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华支睾吸虫病外科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曾山崎;刘宏杰;王辉;王强;胡石奇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病, 外科并发症, 诊断与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外科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回顾135例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合并外科疾病的情况及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主要并发症有急性胆管炎(93.3%),胆石症(72.6%),单纯吸虫性胆总管梗阻(13.3%),胆管癌(9.6%),肝癌(2.2%),胰腺癌(0.7%).手术方式以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为主.结论华支睾吸虫病可引起多种肝胆道外科并发症,必要时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同时进行驱虫处理.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产房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的防护措施

    通过对产房护理人员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主要途径、原因的介绍,强调加强产房护理人员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并介绍产房护理工作中对HIV感染的防护措施,以确保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作者:周慕慈;黄素爱;李爱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活体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简易染色方法的研究

    目的研究活体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的染色方法.方法应用洛克氏液将中性红、台盼蓝、四溴荧光素、卡红四种染色剂分别稀释成1:500、1:1 000、1:1 500、1:2 000浓度.以培养的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作湿涂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另用80℃水浴3 min杀死的阿米巴滋养体作为死亡染色对照.结果中性红和台盼蓝染色效果好.结论中性红和台盼蓝染色方法简便实用,可供教学和临床检验使用,特别是为抗阿米巴的药物疗效实验可提供一种简易方法.

    作者:王维忠;徐新力;单颖;马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脑梗塞患者外周血LTB4的动态变化

    目的动态观察脑梗塞患者起病后外周血中LTB4的浓度变化,了解LTB4在脑梗塞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脑梗塞患者发病3、7、14~21 d时外周血LTB4的含量,以眩晕症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脑梗塞患者外周血LTB4含量在发病3、7、14~21 d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LTB4参与了脑梗塞的发病过程.测定外周血LTB4含量可反映局部脑组织中LTB4的活性反应.

    作者:张慧;黄帆;马中富;唐皓;熊士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两次打击大鼠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及病理观察

    目的建立两次打击大鼠所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动物模型,研究动物各器官代偿与失代偿的反应过程.方法选择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32只),出血+腹腔注射内毒素组(B组,42只),出血组(C组,42只),腹腔注射内毒素组(D组,42只).在实验的第8、24、48、72小时随机抽取每组大鼠各8只,观察各组大鼠的症状、体征、死亡率;血清内毒素血症阳性率(鲎试验);各脏器功能指标[外周血白细胞总数(WBC)、动脉血氧分压(PaO2)、丙氨酸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血肌酸激酶(CK)]及重要脏器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在实验8~24 h,B组大鼠的症状、体征与功能指标(WBC、PaO2、ALT、BUN、CK)均有明显变化,与A组、C组、D组差异有显著性;其肺、肝、肾、心、脾及小肠等重要脏器病理改变明显.在48~72 h,存活大鼠的症状、体征、功能指标及重要脏器病理变化逐步恢复;血清鲎试验阳性率为16.7%.MODS的发生率45.2%,总死亡率为21.4%.结论以失血加腹腔内注射内毒素的方法,可成功复制大鼠MODS模型,方法简便,能较好地反映大鼠对创伤和感染因素表现出器官功能由代偿到失代偿的反应过程.

    作者:陈德晖;黎毅敏;陈福雄;马桂璋;顾莹莹;陈国勤;张丽梅;王国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3起O139型霍乱疫情分析

    目的探讨O139霍乱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所有聚餐人员及其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以肛拭和环境采样培养分离霍乱弧菌,按国家标准诊断病人和带菌者,并采取控制措施.结果13起疫情暴露者3 107人,感染率为12.49%,罹患率为2.90%,带菌率为9.59%;暴发疫情12起;各起疫情均与聚餐有关,均有食用虾或甲鱼史,4起疫情从虾或甲鱼中检出O139霍乱弧菌,2起疫情从餐具或剩余食品中检出O139霍乱弧菌;病人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腹泻,水样便,中重度病例占47.73%.结论甲鱼或虾携带O139霍乱弧菌,加强饮食卫生管理是预防O139霍乱食源性传播的关键.

    作者:肖邦忠;罗兴建;吴国辉;龙江;张静秋;肖达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儿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用后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发病情况及针对性处理措施.方法调查儿科住院患儿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AAD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统计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所致AAD61例,其中由第三代头孢菌素40例(65.6%),第一代头孢菌素10例(16.4%)与广谱青霉素9例(14.7%).各组ADD发病时间、腹泻次数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导致AAD较常见,其中第三代头孢菌素AAD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第一代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类;针对AAD患儿,停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同时,补充益生菌、B族维生素可尽早控制腹泻症状.

    作者:廖彤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华支睾吸虫病外科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外科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回顾135例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合并外科疾病的情况及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主要并发症有急性胆管炎(93.3%),胆石症(72.6%),单纯吸虫性胆总管梗阻(13.3%),胆管癌(9.6%),肝癌(2.2%),胰腺癌(0.7%).手术方式以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为主.结论华支睾吸虫病可引起多种肝胆道外科并发症,必要时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同时进行驱虫处理.

    作者:曾山崎;刘宏杰;王辉;王强;胡石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雌孕激素合并治疗青春期功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青春期功血出血的佳止血方法.方法将46例青春期功血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用小剂量雌激素合并孕激素治疗,B组16例用单纯雌激素治疗.用药前观测功血症状、血常规、肝肾功能、子宫内膜厚度及盆腔情况.结果A组30例全部治疗成功,B组有1例治疗失败.在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上A组优于B组(P<0.05).结论对青春期功血患者雌孕激素合并疗法方案优于单纯雌激素方案.

    作者:陈婉;欧丽红;鲁顺琼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67例性传播疾病及传播因素分析

    目的探索性病患者的分布特征及传播因素,提供防治依据.方法应用统计学方法对韶关市收治的部分性病住院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小年龄为1岁,大的为64岁,平均年龄33岁,以20、30岁组比重大,占病例数77.61%;职业以工人、农民为主.传播因素中男性以性乱传播为主,女性则以家庭配偶传播为主,不同年龄患者的传播因素各异,<10岁者为家庭传播,>10岁组为性乱传播,其余各年龄组不同因素均占一定比例.患者中诊断为淋病的多见于男性,诊断为尖锐湿疣的多见于女性.结论性传播疾病的主要因素为性乱并通过家庭配偶传播.

    作者:叶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004年度梅县卫生监督人员状况分析

    目的分析梅县2004年度卫生监督人员的基本状况,为基层卫生监督工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梅县2003、2004年度卫生监督人员基本情况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2004年梅县县级卫生监督人员有32人,乡镇助理卫生监督员54人,共86人;专业分布以综合性卫生监督员为主;学历、职称构成以大专以下学历、中低级职称为主;所学专业以卫生专业为主,医药专业次之;性别、年龄构成以男性和中青年(30~54岁组)为主.结论梅县卫生监督人员结构组成不够理想,须严把卫生监督人员准人关,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及时引进相关人才.

    作者:李志威;钟惠娟;朱春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002年开平市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开平市人体寄生虫感染状况.方法选出有代表性的村民,作人群粪便检查和透明胶纸肛检.结果共调查粪便1 516人份,检出5种肠道寄生虫,阳性人数170人,阳性率11.21%.其中蛔虫、钩虫、鞭虫、蛲虫和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分别为4.68%、0.59%、0.59%、25.49%和4.42%.结论肠道线虫感染率明显下降,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明显上升.

    作者:司徒荣阮;吴松润;陈缘超;梁先进;邝会添;吴丽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广州市部分地铁站空调冷却塔水军团菌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广州市部分地铁站军团菌污染状况,以便找出相应的防制对策.方法对2004年3~11月广州市部分地铁站的81宗空调冷却塔水样进行军团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结果81宗样品中分离出39株军团菌-军团菌阳性检出率为48.1%.军团菌检出率在不同季节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6~9月份夏季军团菌检出率高,为78.6%,而其它季节检出率则相对较低.结论广州市部分地铁站空调冷却塔水军团菌污染状况较为严重,对其危险性应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有效控制,以防止军团病的爆发流行.

    作者:江思力;冯文如;何晖;钟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四川省汉族群体Y染色体DYS19位点的基因组扫描研究

    目的对中国四川省汉族代表性人群的DYS19(DNA Y chromosome microsatellite 19)位点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方法基因组DNA的提取采用传统的酚-氯仿抽提法.DYS19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ABI PhsmTM 310遗传分析仪及扫描分析系统的微卫星基因组扫描分析.结果在四川省汉族群体中共发现拷贝数13~17五种等位基因型,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4.9%,26.2%,47.6%,16.4%,4.9%.经统计学软件分析显示四川省汉族群体总的基因多样性(GD)值为0.6811.结论研究结果证实四川省汉族群体内部呈现非常显著的遗传异质性,探讨中国不同人群间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和追溯各人群间遗传进化的关系奠定基础.

    作者:张咏莉;薛雅丽;傅松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CTA指导下(诊断)颅内动脉瘤早期夹闭术的回顾研究

    目的总结CT下脑动脉造影(CTA)指导下诊断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的经验.方法采用无创CTA简化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对58例颅内动脉瘤行早期夹闭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正确处理并夹闭瘤颈,临时动脉阻断载瘤动脉和清除颅内血肿等方法.结果58例病人共夹闭动脉瘤62个.随访3个月至5年,43例恢复正常工作(74%),轻残8例,重残5例,死亡2例.结论CTA可作为动脉瘤诊断快速方法.一旦明确诊断,即应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早期夹闭术效果良好.

    作者:黄汉添;林少华;胡子慧;廖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的实验室诊断

    目的了解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体和T淋巴细胞亚群情况.方法用细菌培养、淋球菌培养、支原体培养、衣原体培养、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单克隆抗体等方法,对130例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进行病原体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130例患者中病原体阳性者46例,检出率为35.38%,其中,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36例,占27.69%,炎症性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CAP,ⅢA)7例,占5.39%,非炎症性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CAP,ⅢB)77例,占59.23%.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和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CAP)/盆腔疼痛综合症(CPPS)患者的CD3、CD4、CD8淋巴细胞均低于健康成人,差异有显著性;CBP患者和CAP/CPPS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以ⅢB为主,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不是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致病因素,都存在全身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李劲;陈闻纳;赖穗萍;林奕;汪培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重组蛇毒纤溶因子特异性相关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和纯化

    目的通过重组蛇毒纤溶因子特异性相关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和纯化,初步考查其特异性变化.方法SOEing PCR方法构建突变体,突变体在P.pastoris酵母中诱导表达.表达蛋白经过柱纯化,纯化蛋白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并用MALDI-TOF初步分析其作用于氧化胰岛素B链的特异性.结果SDS-PAGE和Westeren blot证实得到纯化的突变体.MALDI-TOF质谱分析揭示,rFⅡ及突变体对氧化胰岛素B链的早期裂解都发生在第12~13位点,但次级的裂解模式有所不同.结论删除的序列可能与rFⅡ的特异性相关.

    作者:马涛;邱鹏新;颜光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泌尿系统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582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支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状况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IST支原体培养鉴定以及药敏试剂盒,对582例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支原体阳性且半定量计数≥104 CFU的有252例(43.3%),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195例(33.5%),人型支原体(Mh)阳性20例(3.4%),Uu合并Mh阳性37例(6.4%),30~40岁年龄段发病率达40%之多,女性患者Uu感染率为52.9%(205/387),男性患者Uu感染率为24.1%(47/19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326例支原体对交沙霉素敏感,敏感率为92.0%;四环素敏感性差,其敏感率为22.2%.结论支原体为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临床的治疗应尽可能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

    作者:曾赤佳;仇杭佳;彭健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江门市输入性恶性疟病例防治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江门市恶性疟病患者的发生及治愈情况,为今后控制和防治恶性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江门市2001~2003年间5例恶性疟病例的发病及防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江门市发现的5例恶性疟均是输人性病例.结论江门市应加强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尤其是来自或从恶性疟流行地区回来的发热病人的疟疾监测.对恶性疟病人宜进行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周悦亮;李凤玲;区博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原发性低颅压的诊治和护理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的诊治和护理策略.方法应用同位素脑池造影和脊髓造影后CT薄层扫描确定脑脊液漏口的位置,然后在相应阶段进行硬膜外血液修补治疗,并进行随诊观察.结果同位素脑池造影没有发现脑脊液漏的直接征象,但放射性核素过早在膀胱内出现,并难以升达枕大孔和基底池到达脑部,显示有脑脊液漏的间接征象;脊髓造影后进行CT薄层扫描显示脑脊液漏发生在T4阶段,17 ml自体血注入病人的硬膜外腔,3 d后病人症状缓解,临床治愈.结论同位素脑池造影能够提供脊髓脑脊液漏的间接证据,脊髓造影后CT薄层扫描能够准确的确定脑脊液的漏口位置,硬膜外血液修补是治疗该病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国宁;蔡友锦;黄永清;余长兰;郑民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不育男性精液沙眼衣原体检出率与精子参数的关系

    目的探讨不育男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精子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检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不育男性精子参数.结果不育组衣原体检出率(27.4%)高于正常生育组(8.2%),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育组精子密度、活动率和形态学参数低于正常生育组(P<0.05);不育组衣原体阳性精子活动率和形态学参数低于衣原体阴性组(P<0.05).结论不育男性生殖道CT感染检出率较高,生殖道CT感染者精液常规和形态学检测参数明显降低,CT感染可能是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唐立新;黄江涛;邓顺美;马春杰;王奇玲;姜彦嘉;陈爱平;蒋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