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

胡迎宾

关键词: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 胃肠道疾病, 诊断, 治疗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消化道内镜的更新换代也更加迅速.近年来主要的表现就是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CLE)的出现.它将激光共聚焦系统整合于传统内镜上,使临床医生能够在活体内直接观察到组织细胞学的变化,这在以往只能通过病理学家来证实.虽然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已经能够观察到胃肠道黏膜表面的详细结构,但是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却能进一步发现黏膜下的病变,直接指导活检以及更为有效的内镜治疗.本文将概述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96例顽固性鼻出血的患者在鼻内镜下应用双极电凝止血并辅以完善的护理.结果 96例患者安全顺利完成手术,并止血成功.随访半年,均无再次鼻出血.结论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定点准确,止血迅速,辅以周密细致的护理,一次性止血成功率高.

    作者:王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预防与控制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

    医疗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医院感染率是保证医疗安全至关重要的环节.新生儿具有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差、对外界适应能力弱等特点,早产儿、低体质量儿、危重儿抵抗力更差,常因雾化、吸痰、使用呼吸机、有创性检查与治疗及应用广谱抗生素等而增加院内感染机会.近年来新生儿病房发生院内感染暴发流行事件时有报道.我院新生儿科是市重点学科和市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自1984年成立以来年住院患儿数量不断增加,近几年年收治患儿数达1800人次,每年收治传染病儿10余人次(无一例发生院内传播感染),经严格管理有效控制,我院新生儿科院内感染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

    作者:谢美;顾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一些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法国生产的STAGO(思达高)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测定376例各种疾病和健康正常成人50例血液PT、APTT.结果 血液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肝癌、肝病及高血压患者PT及AFIT二者均延长比率高.结论 对血液病、DIC、肝癌、肝病及高血压患者选择测定PT、APTT有较大临床价值.

    作者:李晋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氧氟沙星治疗小儿急性菌痢154例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观察

    目的 观察氧氟沙星治疗小儿急性菌痢的疗效及喹诺酮药物在儿童中应用的毒副作用.方法 对234例小儿急性菌痢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4例)用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80例用头孢噻肟钠治疗,用药疗程3 d.观察两组退热情况及大便性状、次数改变,并观察治疗组药物毒副作用和随访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5%,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仅5例发生轻微反应,随访6月至5年来发生骨关节改变.结论 氧氟沙星治疗小儿急性菌痢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

    作者:欧阳柯;李琳;谭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粉防己碱对培养皮层神经元NMDA兴奋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粉防己碱(Tet)对神经细胞兴奋性氨基酸N-甲基-D-天冬氨酸(NMDA)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模型,给予NMDA直接损伤,加入不同浓度的粉防己碱,测定神经细胞损伤MTT变化.结果 粉防己碱对兴奋性氨基酸损伤保护作用在10-8~10-6mmol/L范围内存在非剂量线性相关.结论 Tet通过多靶点对神经元兴奋损伤产生拮抗作用,离体细胞模型中5×10-7mol/L浓度具有佳的保护效果.

    作者:林也容;裴发光;李娟;林月丽;蔡颖谦;郁毅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肿瘤化疗病人的护理

    化疗是一种应用特殊化学药物杀灭恶性肿瘤细胞或组织的治疗方法.对中晚期肿瘤病人化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化疗药物在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对正常的细胞也有不向程度的损害,常发生有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1].

    作者:高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液囊空肠管在重症颅脑损伤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针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时间长,易发生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特点,探索一种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新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液囊空肠管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病人置管一次成功,3例二次置管成功,1例置管失败,改用其他方法.危重病人在创伤性昏迷与发生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同时,都可进行肠内营养.结论 液囊空肠管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性,应用范围广,便于管理等优点,为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的肠内营养提供了一种较好的途径.

    作者:陈新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产前、产时、产后的心理疏导及暗示疗法.结果 20例患者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消失,均痊愈出院.结论 医护及卫生保健人员及早筛查孕期高危人群,并及时进行产前、产时、产后的全面预防,可大限度地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作者:郭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机械通气病人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预防

    通过对机械通气病人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从护理学角度上探讨预防措施,以降低机械通气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

    作者:夏晓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剖宫产症产妇随机分为CSEA组(S组)和单纯硬膜外麻醉(E组)组.S组选用0.5%布比卡因12~15 mg,然后置管.传统E组常规硬膜外穿刺置管,局麻药为1%利多卡因和0.5%布比卡因混合液10~15 ml.结果 S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及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I-D)均明显小于E组(P<0.05);麻醉阻滞效果S组优于E组,但麻醉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低血压和恶心呕吐发生率S组高于E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SEA综合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它是一种理想的剖宫产麻醉方法.

    作者:孙立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温箱中60例新生儿腹股沟与腋窝体温测试对比研究

    目的 探索准确、安全、易行、方便测试温箱中新生儿体温的部位.方法 对60例温箱中新生儿腹股沟与腋窝温度同步测试.结果 将所测得1 809组体温数据经统计学处理,两部位的测量温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温箱中新生儿体温采用腹股沟温测量简便、易行,可用于替代腋窝温测试.

    作者:戴金花;封岚岚;丁祥华;赵丽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489例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应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489例输尿管结石.结果 436例手术成功,成功率89.2%.未见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张铭斌;岑和;许恩赐;蔡伟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护理法律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策略

    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普法教育不断深入,患者的法律意识逐渐加强,医疗投诉和纠纷呈上升趋势.作为医疗卫生第一线的护理人员,如果缺乏法律观念,在工作中不注意自我保护,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因此,面对新的法律形势,每一位护理人员应增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防止医疗事故发生.

    作者:侯晓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眼内窥镜激光系统在无晶体性青光眼中的应用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眼内窥镜激光系统在无后囊支撑的无晶体性青光眼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无后囊支持的无晶体性青光眼22眼,比较术前与术后眼压、视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45mmHg,术后随诊平均6月,平均眼压18.0±9.3 mmHg;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眼内窥镜下睫状突光凝联合人工晶体睫状沟植入术,手术直观,定位准确,并发症少,对无后囊支撑的无晶体性青光眼有理想的疗效.

    作者:周水莲;易敬林;谢晖;谢程阳;曾爱兰;张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住院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不同背景资料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差异.方法 每月月底对病区所有住院患者用自行设计的基于患者对优质护理指征观点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总体及各维度的评价较高;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本研究为测定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护士在实施护理服务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注重服务的及时性,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作者:赵先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检测

    目的 探讨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科监护病房80例患者病原学和细菌耐药性特点.结果 革兰阴性细菌占主导地位,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32.52%)、肺炎克雷伯菌(27.64%)、大肠埃希杆菌(16.26%);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93%)占主导地位;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普遍升高.结论 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致病菌耐药性升高,加强综合防治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降低感染和细菌耐药的重要保证.

    作者:吴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TCT用于妇女病普查宫颈癌前病变的价值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妇女病普查无症状的妇女中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5~2007年已婚育龄妇女选择TCT套餐检查和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共普查8 349人,其中自愿选择TCT检查2 382例为A组,再从5 967例选择宫颈巴氏涂片妇女中选取年龄、孕次、产次、职业和文化程度与A组无显著差异者2 382例为B组.细胞学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阳性诊断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上皮及腺上皮以上的病变,所有阳性病例均在电子阴道镜下定位活检.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查出阳性病例78例,其中不典型鳞状上皮和腺细胞(ASCUS)4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28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9例,鳞癌1例.阳性率为3.27%.B组查出阳性病例48例,其中ASCUS 28例、LSIL 15例、HSIL 5例.阳性率为1.79%.两组的阳性栓出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TCT用于妇女病普查中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率,可弥补现阶段广泛应用的宫颈涂片的不足,减少漏诊,提高妇女病普查的水平.

    作者:杨素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4例治疗体会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是造血系统恶性增生性疾病,是造血干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一阶段发生异常,分化阻滞、恶性增殖所致.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并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临床医生稍加注意,诊断并不困难.但由于急性白血病起病形式及病程中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及其轻重程度不同致临床表现多样[1],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本文就近年工作中所见的一些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特殊病例做以介绍并提出治疗措施.

    作者:华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Barrett食管1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对Barrett食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胃镜及活检确诊的Barrett患者12例,口服埃索美拉唑40 mg,2次/d;治疗组(B组)口服埃索美拉唑40 mg,2次/d,多潘立酮10 mg,3坎/d,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及内镜下表现.结果 1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Barrett食管黏膜均见明显缩小.结论 抑酸药和消化道动力药联用可以消除Barrett食管症状,可部分逆转Barrett食管上皮.

    作者:王振宁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胆囊息肉手术适应证探讨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上的局部组织因某种原因延长生长,以息肉的形式突出或游离于胆囊腔内.胆囊息肉能否癌变主要取决于息肉的病理类型,其分型大致如下:①肌腺瘤;②炎性息肉;③胆固醇息肉;④肿瘤样息肉(腺瘤).4种类型息肉的临床症状相似,在B超、胆囊造影或CT检查时很难作出鉴别.对于息肉癌变,学者们有以下两点共识:首先,肌腺瘤、炎症性息肉、胆固醇息肉应视为绝对良性病变;其次是肿瘤样息肉(腺瘤)则应看作是癌前病变.有文献报道,18%的胆囊癌来自肿瘤样息肉恶化[1].现就我院近两年收治的胆囊息肉患者9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胆囊息肉适合的手术适应证,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

    作者:熊世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