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安
子宫破裂是指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于妊娠期或分娩期发生的破裂[1],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威胁母婴生命.它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这[2]:①梗阻性难产;②损伤性子宫破裂;③瘢痕子宫;④子宫收缩药物使用不当.近年因剖宫产率增高,瘢痕子宫破裂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其次为催产素过度刺激与梗阻性分娩所引起的子宫破裂.我院2007年5月至2007年8月,收治4例子宫破裂的病人.
作者:陈霞;高淑琴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氯沙坦在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时对尿酸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老年患者90例,观察氯沙坦治疗8周后血尿酸的水平变化.结果 氯沙坦治疗8周后尿酸水平为310.2±29.0μmol/L,与治疗前524.6±85.4 μmol/L相比较,血尿酸水平有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 氯沙坦降压同时能降低血尿酸.
作者:刘旭东;张晓伦;刘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是目前新生儿死亡及以后造成伤残的主要原因[1,2].随着医学的发展,CT检查已成为HIE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手段[3].本文通过我院1995年5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134例通过CT检查并经临床证实的HIE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HIE的CT诊断价值.
作者:李庆彬;刘桂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中麻醉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门诊要求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00例,分成观察组丙泊酚组和对照组.丙泊酚组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2.0~2.5 mg/kg,等待30 s施行手术.对照组术前、术中不用任何麻醉药物,按常规人工流产术操作进行手术.结果 观察组镇痛无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宫颈扩张程度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但两组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静脉注射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操作简单、安全、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彩霞;梁玉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剖宫产症产妇随机分为CSEA组(S组)和单纯硬膜外麻醉(E组)组.S组选用0.5%布比卡因12~15 mg,然后置管.传统E组常规硬膜外穿刺置管,局麻药为1%利多卡因和0.5%布比卡因混合液10~15 ml.结果 S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及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I-D)均明显小于E组(P<0.05);麻醉阻滞效果S组优于E组,但麻醉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低血压和恶心呕吐发生率S组高于E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SEA综合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它是一种理想的剖宫产麻醉方法.
作者:孙立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肩胛骨骨折发生率较低,文献报道占全身骨折的0.5%~1.0%[1].近来来随着交通运输及建筑事业的发展,高能量多发伤日趋增多,肩胛骨骨折的发生率也日益增高,肩胛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也逐渐引起重视.我院自2001~2007年通过手术切开复位加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15例肩胛骨骨折,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江新民;徐斌;邹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对肿瘤康复期患者护理指导的内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家庭访诊、电话随访、信访、定期来院咨询等方法,从病人的心理、营养、康复及家属应对等方面进行护理指导.结果 医(护)患关系明显改善,患者对疾病治疗依从性大大提高,无一例肿瘤患者放弃治疗.结论 针对性地对肿瘤康复期患者实施护理指导,能够有效治疗肿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吉雅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探讨其合理的护理措施,为临床防治与护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月至2008年5月间收治的211例经体外冲击碎石治疗的泌尿系结石患者.结果 211例结石患者经体外冲击碎石治疗平均手术时间62±10.8 min;一次碎石成功143例,占67.78%;术后3个月结石清除95例,占45.02%;血尿、肾绞痛和尿路梗阻是体外冲击碎石手术的主要并发症.结论 体外冲击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具有损伤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术中应规范操作,术后应加强护理.
作者:陈爱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奈达铂、长春新碱、与博莱霉素(PVB方案)化疗与单纯PVB方案化疗对晚期卵巢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参附-PVB组(实验组)36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在采用PVB(长春新碱1.5 mg第1 d静推、由奈达铂70 mg/m<'2>第2 d静脉滴注3 h以上,博莱霉素30 mg第3~5 d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1次,全组病例均治疗2个疗程)方案化疗同期加用参附注射液,PVB组(对照组)3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单用PVB方案治疗.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为38.9%,高于对照组的3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冶疗前后免疫功能的改变,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联合PVB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显著,并降低了PVB化疗方案对免疫功能、胃肠道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赖晓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免疫表型.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选用一系列的淋巴细胞和髓系相关抗原的单抗对42例CLL患者进行淋巴细胞表面抗原检测.结果 CLL患者CD5+/CD19+的单克隆B细胞表达占92.9%,CD5-/CD19+的占7.1%,CD19+/CD20+/HLA-DR+的占100.0%.髓系相关抗原中CD13表达率为23.8%,CD33表达率为21.4%.结论 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并为,晦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陈佳宁;王静;赵淑芳;张永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是造血系统恶性增生性疾病,是造血干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一阶段发生异常,分化阻滞、恶性增殖所致.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并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临床医生稍加注意,诊断并不困难.但由于急性白血病起病形式及病程中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及其轻重程度不同致临床表现多样[1],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本文就近年工作中所见的一些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特殊病例做以介绍并提出治疗措施.
作者:华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我国于1996年首次报道将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应用于新生儿,这一技术的推广为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提供了安全的长期静脉通道.PICC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已广泛应用,其优点是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较其他的深静脉置管少,可减轻病人的痛苦,为需要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患儿提供静脉通道.
作者:聂娇;涂满梅;潘鸿桂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超短效μ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镇痛作用强的特点,因易被血浆和组织中非特异性酯酶代谢而具有恢复迅速和无蓄积等优点[1].本研究拟将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普通胸外科手术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进行比较,并观察围术期瑞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术后恢复情况.
作者:苏艺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小儿急性骨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18例小儿急性骨髓炎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观测小儿急性骨髓炎的骨髓腔、骨质、骨膜及局部软组织的病变范围、内部回声及彩色血流信号.结果 小儿急性骨髓炎中,发生于股骨6例,胫骨8例,肱骨3例,髂骨1例.超声影像显示骨质破坏,局部软组织水肿,骨膜下脓肿,骨髓腔及周围软组织积脓.结论 骨膜下脓肿是急性骨髓炎的重要特征;超声是诊断小儿急性骨髓炎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临床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费正东;孙满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科监护病房80例患者病原学和细菌耐药性特点.结果 革兰阴性细菌占主导地位,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32.52%)、肺炎克雷伯菌(27.64%)、大肠埃希杆菌(16.26%);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93%)占主导地位;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普遍升高.结论 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致病菌耐药性升高,加强综合防治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降低感染和细菌耐药的重要保证.
作者:吴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创伤.随着社会的进步,继发于高能量损伤的疾病日渐增多,伴随着脊柱骨折产生的SCI有逐年上升的趋势.SCI给家庭、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传统观念认为哺乳动物的脑和脊髓损伤后不能再生,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预后希望渺茫[1].但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证实,中枢神经损伤后具有再生能力,随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中枢神经系统再生能力有限主要是因为局部微环境不适宜[2].针对于此,人们进行了一系列动物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本文就SCI实验治疗及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沈文;王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消化道内镜的更新换代也更加迅速.近年来主要的表现就是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CLE)的出现.它将激光共聚焦系统整合于传统内镜上,使临床医生能够在活体内直接观察到组织细胞学的变化,这在以往只能通过病理学家来证实.虽然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已经能够观察到胃肠道黏膜表面的详细结构,但是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却能进一步发现黏膜下的病变,直接指导活检以及更为有效的内镜治疗.本文将概述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胡迎宾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6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西医常规非手术疗法(如禁食、抗感染补液、持续胃肠减压等);治疗组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配合采用加味大承气汤胃管注入和灌肠.结果 治疗组治愈24例(80.0%),有效4例(13.3%),无效2例(6.7%),总有效率93.7%;对照组治愈9例(30.0%),有效12例(40.0%),无效9例(30.0%),总有效率70.0%;两组疗效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非手术治疗,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唐志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微创清除术在颅内血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46例的方法和预后.结果 运用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后随访3月,疗效满意.结论 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疗效确切,方法简单,技术成熟,易于临床推广.
作者:张松格;李利;沈桂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骶管阻滞治疗腰腿痛病人生理及心理反应,探讨疼痛治疗室护士的配合和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腰腿痛病人行骶管阻滞治疗经过.结果 阻滞治疗操作均顺利完成.其中,12例发生注射时胀痛难忍,减慢注射速度后缓解;还有3例患者发生晕针,给予解释和吸氧后完成治疗;有1例注射时出现下肢无力,抬腿不能,腿麻症状,常规卧床休息90 min后无不适后由家属护送回家.结论 积极做好治疗前准备、治疗中配合和治疗后观察和锻炼指导是保证阻滞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夏品洁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