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威;蒋艺勤;肖静;杨元好
目的 研究冰冻单采血小板在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 将48例DI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6例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22例输注新鲜单采血小板.测定两组患者输前1h和输后2h指标:①凝血酶时间(TT);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③凝血酶原时间(PT);④纤维蛋白原(Fbg);⑤血小板(PLT).结果 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组与输注新鲜单采血小板组输后2h比较:TT、PT、APTT及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显著减少(P<0.05).结论 冰冻单采血小板在治疗DIC时具有较佳的止血疗效.
作者:李善清;叶有玩;杨兵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深圳市特区外劳务工颅脑损伤流行病学特点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2880例特区外劳务工颅脑损伤病例,对姓名、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和时间、医疗费来源、知情同意书签署、损伤类型、治疗方法和结果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特区外劳务工颅脑损伤的救治与年龄、性别、损伤类型、治疗方法和结果等因素相关外,还与姓名、受伤原因和时间、医疗费来源、知情同意书签署等因素相关.结论 外来劳务工本身是深圳的弱势群体,受伤后更需要政府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相关部门制定一套完善的预防及救治策略很有必要.
作者:尹夕龙;石小峰;白洪涛;陈平;赵万;兰周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红蛋白浓度与终末期肾病之间的关系.及血红蛋白浓度与其它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资料:根据血红蛋白浓度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A组Hb<100 g/L,B组100 g/L≤<Hb<120 g/L,C组Hb≥120 g/L.结果 三组血肌酐的值分别为(432.74±37.60)μmol/L、(220.32±23.88)μmol/L、(111.67±10.73)μmol/L,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浓度越低血肌酐值越高,到达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比例越高.各组收缩压、尿素氮、尿酸的组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低血红蛋白浓度是终末期肾病的危险因素:血红蛋白浓度对其它一些临床指标的数值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古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有机磷农药中毒常规治疗组和加用纳洛酮治疗组,以探讨纳洛酮能否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 12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加用纳洛酮治疗组,比较其在中毒程度、治愈、死亡、阿托品中毒、反跳、中间综合征等方面的区别.结果 纳洛酮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洛酮治疗组治疗中毒昏迷清醒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清醒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加用纳洛酮可明显降低病死率,缩短中毒患者清醒时间,并减少阿托品中毒发生.从而提示纳洛酮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邱朝霞;孙远;罗志敏;罗永彪;陈宇翔;王海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骨巨细胞瘤术前X线表现、病理分级与预后的关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资料完整的60例骨巨细胞瘤的X线、手术方法、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骨巨细胞瘤的X线分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理分级及预后,以瘤段骨切除体外灭活再植术疗效佳,但手术复杂.结论 术前可根据骨巨细胞瘤的X线分度或结合病理活检结果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作者:宁晔;刘康;方尔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早发现并治疗传染性结核病病人,遏制结核病的传播和流行.方法 对河源市7 684例痰涂片阳性有传染性肺结核病人,进行强化期规范治疗.2个月末和3个月末进行痰涂片复查,观察阴转情况.结果 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为93.92%,3个月末痰菌阴转率为96.45%.新发涂阳病人痰菌阴转率好,2个月末为96.52%,3个月末为98.56%;其次为复发涂阳病人;效果差为复治涂阳病人.2个月末仅为80.93%.结论 加强归口管治,对新发涂阳病人进行规则治疗,减少耐药菌,是控制肺结核传播和流行的关键.对复发和复治涂阳病人,要及时作药敏试验,大限度降低排菌肺结核病人,从而有效地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和流行.
作者:李志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术中肠道灌洗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中肠道一期切除吻合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患者的术中处理.结果 60例中治疗组50例行术中肠道灌洗一期切除吻合,47例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2例出现吻合口瘘,1例出现腹腔脓肿,2例死亡;对照组8例行一期肠切除吻合而未行术中肠道灌洗,4例出现吻合口瘘,其中2例出现感染性休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二期手术组2例行结肠造口,二期吻合.统计显示术中肠道灌洗一期肠切除吻合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未行结肠灌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半结肠癌性梗阻术中肠道灌洗一期切除吻合对提高病人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国徽;李玉勤;袁德汉;詹慧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TLR4基因在妊娠合并梅毒感染人胎盘与胎膜中表达变化.方法 取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及正常足月分娩之胎盘与胎膜样本各5例;应用RT PCR技术对妊娠合并梅毒感染胎盘与胎膜组织上TLR4基因的mRNA表达的检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妊娠合并梅毒感染胎盘与胎膜组织上TLR4基因的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TLR4基因在妊娠合并梅毒感染人胎盘与胎膜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晚期妊娠胎盘与胎膜.在妊娠合并梅毒感染胎膜组织中TLR4基因表达较正常胎膜组织升高50%,P<0.05;在妊娠合并梅毒感染胎盘组织中TLR4基因表达较正常胎盘组织升高120%,P<0.05.TLR4在妊娠合并梅毒感染的胎盘合体滋养细胞、羊膜上皮细胞和胎膜中的平滑绒毛膜细胞滋养细胞上表达增强,与RT-PCR结果一致.结论 TLR4基因在妊娠合并梅毒感染人胎盘与胎膜中表达水平显著增加,提示TLR4可能在妊娠合并梅毒感染的胎盘与胎膜分子病理中发挥作用.
作者:刘慧姝;袁文常;陈敦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56例经阴道超声检查为异位妊娠的超声图像,找出其内在的声像图特征,所有病例均经腹腔镜或剖腹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756例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正确诊断异位妊娠748例,诊断符合率达98.94%,其中输卵管妊娠743例,占98.28%.756例异位妊娠声像图中表现为子宫增大或轻度增大538例(71.1%),子宫大小正常218例(28.83%).内膜厚度在5~10 mm 604例(79.89%).内膜厚度在10 mm以上152例(20.1%).其中80例阴道超声图像为附件区有完整胎囊型包块.60例见到卵黄囊、胎芽及心管搏动,664例在附件区探测到混合性、低回声或强回声包块.结论 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准确率高,可作为异位妊娠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彭小新;许可可;黄志欣;郭容;吴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降钙素受体(CTR)基因型与骨密度(BMD)的关系,及其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 选取年龄≥70岁的深圳地区男性59例,采用双能X线骨吸收仪(DEXA)测定BMD值,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TR基因型.结果 59例受试者中,CTR基因型分别为CC型47例(79.66%)、CT型12例(20.34%)、TT型0例;在腰椎2-4(L2-4)和沃氏三角(Ward's)组BMD值,CT基因型组较CC型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B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基因型的男性可能容易发生原发性骨质疏松(OP),尤其在L2-4和Ward's部位;应及早实施具有个体化的健康教育.防治OP及避免OP性骨折的发生.
作者:王增英;吴伏娜;邓武红;古碧华;胡红英;焦月新;王建华;洪晓青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儿童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9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组和65例非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组同时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和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Hp抗体来判断Hp感染情况,所有患儿均行电子胃镜检查.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组和非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组的Hp阳性率分别为59.18%、18.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儿童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
作者:谭海松;余明杰;麦劲刚;马金丝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体外研究血小板生成素(TPO,一种调控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生成的因子),对神经祖细胞C17.2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无血清条件下C17.2细胞凋亡的模型,用TPO不同浓度处理C17.2细胞.利用MTT、Western blotting、流式细胞技术等方法检测TPO对C17.2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不同浓度的TPO(0、1、10、50、100、200 ng/ml)都能促进C17.2细胞增殖,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TPO使磷酸化AKT水平增加,促进神经祖细胞增殖,LY294002可以阻止细胞的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表达Annexin v的细胞减少.结论 体外研究显示TPO通过激活PI 3K/AKT信号通路,对神经祖细胞C17.2起保护作用,这一发现为临床上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夏文杰;项鹏;杨默;冯国培;罗广平;张丽蓉;付涌水;汪传喜;李树浓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旨在降低其伤残率.方法 将62例早产儿分为干预组(35例)和对照组(27例).干预组早产儿出生后即提供发育支持护理,接受早期环境干预和综合康复功能训练,定期随访,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及定期评估,用CDCC婴幼儿智能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6、9、12个月时干预组患儿智能发育指数(MDI)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均优于对照组(P<0.05).12个月时干预组患儿智能发育指数(MDI)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达到常百分数85.7%,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干预是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的有效方法,可降低其伤残率.
作者:李英;周花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分析近年来广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探讨麻疹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02-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广州市2002-2005年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共报告麻疹病例数5014例,报告年发病率分别为2.16/10万、3.58/10万、29.10/10万、22.33/10万;期间发生16起麻疹暴发疫情;发病数前5位的区按先后排序为白云区、番禺区、海珠区、花都区、天河区,以上5区病例数占全市病例数的81.41%;3-7月为高发季节,占全年总病例数的74.09%;14岁以下为高发年龄,占总病例数的69.37%;病例以流动人口为主,占总病例数77.26%;有明确免疫史病例仅占总病例数12.98%.结论 广州麻疹发病有回升趋势,疫情形势严峻,应采取加强学校验证入学、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强化疫点处理等综合防控措施.
作者:许建雄;梁建华;谭慧峰;云雪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与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Bcl-2在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以盲肠结扎穿刺法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以电镜和TUNEL法检测其心肌细胞凋亡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和蛋白的表达.用SPSS 10.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 一定时间内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P均<0.05),Bcl-2蛋白表达阳性数均较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均<0.05),其变化与TUNEL法检测凋亡的结果趋势相反.结论 细胞凋亡可能是脓毒症中心肌损害的机制之一,Bcl-2基因的改变或许可以作为脓毒症病情改变的标志,可利用它们对脓毒症进行干预,以改善脓毒症的预后.
作者:许衍硕;翟诚顺;梁艳冰;唐皓;马中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应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制备SD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DSS)组、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Hp-CAT)预防组,观察大鼠一般症状,病理学方法检查大鼠肠黏膜改变,RT-PCR方法检测大鼠肠粘膜内TNF-α、IL-1β、IL-8 mRNA的表达.结果 DSS组早出现腹泻及肉眼血便,CAT预防组较晚仅出现不同程度腹泻,正常对照组无改变.大体病理学及组织病理学见CAT预防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DSS组.正常对照组无改变.DSS组和CAT预防组TNF-αIL1β、IL-8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CAT预防组的表达较DSS组却明显降低(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能够减轻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及肠道病理学改变,其机制与降低肠黏膜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作者:林焕建;王启仪;刘颖;巩兰波;王群英;王继德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提高新式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优越性和安全性的技巧.方法 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妇科行新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术213例,与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新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术76例作对比分析.结果 2001年至2005年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减少、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随诊半年残端息肉减少(P<0.05).2001年至2005年组与1999年至2000年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不断提高手术技巧,优化手术细节,简化手术步骤,熟练术中配合,增加了阴式全子宫切除的优越性和安全性.
作者:杜春彦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技术要点.方法 采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7例患者,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随访157例,平均随访(6±0.5)个月,优良率91%.结论 应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好、损伤小、恢复快等特点.
作者:许劲羽;冯运垒;吴业坤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亚克隆和表达广州管圆线虫γ-丁基甜菜碱羟化酶(γ-butyrobetaine hydroxylase,GAMMA-BBH)基因,对该蛋白属性进行鉴定,定量检测不同虫龄该目的基因表达量.方法 PCR扩增GAMMA-BBHcDNA基因,产物经Nco I和Hind Ⅲ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重组为pET-BBH,在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Western blot和酶活性测定鉴定表达产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不同虫龄GAMMA-BBH的表达量.结果 PCR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 表明pET-BBH构建正确并能在IPTG诱导下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表明表达产物分子量与预期分子量(Mr=48 500)一致,酶学测定显示表达产物有GAMMA-BBH的酶活性,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GAMMA-BBH在虫体不同虫龄期表达量不一致.结论 目的基因能正确编码并表达具有酶活性的GAMMA-BBH,该酶的表达量与虫龄和寄生部位可能有关.
作者:孟锦绣;何蔼;程梅;甘明;徐贵峰;李卓雅;余细勇;蒋文玲;李运雄;詹希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广州市交通干道附近PM:2.5的污染状况,并探讨PM2.5有机提取物对BEAS-2B细胞的炎性损伤效应.方法 使用PM2.5采样器采集广州市交通干道附近的PM2.5,分析天平称重计算日平均浓度;索氏提取器提取PM2.5吸附的有机物作用于BEAS-2B细胞,ELISA检测IL-8、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 广州市PM2.5日平均浓度为0.057~0.194 mg/m3,其超标倍数为0.88~2.98;BEAS-2B细胞受到PM2.5有机提取物作用后,随着PM2.5有机提取物染毒剂量的增加,IL-8、IL-1β的分泌也明显增加;且随着各剂量作用时间的延长,IL-8、IL-1β的表达也增高.结论 广州市交通干道旁PM2.5污染相当严重;PM2.5有机提取物能够刺激BEAS-2B细胞释放IL-8、IL-1β等炎性因子,吸引大量的炎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从而形成气道的炎症损伤.
作者:杨轶戬;宋宏;任铁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