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薇;周致敢
目的 观察推拿治疗冠心病稳定劳累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初步揭示推拿治疗该病的机制.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推拿治疗组与口服丹参滴丸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与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推拿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90.0%.结论 推拿疗法对稳定劳累性心绞痛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改善患者的心脏供血.
作者:李华东;毛树文;毛德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节段弓丝技术是新近在临床上广泛开展的固定矫治技术之一,虽然它有明显的适应证和应用范围,但由于它具有设计灵活、短小简便、成本低廉、患者舒适等优点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几年来我科采用节段弓丝矫治了60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颖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本院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 采用支原体药敏检测试剂盒进行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培养,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 在262例支原体培养阳性病例中,UU阳性224例(85.5%),MH阳性4例(1.5%),UU、MH混合感染34例(13.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UU对交沙霉素的敏感率为94.6%,对强力霉素、阿齐霉素的敏感率都为92.0%,其次是克拉霉素敏感率为85.3%,美满霉素敏感率82.6%.MH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UU+MH混合感染以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敏感.UU和MH无论是单一感染还是混合感染,对红霉素、环丙沙星耐药性高.结论 生殖道支原体治疗以四环霉素及大环内脂类药物为敏感,首选药物以交沙霉素、强力霉素、阿齐霉素、美满霉素为主,开展体外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作者:李珍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可达龙)和盐酸普罗帕酮(心律平)转复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7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在常规治疗相同的条件下随机分成可达龙组(24例)和心律平组(23例).可达龙用法为:首剂150 mg,30 min后未转复窦性心律,可再给以150 mg静脉注射,继之0.5~1.0 mg/min持续静滴1~3 d,静脉用药同时给予口服胺碘酮,第一周200 mg,3次/d,第2周200 mg,2次/d,第3周200 mg,1次/d(24 h总量<1 200 mg);心律平用法为:首次负荷量70 mg,若无效30 min后可重复70 mg,大累计量210 mg,次日开始口服心律平片0.2 g,3次/d.观察一周内房颤转复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可达龙组有效率75%(18/24),心律平组有效率43.5%(10/23),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均未见复律后严重心动过缓、窦房和房室阻滞、窦性停搏等.结论 可达龙转复阵发性房颤有效率优于心律平.
作者:张利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EM)及其衍生物对许多革兰阳性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对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立克次体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其良好的抗菌作用使该类药物在感染性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EM及其衍生物在治疗非感染性疾病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就这些方面的临床应用作一讨论.
作者:张宏年;吴歆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与冠脉再通的关系.方法 57例STEMI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溶栓后90min进行冠脉造影,观察罪犯血管的再通情况.结果 溶栓治疗中46例(80.7%)发生心律失常,冠脉造影再通(TIMIⅡ级或Ⅲ级)42例(73.7%),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多发生在再通组.结论 STEMI溶栓治疗时再通组的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常见,它是提示冠脉再通的较可靠指标.
作者:具星爱;季宪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药房药师如何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药师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病人为中心,与医师及时沟通,努力扎实学好业务理论知识,为病人做好用药指导.结果 保证了临床合理、规范用药.结论 药房药师提高药学服务质量非常重要.
作者:岳亿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研究中医心理疗法与催眠术心理治疗神经症的疗效.方法 按中国神经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R)筛选神经症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分别实施中医与催眠术心理疗法治疗,以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为疗效评定工具,将两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中医心理疗法治疗有效率83.3%,催眠术心理疗法治疗有效率86.7%.结论 两种疗法治疗神经症疗效显著,但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作者:张玖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肌酶水平对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2例窒息新生儿为实验组,另外收集10例同期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经股静脉穿刺采血2 ml,分离血清,在24 h内测定心肌酶活性,同时做心电图检查,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两组血清心肌酶测定结果比较显示两组血清心肌酶均值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窒息组均出现心电图改变.结论 血清心肌酶活性测定及心电图检测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监测和诊断的指标,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王晶瑶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和掌握万盛区性病流行动态,为有关部门防治性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全区报告性病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 2006年全区报告性病6种,共计532例(外地5例),发病率为197.04/10万,报告发病率与去年相比上升50.28%.发病年龄高峰在20~39岁,占65.04%;职业以无(待)业人员发病高,占39.66%.结论 2006年万盛区性病有上升趋势,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性病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
作者:谢跃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针对药品的服务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服务,保证药学服务质量是保证大众用药安全、有效,保障大众健康的关键一环.
作者:叶小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整体化护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人们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病人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术室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化护理,显示了护理人员的内在价值,密切了医护患之间的关系,促进了护理专业的发展,得到病人及家属的一致肯定.现就我院开展整体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与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姚慧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眼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减少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23例眼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的患者应用冠状切口,术中均使用微型钛板或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结果 23例患者均无面神经永久性损伤,未发生手术后切口感染,术后所有咬合关系紊乱的患者均得到满意恢复,面形恢复较满意.术后眼球内陷、复视均恢复满意.结论 眼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适宜使用头皮冠状切口,熟练掌握颞部的解刮层次至关重要,仔细保护种经及血管结构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邓四海;熊小艳;杨芳;罗和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而近20年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全世界每年约有宫颈癌发病例46.6万,其中有13万发生在中国,严重影响女性健康.
作者:王小薇;周致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以及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的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步建立,给医院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多新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及时调整、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体制,建立财务管理机制,搞好有偿服务,提高为伤病员服务的水平,保障伤病员健康需要,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和任务.
作者:庞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图文临床路径在2型糖尿病人强化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进行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人100例,分为2组,路径组(50例)应用图文临床路径进行医疗护理,对照组按常规医疗护理模式进行,比较两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病人满意度,糖尿病知识测评得分.结果 两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病人满意度,糖尿病知识测评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人强化治疗中应用图文临床路径可显著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平均住院费用,提高病人的糖尿病知识水平,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呼庆红;吕凌波;王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使用宫颈刷取样涂片和宫颈普通刮板涂片的有效性.方法 对门诊及住院病人采用普通刮板、扫帚形宫颈刷取样,进行宫颈阴道病变对比分析.结果 宫颈普通刮板涂片满意率仅达75.5%,扫帚形宫颈刷取样涂片满意率可达90.3%.结论 采用扫帚形宫颈刷取样涂出的片,可获得丰富的宫颈管细胞,使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病变的检出率提高,是临床宫颈病变筛查的取样好方法.
作者:肖永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二病并存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 对63例糖尿病与甲亢并存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患者中甲亢合并糖尿病的有52例(占82.5%),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有4例(占6.3%),二病几乎同时发现者7例(占11.1%),二病综合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空腹及餐后血糖均得到较好控制,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均恢复正常.41例心动过速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12例扩大的心脏缩小,8例的心衰得到纠正.结论 应加强对糖尿病与甲亢二病并存的认识和诊断,兼顾治疗.
作者:王奕晖;谢帕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是产科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4 h后,称为晚期产后出血.本文对我院2000年6月至2006年11月,收治的30例晚期产后大出血的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谢黎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再灌注治疗结果.方法 51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37例行介入治疗,10例行溶栓治疗,4例予保守治疗;运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住院死亡率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关系作回归分析.结果 51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37例成功行介入治疗,无1例死亡,发生心绞痛5例;10例行溶栓治疗,临床判定再通4例,7例发生心绞痛,3例死亡;4例保守治疗,死亡1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右心衰合并心源性休克、女性、年龄、多支病变均为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较高,心脏功能、年龄、性别及血管病变严重性对其具有重要影响;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疗效在降低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特别是合并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方面优于溶栓及保守治疗.
作者:吴君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