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爱群
目的了解广州市部分地铁站军团菌污染状况,以便找出相应的防制对策.方法对2004年3~11月广州市部分地铁站的81宗空调冷却塔水样进行军团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结果81宗样品中分离出39株军团菌-军团菌阳性检出率为48.1%.军团菌检出率在不同季节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6~9月份夏季军团菌检出率高,为78.6%,而其它季节检出率则相对较低.结论广州市部分地铁站空调冷却塔水军团菌污染状况较为严重,对其危险性应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有效控制,以防止军团病的爆发流行.
作者:江思力;冯文如;何晖;钟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麻风病流行病学特点,为麻风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955年以来现存资料中麻风病流行病学各项内容进行回顾整理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登记2 642例,分布在沿海15个镇占84.78%,其他11镇占15.22%,男女之比为2.91:1,0~14岁占16.12%;15~59岁占68.05%;60岁以上占15.82%.患病总型比为29.06%,逐年上升;总平均发病率为8.06/10万,患病率为0.67%,发现率为7.07/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3年底患病率为0.0059‰,近五年发病率为0.15/10万,平均延迟期逐年缩短,长为1955年段4.3年,短为2000年段0.5年.新发畸残占27.02%,逐年下降.复发率为1.61%,以MB及DDS单疗病例为主.结论麻风病流行与环境因素和易感机体有关,青壮年男性是主要易感人群,电白县麻风病已呈低流行状态,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指标.
作者:谢博;杨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育男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精子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检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不育男性精子参数.结果不育组衣原体检出率(27.4%)高于正常生育组(8.2%),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育组精子密度、活动率和形态学参数低于正常生育组(P<0.05);不育组衣原体阳性精子活动率和形态学参数低于衣原体阴性组(P<0.05).结论不育男性生殖道CT感染检出率较高,生殖道CT感染者精液常规和形态学检测参数明显降低,CT感染可能是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唐立新;黄江涛;邓顺美;马春杰;王奇玲;姜彦嘉;陈爱平;蒋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在胆胰疾病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1例胆胰疾病应用内镜乳头切开(EST)、内镜下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及放置胆道内支架(ERBD)等治疗性ERCP的疗效.结果131例胆胰病人中,应用ERCP治疗成功116例,总成功率87.33%,并发症为9.16%.结论治疗性ERCP能有效安全治疗相关的胆胰疾病.
作者:罗云藩;邓予;黄华容;李胜新;冯秋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有氧运动前、后血清皮质醇(C)、T3、T4影响.方法在不同室内空气质量的运动场馆中进行有氧运动,测试受试者在有氧运动前、后血清皮质醇、T3、T4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在馆内暴露30 min后,血C、T3、T4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男生T3除外);进行相同的有氧运动负荷后,实验组C、T3、T4的增幅也比对照组高,而且C和T4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运动时应考虑空气环境因素对人体身体机能的影响.
作者:李裕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茂名地区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人才资源的现况和发展动态,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优化策略.方法收集2002年和2004年茂名地区地市级和各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报省的上1年工作年鉴报表,对资料分类、剔除缺项、数据不合理项,并采用EXCEL2003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茂名地区疾控机构改革后的人才资源状况较原防疫站相比呈现良性发展趋势,但亦存在一定问题: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高、年龄及职称结构不合理和专业队伍发展滞后.结论充分与政府及各部门沟通,积极争取增加编制;优先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加强学习型专业队伍建设;设立人才引进机制,强化引才借智理念;充分利用现有人才,促进资源共享和人才共用;减少管理层次,加强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是各级疾控机构人才资源建设的重点和发展趋势.
作者:孙立梅;张晖;王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O139霍乱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所有聚餐人员及其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以肛拭和环境采样培养分离霍乱弧菌,按国家标准诊断病人和带菌者,并采取控制措施.结果13起疫情暴露者3 107人,感染率为12.49%,罹患率为2.90%,带菌率为9.59%;暴发疫情12起;各起疫情均与聚餐有关,均有食用虾或甲鱼史,4起疫情从虾或甲鱼中检出O139霍乱弧菌,2起疫情从餐具或剩余食品中检出O139霍乱弧菌;病人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腹泻,水样便,中重度病例占47.73%.结论甲鱼或虾携带O139霍乱弧菌,加强饮食卫生管理是预防O139霍乱食源性传播的关键.
作者:肖邦忠;罗兴建;吴国辉;龙江;张静秋;肖达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硫代磷酸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乙型肝炎病毒细胞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HBV 5个硫代反义寡聚核苷酸(S-as ODN)靶序列.应用ELISA方法、MTT比色法、观察S-as ODN对HBsAg、HBeAg抗原表达及Hep G22215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不同靶位点的S-as ODN对HBsAg、HBeAg表达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浓度为20 μmol/L时,对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结论S-as ODN对Hep G22215的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为抗HBV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王玉林;汤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e系统、HBV DNA之间的关系,评价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51例HBsAg阳性,61例HBsAg阴性的血清标本的前S1抗原,并和HBV DNA与HBV标志物检测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HBsAg、HBeAg和Anti-HBc阳性者151例中,HBVDNA与前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96.7%和87.4%,较好地反映病毒存在或复制情况;在HBsAg、Anti-HBe和Anti-HBc阳性者70例中,HBV DNA与前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64.2%和58.6%,HBsAg和Anti-HBc阳性者30例,HBV DNA和前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56.6%和30%,说明部分HBeAg阴性而Anti-HBe阳性或阴性患者仍存在着病毒复制.结论前S1抗原与HBeAg密切相关,前S1抗原检测可反映其体内HBV病毒的复制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万宁;万德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通过对产房护理人员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主要途径、原因的介绍,强调加强产房护理人员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并介绍产房护理工作中对HIV感染的防护措施,以确保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作者:周慕慈;黄素爱;李爱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芦荟大黄素(aloe-emdion,AE)是否能阻断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rteumoniae,S.pn)触发人肺Ⅱ型上皮细胞A549微丝肌动蛋白(filamentous actin,F-actin)细胞骨架重排.方法采用F-actin特异性荧光染料观察S.pn作用A549细胞前后的F-actin细胞骨架重排情况并用AE预处理A549细胞,观察其与F-actin细胞骨架重排关系.结果用AE预处理A549后S.pn侵袭数为(22±4)CFU/孔,而没有用AE预处理的A549 S.pn侵袭数为(138±21)CFU/孔,经两样本均数t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AE对S.pn侵袭人肺Ⅱ型上皮细胞A549 F-actin细胞骨架的重排有抑制作用.
作者:李国豪;雷秀霞;徐邦牢;王娟;潘锦瑶;王蓉;叶惠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中毒伤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制定中毒伤害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1年7月1日~2002年6月30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所有中毒病例及每季度前15 d就诊的外科伤害病例,由接诊医生填写统一调查表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收到中毒伤害病例966份,其中中毒388例,伤害578例.15~55岁年龄组占总数的82.30%.中毒伤害发生的地点以公共场所多,占67.08%.职业分布前三位为学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办公管理人员.伤害原因以机械性损伤和交通运输事故居前,伤害情况以浅表性损伤多.中毒者以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占前三位.经急诊处理后需留观或住院的占26.71%.结论急诊中毒伤害病例有其特点和规律,对制定中毒伤害干预政策有一定借鉴作用.
作者:程斌;王瑞兰;李宛霞;龚园其;许建宁;曹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阴道毛滴虫新乡株在不同的pH值培养基中和不同转种量的培养效果.方法阴道毛滴虫在pH5.8、6.2、6.6、7.0四组不同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每隔24 h观察虫数、活率并计算活虫数.培养基pH6.6时,设置不同的转种量,观察虫数、存活率并计算活虫数.结果pH7.0组培养第2~4天虫数、活虫数、存活率均明显低于其它三组,且在培养过程中无明显活虫数及存活率高峰,第1~4天,pH6.6组活虫数、存活率均高于其它三组.转种100万/管和转种10万/管培养24 h和48 b的阴道毛滴虫存活率和培养48h的阴道毛滴虫活虫数均较高,转种1万/管培养效果较差.结论pH7.0不适宜阴道毛滴虫体外培养,pH6.6时,培养各项指标均较好,可能更适合阴道毛滴虫体外培养.阴道毛滴虫的体外培养转种宜在培养后48 h进行,每次接种量以10万/ml为宜.
作者:史明珠;许兵红;艾予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颅脑损伤患者57例分为两组,其中30例(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即早期进行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等训练.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和Fugl-Meyer评定法对两组患者在康复前和出院时进行测定.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功能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采取康复护理干预,明显改善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对肢体功能和ADL能力有明显提高.
作者:覃丽红;刘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开平市人体寄生虫感染状况.方法选出有代表性的村民,作人群粪便检查和透明胶纸肛检.结果共调查粪便1 516人份,检出5种肠道寄生虫,阳性人数170人,阳性率11.21%.其中蛔虫、钩虫、鞭虫、蛲虫和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分别为4.68%、0.59%、0.59%、25.49%和4.42%.结论肠道线虫感染率明显下降,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明显上升.
作者:司徒荣阮;吴松润;陈缘超;梁先进;邝会添;吴丽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就操作技巧进行探讨.结果完成LC 21例,中转开腹手术切除(OC)3例,全部患者治愈,无并发症.结论LC对既往有上腹部手术者是安全和可行的,术者需有较高要求的腹腔镜操作技术及经验.
作者:陈旭辉;罗健;关养时;安文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评价大黄醇提液的抗乙肝病毒作用.方法体内实验采用先天感染鸭乙肝模型,检测血清DHBV-DNA动态变化,体外实验采用2.2.15细胞为模型,检测用药后对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结果在体内抗乙肝病毒实验中,大黄醇提液20 g/kg和10 g/kg剂量组于给药5 d(T5)、10 d(T10)和停药3 d(P3)时体内均有显著抑制DHBV-DNA的作用.体外实验显示:大黄醇提液对2.2.15细胞分泌HBsAg的治疗指数为16.96,对分泌HBeAg的治疗指数为12.06.结论大黄醇提液在体内外实验中均具有明显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作者:李向阳;黄正昌;刘妮;朱辨(幺灬玄);唐明增;陈俏妍;周红燕;郭兴伯;朱宇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由节肢动物传播的虫媒病对世界的威胁,已关系到人类的生病率和死亡率高低.有统计报告世界上每30 s就有一个人死于节肢动物叮咬引起的并发症,仅仅是疟疾每年的死亡人数就达300万.避免节肢动物叮咬好的方法是做好个人防护,使用驱避剂是个人防护的有效措施之一,近些年来对驱避剂的研究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驱避剂的研究及新进展报告如下.
作者:王春梅;陈晓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云浮市2003年狂犬病流行情况,为今后狂犬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狂犬病个案.通过地区、时间、人群分布、暴露后免疫情况等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年共发生狂犬病22例,全部均已死亡.其中有14例(63.63%)没有注射过狂犬疫苗,有注射疫苗史的有8人,全程注射的仅1人.有暴露史的20例狂犬病中有16例(占72.72%)在暴露后5~30d内发病.结论常规免疫未能阻止狂犬病的发病.要加强对群众的宣传,犬伤后一定要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并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和狂犬疫苗,防止狂犬病的发生.
作者:区海钧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尿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对急性胰腺炎(AP)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10例为重症AP,20例为轻型AP)及30例其它急腹症病人同时进行尿胰蛋白酶原激活肽、血清脂肪酶及淀粉酶肌酐清除比率的检测.结果急性胰腺炎组与非急性胰腺炎组各项检测结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各指标检测特异性、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在尿TAP含量的检测中,重症AP组与轻型AP及非急性胰腺炎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TAP预测重症AP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分别为100%,75.0%,66.7%,100%,83.3%.结论与其它检测指标相比,尿TAP浓度的检测能更精确及早期预测SAP,能够反映胰蛋白酶原的激活程度.
作者:王慧;徐霞;罗炜;高月亭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