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跃红;王鸣;许信红;潘冰莹
目的 探讨广州市自来水水厂原水和出厂水的卫生状况,为保障广大市民饮用水卫生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1996-2005年自来水水厂原水和出厂水监测资料进行统计,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分析评价.结果 未发现水源水逐步恶化的趋势,珠江水系广州河段的锰、耗氧量、亚硝酸盐氮污染比珠江水系的北江段和东江段重;出厂水的合格率在62.07%~88.89%之间.结论 需进一步改善珠江水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重视和加强珠江水源水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水厂建设的投入和制水工艺的改进,提高水厂出厂水的卫生质量;卫生部门应完善新建水厂的卫生学评价,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
作者:钟嶷;黄汝明;刘世强;傅雪松;杨轶戬;石同幸;孙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尿素溶解性抗原,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匀浆后沉渣经尿素溶解.与成虫水溶解性抗原同时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蛋白谱与抗原谱;用ELISA检测不同样本中相应抗体.结果 SDS-PAGE结果显示尿素抗原蛋白条带少于水溶解性抗原;尿素抗原与感染大鼠血清、免疫兔血清和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血清在32 000 Mr处均出现强反应带,尿素抗原的反应带条数较水溶性抗原少.两种抗原包被ELISA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病疑似病人血清和感染大鼠血清的阳性率相同;尿素抗原用于检测血吸虫感染小鼠血清的交叉阳性率明显低于水溶性抗原,检测正常大鼠血清、献血员血清及其他非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血清时,假阳性数较水溶性抗原少.结论 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尿素抗原含有32 000 Mr抗原;广州管圆线虫尿素抗原用于诊断时,与水溶性抗原有同样的敏感性,而特异性高于水溶解性抗原.
作者:顾金保;刘敏;李华;吴焜;陈晓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获取幽门螺杆菌hp0231和hp0410基因的序列,预测其编码蛋白HP0231和HP0410作为候选疫苗的可行性,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表达hp0231和hp0410.方法 提取幽门螺杆菌标准株NCTC11639的基因组DNA,按照GenBank中幽门螺杆菌标准株22695的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hp0231和hp0410基因,克隆入pMD18-T载体中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hp0231和hp0410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4T-1中,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鉴定.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HP0231和HP0410均为外膜蛋白,具良好的抗原性,并且与其他生物的同源性较低,其作为Hp疫苗不易产生交叉反应以及自身免疫性反应,构建的重组菌可高水平表达可溶性重组蛋白.结论 HP0231和HP0410是有良好应用前景的Hp候选疫苗.
作者:胡平;罗军;张文炳;龙北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了解广东省内医学媒介生物种类及分布情况,为虫媒病的防治提供有效的背景材料.查阅已发表的关于广东省内媒介生物的文献资料,总结出广东省内的媒介生物的种类及分布状况.结果广东省内报道过的蚊类共有4属23种;蝇类共有5科18亚科157种;蜚蠊2科3属5种;蚤类3科6属6种;恙螨1科2属3种;蜱3属6种.本综述通过资料的总结,掌握了广东省媒介生物本底状况,为虫媒病的防治提供了有效的资料.
作者:陈亮;彭鸿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高频电波刀(LEEP)在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作用.方法 在宫颈门诊中形成检查、治疗、随访一整套体系,选择87例在该门诊治疗的CI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EEP行宫颈锥切术,比较术前宫颈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结果 术前、术后病理结果一致者81例(93.1%),术后病理级别上升者4例(4.6%),病理级别下降者2例(2.3%).87例中85例病理检查呈示基底、切缘未见CIN病灶,病灶切除干净率占97.7%.结论 LEEP是诊断及治疗CIN安全且有效的方法,适合在宫颈门诊中作为治疗方法使用.
作者:肖翠红;杨小波;凌秀兰;梁菊珍;蓝美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小学流感爆发的流行特征,分析所采取防制措施的效果,为控制爆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小学流感爆发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用血凝抑制试验对分离到的病毒标本进行分型鉴定.结果 全校967人,有63人发病,罹患率为6.51%.采集9份现症病人漱口液中有4份分离出流感病毒,进一步型别鉴定为B型流感病毒.结论 该事件是由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爆发疫情,感染来源为社区获得;早期发现、及时隔离治疗病人,是控制流感爆发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铁钢;刘维斯;秦鹏哲;刘于飞;王玉林;何丽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一起工厂细菌性痢疾(菌痢)爆发的特点和流行原因,积累对爆发疫情调查处理的经验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实验室病原分离培养鉴定方法,并结合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2006年10月30日至11月4日,该厂发生细菌性痢疾70例,罹患率为1.00%,发病均为工厂民工,年龄16~42岁,病例呈散在分布,无明显宿舍及工种聚集性,临床表现以发热、腹泻、腹痛、粘液血便、里急后重为主.从病人粪便和肛拭标本中分离培养出15株福氏2b型志贺氏菌.病例对照研究食用凉拌粉丝的OR值为7.75,经采取隔离治疗病人、食品卫生管理等综合措施后,疫情迅速终止.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菌痢爆发,爆发原因初步排除水源和接触因素,凉拌粉丝为可疑食物.集体食堂卫生安全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加强集体食堂的管理是遏止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爆发的关键.
作者:袁耀钦;钟新光;曾耀明;张泽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孕妇产前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将504例HBsAg(+)孕妇分为A(预防组),B(对照组)两组.A组:246名HBsAg阳性孕妇孕晚期每月分别注射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10μg、HBIG 200 IU(200 IU/ml),新生儿出生后采股静脉血,同时在出生后24 h内注射HBIG 200 IU,然后在0、1、6月龄接种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每次10μg.B组:258例产前未注射HBIG和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的HBsAg阳性孕妇,其所生新生儿在0、1、6(30 μg、30μg、30μg)月龄只用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免疫.A、B两组婴儿都分别在0、3、6、9、12、24月龄静脉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标志物,同时随访.结果 A组的宫内感染率为3.25%,B组为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P>0.05).A组没有发生慢性HBV感染的婴儿,而B组中有7例婴儿发生慢性HBV感染,B组婴儿发生慢性HBV的感染率显著高于A组(χ2=4.41,P<0.05).结论 产前用HBIG和新生儿HBIG联合免疫可降低慢性HBV感染率,阻断宫内感染的慢性化,提高产程感染的阻断效果.
作者:曾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移植前供、受者感染乙肝病毒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肝炎复发及愈后的影响.方法 对上海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11月移植前供、受者感染乙肝病毒的2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移植前后肝功能、乙肝免疫标记物、HBV DNA等检测,并结合临床综合分析.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采用速率法,血清总胆红素(TBIL)采用终点比色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采用酶免疫测定(EIA);HBV DNA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盒.结果 ①9例HBV感染的自体移植患者移植后3例发生乙型肝炎,其中2例为移植前HBsAg阳性,乙肝发作时3例HBV DNA及肝功能指标均明显增高;②14例HBV感染的供、受者移植后5例患者发生乙型肝炎,HBV DNA及肝功能指标均明显增高;③移植前HBsAg或HBV DNA阳性移植后发生乙肝相关性肝损的几率显著高于阴性组(X2分别为8.44、9.07,均大于)X0.0052,P<0.005);④移植前HBsAg或HBV DNA阳性对移植预后均无影响(X2分别为2.58、0.24,均小于X0.052,P>0.05);⑤1例患者异体移植后41 d,乙肝合并戊肝,发生急性黄疸性肝炎,第46天重症GVHD死亡.结论 移植前HBsAg和HBV DNA阳性均是HBV感染和再激活的高危因素,移植要密切监测免疫标志物和HBV DNA.移植前HBsAg和HBV DNA阳性不影响患者的生存,要注意非常见肝炎的多重感染.
作者:肖敏敏;黄升海;汪亚勤;姜开明;李肃;姜杰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寄生性原虫阴道毛滴虫细胞生长和衰老的相关基因.方法 从阴道毛滴虫的cDNA表达文库中分离出两个与酵母沉寂信息调节因子 (Sir2) 有较高同源性的cDNA克隆,分别命名为TvSir2和TvSir2-like,它们的编码框分别长915 bp和1116 bp.结果 序列分析显示这两个cDNA克隆与酵母Sir2同源性很高,其氨基酸序列中含有Sk2p及其同源蛋白三个特征性保守结构域.分别从这两株cDNA克隆中扩增出表达片段植入表达载体pET-41a,转化宿主菌E.coli BL21并用IPTG(isoprupylthio-β-D-galactoside)诱导表达到大量融合蛋白.用亲和层析法纯化的融合蛋白分别免疫豚鼠,获得的抗血清用Western-blot法识别到滴虫虫体全蛋白中大小为34 000 Mr和42 000 Mr的条带.免疫荧光法检测TvSir2和TvSir2-like蛋白位于细胞核外的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区域.结论 TvSir2和TvSir2-like克隆是酵酶Sir2的同源基因,为TvSir2和TvSir2-like在模式生物阴道毛滴虫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史咏梅;傅玉才;许铭言;徐晓园;许锦阶;邓致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对一起可疑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进行实验室检测.方法 依据GB/T 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进行肠道致病菌的检测,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共同鉴定病原菌.结果 选取的6份样本中,有5份副溶血弧菌PCR结果为阳性,16份病人肛拭子中有11份分离出副溶血弧菌,生化反应呈三种模式,血清学分型亦有K6、K41和K56三种.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多种型别副溶血弧菌引起.
作者:侯炎昌;杨晓华;肖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本地区尿路结石成分构成情况,并根据尿路结石成分构成指导尿路结石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收集江门市中心医院住院和门诊上、下尿路结石标本120例,采用化学显色法对尿路结石中磷酸盐、尿酸盐、草酸盐、碳酸盐、钙、铵、胱氨酸等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本组尿路结石样本中含钙结石多,占80.8%,含磷酸盐结石次之,占67.5%.单纯性结石占35%,其中草酸钙结石为多,占69%.感染性结石中以磷酸盐结石多,占68.7%,含铵结石占61.2%.复发结石含磷酸盐占88.2%,其比例显著高于初发结石.上尿路结石中含钙和磷酸盐结石显著高于下尿路结石,下尿路结石中含尿酸盐结石显著高于上尿路.结论 根据结石分析得到的结石化学成分特点,可有针对性地指导临床治疗,并可指导患者从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预防尿路结石的发生和复发.
作者:孙明;庞健;黄健;陈立新;林天歆;黄海;吴荣海;程洲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茂名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检验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培训和防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茂名市辖区内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100名检验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对问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大部份检验人员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认知较差,正答率达80%以上的仅占56%,对国家防制艾滋病的相关政策了解也不够,接受培训的机会也欠缺,但对于艾滋病有正确的态度.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对茂名地区检验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
作者:廖国东;许桂锋;许铭清;谢建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甲醇中毒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VEP)波形的异常变化及其与血甲醇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26例(52眼)甲醇中毒患者进行VEP检查及血甲醇浓度的测定.结果 病程第一阶段共观察26人(52眼),其中未引出VEP波形的有29只眼,波幅减低的有20只眼,波形P100潜伏期延长的有7只眼;病程第二阶段共观察17 人(34眼),其中未引出VEP波形的有10只眼,波幅减低的有22只眼,波形P100潜伏期延长的有11只眼;病程第三阶段共观察9人(18眼),其中未引出VEP波形的有7只眼,波幅减低的有8只眼,波形P100潜伏期延长的有4只眼.未见血甲醇浓度与双眼P100潜伏期均值之间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VEP检查可以对甲醇中毒患者视神经功能损害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急性甲醇中毒引起的视神经损害相对于异常甲醇浓度的降低以及其他临床症状消失具有滞后性与持续性.
作者:艾宝民;李永胜;黄桂峰;刘移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我市常见肉类食品中空肠弯曲菌的污染状况,为控制和预防空肠弯曲菌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食品污监测点随机抽检肉类食品样品117份,用传统国标法和荧光PCR法进行检测.结果 从117份肉类食品中检出4份空肠弯曲菌,阳性检出率为3.4%.结论 深圳市肉类食品中存在空肠弯曲菌的污染,如果加工、销售不当,及监督不严,会对群众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作者:吴平芳;贺连华;刘涛;兰全学;陈妙玲;王瑞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三磷酸肌醇(IP3)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在genistein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以肝癌HepG2细胞培养72 h为对照组,实验各组以60 μmol/L的genistein作用于HepG2细胞不同时间后,应用同位素试剂盒检测细胞IP3含量,Western blotting分析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Genistein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12、24、48、72 h,各时相IP3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2.0±1.4)pmol/106 cells、(7.5±0.8)pmol/106 cells、(5.6±0.5)pmol/106 cells、(4.3±0.6)pmol/106 cells vs (29.2±0.6)pmol/106 cells,P<0.01];24 h后Caspase3蛋白的RI显著高于对照组(2.7±0.2,7.4±0.5,7.4±0.5,30.7±1.6 vs 0.24±0.06,P<0.05);24 h后各时相细胞凋亡率为显著高于对照组[(2.7±0.2)%、(7.4±0.5)%、(20.5±2.0)%、(30.7±1.6)% vs (2.6±0.1)%,P<0.01].结论 Genistein能减少IP3生成,上调Caspase3蛋白表达,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作者:洪迅;张继红;郭中敏;刘培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肝素对干化学法和酶动力学法测定血氨的影响.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EP7-P文件,将不同浓度肝素分别加入低、中、高血氨浓度的样本中,用干化学法和酶动力学法测定各样本中血氨的浓度,与未加肝素的基础样本比较,观察肝素对两种方法测定血氨的影响,确定采用肝素抗凝样本的佳浓度.结果 对于干化学法测定血氨,低、中血氨浓度时要求肝素浓度≤40 U/ml,高血氨浓度时要求肝素浓度≤60 U/ml,对血氨测定影响较小.对于酶动力学测定血氨,低浓度样本要求肝素浓度≤40 U/ml,中、高浓度样本,肝素浓度≤60 U/ml时,对血氨测定影响较小.结论 采用肝素抗凝血样本测定血氨浓度,肝素浓度需控制在10-40 U/ml以内为宜.
作者:高月亭;刘汉欣;范婷婷;陈涛;肖洪广;刘忠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遗传性耳聋可分为综合征性耳聋(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SHI)和非综合征性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综合征性耳聋除听力损伤外,还有非听力方面的症状和体征,约占遗传性耳聋的30%;其余70%为非综合征性耳聋,即只有听力损害,不伴有非听力方面的症状和体征.学语前耳聋中绝大多数属于后者.人类约有15种连接蛋白,现已证实有6种与遗传性耳聋有关.迄今,对非综合征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耳聋(ARNSHL)研究较多的基因是Connexin26(Cx26)基因,它的高频突变与NSHI密切相关,同时Connexin26基因突变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DFNA3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DFNBI也有关,故称其为耳聋易感基因.本文主要从基因突变类型、器官和组织的表达,以及引起耳聋的机制和相关的治疗研究加以综述,重点探讨以Connexin26为代表的连接蛋白与遗传性耳聋的关系.
作者:徐聪;陆家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辣椒素受体(VR1)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 新生雄性SD大鼠21只分为痛觉过敏阳性对照组(P组)、阴性对照组(N组)、去辣椒素受体神经元组(D组),出生第2天D组背部皮下注射辣椒素50 mg/kg.出生第8天起P组和D组给予结肠内充气刺激每天一次,连续2周,7周时给予结直肠扩张(CRD)刺激,进行腹部收缩反射(AWR)评分和腹直肌肌电记录.结果 D组AWR评分低及腹直肌放电活动少(P<0.01,与P组相比).结论 辣椒素受体参与了发育期幼鼠肠激惹致IBS内脏痛觉过敏.
作者:梁杰贤;季文进;洪迅;吉锦泉;梅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0例患者均符合入选和不入选标准,予以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血管再通的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根据冠脉再通标准判断,30例患者血管再通构成比为76.7%,出血发生率为0.67%.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丽莉;王树源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