查,可有效诊断出患者的病变情况,为手术的进行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具有非常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张亚南 刊期: 2017年第33期
随着国内外近年来对针灸医疗技术的深入了解与广泛应用以及物理疗法在社会上的陆续普及,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在医学体系中的应用被不断扩大,也越来越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因此,将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有机结合和联合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就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二者能够相互结合的范围与要点,以期推动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技术的联合应用并取得临床上保健与康复的更好疗效.
作者:段利娟 刊期: 2017年第33期
目的:减少输注化疗药物渗漏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确保病人安全.方法 :主要通过应用RCA对31例输注化疗药物渗漏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确认根本原因并制定和执行整改措施.比较2014年4月-2015年4月与2015年5月-2016年5月实施RCA方法前后输注化疗药物渗漏发生率.结果 :实施RCA后输注疗药物渗漏明显下降(P<0.01).结论 :RCA是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和提高输注化疗药物护理质量与安全的有效管理工具,从而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张正萱;李小玉 刊期: 2017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