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肝硬化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8~2002年收住的5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并自发性腹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未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表现,肝功能及腹水检查特点.结果细菌性腹膜炎组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细菌性腹膜炎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腹水蛋白低(≤10 g/L),血清胆红素增高(>51.3μmol/L)者较腹水蛋白高(10 g/L),血清胆红素低(<51.3 μmol/L)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两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腹水蛋白降低(≤10 g/L)及血清胆红素增高(>51.3 μmol/L)均为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
作者:焦建明;顾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掌握青海省包虫病的地区分布,流行程度,流行特点及为预防打基础.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整理,分析1997~2001年青海南部包虫病资料.结果包虫病流行区人群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阳性率达14.05%(Dot-ELISA),患病率达7.64%(影像学),呈重度流行;绵羊的包虫病感染率为54.38%.结论青南地区是青海省人体包虫病的重要流行区,今后要加强包虫病的防治工作.
作者:马淑梅;王虎;李卫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沙眼衣原体是一种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它容易导致生殖道黏膜上皮细胞的感染,从而导致生殖道的急慢性炎性病变,如慢性盆腔炎、不孕症、以及宫外孕等.造成机体损伤的主要机理是来自于机体的免疫反应.以往大量的实验室资料表明,沙眼衣原体热休克蛋白-60(CHSP-60)在机体的免疫机制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点的漂移对于机体损伤亦发生重要的作用.CHSP-60和TH1/TH2细胞因子形成一个调节网络,共同参与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的免疫病理损伤.
作者:余琳;陈敦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淡水鱼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囊蚴感染情况,阻断和控制肝吸虫病在深圳市的传播和流行.方法用鱼体消化法筛查肝吸虫囊蚴;以肝吸虫过氧化物酶(SOD)基因保守序列作为摸板,RT-PGR鉴别肝吸虫囊蚴.结果对深圳市淡水鱼肝吸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共抽检16种鱼257份样品,其中检出肝吸虫囊蚴45份,检出率为17.50%.检出率高的鱼种依次为鲩鱼40.74%、鲮鱼26%、鲤鱼22.5%、大头鱼22.85%、生鱼16.6%、非洲鲫鱼14.5%;RT-PCR检测结果与镜检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检测结果显示深圳市淡水鱼中肝吸虫的感染情况严重,尤其是鲩鱼的感染率较高,为了控制和阻断肝吸虫的传播必须改变吃淡水鱼生的生活习惯.
作者:黄达娜;高世同;耿艺介;黄薇;李慧;吴少庭;张仁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构建大鼠DNA多聚酶β基因克隆及其腺病毒介导的表达载体.方法提取大鼠脑组织总RNA,用逆转录PCR扩增DNA多聚酶β(POLB)的编码区,与T载体连接,作DNA测序后,酶切POLB基因并连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电转至含腺病毒pAdeasy骨架质粒的大肠杆菌BJ5183.酶切鉴定,重组腺病毒质粒(pAd-polb)和Lipofectamine2000转染293细胞,用293细胞扩增重组腺病毒.结果8个TA克隆中有2个克隆的序列与GENE BANK中大鼠POLB cDNA序列完全一致.DNA序列正确的POLB重组腺病毒质粒Ad-polb转染293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结论用TA克隆和AdEasy系统,成功构建了大鼠DNA多聚酶β的腺病毒重组体.
作者:钟建辉;邱鹏新;颜光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考察实时荧光PCR定量法(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准确性.方法通过对56份血清进行HBV-DNA检测,其中包括一个10倍倍比稀释系列6份、阴性血清12份和阳性血清38份.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性及临床标本符合情况.结果微板核酸杂交定量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法的线性回归系统分别为0.977和0.999.实时荧光定量法所检测的不同含量的样本批内变异系数均低于微板核酸杂交定量法.结论实时荧光定量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和线性,与微板核酸杂交定量法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李成德;陈享;梁莉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河源市食品行业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能有效地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进一步做好食品行业的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河源市食品行业从业人员7 089人采用酶标法(ELLSA)进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测定,并与非食品从业人员3 543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BsAg总阳性率为11.1%,食品从业人员、非食品从业人员分别为9.38%、14.5%,差异有显著性(P<0.01);食品从业人员、非食品从业人员HBeAg阳性率分别为3.10%、9.43%,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由于食品从业人员与人群接触密切,所以,对未感染乙肝病毒的食品从业人员在及时预防接种乙肝疫苗的同时,加强对食品行业的卫生管理,做好食品行业的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是预防控制工作的一个重点.
作者:张惠云;杨芬;曾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流感流行情况,探讨流行特征,提供防制建议.方法建立全市流感监测网,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和病原学监测.结果流行病学监测,全年共报告流感样病265 335例,占同期内(儿)科门诊就诊量的6.3%;全年共报告暴发疫情31起,均为H3N2型.病原学监测,全年共采集咽漱口液2 134份,阳性242株,阳性率为11.34%,其中H3N2型233株,B型9株.结论广州市2004年流感高峰在4~8月,流行优势毒株为H3N2型.
作者:刘维斯;周秀珍;杨卫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索具有良好效果的儿科门诊见习的带教方法.方法通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门诊见习观念、在门诊及时复习常见的临床操作技能、将门诊见习作为病房见习带教的良好补充等多种的综合手段以提高儿科门诊见习带教效果.结果合理的儿科门诊见习工作安排及积极的教学实践探索能使学生的见习工作紧凑、有序地进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及在门诊临床实践中融会贯通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能力和效果,使门诊见习带教真正成为提高学生临床能力、技能和思维的重要补充.结论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而进行有益的儿科门诊教学实践探索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黎阳;郭海霞;陈伟雄;王梅;吴葆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云南省包虫病流行的现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人群包虫病感染情况采用B超、ELISA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结果阳性率(13.52%)与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第一次现状调查结果(14.11%)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云南省包虫病存在低度流行.
作者:姜进勇;罗天鹏;甘子明;杜尊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东莞市1994~2003年痢疾的发病特点,掌握流行规律,提出防制对策.方法对东莞市1994~2003年痢疾疫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4~2003年东莞市痢疾年均发病率为29.25/10万,死亡率为0.49/10万.其中细菌性痢疾占总发病例数97.27%,阿米巴痢疾占总发病例数2.73%.流动人口痢疾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本地人口(x2=605.30,P<0.05),水乡片区的发病率又显著高于其他地区(χ2=35.56,P<0.05).夏秋季节为痢疾发病的高峰季节,8~9月份共发病3 527例,占全年病例数的29.42%.发病年龄以0~岁组和20~岁组发病,分别占发病总数22.64%和40.11%.不同职业中,以工人和散居儿童多,分别为7 230例和2 219例,占总病例数的60.30%和18.51%.结论东莞市痢疾夏秋季发病数较多,青壮年民工和散居儿童为发病的高危人群,应以防止病从口人为主的综合措施,重点抓好工厂的防治.
作者:陈婉雯;张巧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1%盐酸布替萘芬凝胶治疗体股癣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4例患者入选,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1%盐酸特比萘芬凝胶)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根据临床症状改善及病原学检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治愈率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5.7%、97.9%(P>0.05);真菌学清除率分别为95.7%、100%(P>0.05);总治愈率分别为91.5%和97.9%(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5.7%和100%(P>0.05).个别患者发生与研究药物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红斑、瘙痒,不影响治疗,均自行缓解.结论1%盐酸布替萘芬凝胶治疗体股癣疗效肯定,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其临床疗效、真菌学疗效和安全性与1%盐酸特比萘芬凝胶相似.
作者:张军民;席丽艳;鲁长明;罗益金;黄庚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哮喘已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疾病,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哮喘为气道的慢性炎症,表现为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阻塞.树突状细胞是主要的抗原呈递细胞,可调节获得性免疫反应,指导原始T细胞分化为Th1和Th2效应细胞.Th2细胞通过分泌炎性因子在炎症反应中发挥关键的作用.另外,树突细胞还介导抗原特异性耐受或无反应.它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探讨哮喘可能的治疗方法而对树突细胞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就树突细胞在哮喘发病中的机理作一阐述.
作者:喻海琼;刘志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种简捷、准确、快速检测食品过敏原的方法.分析鲫鱼和鲢鱼总蛋白2-DE(2-dimension electrophoresis)指纹图谱,确定食品过敏原指纹图谱快速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取新鲜鲫鱼和鲢鱼,去内脏和鱼鳞,在预冷的丙酮中搅碎,用丙酮去脂,PBS抽提总蛋白,PBS透析,冻干得初提样品.用Clean-up Kit试剂盒对两种鱼的总蛋白初提样品进行精提.双向电泳第一向IEF选择13 cm非线性胶条(pH=3-10),采用溶胀方法上样,达到平衡后转移胶条进行第二向SDS-PAGE垂直电泳(10%),银染,脱色后扫描图像进行计算机分析处理.结果2-DE图像显示鲫鱼和鲢鱼总蛋白主要是中等分子量蛋白,呈弱酸性和弱碱性,其蛋白点既有相同点也有差异点.结论通过2-DE指纹图谱分析完全可以区分这两种不同的鱼类,对于差异性蛋白点可以给出明确的判定.
作者:吴海强;余晓;刘志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掌握花都区人间布病流行分布情况,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辖内受布病威胁的重点人群进行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1992~2004年布病监测血清学共检测1 559人,阳性2人,阳性率0.13%.阳性者为男性,职业为兽医,感染年龄在20~30岁.结论通过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人间布病的发生.但仍要长期进行人间布病监测及畜间布病检疫净化工作,才能巩固布病达标效果.
作者:梁振波;冯月菊;汤国球;李凯;沈秋逢;卢惠溪;崔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用一株鹅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观察其对小鼠的致病性及在小鼠间的传染性.方法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攻毒组、同居组,攻毒组乙醚麻醉后滴鼻感染AIV,观察各组食欲、反应、呼吸及有无皱毛、弓背、死亡等,测量体温及体重;检测相应抗体水平、小鼠排毒情况及小鼠各器官带毒情况,并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攻毒组出现食欲反应下降,呼吸急促,皱毛,死亡;体重、体温下降.同居组未出现感染.攻毒组攻毒后12 h至第9天可从肺组织分离出病毒,第10天始出现相应抗体;感染小鼠的肺、心肌、肝、脾、肾和脑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结论AIV对小鼠具有致病性,AIV能跨越种系障碍直接感染哺乳动物,但在小鼠间无传染性.
作者:温景芸;张扣兴;廖明;罗开健;任涛;辛朝安;黄韧;刘忠华;缪开源;金剑萍;刘香梅;郑巧花;张谱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儿童哮喘过敏原分布状况.方法采用皮肤点刺过敏原测试.结果佛山地区哮喘患儿过敏原尘螨阳性率为86.0%,室尘为49.0%,蟑螂为48.0%;而正常儿童过敏原阳性率尘螨为14.0%,室尘13.0%,蟑螂为7.0%,两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结论佛山地区哮喘儿童过敏原以尘螨居首位,室尘次之,蟑螂第三.
作者:滕丽珍;郑宏智;高燕萍;岑赛宁;冯丽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肇庆市食品中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EHEC O157:H7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布状况、动物储存宿主的种类、菌株生物学特点,初步确定可能污染上述致病菌的高危食品,为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标方法,采用进口显色培养基.对样本分别进行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EHEC O研:H7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监测生肉(猪、牛、鸡)、熟肉、水产品三类样品共58件,共检出致病菌6株,总检出率10.3%.其中分离沙门氏菌4株,检出率6.9%;单增李斯特菌2株,检出率3.4%;EHEC0研:H7和副溶血性弧菌均未检出.3类食品中致病菌阳性率高的为生肉(17.9%),其次为水产品(5.0%),熟肉未检出致病菌.结论肇庆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生肉是主要污染食品品种,生肉(猪肉)中沙门氏菌带菌率较高(30.0%),主要血清型为德尔卑沙门氏菌,熟肉未检出致病菌.
作者:谭海芳;丁丽娜;陈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福建省人体肠道线虫的流行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3个中签县市39个村(点)进行调查.应用Kato-Katz涂片法,检查粪便中肠道线虫卵;胶带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的蛲虫感染.结果粪检20 195人,感染者7 272人,总感染率为36.01%.其中,男性感染率34.39%,女性感染率37.53%;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9.55%、19.73%与11.48%,蛲虫为22.06%(817/3703).年龄组以60~65岁组感染率高占48.98%,职业分布以农民高占41.56%,地区分布以闽北片区的凹头村高占79.09%.结论各地区、各种寄生虫感染率、感染度呈总体下降趋势,但各地起伏较大,部分县市钩虫感染率居高不下,肠道线虫感染仍然是当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作者:陈宝建;程由注;李友松;张榕燕;李燕榕;李莉莎;林陈鑫;方彦炎;林开铅;林金祥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