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第二产程异常时剖宫产和产钳助产的临床分析

邓萍萍

关键词:第二产程异常, 产钳, 剖宫产
摘要: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异常时两种分娩方式的选择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对2007年1月~2010年10月住院分娩的产妇第二产程异常时两种难产手术方式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产妇从决策到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软产道损伤、切口感染、新生儿窒息和损伤的情况.结果 产钳助产组决策到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短于剖宫产组,术中出血、切口感染例数少,新生儿窒息程度轻,损伤小,两组比较,均p<0.05;仅发生软产道裂伤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产钳助产对母婴有利,可降低剖宫产率,在产科处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代医院杂志相关文献
  • 丙泊酚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随着溶栓疗法、动脉搭桥术、胸腹主动脉瘤手术的建立和推广,使缺血器官、组织更快地重新获得血液供应,明显减少了细胞损伤,提高了临床疗效.但是,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中也发现,恢复血液循环后,部分动物和患者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反而加重.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 ,SCI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表现为明显的二次损伤的特点.临床上,人们正在努力寻找更加简便、安全和有效的脊髓保护措施,出现了缺血预处理、亚低温技术、高压氧治疗、药物治疗等.大量研究证明了一些麻醉药物、激素类药物及中药制剂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此文就近年来麻醉药物丙泊酚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文立红;肖晓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第二产程异常时剖宫产和产钳助产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异常时两种分娩方式的选择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对2007年1月~2010年10月住院分娩的产妇第二产程异常时两种难产手术方式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产妇从决策到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软产道损伤、切口感染、新生儿窒息和损伤的情况.结果 产钳助产组决策到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短于剖宫产组,术中出血、切口感染例数少,新生儿窒息程度轻,损伤小,两组比较,均p<0.05;仅发生软产道裂伤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产钳助产对母婴有利,可降低剖宫产率,在产科处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邓萍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细化入院办理指引提高病人满意度

    目的 探讨提高患者在办理入院的过程中满意度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 分析影响病人满意度的因素,制定办理入院手续操作指引.结果 护士办理入院手续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得到提高(52.5%升至85.7%).结论 制定并实施细化工作指引,能有效提高住院处工作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黎少琴;吴炜樱;肖桂娴;刘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优化细节管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目的 避免用药护理缺陷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细节分析,运用细节管理的方法进行细节改进,评价效果.结果护理细节管理保证了患者的安全用药.结论 加强护理细节管理实现了用药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保证了临床用药护理安全.

    作者:曾林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中药配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围手术期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3月~2010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2组均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组配合中药治疗,比较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术后6、9个月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 治疗组受伤后距手术平均时间(7.3±1.2)d、骨折临床愈合平均时间(3.4±1.1)个月、部分负重平均时间(2.6±0.8)个月,术后6、9个月的膝关节功能恢复评定优良率88.9%、91.7%;对照组受伤后距手术平均时间(12.8±2.6)d、骨折临床愈合平均时间(4.5±1.3)个月、早负重平均时间(3.9±1.1)个月,术后6、9个月的膝关节功能恢复评定优良率77.8%、80.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配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围手术期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能弥补单一治疗方式的不足,是该类骨折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杨辉;蔡维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全国县级医院建筑设计的状况评析与启示(一)

    我国县级医院的实际病床规模从上百至上千张不等;房屋的建筑面积也从上万平米至上十万平米的都有,差距非常大.目前,县级医院除了在医疗技术、科研方面可能与城市大型综合医院或大型专科医院存在一定差距外,在其他诸如床位建设、建设规模、医疗设备的配置等方面已经与城市综合医院相差无几.而且县级医院在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卫生管理以及体检和健康普及等功能方面都更加强化和全面.近几年来,在中央财政、地方政府和卫生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分批分期展开了建国以来大规模的县级医院建设,全国的县级医院建设已经呈现了一个崭新而前所未有的面貌.

    作者:张九学;鱼献珍;张文俊;梁达伟;陈俏樾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外周动脉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比较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MS)、高血压、MS三组群体PAD发病率及PAD发生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2005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确诊符合高血压合并MS、高血压、MS诊断标准的三组群体共1 982例.其中男女之比861:1 121,平均(59.2±7.3)岁,平均血压(151±15)/(91±10)mmHg.随访中行踝臂指数(ABI)测量并做动态监测.分析三组群体PAD发病率及高危因素.结果 高血压合并MS组PAD发病率(35.12%)与高血压组PAD发病率(21.04%)及MS组PAD发病率(22.15%)比较有明显差异,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高血压合并MS患者中,PAD组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吸烟明显高于无PAD组(p<0.01).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危险因素与PAD的发生相关.结论 高血压合并MS组PAD发生率高于高血压组和MS组.PAD与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密切相关.

    作者:邝鸿生;林宇鹏;谢阳;林锐;陈扬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石英纤维桩在后牙桩冠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石英纤维桩在后牙根管治疗术后桩冠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患者 62例,76颗磨牙.所有患牙均为牙周组织健康、牙根粗大,因牙髓炎等疾病已行完善根管充填治疗,根尖区无阴影.采用RTD公司固位增强石英纤维桩,联合烤瓷冠完成修复,随访1~3年,观察临床修复效果,并对其临床应用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62例76颗根管治疗术后患牙,随访1~3年成功59例(无根折、根裂及牙松动,牙龈颜色正常),失败3例,其中1例脱落,2例失访.结论 固位增强石英纤维桩核系统修复根管治疗术后患牙,修复成功率高,是符合牙体生物性能有效的修复方法.

    作者:魏彤;丁建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339例门诊病人投诉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门诊病人投诉的原因并制定相关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门诊339例有效投诉,对投诉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对策.结果 339例投诉记录中,病人对服务态度投诉多,共计134例,占全部投诉的39.6%,其次为就诊流程,共计96例,占28.4%.结论 为有效降低门诊病人投诉率,医院应增强服务意识,提供优质亲情服务;改善就医环境,简化就医流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诊疗质量;加强医患沟通艺术.

    作者:陈木莲;梁洁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数据挖掘在医疗临床路径中的应用

    医院信息系统在我国医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还未被充分利用.数据挖掘优势就在于对数据的利用,其在金融、电信、制造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而临床路径的制定,从临床医学的角度来看,是一个非常复杂、困难和充满争议的问题,因此结合数据挖掘的方式进行分析,有利于病种质量、诊疗行为规范以及费用控制,可以制定出符合诊疗规范的临床路径.

    作者:王建强;仲晓伟;杨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改良式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256例分析

    目的 探讨改良式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采用改良式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256例.结果 237例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良好.术后随访1~6个月,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的(7.6±4.5)ml/s升高到术后的(22.6±4.7)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27.5±4.6)分降低至(7.4±2.8)分;生活质量评分由(4.5±0.5)分降低至(2.6±0.8)分;剩余尿量由(78.0±85.0)ml减少至(25.0±30.0)ml.6例发生膀胱颈挛缩症,5例发生前尿路狭窄,行尿扩或TURP后症状改善;8例发生轻微尿失禁,半年后缓解;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改良式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具有安全性、疗效确切、前列腺切除率高、并发症少,在基层医院及相对落后的地区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辉华;陈宁;邓助朋;刘东彪;陈结能;周晓凡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自动清洗消毒机的管理

    目的 保证清洗消毒灭菌效果及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对全体工作人员的理论和实践操作反复、强化培训,对出现的故障科会及时反馈,张贴故障代码与处理方法手册,以提高全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结果 通过全员培训,转变了工作理念,注重日常维护保养,能正确识别报警内容并能及时排除,提高了人员操作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结论 摒弃既往工作人员重使用轻保养,重修理轻维护的观念,提高了清洗机的运行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保证了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刘晓红;李玉玲;沈常霞;王恩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机械通气患者人机对抗原因分析及处理策略

    目的 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人机对抗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科46例人机对抗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机械通气患者发生人机对抗原因:主观不能耐管10例,痛疼、焦虑所致7例,气道分泌物增多6例,病情变化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当6例,心力衰竭4例,哮喘持续状态3例,气囊漏气、管道漏气3例,高热、抽搐2例,导管过深2例,气胸1例,单肺通气1例,呼吸机故障1例.结论 人机对抗的发生均有其诱发因素,影响人机同步性的原因主要包括气道因素、呼吸机因素及患者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气道管理、设置合适的参数、及时祛除诱因等可有效避免和减少人机对抗的发生.

    作者:黄道永;陈矛;林凯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医疗新技术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随着医疗技术准入制度的不断完善,对医疗技术应用的监管越来越严格.笔者以医疗新技术管理档案为主题,分析医疗新技术管理档案的重要性和现状,结合在新形势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提出规范建立医疗新技术管理档案的对策,以促进医疗新技术的安全、合理和规范开展.

    作者:臧鑫;王玉享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人脐带血采集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人脐带血采集数量和质量的若干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实践,提高脐带血采集数量和质量.方法 回顾本院2008年6月至2010年12脐带血采集情况,分析脐带血采集率、废弃率以及医务人员操作技术、产妇、胎儿等若干影响因素.结果 产妇分娩数8 432例,采集脐带血1 661例,采血率 19.70%,废弃率19.21%.医务人员操作技术、分娩方式、婴儿体重、胎盘娩出方式可影响脐带血采集数量和质量(p<0.05).结论 选择合适的供应者,提高采集技术,加强无菌意识,可有效提高脐带血采集数量和质量.

    作者:吴秀娥;温素芬;王桂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婴幼儿肠套叠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目的 讨论B超及X线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 B超诊断及 X线平片检查并经手术或X线下空气灌肠确诊的肠套叠患儿(54例)的相关病例资料.结果 超声误诊2例,准确率为96.3%,X线误诊2例,准确率为96.3%.两者的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两种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对婴幼儿肠套叠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艺玲;陈德敏;吴淑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规范化胰岛素注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目的 探讨规范化胰岛素注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在社区中选取60例未规范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仅进行饮食和运动宣教,试验组30例在饮食和运动宣教基础上,再进行规范胰岛素注射技能培训,比较6个月后两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FPG、2hPG和HbA1c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低血糖事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规范化胰岛素注射有助于有效控制血糖.

    作者:毛林浩;王飞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出院病人电话回访结果分析

    电话回访是利用现代通信工具,在医院与家庭成员间建立互动交流的平台,以进一步帮助患者康复,是医院走向社会的一种延伸服务方式[1].我院从2005年6月开始,开展对出院病人电话回访工作,了解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感受,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有哪些需求,以便我们收集、整理、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作者:叶金松;刘灿均;叶玉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正确引导非正式组织对繁荣民营医院文化的几点思考

    分析了非正式组织与民营医院文化建设的关系,并通过所在医院引导非正式组织发展繁荣了医院文化的实例,得出非正式组织对推动民营医院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并就民营医院如何正确引导非正式组织发展,从而繁荣民营医院文化提出了几点思考.

    作者:夏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0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观察组)和100例健康体检儿童(正常组),使用PH IL IPS-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比较两组检出淋巴结分布、大小,并观察组淋巴结回声性质.结果 观察组检测出淋巴结位于右下腹和脐周者多于正常组(p<0.05),观察组淋巴结横径为(6.6±1.4)mm,纵径为(14.1±5.0)mm,观察组低回声型73例,等回声型20例,混合回声型8例.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是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莹;刘滨月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现代医院杂志

现代医院杂志

主管:广东省医院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