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春颜;汪宇婴;赵祥胜
目的改进早期锤状指的治疗方法.方法从1998年8月~2004年9月,用改进的治疗方法治疗109例新鲜锤状指,分析支持该方法的解剖学基础.结果109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优良率达92%.结论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疗程短、效果确切的优点.
作者:温曙荣;周初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在胆胰疾病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1例胆胰疾病应用内镜乳头切开(EST)、内镜下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及放置胆道内支架(ERBD)等治疗性ERCP的疗效.结果131例胆胰病人中,应用ERCP治疗成功116例,总成功率87.33%,并发症为9.16%.结论治疗性ERCP能有效安全治疗相关的胆胰疾病.
作者:罗云藩;邓予;黄华容;李胜新;冯秋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和评估药物治疗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的疗效.方法将99例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分别口服普奈洛尔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及安慰剂,并在治疗1~3个月、12~15个月后使用胃镜和彩色多普勒观察和比较.结果1~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在食管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程度,肝源性溃疡和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和对照组相同,但平均血流速度和门脉血流量均比对照组低,而在术后12~15个月联合治疗组在上述几个指标均比对照组低.结论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通过联合药物治疗,能够降低平均血流速度和门脉血流量,从而缓解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降低肝源性溃疡的发生率,预防再出血.
作者:胡中伟;郭家伟;吴碧君;谭翠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刀豆蛋白A(Con A)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Con A诱导小鼠肝损伤,用白藜芦醇灌胃治疗,3 d后取血,检测血清ALT、AST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白藜芦醇中剂量组ALT、AST活性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但与联苯双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白藜芦醇大、中剂量组肝组织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白藜芦醇大、中、小剂量组血清NO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白藜芦醇中剂量组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白藜芦醇对Con A所致小鼠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保肝机制与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和抑制NO的产生密切相关.
作者:劳溢权;唐明增;李向阳;朱宇同;王新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开平市人体寄生虫感染状况.方法选出有代表性的村民,作人群粪便检查和透明胶纸肛检.结果共调查粪便1 516人份,检出5种肠道寄生虫,阳性人数170人,阳性率11.21%.其中蛔虫、钩虫、鞭虫、蛲虫和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分别为4.68%、0.59%、0.59%、25.49%和4.42%.结论肠道线虫感染率明显下降,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明显上升.
作者:司徒荣阮;吴松润;陈缘超;梁先进;邝会添;吴丽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0~2001年完成随访的103例内镜鼻窦手术进行临床分析.Ⅰ型为9例(8.7%),Ⅱ型为70例(68.0%),Ⅲ型为24例(14.6%).术后随访8~15个月.结果Ⅰ型治愈率88.9%,Ⅱ型治愈率81.7%,Ⅲ型治愈率为70.8%.结论鼻内镜手术疗效与临床分型、术前的治疗、手术技巧、术后的随访等综合因素有关.
作者:黄卫;陈振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纳米敷料对麻风足部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康复医院留院并有足部溃疡的麻风病临床治愈者51例.按2:1比率随机分配法分为2组.试验组34例,用纳米敷料(溃疡贴)外敷治疗;对照组16例,用庆大霉素凡士林油纱包扎.结果试验组34例,共有溃疡46个,记录为46个例,其中痊愈21个例,显效9个例,有效10个例,无效6个例,总有效率为86.96%;而对照组17例中溃疡数共有22个例,其中痊愈4个例,显效5个例,有效4个例,无效9个例;总有效率为59.1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6.72,P<0.01);两组痊愈病例的溃疡愈合时间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t=2.283,P<0.05).结论安信纳米溃疡贴在促进麻风足部溃疡愈合方面有良好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麻风足部溃疡较理想的敷料之一.
作者:黎明;郑道城;周世安;伍耀辉;李庭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O139霍乱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所有聚餐人员及其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以肛拭和环境采样培养分离霍乱弧菌,按国家标准诊断病人和带菌者,并采取控制措施.结果13起疫情暴露者3 107人,感染率为12.49%,罹患率为2.90%,带菌率为9.59%;暴发疫情12起;各起疫情均与聚餐有关,均有食用虾或甲鱼史,4起疫情从虾或甲鱼中检出O139霍乱弧菌,2起疫情从餐具或剩余食品中检出O139霍乱弧菌;病人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腹泻,水样便,中重度病例占47.73%.结论甲鱼或虾携带O139霍乱弧菌,加强饮食卫生管理是预防O139霍乱食源性传播的关键.
作者:肖邦忠;罗兴建;吴国辉;龙江;张静秋;肖达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接种乙肝疫苗后有5%~10%的人出现无弱应答,尽管这部分人再进行复种,但获得的抗体滴度不高,且难以持久.经研究表明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无弱应答与HBV的低水平感染,遗传因素,HLA-DR2、7、9的相关性,HLA-B8,Scol,DR3出现的频率,IL-2的活性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冯春颜;汪宇婴;赵祥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中毒伤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制定中毒伤害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1年7月1日~2002年6月30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所有中毒病例及每季度前15 d就诊的外科伤害病例,由接诊医生填写统一调查表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收到中毒伤害病例966份,其中中毒388例,伤害578例.15~55岁年龄组占总数的82.30%.中毒伤害发生的地点以公共场所多,占67.08%.职业分布前三位为学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办公管理人员.伤害原因以机械性损伤和交通运输事故居前,伤害情况以浅表性损伤多.中毒者以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占前三位.经急诊处理后需留观或住院的占26.71%.结论急诊中毒伤害病例有其特点和规律,对制定中毒伤害干预政策有一定借鉴作用.
作者:程斌;王瑞兰;李宛霞;龚园其;许建宁;曹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997年7月~2004年2月87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AOP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等综合救治措施后,抢救成功74例,成功率85%;死亡9例,死亡率10.4%;放弃治疗4例,占4.6%.机械通气时间1~11 d,平均(3.6±1.4)d.结论快速清除体内毒物、尽早阿托品化、早期足量应用胆碱酯酶复能剂、合理使用机械通气是治疗AOPP并发呼吸衰竭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国标;乐胜;刘小伶;曾中博;刘志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TGF-β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由多种细胞以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的方式通过受体信号转导促进细胞多种蛋白质的合成,参与正常组织的损伤修复、肿瘤的发生发展、慢性炎症纤维化、抑制机体免疫等功能,它有多个亚型,其中TGF-β1在心血管疾病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就TGF-β1参与心肌肥大及其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陈爱兰;陈敏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活体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的染色方法.方法应用洛克氏液将中性红、台盼蓝、四溴荧光素、卡红四种染色剂分别稀释成1:500、1:1 000、1:1 500、1:2 000浓度.以培养的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作湿涂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另用80℃水浴3 min杀死的阿米巴滋养体作为死亡染色对照.结果中性红和台盼蓝染色效果好.结论中性红和台盼蓝染色方法简便实用,可供教学和临床检验使用,特别是为抗阿米巴的药物疗效实验可提供一种简易方法.
作者:王维忠;徐新力;单颖;马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人牙周膜(PDL)细胞增殖、纤维结合蛋白(Fn)和碱性磷酸酶(APLase)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PDL细胞,与不同浓度的PDGF-BB、EGF或PDGF-BB+EGF作用,用噻唑盐(MTY)法观察PDL细胞增殖的情况,ELISA法检测Fn水平,用酶动力学方法检测ALPase的活性.结果PDGF-BB明显促进PDL细胞增殖,在1~50 ng/ml和5 d范围内,呈浓度-时间依赖关系,佳效应时间和浓度为3 d和10 ng/ml,比对照组增加了256.1%(P<0.001),但对PDL细胞Fn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却显著抑制PDL细胞的ALPase活性(P<0.01).低浓度的EGF对PDL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P>0.05),(10~50)ng/ml的EGF从第3天起,可促进PDL细胞的增殖,差异显著(P<0.05),但10 ng/ml与50 ng/ml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佳效应浓度为10 ng/ml,大效应在用药后4 d,此时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124.1%,EGF可使PDL细胞Fn水平明显提高(P<0.01),但抑制ALPase的活性(P<0.001).PDGF-BB和EGF二者联合应用,在促进增殖、提高Fn的水平和抑制ALPase活性方面均具有协同效应.结论PDGF-BB、EGF均可促进人PDL细胞的增殖、抑制PDL细胞的ALPase活性,但PDGF-BB对其Fn水平没有明显影响,而EGF可使其Fn水平明显提高,二者联合具有协同效应.
作者:吉建新;廖伟娇;邱志辉;潘广祠;张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为了配合医院进一步加强全院各系统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护理部积极参与医院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的研制、开发、试运行的全过程的作用.方法组织护理人员参加计算机知识培训;护理人员积极参与信息网络建设.结果在整个医院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的研制、开发、试运行的过程中,护理部的积极参与紧密配合,使工程技术人员与临床有了很好的沟通,软件的修改和完善得以顺利进行.结论医院成功地实行了微机全信息管理,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适应现代化管理需要的技术人才和干部,护理人员的素质及护理管理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
作者:马晓华;江文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芦荟大黄素(aloe-emdion,AE)是否能阻断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rteumoniae,S.pn)触发人肺Ⅱ型上皮细胞A549微丝肌动蛋白(filamentous actin,F-actin)细胞骨架重排.方法采用F-actin特异性荧光染料观察S.pn作用A549细胞前后的F-actin细胞骨架重排情况并用AE预处理A549细胞,观察其与F-actin细胞骨架重排关系.结果用AE预处理A549后S.pn侵袭数为(22±4)CFU/孔,而没有用AE预处理的A549 S.pn侵袭数为(138±21)CFU/孔,经两样本均数t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AE对S.pn侵袭人肺Ⅱ型上皮细胞A549 F-actin细胞骨架的重排有抑制作用.
作者:李国豪;雷秀霞;徐邦牢;王娟;潘锦瑶;王蓉;叶惠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对中山市食品卫生状况进行调查,探讨食品污染的危害因素,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描述流行病学、现场流行病学、卫生检验分析.结果中山市的食品合格率从2000年到2003年均在87%以上;不同种类食品合格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肉及肉制品合格率低.生产加工业与销售服务业的合格率存在显著性差异.食品危害因素中,微生物、重金属、农药及杀虫剂使用残留、各种生产工艺造成的食品不合格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山市存在多种食品危害因素,应加强监管,以确保提供更安全的食品.
作者:林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情况及其感染相关因素.方法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264例血透患者抗HGV和HGV-RNA,并同时检测抗HCV、HCV-RNA、HBsAg和抗HBc.结果血透人群HGV感染率为13.6%,其中,36例HGV阳性患者有21例与其它肝炎病毒合并感染(58.3%),6例(16.7%)与HBsAg,6例(16.7%)与抗HCV/HCV-RNA,9例(25.0%)与抗HBc/HBsAg/抗HCV.HGV-RNA与HBV、HCV合并发生率为66.7%.HGV感染以女性人群多见,与年龄、输血史、输血次数、透析时间、HBV感染及HCV感染无相关性,感染者肝功能生化指标无异常改变.结论血透人群有较高的HGV感染率,其中多数感染与HBV、HCV合并发生.
作者:周少雄;张波;何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CT下脑动脉造影(CTA)指导下诊断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的经验.方法采用无创CTA简化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对58例颅内动脉瘤行早期夹闭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正确处理并夹闭瘤颈,临时动脉阻断载瘤动脉和清除颅内血肿等方法.结果58例病人共夹闭动脉瘤62个.随访3个月至5年,43例恢复正常工作(74%),轻残8例,重残5例,死亡2例.结论CTA可作为动脉瘤诊断快速方法.一旦明确诊断,即应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早期夹闭术效果良好.
作者:黄汉添;林少华;胡子慧;廖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两次打击大鼠所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动物模型,研究动物各器官代偿与失代偿的反应过程.方法选择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32只),出血+腹腔注射内毒素组(B组,42只),出血组(C组,42只),腹腔注射内毒素组(D组,42只).在实验的第8、24、48、72小时随机抽取每组大鼠各8只,观察各组大鼠的症状、体征、死亡率;血清内毒素血症阳性率(鲎试验);各脏器功能指标[外周血白细胞总数(WBC)、动脉血氧分压(PaO2)、丙氨酸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血肌酸激酶(CK)]及重要脏器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在实验8~24 h,B组大鼠的症状、体征与功能指标(WBC、PaO2、ALT、BUN、CK)均有明显变化,与A组、C组、D组差异有显著性;其肺、肝、肾、心、脾及小肠等重要脏器病理改变明显.在48~72 h,存活大鼠的症状、体征、功能指标及重要脏器病理变化逐步恢复;血清鲎试验阳性率为16.7%.MODS的发生率45.2%,总死亡率为21.4%.结论以失血加腹腔内注射内毒素的方法,可成功复制大鼠MODS模型,方法简便,能较好地反映大鼠对创伤和感染因素表现出器官功能由代偿到失代偿的反应过程.
作者:陈德晖;黎毅敏;陈福雄;马桂璋;顾莹莹;陈国勤;张丽梅;王国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