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透析患者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周少雄;张波;何山

关键词:血液透析, 庚型肝炎病毒, 感染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血透患者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情况及其感染相关因素.方法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264例血透患者抗HGV和HGV-RNA,并同时检测抗HCV、HCV-RNA、HBsAg和抗HBc.结果血透人群HGV感染率为13.6%,其中,36例HGV阳性患者有21例与其它肝炎病毒合并感染(58.3%),6例(16.7%)与HBsAg,6例(16.7%)与抗HCV/HCV-RNA,9例(25.0%)与抗HBc/HBsAg/抗HCV.HGV-RNA与HBV、HCV合并发生率为66.7%.HGV感染以女性人群多见,与年龄、输血史、输血次数、透析时间、HBV感染及HCV感染无相关性,感染者肝功能生化指标无异常改变.结论血透人群有较高的HGV感染率,其中多数感染与HBV、HCV合并发生.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电白县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麻风病流行病学特点,为麻风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955年以来现存资料中麻风病流行病学各项内容进行回顾整理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登记2 642例,分布在沿海15个镇占84.78%,其他11镇占15.22%,男女之比为2.91:1,0~14岁占16.12%;15~59岁占68.05%;60岁以上占15.82%.患病总型比为29.06%,逐年上升;总平均发病率为8.06/10万,患病率为0.67%,发现率为7.07/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3年底患病率为0.0059‰,近五年发病率为0.15/10万,平均延迟期逐年缩短,长为1955年段4.3年,短为2000年段0.5年.新发畸残占27.02%,逐年下降.复发率为1.61%,以MB及DDS单疗病例为主.结论麻风病流行与环境因素和易感机体有关,青壮年男性是主要易感人群,电白县麻风病已呈低流行状态,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指标.

    作者:谢博;杨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前列安栓治疗精囊炎3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前列安栓对精囊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前列安栓,每天一粒,放置直肠3~4 cm,对照组33例,服用百炎净,每天2次,每日2粒,安络血5 mg,每天3次.以1个月治疗为一个疗程,观察血精转变性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对照组总有效率6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18例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前列安栓治疗精囊炎具有良好的疗效,无不良反应.

    作者:李凯英;姚艺雄;莫玉芬;梁小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分析

    接种乙肝疫苗后有5%~10%的人出现无弱应答,尽管这部分人再进行复种,但获得的抗体滴度不高,且难以持久.经研究表明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无弱应答与HBV的低水平感染,遗传因素,HLA-DR2、7、9的相关性,HLA-B8,Scol,DR3出现的频率,IL-2的活性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冯春颜;汪宇婴;赵祥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颅脑损伤患者57例分为两组,其中30例(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即早期进行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等训练.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和Fugl-Meyer评定法对两组患者在康复前和出院时进行测定.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功能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采取康复护理干预,明显改善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对肢体功能和ADL能力有明显提高.

    作者:覃丽红;刘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上腹部手术史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探讨

    目的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就操作技巧进行探讨.结果完成LC 21例,中转开腹手术切除(OC)3例,全部患者治愈,无并发症.结论LC对既往有上腹部手术者是安全和可行的,术者需有较高要求的腹腔镜操作技术及经验.

    作者:陈旭辉;罗健;关养时;安文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阴道毛滴虫新乡株的体外培养

    目的观察阴道毛滴虫新乡株在不同的pH值培养基中和不同转种量的培养效果.方法阴道毛滴虫在pH5.8、6.2、6.6、7.0四组不同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每隔24 h观察虫数、活率并计算活虫数.培养基pH6.6时,设置不同的转种量,观察虫数、存活率并计算活虫数.结果pH7.0组培养第2~4天虫数、活虫数、存活率均明显低于其它三组,且在培养过程中无明显活虫数及存活率高峰,第1~4天,pH6.6组活虫数、存活率均高于其它三组.转种100万/管和转种10万/管培养24 h和48 b的阴道毛滴虫存活率和培养48h的阴道毛滴虫活虫数均较高,转种1万/管培养效果较差.结论pH7.0不适宜阴道毛滴虫体外培养,pH6.6时,培养各项指标均较好,可能更适合阴道毛滴虫体外培养.阴道毛滴虫的体外培养转种宜在培养后48 h进行,每次接种量以10万/ml为宜.

    作者:史明珠;许兵红;艾予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东山区5间小学学生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分析

    目的了解东山区小学生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情况,为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东山区五间具代表性学校共3 059名学生,抽血检验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结果HBsAg阳性13名,阳性率0.42%,HBsAg阴性3 046名儿童中,HBsAb阳性2 027名,阳性率68.02%.为进一步了解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儿童抗体阳性率情况,随机抽取304名儿童,经x2检验,男女儿童抗体阳性率差异对比x2=1.1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岁组与10~11岁组儿童抗体阳性率差异对比x2=17.59,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9岁组(则四年级组)开展乙肝加强免疫接种是必要的.

    作者:刘淑勤;黄跃红;肖遥;邱小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黄醇提液抗乙肝病毒作用

    目的研究评价大黄醇提液的抗乙肝病毒作用.方法体内实验采用先天感染鸭乙肝模型,检测血清DHBV-DNA动态变化,体外实验采用2.2.15细胞为模型,检测用药后对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结果在体内抗乙肝病毒实验中,大黄醇提液20 g/kg和10 g/kg剂量组于给药5 d(T5)、10 d(T10)和停药3 d(P3)时体内均有显著抑制DHBV-DNA的作用.体外实验显示:大黄醇提液对2.2.15细胞分泌HBsAg的治疗指数为16.96,对分泌HBeAg的治疗指数为12.06.结论大黄醇提液在体内外实验中均具有明显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作者:李向阳;黄正昌;刘妮;朱辨(幺灬玄);唐明增;陈俏妍;周红燕;郭兴伯;朱宇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鼻内镜手术10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0~2001年完成随访的103例内镜鼻窦手术进行临床分析.Ⅰ型为9例(8.7%),Ⅱ型为70例(68.0%),Ⅲ型为24例(14.6%).术后随访8~15个月.结果Ⅰ型治愈率88.9%,Ⅱ型治愈率81.7%,Ⅲ型治愈率为70.8%.结论鼻内镜手术疗效与临床分型、术前的治疗、手术技巧、术后的随访等综合因素有关.

    作者:黄卫;陈振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护理部的作用

    目的为了配合医院进一步加强全院各系统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护理部积极参与医院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的研制、开发、试运行的全过程的作用.方法组织护理人员参加计算机知识培训;护理人员积极参与信息网络建设.结果在整个医院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的研制、开发、试运行的过程中,护理部的积极参与紧密配合,使工程技术人员与临床有了很好的沟通,软件的修改和完善得以顺利进行.结论医院成功地实行了微机全信息管理,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适应现代化管理需要的技术人才和干部,护理人员的素质及护理管理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

    作者:马晓华;江文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四川省汉族群体Y染色体DYS19位点的基因组扫描研究

    目的对中国四川省汉族代表性人群的DYS19(DNA Y chromosome microsatellite 19)位点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方法基因组DNA的提取采用传统的酚-氯仿抽提法.DYS19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ABI PhsmTM 310遗传分析仪及扫描分析系统的微卫星基因组扫描分析.结果在四川省汉族群体中共发现拷贝数13~17五种等位基因型,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4.9%,26.2%,47.6%,16.4%,4.9%.经统计学软件分析显示四川省汉族群体总的基因多样性(GD)值为0.6811.结论研究结果证实四川省汉族群体内部呈现非常显著的遗传异质性,探讨中国不同人群间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和追溯各人群间遗传进化的关系奠定基础.

    作者:张咏莉;薛雅丽;傅松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病人人工气道建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ICU危重病人人工气道建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病人,用经皮扩张法行气管切开术,观察其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等,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进行比较.结果PDT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组(P<0.01),手术切口长度也明显短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组(P<0.01),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P<0.01),两组皮下气肿和插管失败、套管脱出、肉芽/疤痕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0、0、0和11.25%、11.25%、7.25%、1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而两组的手术死亡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微创的、快捷的急救技术,适合于ICU的危重病人,在ICU人工气道建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誉铁鸥;周立新;方滨;马明远;李轶男;温伟标;邹毅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重组蛇毒纤溶因子特异性相关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和纯化

    目的通过重组蛇毒纤溶因子特异性相关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和纯化,初步考查其特异性变化.方法SOEing PCR方法构建突变体,突变体在P.pastoris酵母中诱导表达.表达蛋白经过柱纯化,纯化蛋白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并用MALDI-TOF初步分析其作用于氧化胰岛素B链的特异性.结果SDS-PAGE和Westeren blot证实得到纯化的突变体.MALDI-TOF质谱分析揭示,rFⅡ及突变体对氧化胰岛素B链的早期裂解都发生在第12~13位点,但次级的裂解模式有所不同.结论删除的序列可能与rFⅡ的特异性相关.

    作者:马涛;邱鹏新;颜光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原发性低颅压的诊治和护理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的诊治和护理策略.方法应用同位素脑池造影和脊髓造影后CT薄层扫描确定脑脊液漏口的位置,然后在相应阶段进行硬膜外血液修补治疗,并进行随诊观察.结果同位素脑池造影没有发现脑脊液漏的直接征象,但放射性核素过早在膀胱内出现,并难以升达枕大孔和基底池到达脑部,显示有脑脊液漏的间接征象;脊髓造影后进行CT薄层扫描显示脑脊液漏发生在T4阶段,17 ml自体血注入病人的硬膜外腔,3 d后病人症状缓解,临床治愈.结论同位素脑池造影能够提供脊髓脑脊液漏的间接证据,脊髓造影后CT薄层扫描能够准确的确定脑脊液的漏口位置,硬膜外血液修补是治疗该病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国宁;蔡友锦;黄永清;余长兰;郑民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3起O139型霍乱疫情分析

    目的探讨O139霍乱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所有聚餐人员及其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以肛拭和环境采样培养分离霍乱弧菌,按国家标准诊断病人和带菌者,并采取控制措施.结果13起疫情暴露者3 107人,感染率为12.49%,罹患率为2.90%,带菌率为9.59%;暴发疫情12起;各起疫情均与聚餐有关,均有食用虾或甲鱼史,4起疫情从虾或甲鱼中检出O139霍乱弧菌,2起疫情从餐具或剩余食品中检出O139霍乱弧菌;病人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腹泻,水样便,中重度病例占47.73%.结论甲鱼或虾携带O139霍乱弧菌,加强饮食卫生管理是预防O139霍乱食源性传播的关键.

    作者:肖邦忠;罗兴建;吴国辉;龙江;张静秋;肖达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HBV前S1抗原与乙肝e系统及HBV DNA之间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e系统、HBV DNA之间的关系,评价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51例HBsAg阳性,61例HBsAg阴性的血清标本的前S1抗原,并和HBV DNA与HBV标志物检测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HBsAg、HBeAg和Anti-HBc阳性者151例中,HBVDNA与前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96.7%和87.4%,较好地反映病毒存在或复制情况;在HBsAg、Anti-HBe和Anti-HBc阳性者70例中,HBV DNA与前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64.2%和58.6%,HBsAg和Anti-HBc阳性者30例,HBV DNA和前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56.6%和30%,说明部分HBeAg阴性而Anti-HBe阳性或阴性患者仍存在着病毒复制.结论前S1抗原与HBeAg密切相关,前S1抗原检测可反映其体内HBV病毒的复制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万宁;万德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966例急诊中毒伤害病例分析

    目的研究中毒伤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制定中毒伤害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1年7月1日~2002年6月30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所有中毒病例及每季度前15 d就诊的外科伤害病例,由接诊医生填写统一调查表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收到中毒伤害病例966份,其中中毒388例,伤害578例.15~55岁年龄组占总数的82.30%.中毒伤害发生的地点以公共场所多,占67.08%.职业分布前三位为学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办公管理人员.伤害原因以机械性损伤和交通运输事故居前,伤害情况以浅表性损伤多.中毒者以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占前三位.经急诊处理后需留观或住院的占26.71%.结论急诊中毒伤害病例有其特点和规律,对制定中毒伤害干预政策有一定借鉴作用.

    作者:程斌;王瑞兰;李宛霞;龚园其;许建宁;曹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纳米敷料治疗麻风足部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纳米敷料对麻风足部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康复医院留院并有足部溃疡的麻风病临床治愈者51例.按2:1比率随机分配法分为2组.试验组34例,用纳米敷料(溃疡贴)外敷治疗;对照组16例,用庆大霉素凡士林油纱包扎.结果试验组34例,共有溃疡46个,记录为46个例,其中痊愈21个例,显效9个例,有效10个例,无效6个例,总有效率为86.96%;而对照组17例中溃疡数共有22个例,其中痊愈4个例,显效5个例,有效4个例,无效9个例;总有效率为59.1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6.72,P<0.01);两组痊愈病例的溃疡愈合时间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t=2.283,P<0.05).结论安信纳米溃疡贴在促进麻风足部溃疡愈合方面有良好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麻风足部溃疡较理想的敷料之一.

    作者:黎明;郑道城;周世安;伍耀辉;李庭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茂名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才资源现况及发展对策

    目的了解茂名地区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人才资源的现况和发展动态,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优化策略.方法收集2002年和2004年茂名地区地市级和各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报省的上1年工作年鉴报表,对资料分类、剔除缺项、数据不合理项,并采用EXCEL2003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茂名地区疾控机构改革后的人才资源状况较原防疫站相比呈现良性发展趋势,但亦存在一定问题: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高、年龄及职称结构不合理和专业队伍发展滞后.结论充分与政府及各部门沟通,积极争取增加编制;优先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加强学习型专业队伍建设;设立人才引进机制,强化引才借智理念;充分利用现有人才,促进资源共享和人才共用;减少管理层次,加强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是各级疾控机构人才资源建设的重点和发展趋势.

    作者:孙立梅;张晖;王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患者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情况及其感染相关因素.方法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264例血透患者抗HGV和HGV-RNA,并同时检测抗HCV、HCV-RNA、HBsAg和抗HBc.结果血透人群HGV感染率为13.6%,其中,36例HGV阳性患者有21例与其它肝炎病毒合并感染(58.3%),6例(16.7%)与HBsAg,6例(16.7%)与抗HCV/HCV-RNA,9例(25.0%)与抗HBc/HBsAg/抗HCV.HGV-RNA与HBV、HCV合并发生率为66.7%.HGV感染以女性人群多见,与年龄、输血史、输血次数、透析时间、HBV感染及HCV感染无相关性,感染者肝功能生化指标无异常改变.结论血透人群有较高的HGV感染率,其中多数感染与HBV、HCV合并发生.

    作者:周少雄;张波;何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