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稚梅
目的 探讨护士长工作倦怠感、工作压力源及组织支持感的水平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深圳市宝安区5家综合医院的120名护士长的工作倦怠感、工作压力源、组织支持感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护士长的工作压力为较高水平,其首要工作压力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大压力源为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和工作量太大,护士长情绪衰竭、工作冷漠感与工作无成就感均为高度;护士长的工作压力与情绪衰竭和工作冷漠感呈正相关,与工作无成就感相关性不大;护士长组织支持感较低,组织支持感和工作倦怠呈负相关.结论 护士长的工作倦怠感严重,并受工作压力及组织支持感影响,建议关注护士长工作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压力源采取措施减轻压力,提高护士长组织支持感,有利于减轻工作倦怠,提高工作绩效.
作者:滕蓬霞;季艳;陈立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检测Apelin/APJ在胎儿生长受限(FGR)患者与正常孕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选取FGR患者20例(研究组),正常妊娠妇女20例(对照组),分娩时收集其胎盘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胎盘组织中Apelin/APJ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 Apelin/APJ在FGR患者的胎盘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结论 Apelin/APJ的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FGR的发生和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江燕萍;孟锦绣;林燕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报道血液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采用国产自体-3000P型血液回收机,配肝素抗凝剂,对218例腹腔内出血或术中大出血实施血液回收,术前及回输血后查凝血功能PT、APTT、TT及FIB.结果 平均每例回收原血1277 ml,全组未出现输血反应及感染等并发症;随机抽样检查100例回输血后凝血功能,与术前对比四项数值改变均无显著性差异,未出现术后异常出血情况.结论 应用血液回收机行自体血回输临床应用安全,操作过程应严格遵守医疗护理操作常规.
作者:徐婵玲;孙业安;姚伟;吴汉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定期医疗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此项工作如果不做或做不好,将降低统计工作的作用.可以确切地说,没有统计分析,统计工作就没有活力、没有发展,也没有统计工作的地位.所以统计工作者必须学会写统计分析,积极地为领导决策服务,这既是统计工作者的职责,也是统计工作的终目的.
作者:杨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Ro25-6981对大鼠吗啡耐受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理.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C1组):蛛网膜下腔注射0.9%生理盐水25 μl;溶剂组(C2组):蛛网膜下腔注射5%二甲基亚矾(Dimethyl Sulfoxide,DMSO)溶剂25 μl;鞘内注射组Ⅰ(R1组):蛛网膜下腔注射Ro25-6981注射液 25 μl(50 μg);鞘内注射组Ⅱ(R2组):蛛网膜下腔注射Ro25-6981注射液 25 μl(100 μg).四组大鼠完成鞘内注射后,参照文献[3]方法分别建立慢性吗啡耐受模型.注射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采用热水甩尾法(hot-water tail-flick)测定甩尾潜伏期(Tail Flick Latency,TFL)的变化来评价吗啡的镇痛效果,同时采用斜板实验方法进行运动功能检测.结果 同C1组比较:R1组第3 天和第5天MP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2组各时间点MPE%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C1和C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第1天比较:R1组第5天和第7天MPE%逐渐降低(p<0.05),第3天变化不明显;R2组第7天MPE%明显降低(p<0.05),第3天和第5天变化不明显(p>0.05).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斜板角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25-6981鞘内注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鼠慢性吗啡耐受的形成且不影响运动功能,表明NR2B在吗啡耐受形成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作者:郑彬;付晓东;索琨;佘守章;许立新;许学兵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职业生涯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医院年轻化、高学历、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较多,如何对青年医务工作者进行职业生涯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本文从职业生涯管理的理念、附属医科大学青年医务工作者现状及职业生涯管理的作用进行研究,从组织的角度提出若干青年医务工作者职业生涯管理的对策,为医疗机构青年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生涯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陈焱;陈立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人、财、物、时间是管理的基本要素,在这几要素里人是其中重要的一个要素,这是因为其他的几个要素基本上都是由人去操控的.因此怎样提高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直是领导们在探讨的一门科学.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行,对医疗机构来说,面临着一项新的挑战,对医疗机构的领导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领导班子在不断地探索中,提出了质量圈的管理理念.
作者:江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郴州市不同等级医院收治的住院儿童的疾病构成,探讨儿童患病就医及对医院选择的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2008~2010年3年间郴州市各地区不同等级医院,收集儿童住院病人的病案首页中的出院诊断及年龄、性别、出院诊断等资料.结果 郴州市不同等级医院的儿童住院病人都以呼吸系统疾病常见,医院等级不同住院儿童系统疾病的分布情况也呈现出一定梯度.结论 住院儿童病人的就诊流向分布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各等级医院住院儿童人数的分布不均,导致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
作者:黄湘雯;吴志坚;刘劲松;陈亚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1 h,对产房空气中细菌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细菌菌落总数多少及是否有致病菌为观察指标.采用沉降法收集产房的空气样本.以血琼脂平板分别采集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前,有开窗通风1 h且每天2次及消毒前无开窗通风1 h每天2次的空气样本,在37 ℃培养48 h观察结果计算细菌落数及致病菌情况.结果 开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前开窗通风1 h每天2次组空气中细菌菌数为(80±13)cfu/m3,无致病菌.消毒机消毒前无开窗通风1 h每天2次组,空气中细菌含量为(146±21 )cfu/m3,没出现致病菌.两组空气细菌菌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空气消毒合格率均达100%,但两组消毒后平均菌落数相比有极显著差异.开窗通风1 h每天2次后消毒组空气中细菌含量明显低于无开窗通风1 h每天2次后消毒组.结论 开窗通风可以降低产房中空气细菌污染.有条件的情况下产房必须每天开窗开门通风2次,每次1 h后再使用消毒机消毒有利于产房的感染控制.
作者:谭海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制订消银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消银颗粒中黄芪、黄连进行定性鉴别;以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为指标,进行消银颗粒中苦参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研究.结果 建立了制剂中黄芪、黄连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建立了苦参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结论 制订的质量标准简便易行,能够用于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郎燕静;郎闯;俞忠明;章建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和探讨羊水栓塞的抢救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2011年2月6日1例顺产后羊水栓塞产妇抢救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通过医务人员迅速识别,及时抢救,护理人员积极配合,抢救成功.结论 尽早识别羊水栓塞,熟练掌握羊水栓塞的抢救流程和护理措施是羊水栓塞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伍东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胰肾联合移植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选择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连续监测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电图和脉搏氧饱和度.定时检测血糖和动脉血气.酌情调控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和扩容速度.结果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血糖波动不大.结论 全身麻醉可控性高,安全性好,患者舒适.围术期管理的关键是充分的术前准备,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和调控血糖水平.
作者:刘洪珍;杨承祥;欧伟明;张文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医院合同制工人是直接与医院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工人,主要从事辅助性、临时性、替代性工作,保障临床一线的需求.随着医院合同制工人数量逐渐增加,医院承担的管理成本和用工风险也相应提高.因此,医院积极探索,通过外包、劳务派遣等方式,对合同制工人用工形式进行改革,做到既保障临床需求、提高合同制工人的积极性,又能实现合法、高效、低风险用工.
作者:李振燕;贾存波;代郑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50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以青壮年男性、无业人员居多;精神症状以幻觉妄想、情绪障碍、冲动为主.结论 经系统治疗护理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症状得到缓解,但出院后复用精神活性物质复发病再住院发生率亦高,这类患者需要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长效机制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邱秀英;黄慈芬;曾美平;张文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新闻宣传是展示医院风采、树立卫生系统良好的社会形象的有力手段,是医院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本文论述了新闻宣传在医院文化建设中作用.
作者:宋忠雷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本文揭示了阅读疗法的本质、概念及正确的运用方法,并将其视为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模式进行探讨.
作者:陈艳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2011年8月4日,<现代医院>杂志社记者来到东莞市人民医院采访.一踏进院区,清新典雅的现代化医院建筑群映入眼帘.
作者:梁若柽;冯濂波;梁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血源性病原体接触登记表的应用状况,为临床建立完善职业暴露处理系统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卫生部2004年颁布<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2009年颁布<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等法律规范,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订新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登记表,对上报的48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登记表进行分析.结果 低年资、低学历、低职称的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居多;发生率高的季节、地点、原因分别是第1季度37.5%,门急诊41.67%,病人躁动引起41.67%;97.92%由锐器伤引起,其中空心针占70.83%,54.17%无采取防护措施;95.83%医务人员掌握完善的处理措施,72.92%感染源得到了明确,无一例医务人员生因职业暴露发生血源性疾病的感染.结论 职业暴露处理措施、流程完善,血源性病原体接触登记表资料信息收集全面,有助于职业暴露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尽可能避免发生血液性感染疾病.
作者:谭丽嫦;吴云雁;宋茂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在药物治疗方面的影响因素作分析评价,为规范AMI的药物治疗提供改进意见.方法 抽取我院95份AMI归档病历,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单病种质量管理改进评价指标要求,对影响药物治疗达标的原因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改进意见.结果 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应用全部达标,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的使用达标率相对偏低,反映在临床对这两类药物的禁忌证不能严格把握.结论 AMI药物治疗整体合理,临床需进一步对AMI的药物治疗进行规范化管理.
作者:刘广倩;姚国新;徐永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胆道出血疾病的护理要点,配合介入栓塞治疗,提高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2月~2010年12月18例胆道出血疾病的介入栓塞治疗的手术前、中、后的综合护理效果.结果 17例患者经过介入栓塞治疗成功,1例失败.本组患者无穿刺部位出血的情况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股动脉血栓并发症,护士及时发现,立即报告医生,行溶栓治1疗,预后好,无严重后果.结论 术后的严密观察和护理可提高栓塞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栓塞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是护理的关键,临床应建立介入术后护理观察单,规范介入术后护理流程.
作者:冯翠菊;凌冬兰;颜柳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