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小鼠致病性的研究

温景芸;张扣兴;廖明;罗开健;任涛;辛朝安;黄韧;刘忠华;缪开源;金剑萍;刘香梅;郑巧花;张谱华

关键词: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 动物, 致病性, 小鼠
摘要:目的用一株鹅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观察其对小鼠的致病性及在小鼠间的传染性.方法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攻毒组、同居组,攻毒组乙醚麻醉后滴鼻感染AIV,观察各组食欲、反应、呼吸及有无皱毛、弓背、死亡等,测量体温及体重;检测相应抗体水平、小鼠排毒情况及小鼠各器官带毒情况,并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攻毒组出现食欲反应下降,呼吸急促,皱毛,死亡;体重、体温下降.同居组未出现感染.攻毒组攻毒后12 h至第9天可从肺组织分离出病毒,第10天始出现相应抗体;感染小鼠的肺、心肌、肝、脾、肾和脑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结论AIV对小鼠具有致病性,AIV能跨越种系障碍直接感染哺乳动物,但在小鼠间无传染性.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青南地区1997~2001年包虫病资料分析

    目的掌握青海省包虫病的地区分布,流行程度,流行特点及为预防打基础.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整理,分析1997~2001年青海南部包虫病资料.结果包虫病流行区人群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阳性率达14.05%(Dot-ELISA),患病率达7.64%(影像学),呈重度流行;绵羊的包虫病感染率为54.38%.结论青南地区是青海省人体包虫病的重要流行区,今后要加强包虫病的防治工作.

    作者:马淑梅;王虎;李卫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4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肇庆市食品中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EHEC O157:H7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布状况、动物储存宿主的种类、菌株生物学特点,初步确定可能污染上述致病菌的高危食品,为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标方法,采用进口显色培养基.对样本分别进行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EHEC O研:H7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监测生肉(猪、牛、鸡)、熟肉、水产品三类样品共58件,共检出致病菌6株,总检出率10.3%.其中分离沙门氏菌4株,检出率6.9%;单增李斯特菌2株,检出率3.4%;EHEC0研:H7和副溶血性弧菌均未检出.3类食品中致病菌阳性率高的为生肉(17.9%),其次为水产品(5.0%),熟肉未检出致病菌.结论肇庆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生肉是主要污染食品品种,生肉(猪肉)中沙门氏菌带菌率较高(30.0%),主要血清型为德尔卑沙门氏菌,熟肉未检出致病菌.

    作者:谭海芳;丁丽娜;陈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两种HBV-DNA定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目的考察实时荧光PCR定量法(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准确性.方法通过对56份血清进行HBV-DNA检测,其中包括一个10倍倍比稀释系列6份、阴性血清12份和阳性血清38份.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性及临床标本符合情况.结果微板核酸杂交定量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法的线性回归系统分别为0.977和0.999.实时荧光定量法所检测的不同含量的样本批内变异系数均低于微板核酸杂交定量法.结论实时荧光定量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和线性,与微板核酸杂交定量法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李成德;陈享;梁莉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热带医学概念

    编者按俞守义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热带医学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广东省热带医学与寄生虫学学会理事长.热带医学研究在我国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初学术界非常活跃,南有陈心陶教授,北有钟惠澜教授,他们是分别担任南北著名的省市级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为我国热带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借<热带医学杂志>2006年改为月刊之机,特向老一辈热带医学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热带医学是一门发展了100多年的边缘学科,它的概念和涵盖的内容随学科的发展而有所不同,至今难以用简单的定义概括热带医学.近年,俞守义教授组织编写了大型专著<现代热带医学>,本刊特请他就热带医学的概念作一个专论,相信读者对热带医学的定义有个较全面的了解.

    作者:俞守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8~2002年收住的5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并自发性腹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未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表现,肝功能及腹水检查特点.结果细菌性腹膜炎组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细菌性腹膜炎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腹水蛋白低(≤10 g/L),血清胆红素增高(>51.3μmol/L)者较腹水蛋白高(10 g/L),血清胆红素低(<51.3 μmol/L)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两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腹水蛋白降低(≤10 g/L)及血清胆红素增高(>51.3 μmol/L)均为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

    作者:焦建明;顾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的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HCV)自然宿主范围很窄,建立理想的实验模型便成为研究其生物学特征及进行药物筛选和疫苗效果评价的关键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在HCV感染模型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龚育平;戚中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FLC-ELISA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诊断的临床评价

    目的对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免疫球蛋白κ和λ自由轻链(FLC-ELISA)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诊断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应用一种新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来测定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血清及尿液中的免疫球蛋白κ和λ自由轻链并与免疫电泳法和免疫比浊光散射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0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人FLC-ELISA总检出率为100%,而免疫固定电泳法和免疫比浊光散射法的总检出率则分别为57.5%和85.5%.同时,病人样品的测试还表明酶联免疫吸附法可以将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提前两年以上.结论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来测定免疫球蛋白κ和λ自由轻链,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精确性和可重复性,适用于临床多发性骨髓瘤病的早期检测,同时对此疾病进程的跟踪及治疗效果的评价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芳芳;方红辉;张杰;阿伦索罗门;唐连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班氏丝虫病不同防治阶段媒介传播作用的研究

    目的了解广东省班氏丝虫病主要传播媒介在丝虫病不同防治时期传播作用的变化.方法在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对致倦库蚊自然感染情况调查,并对其相关参数进行观察.结果1956~1969年,全省进行了广泛调查,致倦库蚊是优势品种,占97.76%(731505/748239),在发现幼丝虫感染的蚊种中,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高,为9.94%,且仅在其体内发现L3(感染期幼虫),L3率为0.22%,是班氏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在防治前、防治阶段、基本消灭阶段和消灭阶段,致倦库蚊的自然感染率分别为9.94%、6.02%、0.04%、和0,随着防治工作的深入,呈下降趋势,1993年未发现感染期幼虫.各阶段传播媒介年传播潜势分别为10486.21、5131.89、124.30和0.结论防治后期班氏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

    作者:黄少玉;骆雄才;欧作炎;崔惠儿;霍丽婵;张启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做好见习学生儿科门诊带教的教学实践探讨

    目的探索具有良好效果的儿科门诊见习的带教方法.方法通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门诊见习观念、在门诊及时复习常见的临床操作技能、将门诊见习作为病房见习带教的良好补充等多种的综合手段以提高儿科门诊见习带教效果.结果合理的儿科门诊见习工作安排及积极的教学实践探索能使学生的见习工作紧凑、有序地进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及在门诊临床实践中融会贯通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能力和效果,使门诊见习带教真正成为提高学生临床能力、技能和思维的重要补充.结论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而进行有益的儿科门诊教学实践探索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黎阳;郭海霞;陈伟雄;王梅;吴葆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抗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单抗2A5的识别表位

    目的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筛选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pfLDH)抗体2A5的识别表位.方法以抗pfL,DH的单抗2A5筛选噬菌体随机12肽库,挑取阳性克隆测定DNA序列,推导其氨基酸序列并进行同源性分析.通过ELISA、竞争抑制试验鉴定获得的噬菌体短肽与单抗2A5之间的结合特性.结果从噬菌体随机12肽库中筛选出21株可与2A5单抗特异结合的噬菌体克隆,其中多数克隆呈现核心序列SQK(R)L,该序列与pfLDH的一级序列具有一定同源性.竞争抑制实验显示,带有核心序列的噬菌体克隆可与pfLDH竞争结合单抗2A5.结论SQK(R)L是pfLDH单抗2A5特异识别的表位.

    作者:郝文波;董文其;吴英松;李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金标渗滤法测定囊虫特异性抗体试剂盒的研制

    目的研制简易、快速、准确的囊虫病诊断试剂盒,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考核评价.方法以猪囊尾蚴的囊液粗提液为检测用抗原,以胶体金标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为探针,采用自行设计的渗滤装置制备金标渗滤法(DIGFA)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病人血清中囊虫特异性IgG抗体,并以囊虫IgG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考核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用金标试剂盒检测58人份囊虫病患者血清和100人份健康者血清,其敏感性为98.3%(57/58);特异性为100%(100/100).用该试剂盒检测25人份包虫病患者血清,6份呈弱阳性,交叉反应率为24%;检测30人份血吸虫病人血清,10人份肺吸虫病人血清,10人份肠道线虫病人血清,均无交叉反应.与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比较,符合率为98.7%,无显著性差异(χ2=0.0545,P>0.05).结论金标渗滤法快速检测囊虫特异性抗体试剂盒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与ELISA法相媲美,且操作更为简便、快速,结果判读容易,特别适合临床检测和现场查病.

    作者:干小仙;王越;郭建勋;朱建奎;施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盐酸布替萘芬凝胶治疗体股癣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1%盐酸布替萘芬凝胶治疗体股癣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4例患者入选,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1%盐酸特比萘芬凝胶)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根据临床症状改善及病原学检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治愈率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5.7%、97.9%(P>0.05);真菌学清除率分别为95.7%、100%(P>0.05);总治愈率分别为91.5%和97.9%(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5.7%和100%(P>0.05).个别患者发生与研究药物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红斑、瘙痒,不影响治疗,均自行缓解.结论1%盐酸布替萘芬凝胶治疗体股癣疗效肯定,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其临床疗效、真菌学疗效和安全性与1%盐酸特比萘芬凝胶相似.

    作者:张军民;席丽艳;鲁长明;罗益金;黄庚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三种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对三种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s)的测定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找出低成本高效率的检测方法.方法分别用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金标)、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VMs,同时按照各类成本的特征做实际测算.结果三法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性良好,其灵敏性依次为化学发光法,ELISA和金标法;单位成本以化学发光法高,依次为ELISA、金标法,分别为744.17元、317.23和42.22元.批量成本则以ELISA为低.结论ELISA灵敏性高,成本低,适用于普通病人筛查;金标法简便易行,可用于急诊病人快速检测;化学发光法因其价格昂贵,可用于HBVMs为临界值的病人的确证及某些特殊病人等.

    作者:吴晓蔓;梁德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云南省人群包虫感染情况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云南省包虫病流行的现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人群包虫病感染情况采用B超、ELISA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结果阳性率(13.52%)与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第一次现状调查结果(14.11%)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云南省包虫病存在低度流行.

    作者:姜进勇;罗天鹏;甘子明;杜尊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树突状细胞和哮喘

    哮喘已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疾病,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哮喘为气道的慢性炎症,表现为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阻塞.树突状细胞是主要的抗原呈递细胞,可调节获得性免疫反应,指导原始T细胞分化为Th1和Th2效应细胞.Th2细胞通过分泌炎性因子在炎症反应中发挥关键的作用.另外,树突细胞还介导抗原特异性耐受或无反应.它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探讨哮喘可能的治疗方法而对树突细胞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就树突细胞在哮喘发病中的机理作一阐述.

    作者:喻海琼;刘志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TBA治疗月经过多的长期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采用热球凝切(thermal balloon ablation,TBA)子宫内膜对月经过多的病人进行研究,观察长期疗效及生活质量的改变.方法采用TB型子宫内膜治疗仪对70例月经过多病人进行TBA治疗,术后连续随访24个月,以电话或面见的方式,随访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状况,并作相应的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6、12、18、24个月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71%、94.28%、87.14%、84.29%.,再次手术有5例,占7.14%.术前与术后24个月时相比,月经期从(8.8±2.2)d/周期缩减至(4.1±1.3)d/周期,P<0.0001;月经量从(11.4±2.6)片/d减至(4.8±1.5)片/d,P<0.001.血红蛋白从(82.75±12.40)g/L,上升为(110.30±1.00)g/L,P<0.0001;生活质量(SRHMS)量表健康评定总分从(166.50±10.11)分上升到(357.33±32.16)分,P<0.0001.结论TBA治疗月经过多,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何慧仪;卢丽娜;康佳丽;邓玲红;陈淑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深圳市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调查及实验研究

    目的了解深圳市淡水鱼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囊蚴感染情况,阻断和控制肝吸虫病在深圳市的传播和流行.方法用鱼体消化法筛查肝吸虫囊蚴;以肝吸虫过氧化物酶(SOD)基因保守序列作为摸板,RT-PGR鉴别肝吸虫囊蚴.结果对深圳市淡水鱼肝吸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共抽检16种鱼257份样品,其中检出肝吸虫囊蚴45份,检出率为17.50%.检出率高的鱼种依次为鲩鱼40.74%、鲮鱼26%、鲤鱼22.5%、大头鱼22.85%、生鱼16.6%、非洲鲫鱼14.5%;RT-PCR检测结果与镜检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检测结果显示深圳市淡水鱼中肝吸虫的感染情况严重,尤其是鲩鱼的感染率较高,为了控制和阻断肝吸虫的传播必须改变吃淡水鱼生的生活习惯.

    作者:黄达娜;高世同;耿艺介;黄薇;李慧;吴少庭;张仁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花都区1992~2004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

    目的掌握花都区人间布病流行分布情况,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辖内受布病威胁的重点人群进行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1992~2004年布病监测血清学共检测1 559人,阳性2人,阳性率0.13%.阳性者为男性,职业为兽医,感染年龄在20~30岁.结论通过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人间布病的发生.但仍要长期进行人间布病监测及畜间布病检疫净化工作,才能巩固布病达标效果.

    作者:梁振波;冯月菊;汤国球;李凯;沈秋逢;卢惠溪;崔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沙眼衣原体与生殖道感染免疫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沙眼衣原体是一种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它容易导致生殖道黏膜上皮细胞的感染,从而导致生殖道的急慢性炎性病变,如慢性盆腔炎、不孕症、以及宫外孕等.造成机体损伤的主要机理是来自于机体的免疫反应.以往大量的实验室资料表明,沙眼衣原体热休克蛋白-60(CHSP-60)在机体的免疫机制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点的漂移对于机体损伤亦发生重要的作用.CHSP-60和TH1/TH2细胞因子形成一个调节网络,共同参与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的免疫病理损伤.

    作者:余琳;陈敦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小鼠致病性的研究

    目的用一株鹅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观察其对小鼠的致病性及在小鼠间的传染性.方法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攻毒组、同居组,攻毒组乙醚麻醉后滴鼻感染AIV,观察各组食欲、反应、呼吸及有无皱毛、弓背、死亡等,测量体温及体重;检测相应抗体水平、小鼠排毒情况及小鼠各器官带毒情况,并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攻毒组出现食欲反应下降,呼吸急促,皱毛,死亡;体重、体温下降.同居组未出现感染.攻毒组攻毒后12 h至第9天可从肺组织分离出病毒,第10天始出现相应抗体;感染小鼠的肺、心肌、肝、脾、肾和脑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结论AIV对小鼠具有致病性,AIV能跨越种系障碍直接感染哺乳动物,但在小鼠间无传染性.

    作者:温景芸;张扣兴;廖明;罗开健;任涛;辛朝安;黄韧;刘忠华;缪开源;金剑萍;刘香梅;郑巧花;张谱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