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治疗联合套扎术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胡中伟;郭家伟;吴碧君;谭翠云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 普奈洛尔, 单硝酸异山梨酯, 血流动力学
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估药物治疗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的疗效.方法将99例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分别口服普奈洛尔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及安慰剂,并在治疗1~3个月、12~15个月后使用胃镜和彩色多普勒观察和比较.结果1~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在食管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程度,肝源性溃疡和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和对照组相同,但平均血流速度和门脉血流量均比对照组低,而在术后12~15个月联合治疗组在上述几个指标均比对照组低.结论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通过联合药物治疗,能够降低平均血流速度和门脉血流量,从而缓解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降低肝源性溃疡的发生率,预防再出血.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蛇毒纤溶因子特异性相关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和纯化

    目的通过重组蛇毒纤溶因子特异性相关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和纯化,初步考查其特异性变化.方法SOEing PCR方法构建突变体,突变体在P.pastoris酵母中诱导表达.表达蛋白经过柱纯化,纯化蛋白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并用MALDI-TOF初步分析其作用于氧化胰岛素B链的特异性.结果SDS-PAGE和Westeren blot证实得到纯化的突变体.MALDI-TOF质谱分析揭示,rFⅡ及突变体对氧化胰岛素B链的早期裂解都发生在第12~13位点,但次级的裂解模式有所不同.结论删除的序列可能与rFⅡ的特异性相关.

    作者:马涛;邱鹏新;颜光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华支睾吸虫病外科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外科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回顾135例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合并外科疾病的情况及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主要并发症有急性胆管炎(93.3%),胆石症(72.6%),单纯吸虫性胆总管梗阻(13.3%),胆管癌(9.6%),肝癌(2.2%),胰腺癌(0.7%).手术方式以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为主.结论华支睾吸虫病可引起多种肝胆道外科并发症,必要时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同时进行驱虫处理.

    作者:曾山崎;刘宏杰;王辉;王强;胡石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东山区5间小学学生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分析

    目的了解东山区小学生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情况,为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东山区五间具代表性学校共3 059名学生,抽血检验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结果HBsAg阳性13名,阳性率0.42%,HBsAg阴性3 046名儿童中,HBsAb阳性2 027名,阳性率68.02%.为进一步了解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儿童抗体阳性率情况,随机抽取304名儿童,经x2检验,男女儿童抗体阳性率差异对比x2=1.1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岁组与10~11岁组儿童抗体阳性率差异对比x2=17.59,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9岁组(则四年级组)开展乙肝加强免疫接种是必要的.

    作者:刘淑勤;黄跃红;肖遥;邱小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003~2004年度广州市奶类制品监测结果及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奶类制品存在的主要卫生质量问题.方法对2003~2004年度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并分析各个生产环节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2003年度奶类制品合格率为86.32%,2004年度为85.19%,2003年度合格率较2004年度稍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产环节中的每个步骤均有可能影响成品的卫生质量,生产企业应参照HACCP生产管理原则严格控制各个关键环节.

    作者:彭志丽;马林;何洁仪;贾煦;谭铭雄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山市食品危害因素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目的对中山市食品卫生状况进行调查,探讨食品污染的危害因素,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描述流行病学、现场流行病学、卫生检验分析.结果中山市的食品合格率从2000年到2003年均在87%以上;不同种类食品合格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肉及肉制品合格率低.生产加工业与销售服务业的合格率存在显著性差异.食品危害因素中,微生物、重金属、农药及杀虫剂使用残留、各种生产工艺造成的食品不合格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山市存在多种食品危害因素,应加强监管,以确保提供更安全的食品.

    作者:林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儿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用后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发病情况及针对性处理措施.方法调查儿科住院患儿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AAD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统计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所致AAD61例,其中由第三代头孢菌素40例(65.6%),第一代头孢菌素10例(16.4%)与广谱青霉素9例(14.7%).各组ADD发病时间、腹泻次数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导致AAD较常见,其中第三代头孢菌素AAD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第一代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类;针对AAD患儿,停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同时,补充益生菌、B族维生素可尽早控制腹泻症状.

    作者:廖彤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纳米敷料治疗麻风足部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纳米敷料对麻风足部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康复医院留院并有足部溃疡的麻风病临床治愈者51例.按2:1比率随机分配法分为2组.试验组34例,用纳米敷料(溃疡贴)外敷治疗;对照组16例,用庆大霉素凡士林油纱包扎.结果试验组34例,共有溃疡46个,记录为46个例,其中痊愈21个例,显效9个例,有效10个例,无效6个例,总有效率为86.96%;而对照组17例中溃疡数共有22个例,其中痊愈4个例,显效5个例,有效4个例,无效9个例;总有效率为59.1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6.72,P<0.01);两组痊愈病例的溃疡愈合时间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t=2.283,P<0.05).结论安信纳米溃疡贴在促进麻风足部溃疡愈合方面有良好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麻风足部溃疡较理想的敷料之一.

    作者:黎明;郑道城;周世安;伍耀辉;李庭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四川省汉族群体Y染色体DYS19位点的基因组扫描研究

    目的对中国四川省汉族代表性人群的DYS19(DNA Y chromosome microsatellite 19)位点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方法基因组DNA的提取采用传统的酚-氯仿抽提法.DYS19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ABI PhsmTM 310遗传分析仪及扫描分析系统的微卫星基因组扫描分析.结果在四川省汉族群体中共发现拷贝数13~17五种等位基因型,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4.9%,26.2%,47.6%,16.4%,4.9%.经统计学软件分析显示四川省汉族群体总的基因多样性(GD)值为0.6811.结论研究结果证实四川省汉族群体内部呈现非常显著的遗传异质性,探讨中国不同人群间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和追溯各人群间遗传进化的关系奠定基础.

    作者:张咏莉;薛雅丽;傅松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泌尿系统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582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支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状况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IST支原体培养鉴定以及药敏试剂盒,对582例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支原体阳性且半定量计数≥104 CFU的有252例(43.3%),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195例(33.5%),人型支原体(Mh)阳性20例(3.4%),Uu合并Mh阳性37例(6.4%),30~40岁年龄段发病率达40%之多,女性患者Uu感染率为52.9%(205/387),男性患者Uu感染率为24.1%(47/19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326例支原体对交沙霉素敏感,敏感率为92.0%;四环素敏感性差,其敏感率为22.2%.结论支原体为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临床的治疗应尽可能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

    作者:曾赤佳;仇杭佳;彭健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云浮市2003年狂犬病流行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云浮市2003年狂犬病流行情况,为今后狂犬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狂犬病个案.通过地区、时间、人群分布、暴露后免疫情况等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年共发生狂犬病22例,全部均已死亡.其中有14例(63.63%)没有注射过狂犬疫苗,有注射疫苗史的有8人,全程注射的仅1人.有暴露史的20例狂犬病中有16例(占72.72%)在暴露后5~30d内发病.结论常规免疫未能阻止狂犬病的发病.要加强对群众的宣传,犬伤后一定要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并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和狂犬疫苗,防止狂犬病的发生.

    作者:区海钧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002年开平市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开平市人体寄生虫感染状况.方法选出有代表性的村民,作人群粪便检查和透明胶纸肛检.结果共调查粪便1 516人份,检出5种肠道寄生虫,阳性人数170人,阳性率11.21%.其中蛔虫、钩虫、鞭虫、蛲虫和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分别为4.68%、0.59%、0.59%、25.49%和4.42%.结论肠道线虫感染率明显下降,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明显上升.

    作者:司徒荣阮;吴松润;陈缘超;梁先进;邝会添;吴丽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曲安奈德加vitB12痛点封闭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曲安奈德注射液痛点封闭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双盲随机法对照研究,对15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2%利多卡因3~10 ml痛点封闭,B组用上述注射液再加上曲安奈德注射液20~40 mg,维生素B12 0.5 mg,作痛点封闭,每天1次共3次.并分别于l d、3 d、7 d、14 d、1个月记录两组的疼痛程度及睡眠程度.结果B组的止痛效果及睡眠质量明显优于A组.结论曲安奈德注射液痛点封闭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好而持久.

    作者:郑爱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产房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的防护措施

    通过对产房护理人员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主要途径、原因的介绍,强调加强产房护理人员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并介绍产房护理工作中对HIV感染的防护措施,以确保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作者:周慕慈;黄素爱;李爱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黄醇提液抗乙肝病毒作用

    目的研究评价大黄醇提液的抗乙肝病毒作用.方法体内实验采用先天感染鸭乙肝模型,检测血清DHBV-DNA动态变化,体外实验采用2.2.15细胞为模型,检测用药后对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结果在体内抗乙肝病毒实验中,大黄醇提液20 g/kg和10 g/kg剂量组于给药5 d(T5)、10 d(T10)和停药3 d(P3)时体内均有显著抑制DHBV-DNA的作用.体外实验显示:大黄醇提液对2.2.15细胞分泌HBsAg的治疗指数为16.96,对分泌HBeAg的治疗指数为12.06.结论大黄醇提液在体内外实验中均具有明显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作者:李向阳;黄正昌;刘妮;朱辨(幺灬玄);唐明增;陈俏妍;周红燕;郭兴伯;朱宇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护理部的作用

    目的为了配合医院进一步加强全院各系统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护理部积极参与医院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的研制、开发、试运行的全过程的作用.方法组织护理人员参加计算机知识培训;护理人员积极参与信息网络建设.结果在整个医院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的研制、开发、试运行的过程中,护理部的积极参与紧密配合,使工程技术人员与临床有了很好的沟通,软件的修改和完善得以顺利进行.结论医院成功地实行了微机全信息管理,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适应现代化管理需要的技术人才和干部,护理人员的素质及护理管理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

    作者:马晓华;江文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PDGF和EGF对牙周膜细胞增殖、纤维结合蛋白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人牙周膜(PDL)细胞增殖、纤维结合蛋白(Fn)和碱性磷酸酶(APLase)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PDL细胞,与不同浓度的PDGF-BB、EGF或PDGF-BB+EGF作用,用噻唑盐(MTY)法观察PDL细胞增殖的情况,ELISA法检测Fn水平,用酶动力学方法检测ALPase的活性.结果PDGF-BB明显促进PDL细胞增殖,在1~50 ng/ml和5 d范围内,呈浓度-时间依赖关系,佳效应时间和浓度为3 d和10 ng/ml,比对照组增加了256.1%(P<0.001),但对PDL细胞Fn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却显著抑制PDL细胞的ALPase活性(P<0.01).低浓度的EGF对PDL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P>0.05),(10~50)ng/ml的EGF从第3天起,可促进PDL细胞的增殖,差异显著(P<0.05),但10 ng/ml与50 ng/ml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佳效应浓度为10 ng/ml,大效应在用药后4 d,此时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124.1%,EGF可使PDL细胞Fn水平明显提高(P<0.01),但抑制ALPase的活性(P<0.001).PDGF-BB和EGF二者联合应用,在促进增殖、提高Fn的水平和抑制ALPase活性方面均具有协同效应.结论PDGF-BB、EGF均可促进人PDL细胞的增殖、抑制PDL细胞的ALPase活性,但PDGF-BB对其Fn水平没有明显影响,而EGF可使其Fn水平明显提高,二者联合具有协同效应.

    作者:吉建新;廖伟娇;邱志辉;潘广祠;张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997年7月~2004年2月87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AOP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等综合救治措施后,抢救成功74例,成功率85%;死亡9例,死亡率10.4%;放弃治疗4例,占4.6%.机械通气时间1~11 d,平均(3.6±1.4)d.结论快速清除体内毒物、尽早阿托品化、早期足量应用胆碱酯酶复能剂、合理使用机械通气是治疗AOPP并发呼吸衰竭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国标;乐胜;刘小伶;曾中博;刘志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病人人工气道建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ICU危重病人人工气道建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病人,用经皮扩张法行气管切开术,观察其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等,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进行比较.结果PDT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组(P<0.01),手术切口长度也明显短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组(P<0.01),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P<0.01),两组皮下气肿和插管失败、套管脱出、肉芽/疤痕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0、0、0和11.25%、11.25%、7.25%、1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而两组的手术死亡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微创的、快捷的急救技术,适合于ICU的危重病人,在ICU人工气道建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誉铁鸥;周立新;方滨;马明远;李轶男;温伟标;邹毅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的实验室诊断

    目的了解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体和T淋巴细胞亚群情况.方法用细菌培养、淋球菌培养、支原体培养、衣原体培养、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单克隆抗体等方法,对130例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进行病原体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130例患者中病原体阳性者46例,检出率为35.38%,其中,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36例,占27.69%,炎症性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CAP,ⅢA)7例,占5.39%,非炎症性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CAP,ⅢB)77例,占59.23%.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和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CAP)/盆腔疼痛综合症(CPPS)患者的CD3、CD4、CD8淋巴细胞均低于健康成人,差异有显著性;CBP患者和CAP/CPPS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以ⅢB为主,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不是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致病因素,都存在全身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李劲;陈闻纳;赖穗萍;林奕;汪培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药物治疗联合套扎术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和评估药物治疗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的疗效.方法将99例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分别口服普奈洛尔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及安慰剂,并在治疗1~3个月、12~15个月后使用胃镜和彩色多普勒观察和比较.结果1~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在食管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程度,肝源性溃疡和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和对照组相同,但平均血流速度和门脉血流量均比对照组低,而在术后12~15个月联合治疗组在上述几个指标均比对照组低.结论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通过联合药物治疗,能够降低平均血流速度和门脉血流量,从而缓解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降低肝源性溃疡的发生率,预防再出血.

    作者:胡中伟;郭家伟;吴碧君;谭翠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