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丰年
目的 探讨洗胃在急性乙醇中毒救治中的必要性.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期间122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将其分为洗胃组和非洗胃组,其余治疗措施相同,比较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非洗胃组与洗胃组在预后上无统计学差异;并发症发生率非洗胃组4.8%,洗胃组18.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统计表明,对于急性乙醇中毒洗胃治疗较非洗胃无优越性,且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不推荐洗胃.
作者:钱进;宁果豪;罗中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院自1999年12月以来开展了新式剖宫产术(即Misgav-Ladach-Method剖宫产术),其采用Joel-cohen切口及独特的开关腹方式,使剖宫产手术取得了操作时间短、损伤少、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减少等好的近期效果.现将近年来我院再次剖宫产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新式剖宫产的远期效果.
作者:王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医院内部会计监管制度是指一个医院为了保障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医院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系统.
作者:秦迎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心病,有时又被称为冠状动脉病或缺血性心脏病.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常见类型.
作者:杨丽;刘海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B超定位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及其与结石部位、大小、数目等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5年12月至2006年11月间收治的258例震波碎石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统计不同部位、大小、数目结石的疗效.结果 治愈率为肾单发结石88.89%,肾多发结石66.67%,输尿管上、中段结石87.80%,输尿管下段结石96.28%.结论 体外震波碎石疗效较佳,值得在临床上有选择地应用.
作者:陈祖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INS)水平在诊断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磁珠酶联免疫法检测50例已确诊肥胖型PCOS患者和55名健康人血清INS的含量.结果 PCOS组血清INS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以INS为48.8 mIU/L作判断PCOS临界点,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84%.结论 INS对诊断肥胖型PCOS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龚显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应用微创置管吸引术救治重型高血压脑出血近、远期疗效.方法 81例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根据治疗情况分成微创组及内科治疗组,微创组(41例)采用微创置管吸引术.比较内科组(40例)与微创组近期格拉斯哥评分动态变化及远期随访结果.结果 在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救治方面,微创组明显优于内科组.结论 微创置管吸引术较内科治疗能显著改善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生命预后,降低死亡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魏兴汉;俞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糖尿病可引起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是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据糖尿病发病率全国调查情况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达4000万人[1],是全球糖尿病患者多的国家之一.目前在农村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且死亡率增长速度大于城市.现将我院收治2005年6~10月农村110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分析如下.
作者:李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末梢全血采集后不同放置时间对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检测的影响.方法 对40例患者采集末梢全血注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管抗凝,轻轻充分混匀后立即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然后分别放置10 min和30 min后再次测定;对以上三个时间测定的白细胞数、中性粒白细胞百分率(NEUT%)、中间细胞面分率(MXD%)、淋巴细胞百分率(LYMPH%)、血小板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大血小板比值(P-LCR)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0 min的结果与30 min的结果比较:白细胞数降低,血小板数升高,NEUT%升高,LYMPH%降低,MPV降低、P-LCR降低,两组结果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血小扳数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MXD%与PDW差异无显著性(P>0.05);30 min结果与10 min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0 min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直方图均出现不同程度异常,10 min后直方图恢复正常.结论 末梢全血在采集过程中由于标本或多或少有组织液混入及血小板周围环境的改变,促使血小板短时间内产生一个假性聚集现象,从而影响WBC和PLT结果的准确性,在EDTA-K2的逐渐作用下血小板解聚,结果恢复正常;末梢全血采集后放置10 min后再测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作者:苏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临床路径是医生、护士与其他人员对一特定的诊断和手术做适当的有顺序的和时间性的照护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佳的照护品质.我院2006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对200例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管理,旨在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医疗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洁靖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进行总结分析,按Lauge-Hansen分类:旋后内收型:3例,旋后外旋型:14例,旋前外旋型:5例,旋前外展型:4例,垂直压缩型2例;疗效根据病史、体征、X线征象做4级评价.结果 本组28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8~16周,平均12周.优23例,良2例,可3例,无差病例,优良率为89.3%.结论 通过切开复位可靠内固定可使踝关节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大限度恢复踝关节功能,获得佳临床效果.
作者:李文俊;林华秀;王小锋;陈开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ASP)对冠心病(CHD)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Platelet)功能的影响,了解它们与CHD的关系.方法 将90例CHD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口服ASP 50 mg/d,Ⅱ组ASP 150 mg/d,早餐后顿服;8周后检验两组患者的血浆CRP浓度、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除Ⅰ组CRP浓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使用ASP 150 mg/d能直接降低血浆CRP浓度、GMP-140水平和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能有效地防止冠状血管的进一步损害.
作者:黄小琪;林英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儿麻疹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54例患儿的住院资料.结果 发现发病的季节以秋冬季为主;发病年龄以14岁为主,共98例,占发病人数63.6%,小于8月龄婴儿的发病增多;并发症多,有部分病人的心肌酶升高明显.结论 小儿麻疹的临床表现有新的特征出现.
作者:郝国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多种病因造成股骨头缺血和骨细胞坏死的病理过程,已成为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近年来,创伤性、激素性及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明显增加,1997年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设立了国际骨坏死标准,简称ARC分期,得到目前多数学者采用.
作者:许小桦;王勇;吴官保;董克芳;孙绍裘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 对呼吸紊乱指数>20的患者行治疗并同时进行相应护理.结果 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100例患者的日RDI,低血氧饱和度,长呼吸暂停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治疗患者疗效明显,同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润禾;王同;李秀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黄杆菌属细菌(Flavobactenum)为存在于水、土壤和植物等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伴随着临床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和有创性检查及治疗手段的广泛开展,院内感染中黄杆菌属感染率逐年增高[1].
作者:于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2000至2006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IT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3例患儿中急性型70例,慢性型有23例,临床表现以轻中度皮肤黏膜出血为主,合并内脏出血较少,93例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血小板在2周内、1周内达正常水平分别为95.6%和77.2%.结论 小儿ITP患儿大多数为急性型,预后良好.治疗前巨核细胞数的多少有助于判断疗效.
作者:戴红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葛红汤中药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总结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为心血管神经症的患者31例,用葛红汤加味(葛根、红花、桂枝、凡参、郁金、羌活、当归等)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结果 葛红安神汤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总有效率95.5%,治愈率90.4%.结论 葛红安神汤益气养血、滋阴安神、通阳活络论是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一种有效方剂.
作者:毛晓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 atosis type 1,NF1)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神经皮肤综合征[1],多发性神经纤维瘤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发病率约为4/10万.现报道一例神经纤维瘤病妊娠期伴发,再次妊娠复发恶化的病例.
作者:周世琼;岳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疼痛是骨科手术后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不仅使患者感到痛苦,还会带来一系列生理行为反应.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lgesia,PCA)是一种新型的止痛方法,近几年来被广泛用于骨科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治疗,具有安全,药量小,疗效好,病人能主动参与到术后镇痛中来的特点.
作者:陈戈胜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