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硫代磷酸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乙型肝炎病毒细胞的影响

王玉林;汤军

关键词:硫代磷酸反义寡核苷酸, 乙型肝炎病毒, 细胞
摘要:目的探讨硫代磷酸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乙型肝炎病毒细胞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HBV 5个硫代反义寡聚核苷酸(S-as ODN)靶序列.应用ELISA方法、MTT比色法、观察S-as ODN对HBsAg、HBeAg抗原表达及Hep G22215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不同靶位点的S-as ODN对HBsAg、HBeAg表达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浓度为20 μmol/L时,对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结论S-as ODN对Hep G22215的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为抗HBV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03~2004年度广州市奶类制品监测结果及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奶类制品存在的主要卫生质量问题.方法对2003~2004年度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并分析各个生产环节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2003年度奶类制品合格率为86.32%,2004年度为85.19%,2003年度合格率较2004年度稍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产环节中的每个步骤均有可能影响成品的卫生质量,生产企业应参照HACCP生产管理原则严格控制各个关键环节.

    作者:彭志丽;马林;何洁仪;贾煦;谭铭雄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患者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情况及其感染相关因素.方法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264例血透患者抗HGV和HGV-RNA,并同时检测抗HCV、HCV-RNA、HBsAg和抗HBc.结果血透人群HGV感染率为13.6%,其中,36例HGV阳性患者有21例与其它肝炎病毒合并感染(58.3%),6例(16.7%)与HBsAg,6例(16.7%)与抗HCV/HCV-RNA,9例(25.0%)与抗HBc/HBsAg/抗HCV.HGV-RNA与HBV、HCV合并发生率为66.7%.HGV感染以女性人群多见,与年龄、输血史、输血次数、透析时间、HBV感染及HCV感染无相关性,感染者肝功能生化指标无异常改变.结论血透人群有较高的HGV感染率,其中多数感染与HBV、HCV合并发生.

    作者:周少雄;张波;何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泌尿系统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582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支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状况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IST支原体培养鉴定以及药敏试剂盒,对582例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支原体阳性且半定量计数≥104 CFU的有252例(43.3%),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195例(33.5%),人型支原体(Mh)阳性20例(3.4%),Uu合并Mh阳性37例(6.4%),30~40岁年龄段发病率达40%之多,女性患者Uu感染率为52.9%(205/387),男性患者Uu感染率为24.1%(47/19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326例支原体对交沙霉素敏感,敏感率为92.0%;四环素敏感性差,其敏感率为22.2%.结论支原体为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临床的治疗应尽可能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

    作者:曾赤佳;仇杭佳;彭健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治疗性ERCP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在胆胰疾病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1例胆胰疾病应用内镜乳头切开(EST)、内镜下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及放置胆道内支架(ERBD)等治疗性ERCP的疗效.结果131例胆胰病人中,应用ERCP治疗成功116例,总成功率87.33%,并发症为9.16%.结论治疗性ERCP能有效安全治疗相关的胆胰疾病.

    作者:罗云藩;邓予;黄华容;李胜新;冯秋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上腹部手术史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探讨

    目的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就操作技巧进行探讨.结果完成LC 21例,中转开腹手术切除(OC)3例,全部患者治愈,无并发症.结论LC对既往有上腹部手术者是安全和可行的,术者需有较高要求的腹腔镜操作技术及经验.

    作者:陈旭辉;罗健;关养时;安文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前列安栓治疗精囊炎3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前列安栓对精囊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前列安栓,每天一粒,放置直肠3~4 cm,对照组33例,服用百炎净,每天2次,每日2粒,安络血5 mg,每天3次.以1个月治疗为一个疗程,观察血精转变性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对照组总有效率6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18例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前列安栓治疗精囊炎具有良好的疗效,无不良反应.

    作者:李凯英;姚艺雄;莫玉芬;梁小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锤状指早期治疗的改进(附109例报告)

    目的改进早期锤状指的治疗方法.方法从1998年8月~2004年9月,用改进的治疗方法治疗109例新鲜锤状指,分析支持该方法的解剖学基础.结果109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优良率达92%.结论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疗程短、效果确切的优点.

    作者:温曙荣;周初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004年度梅县卫生监督人员状况分析

    目的分析梅县2004年度卫生监督人员的基本状况,为基层卫生监督工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梅县2003、2004年度卫生监督人员基本情况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2004年梅县县级卫生监督人员有32人,乡镇助理卫生监督员54人,共86人;专业分布以综合性卫生监督员为主;学历、职称构成以大专以下学历、中低级职称为主;所学专业以卫生专业为主,医药专业次之;性别、年龄构成以男性和中青年(30~54岁组)为主.结论梅县卫生监督人员结构组成不够理想,须严把卫生监督人员准人关,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及时引进相关人才.

    作者:李志威;钟惠娟;朱春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深圳地区地中海贫血患病率调查及其基因分型

    目的调查深圳地区地中海贫血的患病率及其基因分型.方法用二步法筛查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采用PCR及PCR/RDB技术.结果在12 220名受检者中检出携带者或轻症病人714例,检出率为5.84%,其中广东籍人472例,占广东籍人的10.19%.进一步基因诊断,其中α1地中海贫血杂合子386例,β珠蛋白基因突变杂合子326例,2例异常血红蛋白基因诊断不明.对16对双方均为β地贫基因携带者夫妇的胎儿实施产前诊断,检出纯合子或双重杂合子胎儿4例.结论深圳人以广东等南方省区为主,人群中地中海贫血检出率高,开展大规模的人群筛查和遗产咨询,对指导优生优育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李明;聂李平;陶小梅;李玉珠;陈秀珍;郑桂琴;罗肇敏;汪明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白藜芦醇对刀豆蛋白A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刀豆蛋白A(Con A)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Con A诱导小鼠肝损伤,用白藜芦醇灌胃治疗,3 d后取血,检测血清ALT、AST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白藜芦醇中剂量组ALT、AST活性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但与联苯双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白藜芦醇大、中剂量组肝组织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白藜芦醇大、中、小剂量组血清NO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白藜芦醇中剂量组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白藜芦醇对Con A所致小鼠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保肝机制与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和抑制NO的产生密切相关.

    作者:劳溢权;唐明增;李向阳;朱宇同;王新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东山区5间小学学生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分析

    目的了解东山区小学生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情况,为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东山区五间具代表性学校共3 059名学生,抽血检验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结果HBsAg阳性13名,阳性率0.42%,HBsAg阴性3 046名儿童中,HBsAb阳性2 027名,阳性率68.02%.为进一步了解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儿童抗体阳性率情况,随机抽取304名儿童,经x2检验,男女儿童抗体阳性率差异对比x2=1.1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岁组与10~11岁组儿童抗体阳性率差异对比x2=17.59,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9岁组(则四年级组)开展乙肝加强免疫接种是必要的.

    作者:刘淑勤;黄跃红;肖遥;邱小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法乐通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法乐通(TOR)对乳腺囊性增生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别应用法乐通(TOR)和三苯氧胺(TAM)共治疗156例临床症状明显的乳腺囊性增生症患者,疗程为三个月.并随诊三个月.结果TOB治疗组:治愈17例(21.5%),显效49例(62%),有效10例(12.7%),总有效率96.2%.无效3例(3.8%).副反应总发生率16.4%,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及抗雌激素反应;未发现继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或子宫内膜癌.TAM治疗组:治愈14例(18.2%),显效42例(54.5%),有效11例(14.3%),总有效率87%.无效10例(13%).副反应总发生率为46.8%.结论法乐通对乳腺囊性增生症有较好疗效,副作用小,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作者:方万强;吴瑞景;邓国敏;付春利;黄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3起O139型霍乱疫情分析

    目的探讨O139霍乱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所有聚餐人员及其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以肛拭和环境采样培养分离霍乱弧菌,按国家标准诊断病人和带菌者,并采取控制措施.结果13起疫情暴露者3 107人,感染率为12.49%,罹患率为2.90%,带菌率为9.59%;暴发疫情12起;各起疫情均与聚餐有关,均有食用虾或甲鱼史,4起疫情从虾或甲鱼中检出O139霍乱弧菌,2起疫情从餐具或剩余食品中检出O139霍乱弧菌;病人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腹泻,水样便,中重度病例占47.73%.结论甲鱼或虾携带O139霍乱弧菌,加强饮食卫生管理是预防O139霍乱食源性传播的关键.

    作者:肖邦忠;罗兴建;吴国辉;龙江;张静秋;肖达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病人人工气道建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ICU危重病人人工气道建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病人,用经皮扩张法行气管切开术,观察其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等,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进行比较.结果PDT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组(P<0.01),手术切口长度也明显短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组(P<0.01),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P<0.01),两组皮下气肿和插管失败、套管脱出、肉芽/疤痕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0、0、0和11.25%、11.25%、7.25%、1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而两组的手术死亡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微创的、快捷的急救技术,适合于ICU的危重病人,在ICU人工气道建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誉铁鸥;周立新;方滨;马明远;李轶男;温伟标;邹毅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尿胰蛋白酶原激活肽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尿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对急性胰腺炎(AP)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10例为重症AP,20例为轻型AP)及30例其它急腹症病人同时进行尿胰蛋白酶原激活肽、血清脂肪酶及淀粉酶肌酐清除比率的检测.结果急性胰腺炎组与非急性胰腺炎组各项检测结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各指标检测特异性、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在尿TAP含量的检测中,重症AP组与轻型AP及非急性胰腺炎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TAP预测重症AP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分别为100%,75.0%,66.7%,100%,83.3%.结论与其它检测指标相比,尿TAP浓度的检测能更精确及早期预测SAP,能够反映胰蛋白酶原的激活程度.

    作者:王慧;徐霞;罗炜;高月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脑梗塞患者外周血LTB4的动态变化

    目的动态观察脑梗塞患者起病后外周血中LTB4的浓度变化,了解LTB4在脑梗塞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脑梗塞患者发病3、7、14~21 d时外周血LTB4的含量,以眩晕症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脑梗塞患者外周血LTB4含量在发病3、7、14~21 d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LTB4参与了脑梗塞的发病过程.测定外周血LTB4含量可反映局部脑组织中LTB4的活性反应.

    作者:张慧;黄帆;马中富;唐皓;熊士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云浮市2003年狂犬病流行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云浮市2003年狂犬病流行情况,为今后狂犬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狂犬病个案.通过地区、时间、人群分布、暴露后免疫情况等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年共发生狂犬病22例,全部均已死亡.其中有14例(63.63%)没有注射过狂犬疫苗,有注射疫苗史的有8人,全程注射的仅1人.有暴露史的20例狂犬病中有16例(占72.72%)在暴露后5~30d内发病.结论常规免疫未能阻止狂犬病的发病.要加强对群众的宣传,犬伤后一定要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并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和狂犬疫苗,防止狂犬病的发生.

    作者:区海钧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纳米敷料治疗麻风足部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纳米敷料对麻风足部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康复医院留院并有足部溃疡的麻风病临床治愈者51例.按2:1比率随机分配法分为2组.试验组34例,用纳米敷料(溃疡贴)外敷治疗;对照组16例,用庆大霉素凡士林油纱包扎.结果试验组34例,共有溃疡46个,记录为46个例,其中痊愈21个例,显效9个例,有效10个例,无效6个例,总有效率为86.96%;而对照组17例中溃疡数共有22个例,其中痊愈4个例,显效5个例,有效4个例,无效9个例;总有效率为59.1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6.72,P<0.01);两组痊愈病例的溃疡愈合时间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t=2.283,P<0.05).结论安信纳米溃疡贴在促进麻风足部溃疡愈合方面有良好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麻风足部溃疡较理想的敷料之一.

    作者:黎明;郑道城;周世安;伍耀辉;李庭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阴道毛滴虫新乡株的体外培养

    目的观察阴道毛滴虫新乡株在不同的pH值培养基中和不同转种量的培养效果.方法阴道毛滴虫在pH5.8、6.2、6.6、7.0四组不同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每隔24 h观察虫数、活率并计算活虫数.培养基pH6.6时,设置不同的转种量,观察虫数、存活率并计算活虫数.结果pH7.0组培养第2~4天虫数、活虫数、存活率均明显低于其它三组,且在培养过程中无明显活虫数及存活率高峰,第1~4天,pH6.6组活虫数、存活率均高于其它三组.转种100万/管和转种10万/管培养24 h和48 b的阴道毛滴虫存活率和培养48h的阴道毛滴虫活虫数均较高,转种1万/管培养效果较差.结论pH7.0不适宜阴道毛滴虫体外培养,pH6.6时,培养各项指标均较好,可能更适合阴道毛滴虫体外培养.阴道毛滴虫的体外培养转种宜在培养后48 h进行,每次接种量以10万/ml为宜.

    作者:史明珠;许兵红;艾予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有氧运动前、后血清皮质醇、T3、T4的影响

    目的探讨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有氧运动前、后血清皮质醇(C)、T3、T4影响.方法在不同室内空气质量的运动场馆中进行有氧运动,测试受试者在有氧运动前、后血清皮质醇、T3、T4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在馆内暴露30 min后,血C、T3、T4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男生T3除外);进行相同的有氧运动负荷后,实验组C、T3、T4的增幅也比对照组高,而且C和T4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运动时应考虑空气环境因素对人体身体机能的影响.

    作者:李裕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