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兔抗人心肌肌钙蛋白I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杨能;徐霞;谢闺娥

关键词:cTnI, 多克隆抗体, 兔
摘要:目的制备兔抗人心肌肌钙蛋白I抗体并进行鉴定.方法用人工合成的cTnI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及Westem blot方法检测制备的抗血清效价和特异性.结果此次获得的抗血清ELISA方法检测抗体滴度达到了1:16 000,检测cTnI的灵敏度低为10μg/L.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该抗体可有效识别原核细胞表达及大鼠心脏组织提取物中存在的cTnI蛋白.结论应用该方法成功制备了人cTnI的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cTnI的结构与功能打下基础,并为有效制备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提供借鉴.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襄樊市2000~2004年疟疾局部地区暴发原因及控制措施

    目的通过分析疟疾局部暴发原因,找出暴发流行规律,为制定科学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襄樊市2000~2004年疫情报告、年度流行病学总结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襄樊市2002~2003年出现局部地区疟疾暴发流行.结论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是疫情管理松懈和传染源积累,采取休、根治疗是有效的和经济方法.

    作者:蔡冬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热带医学概念

    编者按俞守义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热带医学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广东省热带医学与寄生虫学学会理事长.热带医学研究在我国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初学术界非常活跃,南有陈心陶教授,北有钟惠澜教授,他们是分别担任南北著名的省市级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为我国热带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借<热带医学杂志>2006年改为月刊之机,特向老一辈热带医学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热带医学是一门发展了100多年的边缘学科,它的概念和涵盖的内容随学科的发展而有所不同,至今难以用简单的定义概括热带医学.近年,俞守义教授组织编写了大型专著<现代热带医学>,本刊特请他就热带医学的概念作一个专论,相信读者对热带医学的定义有个较全面的了解.

    作者:俞守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做好见习学生儿科门诊带教的教学实践探讨

    目的探索具有良好效果的儿科门诊见习的带教方法.方法通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门诊见习观念、在门诊及时复习常见的临床操作技能、将门诊见习作为病房见习带教的良好补充等多种的综合手段以提高儿科门诊见习带教效果.结果合理的儿科门诊见习工作安排及积极的教学实践探索能使学生的见习工作紧凑、有序地进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及在门诊临床实践中融会贯通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能力和效果,使门诊见习带教真正成为提高学生临床能力、技能和思维的重要补充.结论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而进行有益的儿科门诊教学实践探索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黎阳;郭海霞;陈伟雄;王梅;吴葆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盐酸布替萘芬凝胶治疗体股癣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1%盐酸布替萘芬凝胶治疗体股癣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4例患者入选,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1%盐酸特比萘芬凝胶)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根据临床症状改善及病原学检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治愈率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5.7%、97.9%(P>0.05);真菌学清除率分别为95.7%、100%(P>0.05);总治愈率分别为91.5%和97.9%(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5.7%和100%(P>0.05).个别患者发生与研究药物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红斑、瘙痒,不影响治疗,均自行缓解.结论1%盐酸布替萘芬凝胶治疗体股癣疗效肯定,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其临床疗效、真菌学疗效和安全性与1%盐酸特比萘芬凝胶相似.

    作者:张军民;席丽艳;鲁长明;罗益金;黄庚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佛山地区哮喘儿童过敏变应原状况的研究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儿童哮喘过敏原分布状况.方法采用皮肤点刺过敏原测试.结果佛山地区哮喘患儿过敏原尘螨阳性率为86.0%,室尘为49.0%,蟑螂为48.0%;而正常儿童过敏原阳性率尘螨为14.0%,室尘13.0%,蟑螂为7.0%,两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结论佛山地区哮喘儿童过敏原以尘螨居首位,室尘次之,蟑螂第三.

    作者:滕丽珍;郑宏智;高燕萍;岑赛宁;冯丽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树突状细胞和哮喘

    哮喘已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疾病,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哮喘为气道的慢性炎症,表现为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阻塞.树突状细胞是主要的抗原呈递细胞,可调节获得性免疫反应,指导原始T细胞分化为Th1和Th2效应细胞.Th2细胞通过分泌炎性因子在炎症反应中发挥关键的作用.另外,树突细胞还介导抗原特异性耐受或无反应.它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探讨哮喘可能的治疗方法而对树突细胞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就树突细胞在哮喘发病中的机理作一阐述.

    作者:喻海琼;刘志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广东省禽流感/流感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两种HBV-DNA定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目的考察实时荧光PCR定量法(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准确性.方法通过对56份血清进行HBV-DNA检测,其中包括一个10倍倍比稀释系列6份、阴性血清12份和阳性血清38份.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性及临床标本符合情况.结果微板核酸杂交定量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法的线性回归系统分别为0.977和0.999.实时荧光定量法所检测的不同含量的样本批内变异系数均低于微板核酸杂交定量法.结论实时荧光定量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和线性,与微板核酸杂交定量法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李成德;陈享;梁莉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沙眼衣原体与生殖道感染免疫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沙眼衣原体是一种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它容易导致生殖道黏膜上皮细胞的感染,从而导致生殖道的急慢性炎性病变,如慢性盆腔炎、不孕症、以及宫外孕等.造成机体损伤的主要机理是来自于机体的免疫反应.以往大量的实验室资料表明,沙眼衣原体热休克蛋白-60(CHSP-60)在机体的免疫机制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点的漂移对于机体损伤亦发生重要的作用.CHSP-60和TH1/TH2细胞因子形成一个调节网络,共同参与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的免疫病理损伤.

    作者:余琳;陈敦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8~2002年收住的5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并自发性腹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未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表现,肝功能及腹水检查特点.结果细菌性腹膜炎组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细菌性腹膜炎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腹水蛋白低(≤10 g/L),血清胆红素增高(>51.3μmol/L)者较腹水蛋白高(10 g/L),血清胆红素低(<51.3 μmol/L)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两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腹水蛋白降低(≤10 g/L)及血清胆红素增高(>51.3 μmol/L)均为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

    作者:焦建明;顾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重庆市慢性丝虫病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重庆市慢性丝虫病患病现状,为治疗和照料慢性丝虫病患者提供依据.方法以乡为单位,历史资料记载的微丝蚴率分为≥10%、≥5%和<5%三层,每层随机抽取3个乡,每个乡抽样调查9个村.逐户走访,询问和/或查体,记录各型慢性丝虫病调查结果.用此方法调查的各型慢性丝虫病人数,估算全县现有各型慢性丝虫病患者人数.微丝蚴率低,慢性丝虫病患者少,分布范围小的区县,以村为单位,对曾经有丝虫病流行的村进行逐户走访调查,记录调查结果.结果抽样调查+估算+普查,尚有慢性丝虫病患者23 426例,患病率为0.94%,其中象皮肿占3.99%、鞘膜积液占55.78%、乳糜尿占33.63%、混合型占6.60%.与20世纪90年代摸底数的56 008例比较,减少35 282例,下降了58.17%.微丝蚴率越高的地区,慢性丝虫病患者亦多,经相关分析(r=0.95,P<0.0005).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掌握了重庆市慢性丝虫病现状,为今后开展对慢性丝虫病患者的治疗与照料提供了依据.

    作者:李继艮;吴成果;张富南;雷杨;李怡;蒋诗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云南省人群包虫感染情况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云南省包虫病流行的现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人群包虫病感染情况采用B超、ELISA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结果阳性率(13.52%)与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第一次现状调查结果(14.11%)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云南省包虫病存在低度流行.

    作者:姜进勇;罗天鹏;甘子明;杜尊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FLC-ELISA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诊断的临床评价

    目的对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免疫球蛋白κ和λ自由轻链(FLC-ELISA)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诊断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应用一种新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来测定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血清及尿液中的免疫球蛋白κ和λ自由轻链并与免疫电泳法和免疫比浊光散射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0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人FLC-ELISA总检出率为100%,而免疫固定电泳法和免疫比浊光散射法的总检出率则分别为57.5%和85.5%.同时,病人样品的测试还表明酶联免疫吸附法可以将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提前两年以上.结论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来测定免疫球蛋白κ和λ自由轻链,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精确性和可重复性,适用于临床多发性骨髓瘤病的早期检测,同时对此疾病进程的跟踪及治疗效果的评价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芳芳;方红辉;张杰;阿伦索罗门;唐连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河源市食品行业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河源市食品行业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能有效地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进一步做好食品行业的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河源市食品行业从业人员7 089人采用酶标法(ELLSA)进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测定,并与非食品从业人员3 543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BsAg总阳性率为11.1%,食品从业人员、非食品从业人员分别为9.38%、14.5%,差异有显著性(P<0.01);食品从业人员、非食品从业人员HBeAg阳性率分别为3.10%、9.43%,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由于食品从业人员与人群接触密切,所以,对未感染乙肝病毒的食品从业人员在及时预防接种乙肝疫苗的同时,加强对食品行业的卫生管理,做好食品行业的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是预防控制工作的一个重点.

    作者:张惠云;杨芬;曾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兔抗人心肌肌钙蛋白I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目的制备兔抗人心肌肌钙蛋白I抗体并进行鉴定.方法用人工合成的cTnI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及Westem blot方法检测制备的抗血清效价和特异性.结果此次获得的抗血清ELISA方法检测抗体滴度达到了1:16 000,检测cTnI的灵敏度低为10μg/L.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该抗体可有效识别原核细胞表达及大鼠心脏组织提取物中存在的cTnI蛋白.结论应用该方法成功制备了人cTnI的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cTnI的结构与功能打下基础,并为有效制备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提供借鉴.

    作者:杨能;徐霞;谢闺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补肾中药骨灵丸对成骨细胞矿化功能及骨桥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含补肾中药-骨灵丸大鼠血清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OB)矿化功能及骨桥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SD乳鼠颅骨,采用改良胰酶-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根据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制备含不同剂量(高、中、低剂量)骨灵丸血清,并以空白组(灌喂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雌二醇(E2,10-8mol/L)组为阳性对照;将制备好的各组血清分别加入第二代OB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采用Western-blot及RT-PCR的方法观察补肾中药血清对OB骨桥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利用茜素红染色方法测定矿化结节形成的数量.结果含骨灵丸(中、高剂量组)血清均能上调OB骨桥蛋白及基因的表达,使钙结节的数目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及补肾中药低剂量组对骨桥蛋白表达及矿化结节的形成无影响.结论骨灵丸可上调骨桥蛋白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骨灵丸促进钙结节形成、影响骨代谢的机理之一.

    作者:李娟;吴贺勇;唐井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某高校实验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分析

    目的对CO、CO2、细菌总数、氮氧化物等室内污染指标监测,并分析其分布状况的原因.方法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法测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沉降法测定细菌总数,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测定氮氧化物,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结果CO的测定值范围0.08~0.25 mg/m3(t=0.079,P>0.05),均未超标;C020.043%~0.083%(t=3.90,P<0.05),均未超标;细菌总数157.3~1939.8 cfu/m3(t=2.59,P<0.05),均未超标;氮氧化物0.082~0.293 mg/m3(t'=16.32,t'0.05=2.08,P<0.05),其中与硝酸使用有关的实验室的超标率为159.6%,而与硝酸无关的实验室平均超标率为3%.通过x2检验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P>0.05,可知其症状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测定结果与室内污染物国家标准比较,除氮氧化物有超标外,其他均符合标准.实验中和实验后的二氧化碳、细菌总数和硝酸的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可见,做实验时污染物的浓度会增高.

    作者:王志伟;王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脏巨大血管瘤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HCHL)的介入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20例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肝动脉内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观察其栓塞前后肿瘤直径变化、临床症状的缓解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LE栓塞后3~6个月复查CT,肿瘤直径明显缩小,临床症状大部分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LE肝动脉栓塞HCHL疗效良好,微创、安全、副作用少,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凯滨;叶金辉;黄肇云;罗剑云;陈亚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的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HCV)自然宿主范围很窄,建立理想的实验模型便成为研究其生物学特征及进行药物筛选和疫苗效果评价的关键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在HCV感染模型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龚育平;戚中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广州市2004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流感流行情况,探讨流行特征,提供防制建议.方法建立全市流感监测网,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和病原学监测.结果流行病学监测,全年共报告流感样病265 335例,占同期内(儿)科门诊就诊量的6.3%;全年共报告暴发疫情31起,均为H3N2型.病原学监测,全年共采集咽漱口液2 134份,阳性242株,阳性率为11.34%,其中H3N2型233株,B型9株.结论广州市2004年流感高峰在4~8月,流行优势毒株为H3N2型.

    作者:刘维斯;周秀珍;杨卫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