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康复训练与指导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覃丽红;刘丽萍

关键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康复训练与指导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指导与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对 20例患者采用交流训练、吞咽训练、舌咽运动训练等进行指导.结果经系统训练的 20例患者出院评分,差值分别为 0.69± 0.15、 1.22± 0.06,P< 0.01,有明显差异性.结论康复训练与指导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重要意义,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康复训练与指导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指导与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对 20例患者采用交流训练、吞咽训练、舌咽运动训练等进行指导.结果经系统训练的 20例患者出院评分,差值分别为 0.69± 0.15、 1.22± 0.06,P< 0.01,有明显差异性.结论康复训练与指导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重要意义,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覃丽红;刘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HCVC区与HBc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及鉴定

    目的 HCV C119与 HBc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鉴定.方法 PCR扩增 HCV C1~119编码序列并取代 HBc脊区基因,杂合 HBc基因定向克隆至 pET28b+ NheⅠ /XhoⅠ位点,经双酶切及核酸序列测定筛选、鉴定阳性克隆.工程菌 BL21(RIL)- pET28- BCc经 IPTG诱导后,10% SDS- PAGE电泳及 Western blot检测、鉴定目的蛋白.结果重组子经 NheⅠ /XhoⅠ双酶切获得约 880bp目的基因片段,DNA序列测定证实 HCV C119基因正确插入并取代 HBc脊区基因,杂合基因与 HBV adr亚型及 HCV日本株相应序列同源性超过 97%,工程菌 BL21(RIL)- pET28- BCc经 IPTG诱导后表达约 33kDa目的蛋白,并与 HCV血清呈阳性反应.结论正确克隆、表达了 HCV C119与 HBc融合蛋白 pBCc.

    作者:刘朝霞;田泽维;张彦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浅谈喹诺酮类抗菌药的ADR及联用与禁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目前,喹诺酮类抗菌药应用非常广泛,本文阐述了其不良反应 (ADR)及联用与禁忌,为其合理应用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李小玲;卢震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周期的影响

    人巨细胞病毒分布广泛,多数人有感染史,对免疫低下者可引起致命性感染,对孕妇则严重影响妊娠结局.该病毒的致病机制有很多方面,对宿主细胞周期的干扰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即通过作用于细胞生长的数条调节通路和多个调控点,使宿主细胞周期进程发生障碍,合成的相关功能蛋白质被病毒利用,导致感染进展.本文将人巨细胞病毒对宿主细胞周期主要调节通路及调控点的作用作简要综述.

    作者:陈敦金;赵杨;闻良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全蝎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本文通过对中药全蝎的传统应用及现代对全蝎的成份分析、主要成份的药理作用、蝎毒对体内外癌细胞的抑杀实验,以及应用全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观察,证明全蝎是一种安全、疗效确切的天然药物,为进一步研究蝎毒治疗恶性肿瘤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作者:刘玉清;洪澜;吴宏美;吕增春;范景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重症监护中心(ICU)医护人员SARS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 ICU 感染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有效控制 ICU医护人员 SARS感染.方法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现场访谈、拍照的方式进行.结果 7家医院 ICU医护人员共感染 41例,占感染病例的 15.65%(41/262),罹患率为 13.53%(0~36.17%).ICU开中央空调和开窗通风,收治 SARS病人与医护人员感染发病有显著差异(X2=11.05,P< 0.005);开窗+空气除菌过滤、层流洁净、开空调+空气除菌过滤三者差异非常显著(χ 2=28.17,P< 0.005).收治 SARS中医医院与综合医院(含专科医院)医护人员发生感染不同,且存在显著差异(χ 2=11.55,P< 0.005).结论 ICU收治 SARS病人是容易导致医护人员发生感染的高危场所;保持 ICU的环境通风、做好个人防护是减少医护人员感染的关键措施.

    作者:邹钦;殷文武;杜琳;张贤昌;周端华;林伟生;王鸣;梁文佳;李灵辉;高立冬;周海;钟文龙;林锦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青蒿琥酯肌注与静注治疗无并发症恶性疟的随机比较

    目的比较青蒿琥酯肌注与静注治疗无并发症恶性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无并发症恶性疟病人随机分为青蒿琥酯肌注组和静注组,每组 50例,两组给药方案均采用 5d疗程成人总量 360mg.以治疗后病人退热时间、原虫转阴时间和原虫复燃率以及不良反应作为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和比较指标.结果青蒿琥酯肌注组与静注组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 22.5± 9.8h和 21.3± 10.5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 65.4± 12.5h和 68.5± 12.8h.追踪观察 28d原虫复燃率分别为 10.8%(4/37)和 9.1%(3/33).两组主要观察比较指标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青蒿琥酯肌注 5d疗程总量 360mg方案治疗恶性疟具有与同等剂量疗程的青蒿琥酯静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符林春;郭兴伯;王新华;简华香;陈沛泉;李国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二十一世纪医学人才素质教育模式探讨

    要培养二十一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育理念,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加强医科与文、理、工科的结合,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加强人文教育,促进文、理科教育与医科教育的结合,形成新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夏超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晋北肠道寄生虫病普查

    目的了解肠道寄生虫病在本地区的感染率.方法选出有代表性的村落,作人群粪便普查和透明胶纸肛检.结果共调查粪便 3055份,查出 11种肠道寄生虫,阳性人数为 275,阳性率为 9%.其中,几种重要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蛔虫(2.2%);钩虫(0%);蛲虫(25.9%).结论肠道寄生虫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善而呈下降趋势,但要在晋北三地区控制和消灭肠道寄生虫病,仍需继续努力.

    作者:赵瑞君;侯玉英;殷国荣;李珀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变化后钉螺孳生可能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变化钉螺孳生的可能性,探讨钉螺在库区可能孳生的危险环境 ,并提出库区防止钉螺孳生的对策.方法湖北省宜昌市、重庆市万州区、江津市各选取一个生态观测点.模拟生态环境变化后库区淤积洲滩、移民点灌溉沟渠环境 ,开展钉螺生态学实验 ,并设立对照区.在实验室开展钉螺生存和繁殖实验,并收集库区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料.结果生态环境变化后,库区适宜钉螺孳生.万州、江津观测点比宜昌观测点更适宜钉螺生存(P均 < 0.05).江津、万州观测点各实验区钉螺存活率仅少数月份在 50%以下,多数月份在 80%以上,宜昌观测点钉螺存活率相对较低,且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土壤湿度与钉螺存活率存在相关性(r=0.3712,P=0.002),土壤 pH值、有机质等指标都影响钉螺孳生.实验室结果表明库区土壤适宜钉螺生存,但比现场存活率低,且有幼螺孵出.结论模拟生态环境变化后库区条件,在灌溉沟渠、淤积洲滩环境下,钉螺可以生存繁殖,特别是万州、江津地区更适宜钉螺孳生.

    作者:王汝波;徐兴建;肖邦忠;魏凤华;吴晓华;周晓农;郑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抗日本血吸虫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和初步应用

    目的探索大规模制备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的新途径.方法以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的脾细胞为源,构建抗日本血吸虫噬菌体单链抗体库,并对该抗体库进行了富集、筛选和鉴定.同时,用从抗体库制备的可溶性单链抗体对病人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构建的噬菌体抗体库库容为 1.07× 106cfu.筛选获得 2个特异性阳性克隆.这两株克隆表达的单链抗体用于血吸虫病人血清检测的结果为:(1)以其中一株单链抗体检测急性病人的敏感度为 60%,检测慢性病人的敏感度为 36.7%,特异度为 90%.(2)将两株单链抗体混合后检测急性病人的敏感度为 75%,检测慢性病人的敏感度为 56.7%,特异度为 85%.结论首次成功地构建了抗日本血吸虫噬菌体单链抗体库,并从中筛选制备了能有效检测血吸虫病患者血样中的循环抗原的单链抗体.

    作者:陈代雄;詹希美;何蔼;李卓雅;张瑞琳;孟锦绣;曹爱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294例鼻咽癌患者腔内放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鼻咽癌后装腔内放疗的有效护理方法,确保放疗过程顺利进行,预防并发症发生.方法对 294例鼻咽癌腔内放疗患者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放疗前准备,放疗中的配合,放疗后的护理.结果 294例患者中,2例因鼻咽结构异常,置管失败,其余均顺利完成放疗,无 1例发生鼻咽大出血.结论腔内放疗的护理方法有效,提高了鼻咽癌治愈率.

    作者:李翠梅;王艳芬;陈艮凤;欧庆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霍乱弧菌散发菌株的耐药遗传分析

    目的研究霍乱散发菌株的耐药性与耐药携带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药敏实验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 40株霍乱散发菌株的耐药性分布情况,提取菌株质粒,检测Ⅰ类整合子基因片段,分析其在不同血清群的分布及耐药性的遗传机制.结果霍乱散发菌株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对链霉素、卡那霉素、磺胺嘧啶、甲氧苄胺嘧啶 /磺胺嘧啶、庆大霉素、副粘菌素、氯霉素、甲氧苄胺嘧啶和四环素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在耐药菌株中检测到不同大小的质粒,其分布在 O1和 O139群无差异,Ⅰ类整合子在 O139群霍乱弧菌中分布多于 O1群.结论霍乱散发菌株耐药性与耐药质粒和 /或 I类整合子的作用密切相关.

    作者:洪帮兴;张世英;司徒潮满;林奕芝;钟跃星;侯红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 (HD)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治疗的 13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 22% ,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有透析不充分,营养物质丢失过多,代谢因素,护理人员宣教不足等.结论去除导致营养不良的病因和诱因,合理营养和膳食能改善机体营养状况,预防并发症并提高生活质量.其中护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应用整体护理程序 ,加强心理护理 ,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增加家庭支持 ,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罗燕玲;郑志惠;周凤婵;林芝;陈丽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虎纹蛙自然感染裂头蚴的调查及7例患者的感染特点分析

    虎纹蛙是曼氏迭宫绦虫的第二中间宿主,人也可以作为该虫的第二中间宿主甚至终宿主. 1997~ 2002年间,我们每年从广州市场采集虎蚊蛙在教学实验中解剖,检查裂头蚴的感染情况,现对近 6年的检查结果进行报道,并联系确诊病例的感染特点进行分析.

    作者:张瑞琳;曹爱莲;何蔼;郑小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司前镇人体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和分析江门市新会区人体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方法抽取 1989年曾经调查过的管理区,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取 3个自然村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进行华支睾吸虫感染调查.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粪检查虫卵.结果华支睾吸虫感染率 50.30%,明显高于 13年前(X2=171.09,P< 0.05),具有相当家庭聚集性,14岁以下感染率低于 14岁以上(X2=21.559,P< 0.05).结论要加强对华支睾吸虫的防治,降低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

    作者:陈日暖;陈立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为了解广州市番禺区华支睾吸虫流行情况,于 2000年 6月~2002年 10月在番禺沙湾镇的紫坭村和石基镇的前锋村开展了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粪便检查人群华支睾吸虫卵;华支睾吸虫感染者静脉采血作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核心抗体检测和腹部 B超检查;开展中间宿主和保虫宿主调查.结果华支睾吸虫总感染率 13.7%.其中紫坭村感染率 18.2%;前锋村感染率 8.0%;男性感染率为 22.3%,女性感染率为 6.6%,以 20~50岁年龄组高.华支睾吸虫感染者 HBsAg阳性率为 20.9%,HBcAb阳性率为 40.3%; 42.4%感染者出现不同的肝胆道病变;在当地鱼塘的鱼苗中找到华支睾吸虫囊蚴;解剖当地犬、猫中,均发现华支睾吸虫成虫.结论番禺区是华支睾吸虫重点流行区之一,且华支睾吸虫已对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作者:刘小宁;冯月菊;任文锋;郭荣同;高雨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网络型多媒体CAI课件的特性及其在人体寄生虫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网络型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应用中的特性以及<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网页的制作方法.方法利用 Dreamweaver 4.0创作开发网页;用 Adobe Photoshop 6.0对图片进行优化处理;用 Fireworks 4.0和 Flash 5.0制作动画.结果制成了讲解<人体寄生虫学>中昆虫蛛形纲各虫种的网络型多媒体 CAI课件,同时配有练习题和答疑以帮助学生复习.结论布局合理是网页设计的关键,其次还应注意文字排版、图片的应用和色彩的设计等.

    作者:王玲;郑小英;詹希美;潘实清;吴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性别、年龄及采血量与微丝蚴检出率的关系观察

    目的探索性别、年龄及采血量与检出微丝蚴率的关系,为血检诊断丝虫病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全民普查资料,揭示性别、年龄与人群微丝蚴率关系;以 60μ l和 120μ l血普查,了解两者差异,并对微丝蚴血症者采血 60μ l和 120μ l,了解其检出率.结果性别与微丝蚴检出率无关,人群微丝蚴率是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120μ l血的微丝蚴检出率显著高于 60μ l血量.结论丝虫病普查可从 3岁开始,特别不可忽视老年人的受检;诊断丝虫病血检以采血 120μ l为宜.

    作者:汤凌全;张小岚;张木生;郭星安;陈树培;黄焕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硝苯地平缓、控释片含量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缓、控释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三种硝苯地平缓、控释片的含量.结果线性方程为 A=0.016007C+ 0.002392,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101.5% ,RSD为 3.00%(n=15).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做为硝苯地平缓、控释片的质量控制的方法.

    作者:叶俊鹏;黄培良;廖振尔;李碧虹;任斌;邓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