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玲;马婧淼
目的:研究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及常规组(日常护理干预)各34例,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评估时间、用药时间、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与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与常规组比,实验组护理效果显著,满意率高,P<0.05.结论: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具有有效性,缓解其自身疼痛感,改善护理效果,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其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使得终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金红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观察应用腕手矫形器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的效果.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腕手矫形器,1个月后运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表评定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上肢屈曲痉挛均有所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手矫形器结合常规康复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状态.
作者:李明;谭敏;高少君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对手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患者的护理配合进行探索.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就诊的31例手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诊治资料,分析护理配合.结果:本次探究中,31例患者术后未出现感染及血管损伤、深静脉血栓,未出现神经再损伤,随访时间6个月至24个月,共计4例患者出现了异位骨化,结果显示,优、良、可、差患者例数分别是20例、9例、2例、0例,优良率93.54%.结论:对手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患者实施护理配合,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欣甜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究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本院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实施常用抗菌药物管理,对比实施前(2015年1月-2015年12月)、实施后组间用药和理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实施常用抗菌药物管理后,用药剂量和给药时间合理率、临床合理用药率均呈现升高趋势,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且管理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呈降低趋势,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常用抗菌药物管理方法实施后,提升了抗菌药物给药时间和给药剂量的合理性,提升了临床合理用药率,减少了用药不良反应.
作者:钟衍雄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解读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与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1日到2018年1月23日期间在我院采取手术治疗的1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71)与观察组(n=7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低体温、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与术后感染均有积极作用,效果显著.
作者:王爽;何宏玉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通过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提高其生存率与治愈率.方法:探究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特征、记录临床表现,观察心理护理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患者生存率治愈率均有提高.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白血病患者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其生存率与治愈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张莉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研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本院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67.65%,且NFD、MoCA、M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刘旭婷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讨论探究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年龄在60-85岁之间,以随机数表法均分为静吸复合组、硬膜外组、全凭静脉组,每组N=40例,不同麻醉组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结果静吸复合组和全凭静脉组术后2.5h、13.5h、27h的MMSE评分较硬膜外组明显降低,静吸复合组术后2.5h、13.5h、27h的MMSE评分较全凭静脉组降低,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h、27h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比较,全凭静脉组低于静吸复合组,硬膜外组明显低于其余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不同,静吸复合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大,全凭静脉麻醉次之,硬膜外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轻,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低.
作者:尹增盛;李淑琴;崔辉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讨比较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椎结核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20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与同期收治的25例脊椎结核患者的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给予MRI检查,并对其临床影像学表现进一步对比与分析.结果经MRI检查显示,两组患者在椎旁病变类型、椎间隙变窄发生率、骨质破坏类型及椎体塌陷或成角情况均有明显差异,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在MRI影像学特征上有明显不同.结论MRI对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椎结核疾病有良好的鉴别诊断效果,能有效降低误诊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普及.
作者:刘汶 刊期: 2018年第50期
对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究,确保提供更准确的临床检验结果,辅助诊断和治疗.方法:从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生化检验的患者中随机选取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验证分析.结果:400例中检验结果不合格23例,占5.75%,造成检验结果不合格的主要因素为检验方法不当、血液保存时间及保存温度不达标,抗凝剂使用剂量不当等造成,分别为12例、7例、4例、主要原因为检验方法使用问题.结论:影响临床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较多,操作方法、标本存放时间及温度,抗凝剂原因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血液生化检验过程中,要注意将这些因素的影响减至小,确保检验结果准确.
作者:刘世光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急诊中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急诊科收治的84例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上给予其针对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心理状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科中毒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洗胃工作的配合度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玲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本文诣在探讨新生儿红臀的预防,以及床旁宣教的重要性.方法:通过母婴床旁宣教,临床护理,对新生儿进行红臀的预防与护理.结论:预防的重要性大于治疗,当护理人员进行床旁护理的时候,应将注意事项告知新生儿的父母以及照顾新生儿的家属,从而大大降低新生儿红臀发生概率、减少婴儿的痛苦.
作者:张成惠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及相关文献报道,总结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的防范措施.结果: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噪音因素等均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可采取加强安全教育、规范护理操作、加强药物管理、协调沟通、心理防护等防范措施.结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损伤风险性较高,医院应针对其职业危险因素加强配置中心管理,及护理人员职业培训,提高中心管理质量及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及心理素质,保证护理人员身心健康,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作者:王玉容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分析同时总结枕大神经痛病人接受推拿手法联合针刀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枕大神经痛病人资料72例施行分析,所选病人采取随机法加以分组,给予对照组病人针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推拿手法,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将所得各项数据施行统计学计算.结果: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针对枕大神经痛病人,为其提供推拿手法联合针刀治疗效果理想,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麻东阳;齐伟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神经源性膀胱是骶髓平面以上脊髓损伤临床常见合并症之一,大多病患接受留置导尿的被动护理,不利于膀胱管理,不能有效减少泌尿系统并发症,更不利于患者回归家庭与社会.间歇性导尿术被国际尿控协会推荐为管理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首选方法.这种技术的推广需要医护患积极参与,患者或家属熟练掌握的一种自我护理方法.为了解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此项技术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我们作了相关调查报告.
作者:兰娟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分析肝胆管结石的临床分型并就不同手术方式的相关治疗情况进行研究和对比.方法:在我院接受肝胆管结石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病情均经胆道造影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根据患者病情为提供针对症治疗,主要包括肝脏切除术、胆道探查取石术以及胆囊肠管吻合术、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等,对比手术相关指标.结果:采用HT联合BDE以及HJS、HT联合BDE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明显较接受其他术式的患者长,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HJS、HT联合BDE手术治疗时间明显长于HT联合BDE手术治疗时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术式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管结石疾病Ⅰ型患者可采用肝脏切除术联合胆道探查取石术或者肝脏切除术,Ⅱa型、Ⅱb型患者或者Ea型患者可采用肝脏切除术联合胆道探查取石术,Eb型以及Ec型患者可采用肝脏切除术、胆肠吻合术联合胆道探查取石术.
作者:王永平;侯勇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意义]分析剖宫产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过程]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100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5年9月~2017年5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直接实施剖宫产治疗,对照组则采用正常分娩方式.[结果/结论]观察组成功分娩率明显比对照组高10.0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比对照组低,另外,观察组患者的血压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有效保证产妇的血压情况,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切实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临床意义较为深远.
作者:王琳 刊期: 2018年第50期
人工智能涵盖了包括机器人学、语音识别、自然语言识别与处理、图像识别与处理、机器学习等众多学科和技术.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本文将对其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进展按虚拟分支和物理分支两个方面做简要概述,主要介绍其在医学影像学、临床辅助诊疗、药物研发、手术机器人、护理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誊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研究临床路径护理模式用于垂体瘤手术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94例垂体瘤病人,全部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82.98%)(P<0.05).结论: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垂体瘤手术病人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尹成成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应用高频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4月诊治的3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阑尾炎组)及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淋巴结炎组)50例,入院后均进行高频超声诊断,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及诊断准确度情况.结果:淋巴结炎组厌食、恶心呕吐、右下腹压痛、转移性右下腹痛、腹部肌紧张、反跳痛与阑尾炎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显著,为临床实施鉴别诊断时首选的诊断方法.
作者:李义春 刊期: 2018年第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