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州市三所高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郑英;陈佑明;黄敬;邱春嫦

关键词:乙肝病毒, 感染
摘要:目的 了解乙肝病毒(HBV)在大学新生中的流行分布情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广州市三所高校新生的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酶动力学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 4 162名大学新生HBsAg阳性总体携带率为13.55%;其中男生为16.11%,女生为9.86%,男生显著高于女生(x2=18.285,P<0.05);HBsAg阳性的模式中以HBsAg、HBeAb及HBcAb同时阳性者比例高达66.49%,其次为HBsAg、HBeAg及HBcAb同时阳性者占14.01%.结论 广州市三所高校新生的HBsAg携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其防治工作不容忽视,在学生中加强乙肝健康教育和传染源管理的同时,对易感人群采取相应的乙肝疫苗注射等措施.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SARS冠状病毒的各蛋白成分的研究进展

    SARS-CoV病毒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对该病毒各部分蛋白结构和免疫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作者:徐德意;肖洪广;林勇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快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疟原虫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在疟原虫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传统的血涂片法为金标准,以抗疟药治疗有效性作为回顾性诊断依据,分析GICA在疟原虫感染诊断中的特异性、敏感性.结果 检测发热病人334例,其中间日疟特异性达94.16%,敏感性达75%;恶性疟特异性98%,敏感性81%.结论 GICA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且方便快捷适于现场应用.

    作者:罗史科;吴润香;罗史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2001-2005年云浮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及评价

    目的 回顾云浮市各级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情况,探讨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消毒质量、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根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2001年版)要求开展对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监测工作,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和《消毒与灭菌评价方法及标准》(GB15981-1995)进行采样、检测和评价.结果 2001-2005年共监测医疗机构5 812间次,采样检测32 934份,合格31 181份,检测总合格率94.68%.各类监测项目中,无菌器械浸泡液合格率高,为97.85%,低为空气细菌含量,合格率仅为71.80%.其中市、县(市、区)、镇及以下医疗机构合格率分别为95.35%、94.64%、94.63%.结论 云浮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较高并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消毒合格率市级医院高,县(市、区)和镇及以下医疗机构偏低.消毒合格率市级医院高,县(市、区)和镇及以下医疗机构偏低.

    作者:喻黎明;刘燕敏;李惠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恶性肿瘤患者深部感染白色念珠菌的基因分型

    目的 对引起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白色念珠菌进行基因分型.方法 研究对象90例,CHROMagar Candida鉴定培养基分离鉴定白色念珠菌,PCR方法鉴定并进行ABC基因分型.结果 引起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白色念珠菌基因型分别为A型(36/90,40%)、B型(32/90,35.6%)、C型(22/90,24.4%),取自同一病人身体不同部位和相同部位的标本均分离出不同基因型白色念珠菌.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由不同基因型的白色念珠菌株引起.

    作者:谭肖鹂;汪华侨;何丽容;潘武宾;张革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小剂量氯胺酮伍用丙泊酚-曲马多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伍用丙泊酚-曲马多在无痛人流术中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选择450例ASAⅠ-Ⅱ级无全身性疾病、元镇痛药成瘾史、无精神症状的早孕妇女分为三组,分别给予A组:丙泊酚1.5 mg/kg静注;B组:曲马多1 mg/kg+丙泊酚1.5 mg/kg静注;C组:氯胺酮0.15 mg/kg+曲马多1 mg/kg+丙泊酚1 mg/kg静注;宫颈扩张或术中病人臀部扭动抵抗时,酌情静注丙泊酚.观察麻醉前后生命体征、镇痛效果、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离院时间、出血量、术后恶心呕吐、精神症状、患者满意度.结果 不同药物配伍,镇痛效果有显著性差异,C组好于B组,B组好于A组;丙泊酚用量三组有显著性差异,C组用量<B组用量<A组用量;清醒时间、离院时间,C组与A组、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三组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B组、C组满意度高.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伍用丙泊酚-曲马多用于无痛人流术,镇痛效果好,丙泊酚用量少,苏醒快,术后充分抑制宫缩疼痛,无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高,是较为适合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一种麻醉配伍方法.

    作者:高林兵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江西省湖区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实施蒿甲醚预防血吸虫感染的观察

    目的 观察江西省新建县湖区南矶乡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用蒿甲醚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方法 2004年5月至11月,以南矶乡的南山岛为试点,居民以半农半渔为业,选择6~65岁居民随机分为蒿甲醚一组、蒿甲醚二组和对照组.在服蒿甲醚前30 d,经粪便血吸虫卵检查后,全民服单剂吡喹酮40 mg/kg治疗.蒿甲醚一组每半个月服一次蒿甲醚6 mg/kg,共13次;蒿甲醚二组每个月服一次蒿甲醚6 mg/kg,共7次;对照组服相同剂量的安慰剂.全程用双盲法进行粪检、服药和观察.末次服药后40~60 d作粪检复查.结果 蒿甲醚一组413例的粪检虫卵阳性率为3.4%,明显低于对照组587例粪检的虫卵阳性率13.5%,保护率为74.8%;蒿甲醚二组402例粪检的感染率为10.5%,与对照组的差别不显著.结论 在血吸虫病传播季节,每半个月服1次蒿甲醚6 mg/kg,对湖区重度流行区人群有较好的预防效果,而每月服一次蒿甲醚的预防效果差.

    作者:宋宇;鲍子平;高祖禄;宁安;胡启龙;陈名刚;陈凡经;葛军;肖树华;周晓农;徐晶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肿瘤的实验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DC疫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客观的分析.

    作者:张双民;吴忠道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334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茂名地区支原体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状况,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的抗生素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334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12种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34份标本中,支原体阳性186例,总阳性率55.7%,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及Uu+Mh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4.5%(15例)、18.3%(61例)和32.9%(110例).药敏结果显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的抗菌活性较强,敏感率均在75%以上;耐药性高的是环丙沙星,其次是红霉素.结论 茂名地区支原体感染以Uu+Mh为主,且女性感染率高,故应重视女性患者的支原体培养,临床上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可作为目前茂名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作者:龙彩云;许铭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卢湾区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调查

    目的 了解卢湾区居民寄生虫感染情况,为今后中心城区开展寄生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加滕厚涂片法查肠道蠕虫卵,抗原皮内实验查肺吸虫,用ELISA方法查弓形虫和丝虫短程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查隐孢子虫感染.结果 肠道寄生虫感染率0.44%,肺吸虫皮试阳性率0.84%,孕妇弓形虫抗体阳性率2.85%,隐孢子虫感染率4.80%,丝虫抗体阳性率0.32%.结论 中心城区存在各种寄生虫感染,针对各种寄生虫感染途径积极开展寄生虫病健康教育,对防治寄生虫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红芳;袁家麟;郦佳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997-2005年广州市狂犬病疫情分析

    目的 对广州市近几年狂犬病发病态势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控制狂犬病的措施.方法 对广州市1997-2005年发生的狂犬病病例发病情况、分布、潜伏期等因素进行分析,找出疫情上升的原因.结果 1997-2005年共发生狂犬病18例,1997-2000年,疫情局限在花都区,2002-2004年疫情集中在增城市,但2005年疫情迅速上升,共发生9例,并波及多个地区.结论 犬只密度升高,犬伤人数增多,疫点处理不彻底及群众防病意识不高是疫情上升的原因,加强宣传教育、犬只管理,提高犬只免疫率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刘小宁;郭荣同;任文锋;潘志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临床病理学参数对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目的 探索影响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参数,发现淋巴结转移的高危人群.方法 对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施行根治性切除的1 051例大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临床病理学参数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 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子包括年龄、有症状、有家族史、肿瘤部位、T分期、病理分级、大体类型、组织类型.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强度依次为部位>家族史>浸润深度>年龄>病理分级,症状、大体类型、组织类型则影响不大.结论 利用临床病理学参数可以预测和发现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但有转移倾向的高危人群.

    作者:李力人;万德森;潘志忠;周志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广州市三所高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乙肝病毒(HBV)在大学新生中的流行分布情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广州市三所高校新生的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酶动力学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 4 162名大学新生HBsAg阳性总体携带率为13.55%;其中男生为16.11%,女生为9.86%,男生显著高于女生(x2=18.285,P<0.05);HBsAg阳性的模式中以HBsAg、HBeAb及HBcAb同时阳性者比例高达66.49%,其次为HBsAg、HBeAg及HBcAb同时阳性者占14.01%.结论 广州市三所高校新生的HBsAg携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其防治工作不容忽视,在学生中加强乙肝健康教育和传染源管理的同时,对易感人群采取相应的乙肝疫苗注射等措施.

    作者:郑英;陈佑明;黄敬;邱春嫦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城乡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城区与乡镇非农业人口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差异及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为临床防治妊娠期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年2月至2006年1月在高要市人民医院产科门诊产前检查和分娩的孕前健康、无合并症的3 543例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城区及乡镇非农业人口孕产妇依次分为A组(2731例)和B组(812例),对两组年龄、50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时间、孕前体重指数(BMI)、GDM、GIGT诊断孕周、GCT的异常率、GDM、GIGT的发生率及母儿围产期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B组在GCT的检查时间,GDM、GIGT的诊断孕周迟于A组;GCT异常率、GDM、GIGT的发生率和母儿围产期并发症(羊水过多、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妊高征、早产、剖宫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的比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应将孕早期健康教育、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普及到乡镇卫生院,使乡镇孕妇的GDM和GIGT得到预防和及时诊断、合理干预,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何莲珠;陈萍;伍风群;姜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广州市公共汽车车厢内空气有机物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不同季节和不同类型公共汽车车厢内空气中有机物污染状况及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不同季节和不同类型的公共汽车,分别测定车厢空气中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浓度,同时对公交车司机健康反应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空调公交车车厢内空气中有机污染物浓度在不同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各有机污染物平均浓度显著高于冬春季,其中夏季甲醛平均浓度严重超标,甲醛的高浓度超出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高容许浓度的2.8倍.空调车车厢内各有机污染物平均浓度显著高于非空调车,其中空调车甲醛的平均浓度超过GB/T18883-2002中的高容许浓度.68.1%的空调车司机在驾车过程中出现头晕、头痛、困倦、压抑烦躁、打喷嚏、咽喉刺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而非空调车司机有以上症状的仅为23.8%.结论 汽车装饰能造成空调公交车车厢内严重空气污染,对驾乘者的身体健康危害较大.

    作者:江思力;朱继蕤;杨轶戬;郭重山;刘查田;王志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血清IL-6、TNF-a和SAA水平变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过程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90例ACS患者分成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三组,5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四组血清IL-6、TNF-a、SAA水平.结果 三组的ACS患者血清IL-6、TNF-a、SA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IL-6和SAA水平在AMI、UAP、SAP三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清IL-6、TNF~a、SAA与ACS患者发病过程的炎症反应关系密切,此三项指标可为临床诊断ACS和分型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陈文思;李刚;吴玉叶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面中部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面中部骨折手术治疗的不同路径和固定方法.方法 32例面中部骨折患者采用口内龈颊沟切口,配合眶外缘、眶下缘及头皮冠状切口,骨折复位后用小(微)型钛板固定.结果 32例患者伤口全部Ⅰ期愈合.术后3个月,患者开口度≥25 mm,咬合关系良好,X线片显示骨断端对位良好,9例面部畸形患者除1例颊部轻度凹陷、2例颧部略显突出外,基本恢复.7例眶下区麻木患者仍有2例感觉麻木,但范围明显缩小.2例眼球下沉、内陷伴复视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面中部骨折手术疗效可靠,应根据不同类型和部位的骨折,选择不同的切口和固位方法.

    作者:黎炽彬;冯崇锦;陈松龄;张兴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CD81分子在疟原虫子孢子入侵宿主肝细胞中的作用

    子孢子侵入肝细胞是疟疾感染的关键,但对子孢子如何进入肝细胞研究甚少.近的研究证实,CD81是疟原虫子孢子通过纳虫空泡形成途径进入肝细胞的关键分子.研究表明,CD81可能不是子孢子的直接受体蛋白,而是子孢子通过特异性配体-受体入侵肝细胞中多受体复合物组成成分之一,或是子孢子与肝细胞结合后启动的一系列分子变化中的一个重要成分.本文阐述了CD81分子的化学结构特点和在疟原虫感染中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王英;黄复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84例婴儿骨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佝偻病在婴儿中的患病率及发生佝偻病的原因.方法 对184名3~6月的婴儿进行骨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和问卷调查.结果 BALP阳性168例,阳性检出率91.3%;体重≥(-x+s 112例(60.9%),3月龄组母乳喂养27例(48.2%),4~6月龄组母乳喂养4个月共有65例(50.8%),合理补充维生素D共128例(69.6%).结论 3~6月婴儿佝偻病患病率较高,与生长发育较快、母乳喂养率低、无合理补充维生素D有关.

    作者:张郁玲;袁勤;于小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北京市部分流动人口麻风病知识、态度小样本调查分析

    目的 为了解北京市流动人口中麻风病知识普及情况,探索提高他们麻风病的知识水平及加强对流动人口特别是来自麻风病高发区人口传播该病的预防、控制.方法 采用调查表对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进行麻风病知识、态度、行为等调查.结果 被调查者普遍存在着对麻风病的基本症状了解不多,或根本不了解[占65%(41/63)],严重缺乏麻风病的基本科学知识和预防措施;有歧视麻风病的现象,多数人对麻风病人存在恐惧和厌恶心理.部分人自认为了解,但并不能准确说出麻风病早期表现和症状.结论 急需在流动人群中大力宣传麻风病的科普知识;有必要对各大医院皮肤科医生进行麻风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培训;对来自麻风病高发区流动人口建立疾病监测方案.

    作者:温艳;潘春枝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应用丝虫特异性IgG4检测试剂盒在湖南省消除丝虫病地区的监测

    目的 探讨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其在消除丝虫病地区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和深圳市康百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盲法检测滤纸干血样本共521份,并与病原学检查方法进行平行对照.结果 检测原班氏微丝蚴血症转阴者76人,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全部阴性,病原学血检亦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检测消除丝虫病地区居民69人,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阳性2例,阳性率为2.90%,病原学血检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检测基本消除丝虫病后地区出生儿童143人和非流行区儿童200人,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均为阴性;检测慢性丝虫病及其他寄生虫病病人33例,未检出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阳性者;对血吸虫病、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等未见交叉反应.结论 丝虫特异性IgG4检测试剂盒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以用于消除丝虫病地区监测的筛查和防治效果评价.

    作者:段绩辉;曾繁兵;彭欣蓉;张传碌;张明;张开仁;吴昌金;郭石三;饶乐;鲍奉海;白邦华;胡绍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