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南地区1997~2001年包虫病资料分析

马淑梅;王虎;李卫敏

关键词:青南地区, 包虫病, 流行
摘要:目的掌握青海省包虫病的地区分布,流行程度,流行特点及为预防打基础.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整理,分析1997~2001年青海南部包虫病资料.结果包虫病流行区人群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阳性率达14.05%(Dot-ELISA),患病率达7.64%(影像学),呈重度流行;绵羊的包虫病感染率为54.38%.结论青南地区是青海省人体包虫病的重要流行区,今后要加强包虫病的防治工作.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云南省人群包虫感染情况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云南省包虫病流行的现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人群包虫病感染情况采用B超、ELISA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结果阳性率(13.52%)与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第一次现状调查结果(14.11%)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云南省包虫病存在低度流行.

    作者:姜进勇;罗天鹏;甘子明;杜尊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班氏丝虫病不同防治阶段媒介传播作用的研究

    目的了解广东省班氏丝虫病主要传播媒介在丝虫病不同防治时期传播作用的变化.方法在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对致倦库蚊自然感染情况调查,并对其相关参数进行观察.结果1956~1969年,全省进行了广泛调查,致倦库蚊是优势品种,占97.76%(731505/748239),在发现幼丝虫感染的蚊种中,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高,为9.94%,且仅在其体内发现L3(感染期幼虫),L3率为0.22%,是班氏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在防治前、防治阶段、基本消灭阶段和消灭阶段,致倦库蚊的自然感染率分别为9.94%、6.02%、0.04%、和0,随着防治工作的深入,呈下降趋势,1993年未发现感染期幼虫.各阶段传播媒介年传播潜势分别为10486.21、5131.89、124.30和0.结论防治后期班氏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

    作者:黄少玉;骆雄才;欧作炎;崔惠儿;霍丽婵;张启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补肾中药骨灵丸对成骨细胞矿化功能及骨桥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含补肾中药-骨灵丸大鼠血清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OB)矿化功能及骨桥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SD乳鼠颅骨,采用改良胰酶-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根据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制备含不同剂量(高、中、低剂量)骨灵丸血清,并以空白组(灌喂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雌二醇(E2,10-8mol/L)组为阳性对照;将制备好的各组血清分别加入第二代OB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采用Western-blot及RT-PCR的方法观察补肾中药血清对OB骨桥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利用茜素红染色方法测定矿化结节形成的数量.结果含骨灵丸(中、高剂量组)血清均能上调OB骨桥蛋白及基因的表达,使钙结节的数目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及补肾中药低剂量组对骨桥蛋白表达及矿化结节的形成无影响.结论骨灵丸可上调骨桥蛋白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骨灵丸促进钙结节形成、影响骨代谢的机理之一.

    作者:李娟;吴贺勇;唐井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脏巨大血管瘤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HCHL)的介入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20例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肝动脉内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观察其栓塞前后肿瘤直径变化、临床症状的缓解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LE栓塞后3~6个月复查CT,肿瘤直径明显缩小,临床症状大部分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LE肝动脉栓塞HCHL疗效良好,微创、安全、副作用少,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凯滨;叶金辉;黄肇云;罗剑云;陈亚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热带医学概念

    编者按俞守义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热带医学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广东省热带医学与寄生虫学学会理事长.热带医学研究在我国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初学术界非常活跃,南有陈心陶教授,北有钟惠澜教授,他们是分别担任南北著名的省市级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为我国热带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借<热带医学杂志>2006年改为月刊之机,特向老一辈热带医学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热带医学是一门发展了100多年的边缘学科,它的概念和涵盖的内容随学科的发展而有所不同,至今难以用简单的定义概括热带医学.近年,俞守义教授组织编写了大型专著<现代热带医学>,本刊特请他就热带医学的概念作一个专论,相信读者对热带医学的定义有个较全面的了解.

    作者:俞守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两种HBV-DNA定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目的考察实时荧光PCR定量法(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准确性.方法通过对56份血清进行HBV-DNA检测,其中包括一个10倍倍比稀释系列6份、阴性血清12份和阳性血清38份.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性及临床标本符合情况.结果微板核酸杂交定量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法的线性回归系统分别为0.977和0.999.实时荧光定量法所检测的不同含量的样本批内变异系数均低于微板核酸杂交定量法.结论实时荧光定量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和线性,与微板核酸杂交定量法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李成德;陈享;梁莉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东莞市1994~2003年痢疾流行情况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东莞市1994~2003年痢疾的发病特点,掌握流行规律,提出防制对策.方法对东莞市1994~2003年痢疾疫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4~2003年东莞市痢疾年均发病率为29.25/10万,死亡率为0.49/10万.其中细菌性痢疾占总发病例数97.27%,阿米巴痢疾占总发病例数2.73%.流动人口痢疾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本地人口(x2=605.30,P<0.05),水乡片区的发病率又显著高于其他地区(χ2=35.56,P<0.05).夏秋季节为痢疾发病的高峰季节,8~9月份共发病3 527例,占全年病例数的29.42%.发病年龄以0~岁组和20~岁组发病,分别占发病总数22.64%和40.11%.不同职业中,以工人和散居儿童多,分别为7 230例和2 219例,占总病例数的60.30%和18.51%.结论东莞市痢疾夏秋季发病数较多,青壮年民工和散居儿童为发病的高危人群,应以防止病从口人为主的综合措施,重点抓好工厂的防治.

    作者:陈婉雯;张巧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广东省禽流感/流感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4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肇庆市食品中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EHEC O157:H7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布状况、动物储存宿主的种类、菌株生物学特点,初步确定可能污染上述致病菌的高危食品,为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标方法,采用进口显色培养基.对样本分别进行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EHEC O研:H7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监测生肉(猪、牛、鸡)、熟肉、水产品三类样品共58件,共检出致病菌6株,总检出率10.3%.其中分离沙门氏菌4株,检出率6.9%;单增李斯特菌2株,检出率3.4%;EHEC0研:H7和副溶血性弧菌均未检出.3类食品中致病菌阳性率高的为生肉(17.9%),其次为水产品(5.0%),熟肉未检出致病菌.结论肇庆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生肉是主要污染食品品种,生肉(猪肉)中沙门氏菌带菌率较高(30.0%),主要血清型为德尔卑沙门氏菌,熟肉未检出致病菌.

    作者:谭海芳;丁丽娜;陈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青南地区1997~2001年包虫病资料分析

    目的掌握青海省包虫病的地区分布,流行程度,流行特点及为预防打基础.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整理,分析1997~2001年青海南部包虫病资料.结果包虫病流行区人群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阳性率达14.05%(Dot-ELISA),患病率达7.64%(影像学),呈重度流行;绵羊的包虫病感染率为54.38%.结论青南地区是青海省人体包虫病的重要流行区,今后要加强包虫病的防治工作.

    作者:马淑梅;王虎;李卫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花都区1992~2004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

    目的掌握花都区人间布病流行分布情况,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辖内受布病威胁的重点人群进行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1992~2004年布病监测血清学共检测1 559人,阳性2人,阳性率0.13%.阳性者为男性,职业为兽医,感染年龄在20~30岁.结论通过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人间布病的发生.但仍要长期进行人间布病监测及畜间布病检疫净化工作,才能巩固布病达标效果.

    作者:梁振波;冯月菊;汤国球;李凯;沈秋逢;卢惠溪;崔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ERCP和EPT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回顾性研究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结合乳头肌切开术(EPT)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诊治价值.方法170例胆囊切除术后症状再发或反复发作患者,接受ERCP检查和EPF等治疗,90例诊为PCS.分析PCS患者胆道异常、胆总管直径及内镜下治疗后临床表现的改变,不良反应及血清淀粉酶的变化.结果PCS在ERCP下发现的病变主要为残余胆囊管过长、胆总管狭窄、总肝管狭窄、胆囊管低汇流、乳头旁憩室、胆道括约肌压力增高.ERCP测定的胆总管直径显著大于B超的测定值,分别为(1.38±0.43)cm和(0.58±0.32)cm(P<0.05).介入治疗组12例术后临床表现显著改善,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高淀粉酶血症,但血清淀粉酶多在3d内转为正常.结论对PCS患者,ERCP不失为一项有价值、安全的诊断措施,必要时尚可行EPT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李亚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重庆市慢性丝虫病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重庆市慢性丝虫病患病现状,为治疗和照料慢性丝虫病患者提供依据.方法以乡为单位,历史资料记载的微丝蚴率分为≥10%、≥5%和<5%三层,每层随机抽取3个乡,每个乡抽样调查9个村.逐户走访,询问和/或查体,记录各型慢性丝虫病调查结果.用此方法调查的各型慢性丝虫病人数,估算全县现有各型慢性丝虫病患者人数.微丝蚴率低,慢性丝虫病患者少,分布范围小的区县,以村为单位,对曾经有丝虫病流行的村进行逐户走访调查,记录调查结果.结果抽样调查+估算+普查,尚有慢性丝虫病患者23 426例,患病率为0.94%,其中象皮肿占3.99%、鞘膜积液占55.78%、乳糜尿占33.63%、混合型占6.60%.与20世纪90年代摸底数的56 008例比较,减少35 282例,下降了58.17%.微丝蚴率越高的地区,慢性丝虫病患者亦多,经相关分析(r=0.95,P<0.0005).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掌握了重庆市慢性丝虫病现状,为今后开展对慢性丝虫病患者的治疗与照料提供了依据.

    作者:李继艮;吴成果;张富南;雷杨;李怡;蒋诗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湖北省2004年4起急性血吸虫病暴发疫情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血吸虫感染(下称急感)暴发流行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湖北省2004年4起急感暴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分析.结果共55例(确诊病例48例,临床病例7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大57岁,小5岁;职业分类以农民(27例)和学生(25例)为主;接触疫水方式以戏水游泳(26例)和生产、生活(21例)为主.结论控制急感暴发流行,应以提高春查春灭质量和加强中小学生及农民健康教育水平为主.

    作者:张映皓;戴裕海;朱惠国;涂祖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盐酸布替萘芬凝胶治疗体股癣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1%盐酸布替萘芬凝胶治疗体股癣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4例患者入选,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1%盐酸特比萘芬凝胶)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根据临床症状改善及病原学检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治愈率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5.7%、97.9%(P>0.05);真菌学清除率分别为95.7%、100%(P>0.05);总治愈率分别为91.5%和97.9%(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5.7%和100%(P>0.05).个别患者发生与研究药物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红斑、瘙痒,不影响治疗,均自行缓解.结论1%盐酸布替萘芬凝胶治疗体股癣疗效肯定,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其临床疗效、真菌学疗效和安全性与1%盐酸特比萘芬凝胶相似.

    作者:张军民;席丽艳;鲁长明;罗益金;黄庚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食品过敏原指纹图谱快速检测研究(一)--鲫鱼、鲢鱼总蛋白2-DE指纹图谱分析

    目的建立一种简捷、准确、快速检测食品过敏原的方法.分析鲫鱼和鲢鱼总蛋白2-DE(2-dimension electrophoresis)指纹图谱,确定食品过敏原指纹图谱快速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取新鲜鲫鱼和鲢鱼,去内脏和鱼鳞,在预冷的丙酮中搅碎,用丙酮去脂,PBS抽提总蛋白,PBS透析,冻干得初提样品.用Clean-up Kit试剂盒对两种鱼的总蛋白初提样品进行精提.双向电泳第一向IEF选择13 cm非线性胶条(pH=3-10),采用溶胀方法上样,达到平衡后转移胶条进行第二向SDS-PAGE垂直电泳(10%),银染,脱色后扫描图像进行计算机分析处理.结果2-DE图像显示鲫鱼和鲢鱼总蛋白主要是中等分子量蛋白,呈弱酸性和弱碱性,其蛋白点既有相同点也有差异点.结论通过2-DE指纹图谱分析完全可以区分这两种不同的鱼类,对于差异性蛋白点可以给出明确的判定.

    作者:吴海强;余晓;刘志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兔抗人心肌肌钙蛋白I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目的制备兔抗人心肌肌钙蛋白I抗体并进行鉴定.方法用人工合成的cTnI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及Westem blot方法检测制备的抗血清效价和特异性.结果此次获得的抗血清ELISA方法检测抗体滴度达到了1:16 000,检测cTnI的灵敏度低为10μg/L.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该抗体可有效识别原核细胞表达及大鼠心脏组织提取物中存在的cTnI蛋白.结论应用该方法成功制备了人cTnI的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cTnI的结构与功能打下基础,并为有效制备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提供借鉴.

    作者:杨能;徐霞;谢闺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襄樊市2000~2004年疟疾局部地区暴发原因及控制措施

    目的通过分析疟疾局部暴发原因,找出暴发流行规律,为制定科学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襄樊市2000~2004年疫情报告、年度流行病学总结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襄樊市2002~2003年出现局部地区疟疾暴发流行.结论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是疫情管理松懈和传染源积累,采取休、根治疗是有效的和经济方法.

    作者:蔡冬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金标渗滤法测定囊虫特异性抗体试剂盒的研制

    目的研制简易、快速、准确的囊虫病诊断试剂盒,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考核评价.方法以猪囊尾蚴的囊液粗提液为检测用抗原,以胶体金标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为探针,采用自行设计的渗滤装置制备金标渗滤法(DIGFA)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病人血清中囊虫特异性IgG抗体,并以囊虫IgG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考核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用金标试剂盒检测58人份囊虫病患者血清和100人份健康者血清,其敏感性为98.3%(57/58);特异性为100%(100/100).用该试剂盒检测25人份包虫病患者血清,6份呈弱阳性,交叉反应率为24%;检测30人份血吸虫病人血清,10人份肺吸虫病人血清,10人份肠道线虫病人血清,均无交叉反应.与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比较,符合率为98.7%,无显著性差异(χ2=0.0545,P>0.05).结论金标渗滤法快速检测囊虫特异性抗体试剂盒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与ELISA法相媲美,且操作更为简便、快速,结果判读容易,特别适合临床检测和现场查病.

    作者:干小仙;王越;郭建勋;朱建奎;施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TBA治疗月经过多的长期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采用热球凝切(thermal balloon ablation,TBA)子宫内膜对月经过多的病人进行研究,观察长期疗效及生活质量的改变.方法采用TB型子宫内膜治疗仪对70例月经过多病人进行TBA治疗,术后连续随访24个月,以电话或面见的方式,随访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状况,并作相应的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6、12、18、24个月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71%、94.28%、87.14%、84.29%.,再次手术有5例,占7.14%.术前与术后24个月时相比,月经期从(8.8±2.2)d/周期缩减至(4.1±1.3)d/周期,P<0.0001;月经量从(11.4±2.6)片/d减至(4.8±1.5)片/d,P<0.001.血红蛋白从(82.75±12.40)g/L,上升为(110.30±1.00)g/L,P<0.0001;生活质量(SRHMS)量表健康评定总分从(166.50±10.11)分上升到(357.33±32.16)分,P<0.0001.结论TBA治疗月经过多,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何慧仪;卢丽娜;康佳丽;邓玲红;陈淑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