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庆;徐金容
目的 观察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中核因子-KB(NF-κB)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浓度与病理变化的意义,探讨其参与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模型组,每组共20只.模型组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方法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检测各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肾功能指标.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学方法(ELISA)检测NF-κB和TGFβ浓度的变化.结果 ①模型组于第2、4、6周尿蛋白定量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4、6周时模型组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②肾组织病理学提示随时间延长,肾病病理进展.③模型组第2、4、6周NF-κB和TGF-β1浓度结果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 NF-κB和TGF-β1浓度增高是肾小球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两者共同促进细胞外基质(ECM)的积聚,造成肾小球硬化.阻断NF-κB和TGF-β1可能成为延缓肾小球硬化的治疗手段.
作者:温红辉;霍燕微;刘捷裕;温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的免疫状况及护理对策.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对RRTI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同时对其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 RRTI组CD3 、CD4、NK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CD8百分率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B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血清IgG、IgA、IgM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C3、C4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低下和紊乱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应重视对其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及护理.
作者:徐飞华;熊伟;冯宝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方法 2011年6月开始对我科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指导护士避免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结果 风险管理前后护理综合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明显提高,护理投诉纠纷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产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降低护理缺陷、投诉,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保障患者的医疗护理安全.
作者:黄晓静;陈桓媛;黄锦兰;梁春兰;许广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护理管理工作与医院感染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笔者从护理管理层面上分析了一些疏漏的管理环节对医院感染的影响,提出了能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若干严密的护理管理措施,包括构建严密的管理组织与监控体系,强化职业培训,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完善医疗设施和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加强病房管理等严密的管理工作,使日常护理操作制度化、规范化,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在控制医院感染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许翠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和尿糖胺聚糖(GAG)联合检测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活动性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TAO患者共52例,甲状腺功能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根据临床活动度评分(CAS)分为两组:活动期组CAS≥4分,共27例;静止期组CAS<4分,共25例.选取30例心、肺、肝、肾、甲状腺功能无异常,并且无TAO的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HA水平,采用二甲基美蓝法测定尿GAG水平.结果 TAO活动期患者血清HA和尿GAG水平明显高于静止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均p<0.01),血清HA和尿GAG水平在TAO静止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O患者的血清HA及尿GA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1).结论 血清HA及尿GAG可作为TAO活动性评价的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TAO活动性评价的符合率.
作者:曾钊宇;熊义斌;杜为强;张宇;钟剑文;刘兰星;吴惠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进一步掌握我镇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为加强我镇职业病防治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对我镇已申报职业危害因素的146家企业进行调查,将资料汇总并分析.结果 检查发现146家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企业在职业病防治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结论 今后应加强职业卫生宣传,加大执法力度,落实“三同时”审批制度,同时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
作者:陈丽芬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非通气侧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和通气侧气道峰压(Ppeak)联合监测用于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L-DLT)插管定位的可行性.方法 60例胸腔镜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普通听诊组):根据两肺分别行单肺通气时呼吸音的听诊情况调节插管深度定位;B组(PETrCO2和Ppeak组):通过监测非通气侧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和通气侧吸气峰压(Ppeak)的变化调整导管的位置.记录两组患者的插管定位时间、临床定位满意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A组(126.53±19.14)s比较,B组患者插管定位时间(57.17±14.02)s明显缩短(p<0.01);与A组比较,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5);B组患者的临床定位满意率(83.3%)也显著高于A组(56.7%,p<0.05).结论 和传统听诊法相比,通过监测非通气侧PETCO2和通气侧Ppeak的变化定位时间短,定位满意率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作者:熊珠取;姚爱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如何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推动临床护理专科建设.方法 从医院重视创建工作、落实责任、完善制度、科学管理、丰富内涵等方面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推动临床护理专科建设.结果 深化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增强护士的整体素质,提升专科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护理学科只有从深化护理服务内涵、提升护理服务能力、提高护理服务效能上下功夫,才能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基础管理,促进护理学科持续稳步发展,实现护理专业的职业价值.
作者:程玉坤;陈玉霞;邓顺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专业护士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自2011年起采取定计划、定导师、定时间参照《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以及《广东省护理管理规范》的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对本区护士进行分组个性化、全员化多种形式的有效培训及分组培训交叉考核,以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手术配合质量.结果 分组层级培训交叉考核使培训的周期缩短,护士们的手术配合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自主学习氛围在逐步形成.手术科室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调查2012年比2011年满意度提高15%.结论 分组层级培训的有效落实能有效提高专业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在较短时间内使护士们的手术配合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综合素质及手术医生满意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
作者:吴娟;杨萍;招坤兰;谢月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鸦胆子用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查的疗效及其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使用不同方法复查治疗的效果,一组35例患者采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在鼻内镜下进行手术后复查治疗(观察组);另一组28例患者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治疗(对照组),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随访和分析.结果 鸦胆子组术后随访没有发现复发,生理盐水组有2例复发.结论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用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查治疗效果满意,对促进患者顺利康复有一定作用.
作者:王雁;熊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CAD)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VP1000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189例CAD患者、164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CAD&HP)患者和198例对照者(CTRL)的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同时检测受试者血清中CRP含量.结果 CAD&HP组及CAD组与CTRL组相比CRP、baPWV均显著升高(p <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RP、baPWV为CAD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p< 0.001;p <0.001);相关分析提示血清CRP与baPWV呈正相关(r=0.274,p<0.001).结论 血清CRP为CAD发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导致以动脉硬化为典型特征的动脉血管结构与功能病变,促进CAD的发生发展.
作者:高锦雄;彭海军;严炳存;梁碧霞;李明光;石延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的颅内大动脉血流速度与正常人群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择2009年8月~2011年8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偏头痛住院患者80名和50名健康对照,分别测量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以及推动脉(VA)的血流速度,分析比较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的颅内大动脉血流速度是否与正常人群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 偏头痛组在发作期各动脉的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纽;偏头痛组在间歇期大部分动脉的血流速度与对照纽没有统计学差异,偏头痛患者组所有颅内动脉在发作期时的血流速度均低于间歇期.结论 在偏头痛患者的间歇期、发作期测定患者颅内动脉血管的收缩、扩张状态,有利于对不同患者采取针对性的用药,消除血管的不正常状态,缓解患者的症状.
作者:佘子瑜;凌文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组织激肽释放酶7(Kallikrein 7,KLK7)和上皮性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胰腺癌组织、50例癌旁组织及5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KLK7和E-cad的表达,将二者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KLK7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2.0%)及表达水平(0.80±0.14)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分别为18%、14%和(0.21±0.12)、(0.18±0.10),均p<0.05),而E-cad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4.0%)及表达水平(0.51±0.09)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分别为100.0%、100.0%和(0.99±0.05)、(1.00±0.02),均p<0.05];②KLK7和E-cad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类型无关;随着临床分期增高、组织分化降低、患者手术时有淋巴结或大网膜转移和腹腔液中有癌细胞,KLK7的阳性表达率呈上升趋势(p<0.05),而E-cad的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p <0.05或p<0.01);③在胰腺癌中KLK7和E-cad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KLK7在胰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而E-cad正好相反,二者与胰腺癌的侵袭转移有关,可为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KLK7和E-cad在胰腺癌组中表达呈负相关,在胰腺癌侵袭转移中可能存在拮抗效应.
作者:陈盛;孟勇;谢造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内镜下治疗粪石梗阻性阑尾炎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准备好用物、做好病人心理护理,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及肠道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医生使用组织钳挖取、冲洗粪石,密切观察病情,术后做好饮食护理及宣教.结果 31例患者阑尾内粪石均顺利取出,临床症状消失,并无并发症,成功率为100%.结论 内镜下治疗粪石梗阻性阑尾炎安全、有效,为保留器官完整性治疗阑尾炎提供了良好的治疗途径,并且恢复快,时间短,费用低,病人痛苦少.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娴熟的内镜配合是内镜下治疗粪石梗阻性阑尾炎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翠华;王芳;梁彪;杨小乔;吕芳;康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经后路椎体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不稳的疗效及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PLIF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不稳患者72例临床资料,分别记录手术经过、效果和并发症,随访12~35个月,平均19.5个月,采用Otani标准评价随诊结果.结果 采用PLIF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不稳72例,术后随访优38例,良25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达87.5%,对比术前术后疼痛评分,p <0.01.结论 PLIF术式可彻底切除椎间盘,恢复腰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能彻底解除神经根压迫症状,并获得可靠的骨性融合,从而使脊柱获得长期的稳定性,是腰椎间盘突出伴不稳治疗的有效术式.
作者:胡田生;胡日鹤;胡方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直肠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Sonablate 500型“高强度聚焦超声刀”(又称“海伏刀”)治疗机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42例,治疗6个月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体积(Pv)、残余尿(RU)及大尿流率(Qmax).结果 4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后平均随访6个月,IPSS由术前(25.9±4.7)分降到术后(14.5±5.1)分,QOL由术前(4.1±0.8)分降到术后(3.1±1.1)分,Pv由术前(66.8±20.9) ml下降到(50.4±21.7)ml,Qmax由术前(9.4±4.0)ml/s增加到术后(14.4±4.4)ml/s,Ru由术前(145.3±43.3)ml降到术后(58.7±21.9)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体积(Pv)、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RU)均达到满意的效果.结论 经直肠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可以作为一种微创、无痛苦治疗前列腺增生疾病的新方法.
作者:招卫乾;张文广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A-N两班制排班模式在优质病区的运用,使有限的护理人力达到更优化的组合,来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排班的满意度.方法 将创优病区普外科采用APN排班模式的阶段为对照组,采用改革后A-N两班制排班模式的阶段(即A代表上午班,上班时间8:00 ~16:30;N代表夜班,双人上班,上班时间16:30 ~次日08:00,其中22:00~次日02:00时间段可休息1人,02:00~06:00时间段可休息1人)为实验组,评价两组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护士对排班的满意度等效果.结果 实施A-N两班制排班模式后创优病区的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护士排班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PN连续性排班模式病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N两班制排班模式能满足当下护士的需要,值得基层医院优质服务病区在排班方面借鉴.
作者:黄紫霞;陈润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上颌磨牙运用微创拔牙术的疗效.方法 将100位上颌磨牙需要拔除患者随机平分成两组,微创拔牙组使用高速涡轮机分根的微创拔牙术,创痛拔牙组使用传统劈冠分根拔牙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疼痛、畏惧症、牙槽窝的完整性及术后肿胀度.结果 微创组患者的术中疼痛、畏惧症及术后肿胀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微创组患者术中牙槽窝的完整性明显高于传统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创拔牙术应用于上颌磨牙的拔除较传统拔牙术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曾远胜;黄娴君;麦海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乳腺专科组护士术前访视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乳腺科6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专科组护士进行术前访视,对照组采用一般的访视方法,登记两组术前访视单,记录SAS值、收集手术患者术后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焦虑值低于对照组,心理状态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专科组护士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前访视,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提高对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林小茜;陈小花;李明明;蔡琼珠;梁倩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严重压疮护理治疗中陪护人员的教育与培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的100例陪护工作人员护理工作情况,依据是否实施教育及培训管理将陪护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结果 观察组对压疮发生风险因素的一般认识、对压疮的认识、对压疮的态度、防治压疮的行为意向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陪护人员实施严重压疮相关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培训,明显提高了护理工作人员的防治压疮风险意识,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为医院创建优质护理服务莫定了良好的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妮;谭文惠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