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东汉族人群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王燕;何凌;黄春苓

关键词:脂联素, 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
摘要:目的 探讨脂联素基因外显子2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以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观察200名健康人与200例2型糖尿病基因外显子2基因多态性.结果 2型糖尿病组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脂联素基因可能是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易感候选基因.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预防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应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制备SD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DSS)组、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Hp-CAT)预防组,观察大鼠一般症状,病理学方法检查大鼠肠黏膜改变,RT-PCR方法检测大鼠肠粘膜内TNF-α、IL-1β、IL-8 mRNA的表达.结果 DSS组早出现腹泻及肉眼血便,CAT预防组较晚仅出现不同程度腹泻,正常对照组无改变.大体病理学及组织病理学见CAT预防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DSS组.正常对照组无改变.DSS组和CAT预防组TNF-αIL1β、IL-8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CAT预防组的表达较DSS组却明显降低(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能够减轻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及肠道病理学改变,其机制与降低肠黏膜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作者:林焕建;王启仪;刘颖;巩兰波;王群英;王继德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术中肠道灌洗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术中肠道灌洗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中肠道一期切除吻合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患者的术中处理.结果 60例中治疗组50例行术中肠道灌洗一期切除吻合,47例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2例出现吻合口瘘,1例出现腹腔脓肿,2例死亡;对照组8例行一期肠切除吻合而未行术中肠道灌洗,4例出现吻合口瘘,其中2例出现感染性休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二期手术组2例行结肠造口,二期吻合.统计显示术中肠道灌洗一期肠切除吻合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未行结肠灌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半结肠癌性梗阻术中肠道灌洗一期切除吻合对提高病人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国徽;李玉勤;袁德汉;詹慧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2002-2006年增城市狂犬病流行形势及防制效果分析

    目的 对增城市2002-2006年狂犬病流行形势及预防控制效果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2-2006年增城市狂犬病疫情监测及现场调查资料,运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06年共发生狂犬病2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55/10万,病死率为100.0%.发病高峰在秋冬季,占总病例数的77.27%.男女性别比为2.1:1,发病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8.18%.疫情首先在南部地区出现.随后逐步蔓延到中、北部地区,至2006年该市9个镇街中有8个镇街出现了病例.结论 当前该市狂犬病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流行形势依然严峻.

    作者:李宗有;毛陈生;王李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2430例成大及维尔博狂犬疫苗临床安全性观察

    目的 评价国产狂犬疫苗和进口狂犬疫苗的安全性,为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的狂犬疫苗提供依据.方法 对2430例国产及进口狂犬疫苗暴露后免疫者,按程序接种后,观察局部和全身反应.结果 所有接种对象均未出现严重局部和全身副反应.国产狂犬疫苗副反应发生率为18.1%,进口疫苗副反应发生率为14.6%,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狂犬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曹庆;黄桂花;闻书英;潘淮;章达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广州市桶(瓶)装饮用水厂灌装车间洁净度调查报告

    目的 为了解广州市桶(瓶)装饮用水生产厂灌装车间空气洁净度情况,探索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方法 选取广州市有空气净化设备的生产厂15间,进行相关技术指标.悬浮粒子和浮游菌检测,参照GB/T16292~16294-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定方法>,GB50073-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的标准进行检测和评定,主要的判断标准采用浮游菌≤25 cfu,悬浮粒子≥0.5μm≤35 000粒/m3≥5μm≤300粒/m3.结果 检测15间桶(瓶)装饮用水生产厂灌装车间空气洁净度悬浮粒子≥0.5μm和≥5μm合格率为100%,浮游菌指标合格率为92%.浮游菌和悬浮料子统计学相关分析,具有相关性(P值<0.01).结论 通过对广州市15间桶(瓶)装饮用水厂灌装车间洁净度的检测.初步了解到广州市这方面的情况,为今后制定相关标准和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根据目前情况,桶(瓶)装饮用水厂灌装车间洁净度要达到1 000级存在一定的难度.

    作者:黄汝明;孙兰;施洁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广州市2002-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措施探讨

    目的 通过分析近年来广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探讨麻疹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02-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广州市2002-2005年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共报告麻疹病例数5014例,报告年发病率分别为2.16/10万、3.58/10万、29.10/10万、22.33/10万;期间发生16起麻疹暴发疫情;发病数前5位的区按先后排序为白云区、番禺区、海珠区、花都区、天河区,以上5区病例数占全市病例数的81.41%;3-7月为高发季节,占全年总病例数的74.09%;14岁以下为高发年龄,占总病例数的69.37%;病例以流动人口为主,占总病例数77.26%;有明确免疫史病例仅占总病例数12.98%.结论 广州麻疹发病有回升趋势,疫情形势严峻,应采取加强学校验证入学、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强化疫点处理等综合防控措施.

    作者:许建雄;梁建华;谭慧峰;云雪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旨在降低其伤残率.方法 将62例早产儿分为干预组(35例)和对照组(27例).干预组早产儿出生后即提供发育支持护理,接受早期环境干预和综合康复功能训练,定期随访,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及定期评估,用CDCC婴幼儿智能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6、9、12个月时干预组患儿智能发育指数(MDI)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均优于对照组(P<0.05).12个月时干预组患儿智能发育指数(MDI)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达到常百分数85.7%,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干预是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的有效方法,可降低其伤残率.

    作者:李英;周花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可溶性Fas(sFas)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夹心(ELISA)法检测22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患者IL-10和sFas水平明显升高(P<0.01);IL-12水平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IL-12和sFas与SLE免疫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作者:刘瑞玉;张舜玲;钟伟强;巫远忠;余相;曹海燕;陈江涛;黄铁锋;胡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纳洛酮治疗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有机磷农药中毒常规治疗组和加用纳洛酮治疗组,以探讨纳洛酮能否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 12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加用纳洛酮治疗组,比较其在中毒程度、治愈、死亡、阿托品中毒、反跳、中间综合征等方面的区别.结果 纳洛酮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洛酮治疗组治疗中毒昏迷清醒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清醒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加用纳洛酮可明显降低病死率,缩短中毒患者清醒时间,并减少阿托品中毒发生.从而提示纳洛酮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邱朝霞;孙远;罗志敏;罗永彪;陈宇翔;王海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肺结核空洞内继发曲菌球6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对肺结核空洞内继发肺曲菌球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65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钳夹、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结核空洞内继发曲菌球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 继发性肺曲菌球的临床症状以咯血为常见.61.5%患者显示较典型的X线征像.表现为空洞内低密度结节状或球形病灶,围以半环形气带或新月形气腔;不典型的X线征像则表现为不规则空洞内壁欠光滑及大片状病灶中有低密度结节状或球形阴影与周围病灶似有间断线状间隙或未见明显间隙.经纤支镜清除治疗和外科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肺结核继发曲菌球的两种主要方法.结论 经正规抗结核治疗后的肺结核病人出现咯血,胸部X线显示病灶增多时,认真分析其临床症状及X线特征对诊断继发性肺曲菌球非常重要.对纤支镜能到达的肺空洞内曲菌球可首选纤支镜治疗,对纤支镜难到达的肺曲菌球应选择外科手术切除.

    作者:汤春梅;张言斌;肖海浩;周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70岁以上男性降钙素受体基因型与骨密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降钙素受体(CTR)基因型与骨密度(BMD)的关系,及其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 选取年龄≥70岁的深圳地区男性59例,采用双能X线骨吸收仪(DEXA)测定BMD值,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TR基因型.结果 59例受试者中,CTR基因型分别为CC型47例(79.66%)、CT型12例(20.34%)、TT型0例;在腰椎2-4(L2-4)和沃氏三角(Ward's)组BMD值,CT基因型组较CC型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B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基因型的男性可能容易发生原发性骨质疏松(OP),尤其在L2-4和Ward's部位;应及早实施具有个体化的健康教育.防治OP及避免OP性骨折的发生.

    作者:王增英;吴伏娜;邓武红;古碧华;胡红英;焦月新;王建华;洪晓青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与Bcl-2蛋白表达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与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Bcl-2在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以盲肠结扎穿刺法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以电镜和TUNEL法检测其心肌细胞凋亡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和蛋白的表达.用SPSS 10.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 一定时间内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P均<0.05),Bcl-2蛋白表达阳性数均较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均<0.05),其变化与TUNEL法检测凋亡的结果趋势相反.结论 细胞凋亡可能是脓毒症中心肌损害的机制之一,Bcl-2基因的改变或许可以作为脓毒症病情改变的标志,可利用它们对脓毒症进行干预,以改善脓毒症的预后.

    作者:许衍硕;翟诚顺;梁艳冰;唐皓;马中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妊娠合并癫痫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癫痫临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妊娠合并癫痫孕妇服抗癫痫药情况、癫痫发作频率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 妊娠合并癫痫发生率0.078%,原发性4例,继发性12例.全身性癫痫发作13例(2例癫痫持续状态),局部癫痫发作3例.孕期发作频率增加者5例,无变化者6例.孕期新发现单次发作5例.孕期未用抗癫痫药物(AEDs)3例,间断用药1例,连续用药7例,均为单一AEDs治疗.顺产4例,剖宫产10例,人工流产2例.新生儿出生无窒息,平均出生体重2852 g,无新生儿出生缺陷,无新生儿死亡.母亲亦无产科并发症发生.2例人工流产孕妇癫痫持续状态、吸人性肺炎死亡,1例智力低下孕妇产后卡马西平中毒昏迷,抢救成功.结论 妊娠可诱发并使癫痫发作频率增加.孕期用AEDs可控制癫痫发作.应采用单一AEDs治疗,且应按时监测血浆中AED及叶酸水平.

    作者:李映桃;曾杨滨;陈敦金;许治强;刘益芬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性别对广州某3间工厂工人职业紧张测试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性别对职业紧张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 使用职业紧张测量工具对广州市经济开发区3间工厂的497名职工进行职业紧张测试,然后用统计学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性别间的对比分析.结果 男性组心理需求、工作本身满意感评分大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领导关系、了解自己、兴趣、尊重别人、和信心充足评分则男性组小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性别对职业紧张部分因素的测试结果存在着影响.

    作者:杨翠婵;李伯灵;郑创亮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腹部术后肺部感染4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以降低肺部感染率.方法 对572例腹部手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47例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572例腹部术后肺部感染47例,感染率8.22%.年龄>60岁患者的感染率为17.58%,远高于其他低龄两组(P<0.05);上腹部术后感染率19.87%较下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率4.04%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有呼吸系疾病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17.02%与无原发呼吸系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率6.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胃管患者的肺部感染率26.38%远高于未留置管者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因素导致腹部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结论 腹部术后肺部感染与年龄、手术部位、原有呼吸系疾病、留置胃管等因素相关,因此应积极预防,控制感染,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梁朝旭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广州市PM2.5的污染状况及其有机提取物对BEAS-2B细胞IL-8、IL-1β表达的影响

    目的 调查广州市交通干道附近PM:2.5的污染状况,并探讨PM2.5有机提取物对BEAS-2B细胞的炎性损伤效应.方法 使用PM2.5采样器采集广州市交通干道附近的PM2.5,分析天平称重计算日平均浓度;索氏提取器提取PM2.5吸附的有机物作用于BEAS-2B细胞,ELISA检测IL-8、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 广州市PM2.5日平均浓度为0.057~0.194 mg/m3,其超标倍数为0.88~2.98;BEAS-2B细胞受到PM2.5有机提取物作用后,随着PM2.5有机提取物染毒剂量的增加,IL-8、IL-1β的分泌也明显增加;且随着各剂量作用时间的延长,IL-8、IL-1β的表达也增高.结论 广州市交通干道旁PM2.5污染相当严重;PM2.5有机提取物能够刺激BEAS-2B细胞释放IL-8、IL-1β等炎性因子,吸引大量的炎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从而形成气道的炎症损伤.

    作者:杨轶戬;宋宏;任铁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过程中外周血CD28、CD40通路相关分子的变化

    目的 探讨CD28、CD40共刺激通路与排斥反应的关系,同时也为排斥反应的诊断寻找一种新的检测指标.方法 采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动态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CD28、CTLA4、CD40及CD40L分子的表达.结果 在0~4级排斥反应中,外周血细胞CD28分子阳性表达率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细胞表达CTLA4分子的阳性率随排斥反应增强而升高(P<0.01).CD40及CD40L在PBMC中的表达强度也随排斥反应的分级逐渐增强(P<0.01).结论 外周血CTLA4、CD40及CD40L分子的表达与排斥反应有密切关系,动态检测这些分子有助于对排斥反应状态的评价.

    作者:吴雄辉;杨尚琪;倪梁朝;曹群朵;关志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新式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213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提高新式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优越性和安全性的技巧.方法 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妇科行新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术213例,与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新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术76例作对比分析.结果 2001年至2005年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减少、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随诊半年残端息肉减少(P<0.05).2001年至2005年组与1999年至2000年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不断提高手术技巧,优化手术细节,简化手术步骤,熟练术中配合,增加了阴式全子宫切除的优越性和安全性.

    作者:杜春彦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骨灵片对骨质疏松大鼠血清OPG/RANKL、PICP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骨灵片对骨质疏松症(OP)大鼠血清OPG、RANKL及PICP和相关细胞因子(IL-6、TNF-α和IL-4)表达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骨灵片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去势法建立大鼠OP动物模型,术后1个月,骨灵片组给予骨灵片,给药后3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OPG、RANKL及PICP和IL-6、TNF-α、IL-4.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骨灵片各组的OPG、PICP值显著升高(P<0.05,P<0.01),而RANKL、IL.6和TNF-α值均显著下降(P<0.01,P<0.01,P<0.05),骨灵片高、中剂量组的IL-4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 骨灵片可能通过上调OPG,下调RANKL的表达,影响OPG系统,并可能通过调节IL-6、TNF-α、IL-4水平,影响破骨细胞功能,抑制骨吸收,同时可能通过增加PICP表达而使I型胶原的合成增加,进而影响骨的韧性和强度,达到防治OP的目的.

    作者:曹艳艳;李娟;杨春莉;黄少慧;吴湘慧;赵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东莞市外来青工麻疹的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东莞市外来青工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04-2006年东莞市146例外来青工麻疹患者为病例组,同时从同工作单位或住所相邻选取与病例同性别、年龄差别(0±2)岁的健康外来人员作为对照组,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未接种麻疹疫苗、与麻疹病人接触史、作业环境通风不良、集体住宿、常去人员密集公共场所、来东莞时间短是外来青工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6.63、2.74、2.12、3.27、2.64、1.86.结论 在外来青工麻疹的防治工作中,提高麻疹疫苗的接种率;改善工作与居住环境的通风状况;避免与麻疹病人接触;疫情流行期间,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是有效的防控措施.

    作者:陈谦;朱建琼;陆家海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