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冬青
1 前言刚地弓形虫是一种机会性致病原虫,寄生于宿主的细胞内,在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下,弓形虫大量增殖,可导致组织器官的损伤,引起弓形虫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是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
作者:陈观今;郑焕钦;周永安;郭虹;陈海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为了提高教师命题与组卷的质量,研究开发了医学寄生虫学考试智能组卷系统的应用软件.方法该系统采用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技术、面向对象技术,并使用关系型数据库语言VFP实现.结果本系统含有试题库管理、试卷管理和智能组卷三大模块.题库中有10种题型,2500多道试题.试题库实行开放式管理.该系统操作简单,组卷快捷.既能自动随机组卷,又可人工逐题浏览组卷.组成的试卷图文并茂.文中对试题库建设的意义、命题原则及题型设置等进行了讨论.结论该系统适用于医学寄生虫学考试智能化组卷.
作者:段义农;胡新平;马济宏;李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一种新型抗疟原虫药物已经被报道,代号G25的这种药物可以阻止红内期的疟原虫构建它的细胞壁.在体外和猴(Owl monkeys)体内的实验显示它和奎宁相比有显著的活性和相对低的毒性[1].
作者:阮志燕;吴忠道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构建以HBV HBc颗粒为呈现载体的HBV多表位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以探讨HBV基因免疫的新途径.方法 PCR扩增HBc第1~72aa及93~183aa编码序列并定向克隆至pcDNA3.1的NheⅠ/XhoⅠ位点,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HBcdM.合成HBV多表位基因并插入HBc原脊区基因位点,构建HBc-Mep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经PCR、酶切及序列测定等方法筛选阳性质粒.结果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证实阳性质粒正确克隆了约885bp、编码HBc与HBV多表位的复合基因.结论成功构建了以HBc颗粒为呈现载体的HBV多表位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HBc-Mep,为研究pHBc-Mep作为DNA疫苗的免疫活性奠定基础.
作者:田泽维;董文其;李明;王萍;黄建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扬州市男性性病病人支原体(7种)和阴道加德氏菌的感染状况.方法收集男性性病病人病灶拭子进行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肺炎支原体(Mpn)、生殖支原体(Mg)、发酵支原体(Mf)、穿通支原体(Mpe)、梨支原体(Mpi)和阴道加德氏菌(GV)等8种病原体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结果 Uu、Mh、Mpn、Mg 4种支原体阳性率分别为64.5%、27.6%、26.3%、18.4%,Mf和Mpe均为2.6%,Mpi未检出;GV阳性率为15.8%.结论扬州市男性性病病人支原体和阴道加德氏菌感染率较高.提示该类病人在临床诊疗时应采取综合治疗方法.
作者:孙蓉;顾建建;孙峰;张新华;朱进;时祝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拉米呋啶联合α-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的协同作用.方法 68例HBVDNA及HBeAg阳性的CHB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采用拉米呋啶和IFN-α联合治疗,乙组单用拉米呋啶.治疗24w和48w时观察两组肝功能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及HBVDNA)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w时,甲、乙两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5%和83%,HBVDNA转阴率分别为90%和89%,抗-HBe阳性率分别为15%和6.2%,以上指标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50%和2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48w时甲乙两组相比ALT复常率分别为95%和94%,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5%和9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60%和25%,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抗-HBe阳转率分别为35%及8.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拉米呋啶联合IFN-α治疗CHB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对于HBeAg阴转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呋啶组.
作者:张全荣;邹莉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本文报道了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心电图、心肌酶和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EDLS)的变化,结果发现重症组大多呈心肌损害的异常波形如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低电压、Ⅰ°~Ⅱ°房室传导阻滞、ST-T波改变等;轻症组以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偶见异位节律及ST-T波改变.两组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于病程前4w均见升高,重症组比轻症组更明显,其变化趋势与血尿素氮(BUN)的变化曲线大体相似;血清EDLS在轻症组基本正常,重症组于病程前4w则明显下降,以发热期和低血压期为著.检查心电图、心肌酶可了解心脏损伤的程度,重型患者于病程极期适量补充洋地黄制剂可改善心功能.
作者:任金华;张元度;韦炳远;戎云清;孙志坚;朱公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植活证据研究近年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从免疫分型到DNA分型均有长足的发展.分型方法包括红细胞血型、HLA抗原、性别鉴定、人类DNA指纹图和复合扩增STR位点的DNA分型等.本文综述了复合扩增STR位点的DNA分型方法的特点及近年来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情况.
作者:周永安;余新炳;乔振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应用可乐必妥治疗由淋球菌、衣原体和支原体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45例,男性37例,女性8例.其中单纯淋球菌感染12例,衣原体感染18例,支原体感染10例,衣原体和支原体混合感染5例.45例患者中,治愈29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4例,治愈率为64.4%.显效11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8%.四种病原体阴转率分别为100%、83.3%、70%、60%.用可乐必妥治疗泌尿生殖道感染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晓红;房思宁;李放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检查广东鲂鱼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情况.方法以常规消化沉淀法分离鱼体内囊蚴,镜检记数.结果 1条15g重的广东鲂鱼鱼苗体内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168个;每g鱼含囊蚴11.2个;鱼体内囊蚴大多数处于未成熟囊蚴状态.结论广东鲂鱼是华支睾吸虫的易感鱼类.
作者:吴军;方悦怡;张启明;崔惠儿;阮彩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倍能等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VITEK-32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测定23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并对其中52株菌测定了对9种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 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超过50%,对倍能和泰能的耐药率分别为7.7%和13.5%.结论倍能和泰能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强,应作为治疗重症铜绿假单胞菌的首选用药.
作者:苏林光;何远学;符健;贾杰;莫成锦;符慧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BALB/c妊娠小鼠感染弓形虫后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己烯雌酚(DES)对感染弓形虫孕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使用一定剂量的DES处理感染弓形虫孕鼠,于不同妊娠时期将孕鼠处死,用放免法测定孕鼠血清雌二醇(E2)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感染对照组的脾脏CD4+与CD8+T细胞水平于14、16、18d增高(P<0.05);CD4+/CD8+比值降低,16、18d有显著性(P<0.05).与感染对照组相比,DES处理组脾脏CD4+、CD8+T细胞降低(P<0.05),CD4+/CD8+比值明显增高(P<0.05).结论 DES对脾脏CD4+和CD8+T细胞亚群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CD8+T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大;提示脾脏CD4+和CD8+T细胞都有抗弓形虫感染的作用,且CD8+T细胞占主导.
作者:殷国荣;杨亚波;单联喆;刘红丽;张杰;申金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DNA改组是一种改造基因和蛋白的有效实验进化技术.DNA改组技术在医药、疫苗、农业、生物治疗、兽药研究、营养、人类基因治疗、生物武器的研究等重要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开发前景.本文综述了DNA改组的技术及其在疫苗方面的应用展望.
作者:陈守义;余新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血吸虫特异性IgE抗体在抗血吸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受到较多关注.本文从血吸虫特异性IgE抗体相关抗原角度,对其种类、诱导IgE抗体同型应答的影响因素、与过敏原的关系,以及诱导特异性IgE抗体应答在抗血吸虫感染免疫中的效应机制,进行了综述.
作者:王勇;张兆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肝棘蚴病又名肝包虫病,在我国多发生在内蒙、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区,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现就我院1994年以来收治的肝包虫病病例情况及B超引导下穿刺治疗效果观察总结如下.
作者:安美华;任兰虎;罗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疟疾主要通过媒介蚊虫叮咬传播,也可通过非正常途径输血或受污染的注射器和针头传播,特别是在疟疾自然传播阻断多年的地区和非疟疾流行区发生受血者疟疾流行,对输血安全和灭疟成果的巩固都将造成极大威胁.本文对输血性疟疾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单成启;张敏;程远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平远县近年狂犬病流行的原因,为平远县防治狂犬病提供建议,以采取措施尽快控制狂犬病的蔓延.方法根据平远县疫情年报表、狂犬病个案调查表和疫点调查报告,对该县1997~2001年狂犬病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1年平远县每年都有狂犬病例发生,共计病例11例,年平均发病率0.89/10万,病例全部死亡.发病率远高于国家要求控制的0.1/10万的标准.结论平远县狂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犬只密度大、犬类免疫率不高、人群暴露后免疫率低、疫点处理不彻底及群众对该病认知差是该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全县范围灭犬以降低犬只密度、加强犬类免疫、持久深入开展宣传工作提高群众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暴露后预防接种率是控制狂犬病疫情有效的手段.
作者:黄良君;刘畅辉;姚荣尹;姚良治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弓形虫主要表膜蛋白SAG1在甲醇酵母高效表达系统表达的可行性.方法在5′端和3′端引物分别引入EcoRⅠ和SpeⅠ酶切位点,PCR扩增SAG1成熟肽编码区基因,定向克隆到甲醇酵母分泌型表达质粒pMETαA中,构建不带6个组氨酸尾序列的重组质粒.重组质粒被PacⅠ酶切下表达盒,氯化锂化学法转化腺嘌呤营养缺陷型毕赤甲醇酵母株PMD11和PMD16, 通过腺嘌呤营养缺陷型选择培养基YPD筛选酵母重组子,并利用MM/MD选择培养板分析外源基因表达盒整合到重组酵母染色体中的方式.筛选甲醇利用野生型的重组酵母,用甲醇诱导表达,并分析SAG1的表达水平,从中筛选高表达转化子.结果获得了经非同源重组整合到酵母染色体上的能有效利用甲醇作为唯一碳源的PMD11和PMD16转化株.在甲醇诱导后第3天,细胞裂解液SDS-PAGE检测开始出现分子量与目的蛋白预测分子量相同的蛋白带,但PMD11重组株中的该蛋白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减少,而PMD16重组株中的目的蛋白量未见减少.上清中有40kDa和27kDa的两种蛋白,后者的量大于前者,并与SAG1成熟肽的大小一致,PMD16株的表达量大于PMD11株,总蛋白量约35μg/ml.结论弓形虫SAG1基因可在甲醇酵母表达系统中表达,但PMD11宿主菌会降解外源蛋白,而缺失了蛋白酶的PMD16宿主菌能比较高效地表达、分泌SAG1成熟蛋白.
作者:胡旭初;余新炳;徐劲;吴忠道;陈守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获取犬贾第虫核糖体16sRNA基因序列.方法从犬贾第虫包囊中,快速提取DNA,并以DNA为模板,利用热启动PCR技术扩增出一611bp的预计大小的基因片段,纯化回收后,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到DH5a大肠杆菌中, 筛选到阳性克隆经PCR、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并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DNA序列,登陆BLAST进行同源性比较和分析.结果获得了长度为611bp的基因序列,并发现与犬贾第虫核糖体的同源性高达99%.结论获得了犬贾第虫核糖体16sRNA的部分基因序列,为研究其在核酸进化领域中的地位和PCR法快速诊断贾第虫病提供了理想的基因材料.
作者:秦睿玲;张西臣;田宗成;李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IgG及IgG4在抗囊尾蚴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分子筛分离提纯猪囊尾蚴囊液粗抗原,用ELISA法检测未经治疗和经1~3,4~6和7~9疗程治疗的4组确诊脑囊虫病患者血清中的总IgG和IgG4.结果总IgG抗体在治疗前组和疗后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gG4在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IgG在疗后3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IgG4抗体在疗后3组间则有显著性差异(P<0.01).IgG4的特异性为98.4%,高于总IgG的94.0%.结论 IgG4不仅可用于囊虫病诊断,而且有望成为判定疗效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唯哲;刘爱芹;许丹枫;李雅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