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弓形虫致雌性生殖毒性的研究进展

赵晋英;侯玉英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 生殖毒性
摘要:刚地弓形虫感染雌性动物可引起子宫萎缩、卵巢功能紊乱、性激素降低、胎盘发育不良,影响雌性生殖功能,导致不孕不育,流产、早产、死胎等.弓形虫并非侵害雌性生殖系统的某一器官,而是具有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整体效应.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334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茂名地区支原体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状况,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的抗生素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334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12种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34份标本中,支原体阳性186例,总阳性率55.7%,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及Uu+Mh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4.5%(15例)、18.3%(61例)和32.9%(110例).药敏结果显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的抗菌活性较强,敏感率均在75%以上;耐药性高的是环丙沙星,其次是红霉素.结论 茂名地区支原体感染以Uu+Mh为主,且女性感染率高,故应重视女性患者的支原体培养,临床上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可作为目前茂名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作者:龙彩云;许铭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广州市三所高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乙肝病毒(HBV)在大学新生中的流行分布情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广州市三所高校新生的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酶动力学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 4 162名大学新生HBsAg阳性总体携带率为13.55%;其中男生为16.11%,女生为9.86%,男生显著高于女生(x2=18.285,P<0.05);HBsAg阳性的模式中以HBsAg、HBeAb及HBcAb同时阳性者比例高达66.49%,其次为HBsAg、HBeAg及HBcAb同时阳性者占14.01%.结论 广州市三所高校新生的HBsAg携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其防治工作不容忽视,在学生中加强乙肝健康教育和传染源管理的同时,对易感人群采取相应的乙肝疫苗注射等措施.

    作者:郑英;陈佑明;黄敬;邱春嫦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丝光绿蝇室内种群孵化动态观察

    目的 观察丝光绿蝇室内种群的孵化特征.方法 每天观察丝光绿蝇室内种群第7代及第8代幼虫孵化数量,未孵出数量,计算每天的孵化率,并进行分析.结果 在产卵期前期,孵出的第7代及第8代幼虫数量相对较多,孵化率相对较高且稳定.后期孵出的幼虫数量相对较少,孵化率较低.结论 丝光绿蝇室内种群产卵前期幼虫孵化率较高且稳定,转种应在前期进行.

    作者:许兵红;赵春澎;林立丰;江秀杰;周胜理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血清IL-6、TNF-a和SAA水平变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过程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90例ACS患者分成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三组,5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四组血清IL-6、TNF-a、SAA水平.结果 三组的ACS患者血清IL-6、TNF-a、SA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IL-6和SAA水平在AMI、UAP、SAP三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清IL-6、TNF~a、SAA与ACS患者发病过程的炎症反应关系密切,此三项指标可为临床诊断ACS和分型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陈文思;李刚;吴玉叶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东莞市厚街镇2005年被动物伤害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分析东莞市厚街镇2005年被动物伤害人群流行病特点及狂犬疫苗接种情况.方法 根据2005年广东省狂犬病暴露人群门诊登记资料,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东莞市厚街镇2005年被动物伤害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东莞市厚街镇2005年被动物咬伤数共2 797例,年致伤率736/10万,无狂犬病病例发生;伤人动物以家犬为主,致伤者中男∶女性别比是1.61∶1,15~44岁的中青年为高(60.14%),下肢是易被咬伤的部位,7~10月咬伤率高,绝大部分人能及时全程足量注射完狂犬疫苗.结论 加强犬、猫等动物管理,宣传狂犬病防治知识.

    作者:陈金燕;黄兴民;郑少敏;许仰信;刘春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弓形虫致雌性生殖毒性的研究进展

    刚地弓形虫感染雌性动物可引起子宫萎缩、卵巢功能紊乱、性激素降低、胎盘发育不良,影响雌性生殖功能,导致不孕不育,流产、早产、死胎等.弓形虫并非侵害雌性生殖系统的某一器官,而是具有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整体效应.

    作者:赵晋英;侯玉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应用丝虫特异性IgG4检测试剂盒在湖南省消除丝虫病地区的监测

    目的 探讨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其在消除丝虫病地区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和深圳市康百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盲法检测滤纸干血样本共521份,并与病原学检查方法进行平行对照.结果 检测原班氏微丝蚴血症转阴者76人,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全部阴性,病原学血检亦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检测消除丝虫病地区居民69人,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阳性2例,阳性率为2.90%,病原学血检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检测基本消除丝虫病后地区出生儿童143人和非流行区儿童200人,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均为阴性;检测慢性丝虫病及其他寄生虫病病人33例,未检出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阳性者;对血吸虫病、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等未见交叉反应.结论 丝虫特异性IgG4检测试剂盒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以用于消除丝虫病地区监测的筛查和防治效果评价.

    作者:段绩辉;曾繁兵;彭欣蓉;张传碌;张明;张开仁;吴昌金;郭石三;饶乐;鲍奉海;白邦华;胡绍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约氏疟原虫红外期相关蛋白识别及质谱分析

    目的 对混和于宿主蛋白的约氏疟原虫红外期蛋白进行初步研究制备针对疟原虫唾液腺子孢子的免疫血清,通过免疫印迹识别肝细胞内疟原虫裂殖体的相关蛋白,并对识别的蛋白进行肽指纹图谱分析.结果 通过免疫印迹成功地识别了疟原虫相关的蛋白,经MALDI-TOF-MS获得肽指纹图谱,以Mascot软件分析并在疟原虫蛋白数据库中检索到了相匹配的多肽.结论 应用免疫印迹与肽指纹图谱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对存在于复杂混和物中的红外期疟原虫蛋白进行初步分析.

    作者:吕杨;张锡林;段建华;宋蓓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84例婴儿骨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佝偻病在婴儿中的患病率及发生佝偻病的原因.方法 对184名3~6月的婴儿进行骨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和问卷调查.结果 BALP阳性168例,阳性检出率91.3%;体重≥(-x+s 112例(60.9%),3月龄组母乳喂养27例(48.2%),4~6月龄组母乳喂养4个月共有65例(50.8%),合理补充维生素D共128例(69.6%).结论 3~6月婴儿佝偻病患病率较高,与生长发育较快、母乳喂养率低、无合理补充维生素D有关.

    作者:张郁玲;袁勤;于小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STAg和霍乱毒素滴鼻免疫小鼠诱导的鼻相关淋巴组织细胞免疫应答

    目的 研究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oluble tachyzoite antigen,STAg)和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佐剂滴鼻免疫BALB/c小鼠后鼻相关淋巴组织(na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NALT)的免疫效应及持续时间.方法 BALB/c小鼠9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免疫原性好的STAg(20μg/只)为抗原,CT(1μg/只)为佐剂滴鼻免疫,对照组以PBS滴鼻.滴鼻2次(间隔2周)后分别于第1、2、3、4、6、8、10、12周处死6只小鼠.分离NALT的淋巴细胞,计数并涂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immunocytochemistry,ICC)检测其CD4+、CD8+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小鼠免疫后,NALT淋巴细胞第1、2、6、8、12(P<0.05)周显著增生,可持续至免疫后第12周;CD4+T细胞第1周至第6周(P<0.05)持续显著增高,CD8+T细胞在第1周至第4周持续增高(P<0.01),CD4+/CD8+比值第2、3周显著降低(P<0.05).结论 STAg和CT佐剂滴鼻免疫BALB/c小鼠能够有效诱导NALT的免疫效应,并可持续较长时间.

    作者:杨亚波;孟晓丽;殷国荣;申金雁;吴静;唐旭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恶性肿瘤患者深部感染白色念珠菌的基因分型

    目的 对引起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白色念珠菌进行基因分型.方法 研究对象90例,CHROMagar Candida鉴定培养基分离鉴定白色念珠菌,PCR方法鉴定并进行ABC基因分型.结果 引起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白色念珠菌基因型分别为A型(36/90,40%)、B型(32/90,35.6%)、C型(22/90,24.4%),取自同一病人身体不同部位和相同部位的标本均分离出不同基因型白色念珠菌.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由不同基因型的白色念珠菌株引起.

    作者:谭肖鹂;汪华侨;何丽容;潘武宾;张革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快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疟原虫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在疟原虫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传统的血涂片法为金标准,以抗疟药治疗有效性作为回顾性诊断依据,分析GICA在疟原虫感染诊断中的特异性、敏感性.结果 检测发热病人334例,其中间日疟特异性达94.16%,敏感性达75%;恶性疟特异性98%,敏感性81%.结论 GICA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且方便快捷适于现场应用.

    作者:罗史科;吴润香;罗史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卢湾区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调查

    目的 了解卢湾区居民寄生虫感染情况,为今后中心城区开展寄生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加滕厚涂片法查肠道蠕虫卵,抗原皮内实验查肺吸虫,用ELISA方法查弓形虫和丝虫短程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查隐孢子虫感染.结果 肠道寄生虫感染率0.44%,肺吸虫皮试阳性率0.84%,孕妇弓形虫抗体阳性率2.85%,隐孢子虫感染率4.80%,丝虫抗体阳性率0.32%.结论 中心城区存在各种寄生虫感染,针对各种寄生虫感染途径积极开展寄生虫病健康教育,对防治寄生虫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红芳;袁家麟;郦佳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广州市公共汽车车厢内空气有机物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不同季节和不同类型公共汽车车厢内空气中有机物污染状况及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不同季节和不同类型的公共汽车,分别测定车厢空气中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浓度,同时对公交车司机健康反应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空调公交车车厢内空气中有机污染物浓度在不同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各有机污染物平均浓度显著高于冬春季,其中夏季甲醛平均浓度严重超标,甲醛的高浓度超出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高容许浓度的2.8倍.空调车车厢内各有机污染物平均浓度显著高于非空调车,其中空调车甲醛的平均浓度超过GB/T18883-2002中的高容许浓度.68.1%的空调车司机在驾车过程中出现头晕、头痛、困倦、压抑烦躁、打喷嚏、咽喉刺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而非空调车司机有以上症状的仅为23.8%.结论 汽车装饰能造成空调公交车车厢内严重空气污染,对驾乘者的身体健康危害较大.

    作者:江思力;朱继蕤;杨轶戬;郭重山;刘查田;王志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城乡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城区与乡镇非农业人口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差异及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为临床防治妊娠期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年2月至2006年1月在高要市人民医院产科门诊产前检查和分娩的孕前健康、无合并症的3 543例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城区及乡镇非农业人口孕产妇依次分为A组(2731例)和B组(812例),对两组年龄、50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时间、孕前体重指数(BMI)、GDM、GIGT诊断孕周、GCT的异常率、GDM、GIGT的发生率及母儿围产期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B组在GCT的检查时间,GDM、GIGT的诊断孕周迟于A组;GCT异常率、GDM、GIGT的发生率和母儿围产期并发症(羊水过多、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妊高征、早产、剖宫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的比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应将孕早期健康教育、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普及到乡镇卫生院,使乡镇孕妇的GDM和GIGT得到预防和及时诊断、合理干预,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何莲珠;陈萍;伍风群;姜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湖北省2005年急性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与分析

    目的 描述和分析湖北省2005年血吸虫病突发疫情的特点、处理情况和暴发原因.方法 按照卫生部血吸虫病突发疫情标准,对2005年全省范围内发生的血吸虫病突发疫情进行核实调查,并收集有关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湖北省2005年共发生血吸虫病突发疫情6起,全部在疫情发生地启动预案.全部急感病例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疫点现场都进行了查灭螺、高危人群排查、健康教育和耕牛查治病工作,疫点得到及时处理,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的实施对疫情的有效控制和处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暴露出的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还有待及时地解决.

    作者:肖瑛;戴裕海;张映皓;朱惠国;朱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螨和蟑螂过敏原体外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血清中螨和蟑螂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的情况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分析.方法 采用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我院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就诊于呼吸科和变态反应科门诊的199例患者,检测其血清中螨和蟑螂的SIgE.结果 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患者中,对于螨类过敏的,包括屋尘螨(d1)、粉尘螨(d2)和热带无爪螨(d201)均为儿童组比成年组的阳性率高,同时具有较高的强阳性率;对于热带无爪螨过敏的患者,一般都是在4级以下,极个别具有强阳性且均为儿童;对于蟑螂过敏的,所有患者均在4级以下;对于同时检测尘螨和蟑螂的患者,其血清中的SIgE值均为各螨类显著高于蟑螂的值(P<0.01).结论 尘螨和蟑螂均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重要过敏原,尤其是尘螨;对于尘螨和蟑螂同时过敏的患者,尘螨的过敏程度均比蟑螂高.

    作者:孙宝清;韦妮莉;王红玉;张纯青;李靖;钟南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面中部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面中部骨折手术治疗的不同路径和固定方法.方法 32例面中部骨折患者采用口内龈颊沟切口,配合眶外缘、眶下缘及头皮冠状切口,骨折复位后用小(微)型钛板固定.结果 32例患者伤口全部Ⅰ期愈合.术后3个月,患者开口度≥25 mm,咬合关系良好,X线片显示骨断端对位良好,9例面部畸形患者除1例颊部轻度凹陷、2例颧部略显突出外,基本恢复.7例眶下区麻木患者仍有2例感觉麻木,但范围明显缩小.2例眼球下沉、内陷伴复视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面中部骨折手术疗效可靠,应根据不同类型和部位的骨折,选择不同的切口和固位方法.

    作者:黎炽彬;冯崇锦;陈松龄;张兴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997-2005年广州市狂犬病疫情分析

    目的 对广州市近几年狂犬病发病态势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控制狂犬病的措施.方法 对广州市1997-2005年发生的狂犬病病例发病情况、分布、潜伏期等因素进行分析,找出疫情上升的原因.结果 1997-2005年共发生狂犬病18例,1997-2000年,疫情局限在花都区,2002-2004年疫情集中在增城市,但2005年疫情迅速上升,共发生9例,并波及多个地区.结论 犬只密度升高,犬伤人数增多,疫点处理不彻底及群众防病意识不高是疫情上升的原因,加强宣传教育、犬只管理,提高犬只免疫率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刘小宁;郭荣同;任文锋;潘志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弓形虫对小鼠睾丸各级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弓形虫感染后对小鼠睾丸各级生精细胞(单倍体、二倍体、四倍体)凋亡的影响程度,进一步阐明弓形虫致雄性不育的机制.方法 选用9~10周龄雄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弓形虫感染组(2.5×103、5×103、1×104、2×104)及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采用腹腔注射法,建立弓形虫感染致小鼠睾丸损伤的模型,病理切片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睾丸各级生精细胞的凋亡情况,以及生精细胞单倍体、二倍体、四倍体三个细胞群的比例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未出现明显的凋亡峰,处理组的单倍体、二倍体均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尤以二倍体明显,同时四倍体细胞明显减少.结论 弓形虫可致睾丸各级生精细胞凋亡,对二倍体细胞的影响尤为明显;四倍体细胞显著减少.推测二倍体、四倍体细胞的凋亡及发育受阻是导致雄性生殖障碍的主要原因,导致睾九生精细胞的损伤、精子形成障碍、少精、无精,终导致雄性不育.

    作者:杨瑞;侯玉英;赵晋英;刘智深;张庆华;饶华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