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蝎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刘玉清;洪澜;吴宏美;吕增春;范景利

关键词:中药, 全蝎, 临床应用, 恶性肿瘤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药全蝎的传统应用及现代对全蝎的成份分析、主要成份的药理作用、蝎毒对体内外癌细胞的抑杀实验,以及应用全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观察,证明全蝎是一种安全、疗效确切的天然药物,为进一步研究蝎毒治疗恶性肿瘤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日本血吸虫病山丘型疫区居民接触疫水方式的聚类分析

    目的对日本血吸虫病山丘型疫区居民接触疫水的方式进行分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随访收集居民接触疫水的情况,采用系统聚类法中样品聚类(Q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山丘型疫区居民疫水接触方式可被划分为 5类:洗餐具、洗工具、淘米洗菜为第一类;配农药和其它为第二类;洗手和洗衣为第三类;游泳和种田分别单列为第四、五类.结论这种分类的方法比较符合实际,在生物学上的解释也较为合理,从而简化了疫水接触调查中问卷的结构,使调查更为简便可行.

    作者:郭肖岩;何纳;姜庆五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抗日本血吸虫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和初步应用

    目的探索大规模制备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的新途径.方法以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的脾细胞为源,构建抗日本血吸虫噬菌体单链抗体库,并对该抗体库进行了富集、筛选和鉴定.同时,用从抗体库制备的可溶性单链抗体对病人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构建的噬菌体抗体库库容为 1.07× 106cfu.筛选获得 2个特异性阳性克隆.这两株克隆表达的单链抗体用于血吸虫病人血清检测的结果为:(1)以其中一株单链抗体检测急性病人的敏感度为 60%,检测慢性病人的敏感度为 36.7%,特异度为 90%.(2)将两株单链抗体混合后检测急性病人的敏感度为 75%,检测慢性病人的敏感度为 56.7%,特异度为 85%.结论首次成功地构建了抗日本血吸虫噬菌体单链抗体库,并从中筛选制备了能有效检测血吸虫病患者血样中的循环抗原的单链抗体.

    作者:陈代雄;詹希美;何蔼;李卓雅;张瑞琳;孟锦绣;曹爱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32例青少年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病毒性脑炎是指由病毒引起的脑实质炎症,大多起病较急,症状因病变部位,及损害程序而不同,有散发或广泛的脑实质损害 [1].病毒性脑炎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多样,重型病例出现意识障碍 [2].渡过急性期后偶有后遗症,不但影响青少年以后的生活,而且也给其家属带来较大负担和痛苦,现将我科对 1998年 1月~ 2002年 2月收治的 32例青少年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梁洁莲;张超萍;吴振梅;莫玉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纳洛酮加速尿佐治酒精中毒催醒时间的研究

    目的探讨纳洛酮加速尿佐治酒精中毒催醒的疗效.方法采用纳洛酮加速尿静脉推注及静脉滴注治疗 66例酒精中毒,并与 5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纳洛酮加速尿治疗组催醒时间较综合治疗组短(P≤ 0.05).结论联合应用纳洛酮加速尿佐治酒精中毒催醒有显著疗效,未见副作用发生.

    作者:左辉;古逆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浅谈喹诺酮类抗菌药的ADR及联用与禁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目前,喹诺酮类抗菌药应用非常广泛,本文阐述了其不良反应 (ADR)及联用与禁忌,为其合理应用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李小玲;卢震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康复训练与指导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指导与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对 20例患者采用交流训练、吞咽训练、舌咽运动训练等进行指导.结果经系统训练的 20例患者出院评分,差值分别为 0.69± 0.15、 1.22± 0.06,P< 0.01,有明显差异性.结论康复训练与指导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重要意义,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覃丽红;刘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胃型血吸虫病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胃血吸虫病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对 8例经胃镜证实的胃型血吸虫病例进行了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 8例胃血吸虫病患者中 2例发生非典型性增生,1例演变成胃癌.结论胃镜下进行组织活检仍是目前诊断胃型血吸虫病的可靠方法;胃型血吸虫病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提示已诊断有血吸虫病的患者尤其是出现明显上消化道临床症状时,应注意胃血吸虫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将胃镜列为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熊江琴;周宪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TNF-α水平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及其 TNF-α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43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美托洛尔治疗组,予以药物干预 4w,放免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 TNF-α水平,正常对照组 30例,同时检测血浆 TNF-α水平.结果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血浆 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且在心衰组血浆 TNF-α水平与临床心功能分级呈明显的正相关(P< 0 .01).心衰患者经美托洛尔治疗后血浆 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 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血浆 TNF-α升高,且与心衰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说明 TNF-α参与了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美托洛尔能显著降低心衰患者 TNF-α水平,可能是其治疗 CHF有益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媛;余细勇;林秋雄;单志新;杨敏;钱忆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梅州市1991~2002年病毒性甲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梅州市 1991~2002年病毒性甲型肝炎(以下简称甲肝)的流行规律.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991~2002年年发病率平均为 8.05/10万;自 1994年起呈逐渐下降趋势,年发病率从 1991年的 29.24/ 10万下降到 2002年的 1.60/ 10万,下降了 94.53%;年平均病死率为 0.01/ 10万;发病呈春夏季节性高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1.96∶ 1); 1991~1998年以 0~15年龄发病率高,1995~2002年以 25~40岁年龄发病率高;职业分布以农民、学生、散居儿童发病为主.结论根据梅州市甲肝流行特征分析结果,提示今后应重点做好食源性及水源性甲肝暴发流行的预防控制,以及开展成年人接种甲肝疫苗预防措施.

    作者:秦锐和;黄闽昌;邓建华;杨翼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我国主要传疟媒介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传疟作用

    本文对我国主要传疟媒介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传疟作用进行了简要综述,对指导各级卫生部门进行疟疾的防治、控制疟疾爆发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潘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二十一世纪医学人才素质教育模式探讨

    要培养二十一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育理念,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加强医科与文、理、工科的结合,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加强人文教育,促进文、理科教育与医科教育的结合,形成新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夏超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广州市东山区2002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明确东山区登革热流行因素,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各医院收治病例的报告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 2002年 5~11月东山区发生了 I型登革热疫情暴发流行,本区常住人口发病共 314例,发病率 51.43/10万,无死亡病例.疫情波及 10条行政街,有多个暴发点,其发病年龄大 87岁,小 2岁,男性 143例,女性 171例,血清学检查登革热抗体阳性 277例.结论本次登革热流行是继 1995年以来发病率高、暴发点多、夹杂家庭聚集、流行时间长的一次发病,且传染源未明,预防控制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要持之以恒.

    作者:邱小玲;郭莲有;董晓梅;肖遥;翁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深圳市SARS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描述深圳市 SARS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信息支持.方法通过对医院收治的 53例病人进行病例汇总及流行病学调查,描述流行概况.结果深圳市 53例 SARS患者男比女为 1.4∶ 1,20~40岁的有 29人(54.7%).2、 3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地点罗湖区及福田区各为 19、 20例;发病职业分布无差异.53例中 30人(56.6%)有接触史或 /及去广东其他城市、香港旅游史,其中于医院接触而发病的有 9例(17.0%).53例中有 5个家庭发生家庭聚集病例,2个单位出现群发病例,共累及 21人(39.6%),死亡 2人.深圳医护人员无一人发病.结论此次 SARS于深圳流行过程中,以青壮年发病多见,男性发病稍多,发病地点多为人口密集的商业区,多有接触史或 /及旅游史,呈家庭聚集及单位群发的特点.严格实行消毒隔离措施,并坚持服用病毒唑等抗病毒药物可有效防止 SARS在医院内的传播.

    作者:袁静;胡毅文;蒋小玲;周伯平;骆子义;马汉武;王召钦;张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霍乱弧菌散发菌株的耐药遗传分析

    目的研究霍乱散发菌株的耐药性与耐药携带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药敏实验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 40株霍乱散发菌株的耐药性分布情况,提取菌株质粒,检测Ⅰ类整合子基因片段,分析其在不同血清群的分布及耐药性的遗传机制.结果霍乱散发菌株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对链霉素、卡那霉素、磺胺嘧啶、甲氧苄胺嘧啶 /磺胺嘧啶、庆大霉素、副粘菌素、氯霉素、甲氧苄胺嘧啶和四环素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在耐药菌株中检测到不同大小的质粒,其分布在 O1和 O139群无差异,Ⅰ类整合子在 O139群霍乱弧菌中分布多于 O1群.结论霍乱散发菌株耐药性与耐药质粒和 /或 I类整合子的作用密切相关.

    作者:洪帮兴;张世英;司徒潮满;林奕芝;钟跃星;侯红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晋北肠道寄生虫病普查

    目的了解肠道寄生虫病在本地区的感染率.方法选出有代表性的村落,作人群粪便普查和透明胶纸肛检.结果共调查粪便 3055份,查出 11种肠道寄生虫,阳性人数为 275,阳性率为 9%.其中,几种重要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蛔虫(2.2%);钩虫(0%);蛲虫(25.9%).结论肠道寄生虫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善而呈下降趋势,但要在晋北三地区控制和消灭肠道寄生虫病,仍需继续努力.

    作者:赵瑞君;侯玉英;殷国荣;李珀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ARS患者的健康宣教

    为了使 SARS患者顺利度过困难痛苦时刻,消除患者恐惧心理,缓解心理压力,配合治疗,防止 SARS扩散,降低死亡率,我们实施了整体护理.制定 SARS的护理指引,在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加强健康宣教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韦少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变化后钉螺孳生可能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变化钉螺孳生的可能性,探讨钉螺在库区可能孳生的危险环境 ,并提出库区防止钉螺孳生的对策.方法湖北省宜昌市、重庆市万州区、江津市各选取一个生态观测点.模拟生态环境变化后库区淤积洲滩、移民点灌溉沟渠环境 ,开展钉螺生态学实验 ,并设立对照区.在实验室开展钉螺生存和繁殖实验,并收集库区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料.结果生态环境变化后,库区适宜钉螺孳生.万州、江津观测点比宜昌观测点更适宜钉螺生存(P均 < 0.05).江津、万州观测点各实验区钉螺存活率仅少数月份在 50%以下,多数月份在 80%以上,宜昌观测点钉螺存活率相对较低,且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土壤湿度与钉螺存活率存在相关性(r=0.3712,P=0.002),土壤 pH值、有机质等指标都影响钉螺孳生.实验室结果表明库区土壤适宜钉螺生存,但比现场存活率低,且有幼螺孵出.结论模拟生态环境变化后库区条件,在灌溉沟渠、淤积洲滩环境下,钉螺可以生存繁殖,特别是万州、江津地区更适宜钉螺孳生.

    作者:王汝波;徐兴建;肖邦忠;魏凤华;吴晓华;周晓农;郑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深圳市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的策略和措施

    目的探索阻断班氏丝虫病流行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消灭班氏丝虫病.方法全民普查,确定班氏丝虫病流行分布;分析班氏丝虫生物学特点 ,选用了反复防治病原为主导的策略;制定和推广应用反复查治病原、查治结合重点村全民服药、查治结合重点流行区服食海群生掺拌食盐等防治技术措施;建立监测系统,消灭残存传染源.结果 1998年 ,广东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对我市进行消灭丝虫病审评 ,确认我市已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 ,达到了消灭丝虫病标准.结论单一针对病原的技术措施,能达到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达到消灭班氏丝虫病的目的.

    作者:张小岚;张木生;汤凌全;郭星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婴幼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变部位与病原菌3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变部位与致病菌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依据临床资料对 316例收集病例按病变部位分为小肠性腹泻或结肠性腹泻,并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小肠性腹泻致病菌检测多呈阴性,结肠性腹泻致病菌检测多呈阳性,差异性非常显著(P< 0.01).结论病变部位的临床区分有助于该病的及早诊治和合理使用抗菌素.

    作者:蔡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硝苯地平缓、控释片含量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缓、控释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三种硝苯地平缓、控释片的含量.结果线性方程为 A=0.016007C+ 0.002392,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101.5% ,RSD为 3.00%(n=15).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做为硝苯地平缓、控释片的质量控制的方法.

    作者:叶俊鹏;黄培良;廖振尔;李碧虹;任斌;邓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