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周花春
目的 探讨性别对职业紧张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 使用职业紧张测量工具对广州市经济开发区3间工厂的497名职工进行职业紧张测试,然后用统计学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性别间的对比分析.结果 男性组心理需求、工作本身满意感评分大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领导关系、了解自己、兴趣、尊重别人、和信心充足评分则男性组小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性别对职业紧张部分因素的测试结果存在着影响.
作者:杨翠婵;李伯灵;郑创亮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克隆并表达短穗鱼尾葵花粉中泛变应原肌动蛋白抑制蛋白(profilin).方法 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短穗鱼尾葵花粉中泛变应原profilin的全长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然后设计带有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获得整个短穗鱼尾葵花粉profilin的开放阅读框,将其与pET28a载体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通过Ni2+亲和层析柱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采用Western-blot检测其IgE结合活性.结果 克隆获得了短穗鱼尾葵花粉profilin的全长基因,由608个碱基组成,开放阅读框为396个碱基(包括终止密码子),编码131个氨基酸.该序列编码的蛋白为小分子量酸性蛋白,等电点为4.52,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 200.此序列已被GenBank收录,登陆号为EF173600.重组短穗鱼尾葵花粉profilin在大肠杆菌中高效的表达,进一步经Ni2+亲和层析柱纯化后经Western-blot检测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结论 成功地克隆和表达了短穗鱼尾葵花粉profilin,为短穗鱼尾葵花粉过敏的诊断和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晓宇;邬玉兰;刘志刚;孟光;张红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东莞市外来青工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04-2006年东莞市146例外来青工麻疹患者为病例组,同时从同工作单位或住所相邻选取与病例同性别、年龄差别(0±2)岁的健康外来人员作为对照组,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未接种麻疹疫苗、与麻疹病人接触史、作业环境通风不良、集体住宿、常去人员密集公共场所、来东莞时间短是外来青工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6.63、2.74、2.12、3.27、2.64、1.86.结论 在外来青工麻疹的防治工作中,提高麻疹疫苗的接种率;改善工作与居住环境的通风状况;避免与麻疹病人接触;疫情流行期间,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是有效的防控措施.
作者:陈谦;朱建琼;陆家海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液态芯片技术在检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常见类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液态芯片技术,使用Luminex 100多功能悬浮点阵检测仪及Lumi2 nex Data Collector Version 1.7数据收集软件检测并通过突变标本与正常标本的荧光强度比值(Mutan/Normal)分析100份正常人标本及68份PCR反向杂交技术确认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标本.结果 100份正常标本检测结果正常.68份β地贫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为密码子CD41/42(TCTF)突变37例(54.41%),IVS2-654(C→T)突变杂合12例(17.65%),-28(A→G)突变10例(14.71%),-17(A→T)突变5例(7.35%),CD71/72(+A)2例(2.94%),-29(A→G)突变杂合1例(1.47%).密码子71/72(+A)复合IVS2-654(c→T)突变杂合1例,-28(A→G)复合密码子CD41/42-TCTT突变2例,单位点突变β地贫病人为95.59%(65/68),多位点突变为4.41%(3/68).7种突变杂合类型与常用方法PCR-RDB检测结果为100%符合率.结论 液态芯片技术能准确区分β地贫基因突变杂合复合突变,可提供快速、敏感的临床β地贫基因突变检测技术平台.
作者:张松;邹汉良;罗史科;朱平安;梁汉章;赵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骨巨细胞瘤术前X线表现、病理分级与预后的关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资料完整的60例骨巨细胞瘤的X线、手术方法、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骨巨细胞瘤的X线分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理分级及预后,以瘤段骨切除体外灭活再植术疗效佳,但手术复杂.结论 术前可根据骨巨细胞瘤的X线分度或结合病理活检结果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作者:宁晔;刘康;方尔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广州市交通干道附近PM:2.5的污染状况,并探讨PM2.5有机提取物对BEAS-2B细胞的炎性损伤效应.方法 使用PM2.5采样器采集广州市交通干道附近的PM2.5,分析天平称重计算日平均浓度;索氏提取器提取PM2.5吸附的有机物作用于BEAS-2B细胞,ELISA检测IL-8、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 广州市PM2.5日平均浓度为0.057~0.194 mg/m3,其超标倍数为0.88~2.98;BEAS-2B细胞受到PM2.5有机提取物作用后,随着PM2.5有机提取物染毒剂量的增加,IL-8、IL-1β的分泌也明显增加;且随着各剂量作用时间的延长,IL-8、IL-1β的表达也增高.结论 广州市交通干道旁PM2.5污染相当严重;PM2.5有机提取物能够刺激BEAS-2B细胞释放IL-8、IL-1β等炎性因子,吸引大量的炎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从而形成气道的炎症损伤.
作者:杨轶戬;宋宏;任铁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早发现并治疗传染性结核病病人,遏制结核病的传播和流行.方法 对河源市7 684例痰涂片阳性有传染性肺结核病人,进行强化期规范治疗.2个月末和3个月末进行痰涂片复查,观察阴转情况.结果 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为93.92%,3个月末痰菌阴转率为96.45%.新发涂阳病人痰菌阴转率好,2个月末为96.52%,3个月末为98.56%;其次为复发涂阳病人;效果差为复治涂阳病人.2个月末仅为80.93%.结论 加强归口管治,对新发涂阳病人进行规则治疗,减少耐药菌,是控制肺结核传播和流行的关键.对复发和复治涂阳病人,要及时作药敏试验,大限度降低排菌肺结核病人,从而有效地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和流行.
作者:李志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有机磷农药中毒常规治疗组和加用纳洛酮治疗组,以探讨纳洛酮能否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 12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加用纳洛酮治疗组,比较其在中毒程度、治愈、死亡、阿托品中毒、反跳、中间综合征等方面的区别.结果 纳洛酮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洛酮治疗组治疗中毒昏迷清醒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清醒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加用纳洛酮可明显降低病死率,缩短中毒患者清醒时间,并减少阿托品中毒发生.从而提示纳洛酮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邱朝霞;孙远;罗志敏;罗永彪;陈宇翔;王海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CD28、CD40共刺激通路与排斥反应的关系,同时也为排斥反应的诊断寻找一种新的检测指标.方法 采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动态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CD28、CTLA4、CD40及CD40L分子的表达.结果 在0~4级排斥反应中,外周血细胞CD28分子阳性表达率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细胞表达CTLA4分子的阳性率随排斥反应增强而升高(P<0.01).CD40及CD40L在PBMC中的表达强度也随排斥反应的分级逐渐增强(P<0.01).结论 外周血CTLA4、CD40及CD40L分子的表达与排斥反应有密切关系,动态检测这些分子有助于对排斥反应状态的评价.
作者:吴雄辉;杨尚琪;倪梁朝;曹群朵;关志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体外研究血小板生成素(TPO,一种调控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生成的因子),对神经祖细胞C17.2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无血清条件下C17.2细胞凋亡的模型,用TPO不同浓度处理C17.2细胞.利用MTT、Western blotting、流式细胞技术等方法检测TPO对C17.2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不同浓度的TPO(0、1、10、50、100、200 ng/ml)都能促进C17.2细胞增殖,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TPO使磷酸化AKT水平增加,促进神经祖细胞增殖,LY294002可以阻止细胞的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表达Annexin v的细胞减少.结论 体外研究显示TPO通过激活PI 3K/AKT信号通路,对神经祖细胞C17.2起保护作用,这一发现为临床上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夏文杰;项鹏;杨默;冯国培;罗广平;张丽蓉;付涌水;汪传喜;李树浓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为了解广州市桶(瓶)装饮用水生产厂灌装车间空气洁净度情况,探索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方法 选取广州市有空气净化设备的生产厂15间,进行相关技术指标.悬浮粒子和浮游菌检测,参照GB/T16292~16294-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定方法>,GB50073-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的标准进行检测和评定,主要的判断标准采用浮游菌≤25 cfu,悬浮粒子≥0.5μm≤35 000粒/m3≥5μm≤300粒/m3.结果 检测15间桶(瓶)装饮用水生产厂灌装车间空气洁净度悬浮粒子≥0.5μm和≥5μm合格率为100%,浮游菌指标合格率为92%.浮游菌和悬浮料子统计学相关分析,具有相关性(P值<0.01).结论 通过对广州市15间桶(瓶)装饮用水厂灌装车间洁净度的检测.初步了解到广州市这方面的情况,为今后制定相关标准和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根据目前情况,桶(瓶)装饮用水厂灌装车间洁净度要达到1 000级存在一定的难度.
作者:黄汝明;孙兰;施洁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骨灵片对骨质疏松症(OP)大鼠血清OPG、RANKL及PICP和相关细胞因子(IL-6、TNF-α和IL-4)表达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骨灵片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去势法建立大鼠OP动物模型,术后1个月,骨灵片组给予骨灵片,给药后3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OPG、RANKL及PICP和IL-6、TNF-α、IL-4.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骨灵片各组的OPG、PICP值显著升高(P<0.05,P<0.01),而RANKL、IL.6和TNF-α值均显著下降(P<0.01,P<0.01,P<0.05),骨灵片高、中剂量组的IL-4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 骨灵片可能通过上调OPG,下调RANKL的表达,影响OPG系统,并可能通过调节IL-6、TNF-α、IL-4水平,影响破骨细胞功能,抑制骨吸收,同时可能通过增加PICP表达而使I型胶原的合成增加,进而影响骨的韧性和强度,达到防治OP的目的.
作者:曹艳艳;李娟;杨春莉;黄少慧;吴湘慧;赵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脂联素基因外显子2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以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观察200名健康人与200例2型糖尿病基因外显子2基因多态性.结果 2型糖尿病组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脂联素基因可能是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易感候选基因.
作者:王燕;何凌;黄春苓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TLR4基因在妊娠合并梅毒感染人胎盘与胎膜中表达变化.方法 取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及正常足月分娩之胎盘与胎膜样本各5例;应用RT PCR技术对妊娠合并梅毒感染胎盘与胎膜组织上TLR4基因的mRNA表达的检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妊娠合并梅毒感染胎盘与胎膜组织上TLR4基因的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TLR4基因在妊娠合并梅毒感染人胎盘与胎膜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晚期妊娠胎盘与胎膜.在妊娠合并梅毒感染胎膜组织中TLR4基因表达较正常胎膜组织升高50%,P<0.05;在妊娠合并梅毒感染胎盘组织中TLR4基因表达较正常胎盘组织升高120%,P<0.05.TLR4在妊娠合并梅毒感染的胎盘合体滋养细胞、羊膜上皮细胞和胎膜中的平滑绒毛膜细胞滋养细胞上表达增强,与RT-PCR结果一致.结论 TLR4基因在妊娠合并梅毒感染人胎盘与胎膜中表达水平显著增加,提示TLR4可能在妊娠合并梅毒感染的胎盘与胎膜分子病理中发挥作用.
作者:刘慧姝;袁文常;陈敦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应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制备SD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DSS)组、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Hp-CAT)预防组,观察大鼠一般症状,病理学方法检查大鼠肠黏膜改变,RT-PCR方法检测大鼠肠粘膜内TNF-α、IL-1β、IL-8 mRNA的表达.结果 DSS组早出现腹泻及肉眼血便,CAT预防组较晚仅出现不同程度腹泻,正常对照组无改变.大体病理学及组织病理学见CAT预防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DSS组.正常对照组无改变.DSS组和CAT预防组TNF-αIL1β、IL-8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CAT预防组的表达较DSS组却明显降低(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能够减轻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及肠道病理学改变,其机制与降低肠黏膜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作者:林焕建;王启仪;刘颖;巩兰波;王群英;王继德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术中肠道灌洗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中肠道一期切除吻合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患者的术中处理.结果 60例中治疗组50例行术中肠道灌洗一期切除吻合,47例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2例出现吻合口瘘,1例出现腹腔脓肿,2例死亡;对照组8例行一期肠切除吻合而未行术中肠道灌洗,4例出现吻合口瘘,其中2例出现感染性休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二期手术组2例行结肠造口,二期吻合.统计显示术中肠道灌洗一期肠切除吻合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未行结肠灌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半结肠癌性梗阻术中肠道灌洗一期切除吻合对提高病人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国徽;李玉勤;袁德汉;詹慧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与前列腺炎的关系.方法 120例门诊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高于4.0 ng/ml且合并前列腺炎;所有患者口服莫西沙星,治疗随访4周;根据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及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分为三组,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水平及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结果 仅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低于4.0 ng/ml的一组在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 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高于4.0 ng/ml且合并前列腺炎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抗炎治疗,既可提高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前列癌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又可使部分患者避免前列腺穿刺活检造成的痛苦和相关并发症.
作者:杨缙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获得能特异性识别人层粘连蛋白(hLN)的单克隆抗体(McAb).方法 用纯化的人层粘连蛋白(hLN)作抗原免疫Balb/C小鼠,以细胞融合、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筛选和克隆化技术获得抗hLN的杂交瘤细胞株;用生物学方法鉴定杂交瘤细胞,用免疫学方法鉴定McAb的特异性.结果 获得4株稳定分泌抗人LN的杂交瘤细胞株(2A1、3B5、2C4、4D1),培养上清的ELISA效价分别为:1:512、1:1 024、1:512、1:256;腹水效价分别为:1×106、1×107、1×106、1×105;采用ELISA相加法表明2A1、4D1与3B5、2C4识别的hLN上的抗原决定簇和识别的不同,4株单抗均属实IgG.结论 成功建立了4株稳定分泌抗人LN 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它们分别识别hLN上2个不同的抗原位点,有望作为hLN定量检测的特异性抗体.
作者:曾宪威;蒋艺勤;肖静;杨元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可溶性Fas(sFas)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夹心(ELISA)法检测22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患者IL-10和sFas水平明显升高(P<0.01);IL-12水平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IL-12和sFas与SLE免疫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作者:刘瑞玉;张舜玲;钟伟强;巫远忠;余相;曹海燕;陈江涛;黄铁锋;胡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国产狂犬疫苗和进口狂犬疫苗的安全性,为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的狂犬疫苗提供依据.方法 对2430例国产及进口狂犬疫苗暴露后免疫者,按程序接种后,观察局部和全身反应.结果 所有接种对象均未出现严重局部和全身副反应.国产狂犬疫苗副反应发生率为18.1%,进口疫苗副反应发生率为14.6%,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狂犬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曹庆;黄桂花;闻书英;潘淮;章达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