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2例青少年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梁洁莲;张超萍;吴振梅;莫玉芬

关键词:青少年, 病毒性脑炎, 患者, 脑实质, 意识障碍, 实质损害, 神经内科, 临床表现, 护理体会, 急性期, 后遗症, 多发病, 常见病, 症状, 炎症, 家属, 程序, 病例, 病变
摘要:病毒性脑炎是指由病毒引起的脑实质炎症,大多起病较急,症状因病变部位,及损害程序而不同,有散发或广泛的脑实质损害 [1].病毒性脑炎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多样,重型病例出现意识障碍 [2].渡过急性期后偶有后遗症,不但影响青少年以后的生活,而且也给其家属带来较大负担和痛苦,现将我科对 1998年 1月~ 2002年 2月收治的 32例青少年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登革热105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登革热的临床特征,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误诊 .方法对 105例登革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5例患者均有发热 (100% ) ,伴有头痛 (83.3% ) ,全身肌肉 (75.2% )、骨、关节痛 (61.9% ) ,结膜充血 (74.2% ),皮疹 (66.6% ),淋巴结肿大 (80% ) ,白细胞减少 (93.3% ),血小板减少 (82.8% ),登革热抗体阳性率 (63.2% ) .结论本组病例临床表现典型,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刘宁湘;王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深圳市SARS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描述深圳市 SARS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信息支持.方法通过对医院收治的 53例病人进行病例汇总及流行病学调查,描述流行概况.结果深圳市 53例 SARS患者男比女为 1.4∶ 1,20~40岁的有 29人(54.7%).2、 3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地点罗湖区及福田区各为 19、 20例;发病职业分布无差异.53例中 30人(56.6%)有接触史或 /及去广东其他城市、香港旅游史,其中于医院接触而发病的有 9例(17.0%).53例中有 5个家庭发生家庭聚集病例,2个单位出现群发病例,共累及 21人(39.6%),死亡 2人.深圳医护人员无一人发病.结论此次 SARS于深圳流行过程中,以青壮年发病多见,男性发病稍多,发病地点多为人口密集的商业区,多有接触史或 /及旅游史,呈家庭聚集及单位群发的特点.严格实行消毒隔离措施,并坚持服用病毒唑等抗病毒药物可有效防止 SARS在医院内的传播.

    作者:袁静;胡毅文;蒋小玲;周伯平;骆子义;马汉武;王召钦;张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大鼠卡氏肺孢子虫包囊的二维数据分析

    目的探讨大鼠卡氏肺孢子虫包囊的形态学参数特征.方法采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大鼠感染的卡氏肺孢子虫包囊的长径、短径、周长、面积、等效直径、圆球度、体积等参数.结果长径大值 7.598μ m、小值 3.75μ m、平均 5.112μ m;短径大值 5.94μ m,小值 2.94μ m、平均 4.438μ m;周长平均值 16.234μ m;面积平均值为 17.696μ m2.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比较不同宿主来源的卡氏肺孢子虫包囊提供了科学数据.

    作者:段义农;王建明;李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二十一世纪医学人才素质教育模式探讨

    要培养二十一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育理念,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加强医科与文、理、工科的结合,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加强人文教育,促进文、理科教育与医科教育的结合,形成新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夏超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我国主要传疟媒介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传疟作用

    本文对我国主要传疟媒介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传疟作用进行了简要综述,对指导各级卫生部门进行疟疾的防治、控制疟疾爆发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潘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婴幼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变部位与病原菌3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变部位与致病菌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依据临床资料对 316例收集病例按病变部位分为小肠性腹泻或结肠性腹泻,并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小肠性腹泻致病菌检测多呈阴性,结肠性腹泻致病菌检测多呈阳性,差异性非常显著(P< 0.01).结论病变部位的临床区分有助于该病的及早诊治和合理使用抗菌素.

    作者:蔡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广州市部分地区人群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不同职业人群蠕形螨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镜检蠕形螨.结果共检查 2365人,感染 176人,感染率为 7.44%,其中男性感染率为 4.99%(59/1182);女性感染率为 8.70%(117/1345); 20~40岁感染率较其它年龄高;银行职员及饮食服务行业人员感染率较学生和干部高,分别为 22.02%、 17.59%.结论蠕形螨感染率与各职业人群的工种、年龄、个人卫生习惯有密切关系.人体蠕形螨传播是人与人直接接触,也可通过共用脸盆、毛巾、衣被、文具、玩具、化妆品等物品而间接传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避免与患者共用生活物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减少感染机会.

    作者:冯月菊;任文锋;郭荣同;彭志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294例鼻咽癌患者腔内放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鼻咽癌后装腔内放疗的有效护理方法,确保放疗过程顺利进行,预防并发症发生.方法对 294例鼻咽癌腔内放疗患者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放疗前准备,放疗中的配合,放疗后的护理.结果 294例患者中,2例因鼻咽结构异常,置管失败,其余均顺利完成放疗,无 1例发生鼻咽大出血.结论腔内放疗的护理方法有效,提高了鼻咽癌治愈率.

    作者:李翠梅;王艳芬;陈艮凤;欧庆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青蒿琥酯肌注与静注治疗无并发症恶性疟的随机比较

    目的比较青蒿琥酯肌注与静注治疗无并发症恶性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无并发症恶性疟病人随机分为青蒿琥酯肌注组和静注组,每组 50例,两组给药方案均采用 5d疗程成人总量 360mg.以治疗后病人退热时间、原虫转阴时间和原虫复燃率以及不良反应作为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和比较指标.结果青蒿琥酯肌注组与静注组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 22.5± 9.8h和 21.3± 10.5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 65.4± 12.5h和 68.5± 12.8h.追踪观察 28d原虫复燃率分别为 10.8%(4/37)和 9.1%(3/33).两组主要观察比较指标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青蒿琥酯肌注 5d疗程总量 360mg方案治疗恶性疟具有与同等剂量疗程的青蒿琥酯静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符林春;郭兴伯;王新华;简华香;陈沛泉;李国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梅州市1991~2002年病毒性甲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梅州市 1991~2002年病毒性甲型肝炎(以下简称甲肝)的流行规律.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991~2002年年发病率平均为 8.05/10万;自 1994年起呈逐渐下降趋势,年发病率从 1991年的 29.24/ 10万下降到 2002年的 1.60/ 10万,下降了 94.53%;年平均病死率为 0.01/ 10万;发病呈春夏季节性高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1.96∶ 1); 1991~1998年以 0~15年龄发病率高,1995~2002年以 25~40岁年龄发病率高;职业分布以农民、学生、散居儿童发病为主.结论根据梅州市甲肝流行特征分析结果,提示今后应重点做好食源性及水源性甲肝暴发流行的预防控制,以及开展成年人接种甲肝疫苗预防措施.

    作者:秦锐和;黄闽昌;邓建华;杨翼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吸毒人群HIV感染的临床实验室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地吸毒人群与 HIV感染相关性.方法对某地戒毒所 1516名戒毒人员进行血清 HIV抗体检测,并对 76例 HIV阳性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HIV抗体检出率 5.01%,戒毒人群占 93.67%; HIV感染者中静脉注射吸毒者高达 98.68%,共用注射器者占静脉吸毒者的 80.26%.结论某地吸毒人群中存在引起 HIV流行的高危行为,年青男性、文化程度低及低收入阶层是高危因素.需尽快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建议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活动;同时还应对在校学生开展预防吸毒的教育.

    作者:常改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康复训练与指导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指导与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对 20例患者采用交流训练、吞咽训练、舌咽运动训练等进行指导.结果经系统训练的 20例患者出院评分,差值分别为 0.69± 0.15、 1.22± 0.06,P< 0.01,有明显差异性.结论康复训练与指导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重要意义,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覃丽红;刘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司前镇人体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和分析江门市新会区人体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方法抽取 1989年曾经调查过的管理区,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取 3个自然村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进行华支睾吸虫感染调查.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粪检查虫卵.结果华支睾吸虫感染率 50.30%,明显高于 13年前(X2=171.09,P< 0.05),具有相当家庭聚集性,14岁以下感染率低于 14岁以上(X2=21.559,P< 0.05).结论要加强对华支睾吸虫的防治,降低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

    作者:陈日暖;陈立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重组日本血吸虫32kDa蛋白和铁蛋白联合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重组日本血吸虫 32kDa蛋白和铁蛋白联合免疫对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大量制备重组日本血吸虫 32kDa蛋白(rSjGST- Sj32)和铁蛋白 (GMCSF- SjFer) .48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 A,B,C,D 4组,每组 12只.B组和 C组分别为 rSjGST- Sj32和 GMCSF- SjFer免疫组,每鼠注射 50μ g重组蛋白加弗氏完全佐剂(FCA); D组为联合免疫组,每鼠注射 50μ g重组 32kDa蛋白和 50μ g铁蛋白的混合物加 FCA; A组为 FCA对照组.分别于 0、 2、 6w共免疫 3次.第 3次免疫后 2w,每鼠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 40± 1条尾蚴,感染后第 45天剖杀所有小鼠,比较各组间减虫率和鼠肝卵减少率.结果联合免疫组与 FCA对照组相比,获得了 36.53%的减虫率和 68.44%的每条雌虫肝组织产卵减少率,而单独 rSjGST- Sj32免疫组的减虫率及每条雌虫肝组织产卵减少率分别为 22.80%和 43.12%,均显著低于联合免疫组(P< 0.05及 P< 0.001);单独 GMCSF- SjFer免疫组分别为 21.05%和 41.91%,均显著低于联合免疫组(P< 0.05及 P< 0.001).结论 rSjGST- Sj32蛋白和 GMCSF- SjFer蛋白联合免疫可显著地提高这两种蛋白单独应用时的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罗永慧;易新元;曾宪芳;蔡春;张顺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ARS患者的健康宣教

    为了使 SARS患者顺利度过困难痛苦时刻,消除患者恐惧心理,缓解心理压力,配合治疗,防止 SARS扩散,降低死亡率,我们实施了整体护理.制定 SARS的护理指引,在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加强健康宣教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韦少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47例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CT分析

    目的评价脑 CT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诊断的价值.方法对 47例行头颅 CT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患者中,病毒脑 29例,CT异常 10例,占 34%;化脑 10例,CT异常 7例,占 70%;结核 5例,CT异常 2例,占 40%.结论头颅 CT检查无创伤且准确,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已成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重要临床检查.

    作者:余新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 (HD)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治疗的 13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 22% ,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有透析不充分,营养物质丢失过多,代谢因素,护理人员宣教不足等.结论去除导致营养不良的病因和诱因,合理营养和膳食能改善机体营养状况,预防并发症并提高生活质量.其中护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应用整体护理程序 ,加强心理护理 ,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增加家庭支持 ,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罗燕玲;郑志惠;周凤婵;林芝;陈丽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日本血吸虫病山丘型疫区居民接触疫水方式的聚类分析

    目的对日本血吸虫病山丘型疫区居民接触疫水的方式进行分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随访收集居民接触疫水的情况,采用系统聚类法中样品聚类(Q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山丘型疫区居民疫水接触方式可被划分为 5类:洗餐具、洗工具、淘米洗菜为第一类;配农药和其它为第二类;洗手和洗衣为第三类;游泳和种田分别单列为第四、五类.结论这种分类的方法比较符合实际,在生物学上的解释也较为合理,从而简化了疫水接触调查中问卷的结构,使调查更为简便可行.

    作者:郭肖岩;何纳;姜庆五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霍乱弧菌散发菌株的耐药遗传分析

    目的研究霍乱散发菌株的耐药性与耐药携带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药敏实验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 40株霍乱散发菌株的耐药性分布情况,提取菌株质粒,检测Ⅰ类整合子基因片段,分析其在不同血清群的分布及耐药性的遗传机制.结果霍乱散发菌株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对链霉素、卡那霉素、磺胺嘧啶、甲氧苄胺嘧啶 /磺胺嘧啶、庆大霉素、副粘菌素、氯霉素、甲氧苄胺嘧啶和四环素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在耐药菌株中检测到不同大小的质粒,其分布在 O1和 O139群无差异,Ⅰ类整合子在 O139群霍乱弧菌中分布多于 O1群.结论霍乱散发菌株耐药性与耐药质粒和 /或 I类整合子的作用密切相关.

    作者:洪帮兴;张世英;司徒潮满;林奕芝;钟跃星;侯红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TNF-α水平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及其 TNF-α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43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美托洛尔治疗组,予以药物干预 4w,放免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 TNF-α水平,正常对照组 30例,同时检测血浆 TNF-α水平.结果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血浆 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且在心衰组血浆 TNF-α水平与临床心功能分级呈明显的正相关(P< 0 .01).心衰患者经美托洛尔治疗后血浆 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 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血浆 TNF-α升高,且与心衰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说明 TNF-α参与了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美托洛尔能显著降低心衰患者 TNF-α水平,可能是其治疗 CHF有益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媛;余细勇;林秋雄;单志新;杨敏;钱忆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