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镜手术103例临床分析

黄卫;陈振清

关键词:鼻窦炎, 鼻息肉, 鼻内镜术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0~2001年完成随访的103例内镜鼻窦手术进行临床分析.Ⅰ型为9例(8.7%),Ⅱ型为70例(68.0%),Ⅲ型为24例(14.6%).术后随访8~15个月.结果Ⅰ型治愈率88.9%,Ⅱ型治愈率81.7%,Ⅲ型治愈率为70.8%.结论鼻内镜手术疗效与临床分型、术前的治疗、手术技巧、术后的随访等综合因素有关.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梗塞患者外周血LTB4的动态变化

    目的动态观察脑梗塞患者起病后外周血中LTB4的浓度变化,了解LTB4在脑梗塞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脑梗塞患者发病3、7、14~21 d时外周血LTB4的含量,以眩晕症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脑梗塞患者外周血LTB4含量在发病3、7、14~21 d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LTB4参与了脑梗塞的发病过程.测定外周血LTB4含量可反映局部脑组织中LTB4的活性反应.

    作者:张慧;黄帆;马中富;唐皓;熊士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分析

    接种乙肝疫苗后有5%~10%的人出现无弱应答,尽管这部分人再进行复种,但获得的抗体滴度不高,且难以持久.经研究表明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无弱应答与HBV的低水平感染,遗传因素,HLA-DR2、7、9的相关性,HLA-B8,Scol,DR3出现的频率,IL-2的活性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冯春颜;汪宇婴;赵祥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两次打击大鼠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及病理观察

    目的建立两次打击大鼠所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动物模型,研究动物各器官代偿与失代偿的反应过程.方法选择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32只),出血+腹腔注射内毒素组(B组,42只),出血组(C组,42只),腹腔注射内毒素组(D组,42只).在实验的第8、24、48、72小时随机抽取每组大鼠各8只,观察各组大鼠的症状、体征、死亡率;血清内毒素血症阳性率(鲎试验);各脏器功能指标[外周血白细胞总数(WBC)、动脉血氧分压(PaO2)、丙氨酸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血肌酸激酶(CK)]及重要脏器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在实验8~24 h,B组大鼠的症状、体征与功能指标(WBC、PaO2、ALT、BUN、CK)均有明显变化,与A组、C组、D组差异有显著性;其肺、肝、肾、心、脾及小肠等重要脏器病理改变明显.在48~72 h,存活大鼠的症状、体征、功能指标及重要脏器病理变化逐步恢复;血清鲎试验阳性率为16.7%.MODS的发生率45.2%,总死亡率为21.4%.结论以失血加腹腔内注射内毒素的方法,可成功复制大鼠MODS模型,方法简便,能较好地反映大鼠对创伤和感染因素表现出器官功能由代偿到失代偿的反应过程.

    作者:陈德晖;黎毅敏;陈福雄;马桂璋;顾莹莹;陈国勤;张丽梅;王国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驱避剂的研究进展

    由节肢动物传播的虫媒病对世界的威胁,已关系到人类的生病率和死亡率高低.有统计报告世界上每30 s就有一个人死于节肢动物叮咬引起的并发症,仅仅是疟疾每年的死亡人数就达300万.避免节肢动物叮咬好的方法是做好个人防护,使用驱避剂是个人防护的有效措施之一,近些年来对驱避剂的研究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驱避剂的研究及新进展报告如下.

    作者:王春梅;陈晓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江门市输入性恶性疟病例防治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江门市恶性疟病患者的发生及治愈情况,为今后控制和防治恶性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江门市2001~2003年间5例恶性疟病例的发病及防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江门市发现的5例恶性疟均是输人性病例.结论江门市应加强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尤其是来自或从恶性疟流行地区回来的发热病人的疟疾监测.对恶性疟病人宜进行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周悦亮;李凤玲;区博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雌孕激素合并治疗青春期功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青春期功血出血的佳止血方法.方法将46例青春期功血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用小剂量雌激素合并孕激素治疗,B组16例用单纯雌激素治疗.用药前观测功血症状、血常规、肝肾功能、子宫内膜厚度及盆腔情况.结果A组30例全部治疗成功,B组有1例治疗失败.在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上A组优于B组(P<0.05).结论对青春期功血患者雌孕激素合并疗法方案优于单纯雌激素方案.

    作者:陈婉;欧丽红;鲁顺琼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前列安栓治疗精囊炎3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前列安栓对精囊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前列安栓,每天一粒,放置直肠3~4 cm,对照组33例,服用百炎净,每天2次,每日2粒,安络血5 mg,每天3次.以1个月治疗为一个疗程,观察血精转变性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对照组总有效率6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18例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前列安栓治疗精囊炎具有良好的疗效,无不良反应.

    作者:李凯英;姚艺雄;莫玉芬;梁小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深圳地区地中海贫血患病率调查及其基因分型

    目的调查深圳地区地中海贫血的患病率及其基因分型.方法用二步法筛查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采用PCR及PCR/RDB技术.结果在12 220名受检者中检出携带者或轻症病人714例,检出率为5.84%,其中广东籍人472例,占广东籍人的10.19%.进一步基因诊断,其中α1地中海贫血杂合子386例,β珠蛋白基因突变杂合子326例,2例异常血红蛋白基因诊断不明.对16对双方均为β地贫基因携带者夫妇的胎儿实施产前诊断,检出纯合子或双重杂合子胎儿4例.结论深圳人以广东等南方省区为主,人群中地中海贫血检出率高,开展大规模的人群筛查和遗产咨询,对指导优生优育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李明;聂李平;陶小梅;李玉珠;陈秀珍;郑桂琴;罗肇敏;汪明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尿胰蛋白酶原激活肽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尿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对急性胰腺炎(AP)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10例为重症AP,20例为轻型AP)及30例其它急腹症病人同时进行尿胰蛋白酶原激活肽、血清脂肪酶及淀粉酶肌酐清除比率的检测.结果急性胰腺炎组与非急性胰腺炎组各项检测结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各指标检测特异性、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在尿TAP含量的检测中,重症AP组与轻型AP及非急性胰腺炎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TAP预测重症AP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分别为100%,75.0%,66.7%,100%,83.3%.结论与其它检测指标相比,尿TAP浓度的检测能更精确及早期预测SAP,能够反映胰蛋白酶原的激活程度.

    作者:王慧;徐霞;罗炜;高月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儿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用后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发病情况及针对性处理措施.方法调查儿科住院患儿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AAD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统计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所致AAD61例,其中由第三代头孢菌素40例(65.6%),第一代头孢菌素10例(16.4%)与广谱青霉素9例(14.7%).各组ADD发病时间、腹泻次数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导致AAD较常见,其中第三代头孢菌素AAD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第一代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类;针对AAD患儿,停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同时,补充益生菌、B族维生素可尽早控制腹泻症状.

    作者:廖彤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山市食品危害因素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目的对中山市食品卫生状况进行调查,探讨食品污染的危害因素,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描述流行病学、现场流行病学、卫生检验分析.结果中山市的食品合格率从2000年到2003年均在87%以上;不同种类食品合格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肉及肉制品合格率低.生产加工业与销售服务业的合格率存在显著性差异.食品危害因素中,微生物、重金属、农药及杀虫剂使用残留、各种生产工艺造成的食品不合格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山市存在多种食品危害因素,应加强监管,以确保提供更安全的食品.

    作者:林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HBV前S1抗原与乙肝e系统及HBV DNA之间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e系统、HBV DNA之间的关系,评价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51例HBsAg阳性,61例HBsAg阴性的血清标本的前S1抗原,并和HBV DNA与HBV标志物检测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HBsAg、HBeAg和Anti-HBc阳性者151例中,HBVDNA与前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96.7%和87.4%,较好地反映病毒存在或复制情况;在HBsAg、Anti-HBe和Anti-HBc阳性者70例中,HBV DNA与前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64.2%和58.6%,HBsAg和Anti-HBc阳性者30例,HBV DNA和前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56.6%和30%,说明部分HBeAg阴性而Anti-HBe阳性或阴性患者仍存在着病毒复制.结论前S1抗原与HBeAg密切相关,前S1抗原检测可反映其体内HBV病毒的复制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万宁;万德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997年7月~2004年2月87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AOP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等综合救治措施后,抢救成功74例,成功率85%;死亡9例,死亡率10.4%;放弃治疗4例,占4.6%.机械通气时间1~11 d,平均(3.6±1.4)d.结论快速清除体内毒物、尽早阿托品化、早期足量应用胆碱酯酶复能剂、合理使用机械通气是治疗AOPP并发呼吸衰竭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国标;乐胜;刘小伶;曾中博;刘志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患者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情况及其感染相关因素.方法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264例血透患者抗HGV和HGV-RNA,并同时检测抗HCV、HCV-RNA、HBsAg和抗HBc.结果血透人群HGV感染率为13.6%,其中,36例HGV阳性患者有21例与其它肝炎病毒合并感染(58.3%),6例(16.7%)与HBsAg,6例(16.7%)与抗HCV/HCV-RNA,9例(25.0%)与抗HBc/HBsAg/抗HCV.HGV-RNA与HBV、HCV合并发生率为66.7%.HGV感染以女性人群多见,与年龄、输血史、输血次数、透析时间、HBV感染及HCV感染无相关性,感染者肝功能生化指标无异常改变.结论血透人群有较高的HGV感染率,其中多数感染与HBV、HCV合并发生.

    作者:周少雄;张波;何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有氧运动前、后血清皮质醇、T3、T4的影响

    目的探讨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有氧运动前、后血清皮质醇(C)、T3、T4影响.方法在不同室内空气质量的运动场馆中进行有氧运动,测试受试者在有氧运动前、后血清皮质醇、T3、T4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在馆内暴露30 min后,血C、T3、T4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男生T3除外);进行相同的有氧运动负荷后,实验组C、T3、T4的增幅也比对照组高,而且C和T4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运动时应考虑空气环境因素对人体身体机能的影响.

    作者:李裕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活体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简易染色方法的研究

    目的研究活体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的染色方法.方法应用洛克氏液将中性红、台盼蓝、四溴荧光素、卡红四种染色剂分别稀释成1:500、1:1 000、1:1 500、1:2 000浓度.以培养的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作湿涂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另用80℃水浴3 min杀死的阿米巴滋养体作为死亡染色对照.结果中性红和台盼蓝染色效果好.结论中性红和台盼蓝染色方法简便实用,可供教学和临床检验使用,特别是为抗阿米巴的药物疗效实验可提供一种简易方法.

    作者:王维忠;徐新力;单颖;马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003~2004年度广州市奶类制品监测结果及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奶类制品存在的主要卫生质量问题.方法对2003~2004年度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并分析各个生产环节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2003年度奶类制品合格率为86.32%,2004年度为85.19%,2003年度合格率较2004年度稍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产环节中的每个步骤均有可能影响成品的卫生质量,生产企业应参照HACCP生产管理原则严格控制各个关键环节.

    作者:彭志丽;马林;何洁仪;贾煦;谭铭雄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四川省汉族群体Y染色体DYS19位点的基因组扫描研究

    目的对中国四川省汉族代表性人群的DYS19(DNA Y chromosome microsatellite 19)位点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方法基因组DNA的提取采用传统的酚-氯仿抽提法.DYS19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ABI PhsmTM 310遗传分析仪及扫描分析系统的微卫星基因组扫描分析.结果在四川省汉族群体中共发现拷贝数13~17五种等位基因型,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4.9%,26.2%,47.6%,16.4%,4.9%.经统计学软件分析显示四川省汉族群体总的基因多样性(GD)值为0.6811.结论研究结果证实四川省汉族群体内部呈现非常显著的遗传异质性,探讨中国不同人群间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和追溯各人群间遗传进化的关系奠定基础.

    作者:张咏莉;薛雅丽;傅松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产房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的防护措施

    通过对产房护理人员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主要途径、原因的介绍,强调加强产房护理人员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并介绍产房护理工作中对HIV感染的防护措施,以确保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作者:周慕慈;黄素爱;李爱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病人人工气道建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ICU危重病人人工气道建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病人,用经皮扩张法行气管切开术,观察其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等,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进行比较.结果PDT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组(P<0.01),手术切口长度也明显短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组(P<0.01),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P<0.01),两组皮下气肿和插管失败、套管脱出、肉芽/疤痕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0、0、0和11.25%、11.25%、7.25%、1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而两组的手术死亡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微创的、快捷的急救技术,适合于ICU的危重病人,在ICU人工气道建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誉铁鸥;周立新;方滨;马明远;李轶男;温伟标;邹毅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