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思贤;曾晓波;饶东
目的 探讨乙肝e抗原定性和乙肝前S1抗原滴度变化测定在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治疗过程中预测新生儿产前免疫阻断的效果.方法 抽取孕妇产前注射免疫球蛋白后的外周血和分娩过程中的脐带血各3 ml,用ELISA法测定HBeAg;用ELISA法倍比稀释作滴度检测前S1抗原.结果 HBeAg(+)的母亲,同时PreS1(+)者,脐血中HBeAg阳性率为45.4%;HBeAg(-)的母亲,同时PreS1(+)者,脐血中HBeAg阳性率为23.1%;HBeAg(-)和PreS1(-)的母亲,脐血中HBeAg阳性率为25.0%;23例产前已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母亲,只有3例脐血中HBsAg为阳性,阳性率为13.0%.结论 孕妇产前注射免疫球蛋白,能有效的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前S1抗原可作为HBV复制和传染性的一种指标.
作者:张秀英;余进胜;陈惠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欣母沛治疗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对本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5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应用常规的方法治疗无效,给予欣母沛250 μg宫体或深部肌肉注射.结果 55例患者均显效,一例在家分娩大出血者来院经用欣母沛250 μg治疗2次,仍反复出血增多,因失血性休克转上级医院治疗,总有效率98.2%.结论 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好,安全、可靠、不良反应轻微,应及早应用,以减少产妇出血量及减少临床用血量.
作者:江玉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初步评价Test-1血沉仪并观察在儿童呼吸道炎症疾病及免疫性疾病中红细胞沉降率(ESR)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 测定Test-1血沉仪的精密度,比较血沉仪与魏氏法测定ESR的相关性及正常对照组和疾病组的ESR和CRP指标.结果 Test-1血沉仪具有较好的精密度,中值样本和高值样本的变异系数(CV)<5.0%;与魏氏法测定ESR结果比较,两者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r=0.901),在所有疾病组中Test-1都较魏氏法检出率高.结论 Test-1血沉仪有着用血量少、速度快、重复性好、标本可作多项目检测应用等魏氏法不可比拟的优点,更适于临床的需要.
作者:陈慎;邝婉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我院急诊应用抗生素的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4月~6月份急诊处方2 186张,统计急诊应用抗生素的综合情况,分析抗生素应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结果 成人应用抗生素以氟喹诺酮类和克林霉素居首位,其次是头孢菌素类,儿童主要应用头孢菌素类.给药方式绝大部分为静脉给药,达八成以上.不合理用药问题主要有: 给药方法不合理、指征不明确、配伍不合理等.结论 我院急诊抗生素应用仍有部分偏高,存在不合理应用现象.改变现状需要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临床药师应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袁圣勇;郑李羡;黄贤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CELL-DYN3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ABOTT公司在CELL-DYN3500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推出的一款功能较强的五分类血球计数仪,它除了能将全血细胞准确计数和将白细胞分为中性粒、淋巴、单核、嗜酸粒、嗜碱粒这五类之外,还能相对较为准确地提示异型淋巴(VAR LYM)、胚细胞(BLAST)、粒系未成熟细胞(IG)、杆状核细胞(IG)、有核红细胞(NRBC)这几类细胞的百分比.
作者:刘益平;唐琼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6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彩超表现,明确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西门子Acuson Antare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15L8W,频率为5.3~10 MHz,对65例临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彩超检查,观察其二维图像、彩色血流特点及频谱特征.结果 65例患者的病变血管在二维超声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以及频谱多普勒方面均有显著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 急、慢性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表现具有显著性,彩色多普勒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具有准确、方便、安全、可重复应用等特点,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金国志;何立红;林忠超;唐妍;刘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位于源城区公园西路29号的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始建于1956年4月,原址设在青云路的县防疫站,随着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完善,二易其址搬迁至现在的公园西路29号.2009年5月,在长安路北新风路东的现代化建筑群中,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将以高精尖专科技术和先进服务理念为广大妇女儿童服务.
作者:梁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病人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间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病,同时为非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355例,同时取30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其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有137例,占38.59%;而对照组只有54例,占1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抗结核药物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肝功能损害更大,与60岁以上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损的发生时间多在用药后45 d以内,占78.31%.结论 乙型病毒标志物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化疗中较易发生肝功能损害,要密切监测,并给予护肝处理.
作者:易小萍;黄丽晶;彭学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龙胆泻肝汤常用于治疗肝经实火而致的胁痛、口苦、目赤、耳聋、耳肿和肝经湿热下注而致的小便淋浊、阴肿、阴痒、妇女带下.
作者:赵雅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健康人血尿酸水平与血脂、高血压及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 统计分析16 317例本地居民体检血压及血清尿酸、血脂浓度的测定数值.结果 血尿酸水平各年龄段男性均高于女性,不同性别年龄组血尿酸增高与高血压显著相关(p<0.0005),尿酸增高组患相关疾病(高血脂、高血糖)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男女40~49岁年龄段的血尿酸高于其它年龄段的血尿酸水平,40~69岁间男女尿酸浓度水平随年龄的增加呈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 健康人血尿酸、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并有性别和年龄的差别.
作者:李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结算方式对高血压病人就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门诊743例三种结算方式结算的高血压病人就医行为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三种结算方式的高血压病人在就诊频率、医疗费用结构上有显著不同.结论 结算方式决定了高血压病人就医行为特性,政策导向和统筹支付是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许穗;金龙伟;田军章;周丽华;余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异位妊娠是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发育,是妇产科常见的危重症病之一.它是早孕期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由于其临床表现和体征变化多样,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大约40%的异位妊娠第一次急诊就诊时被漏诊、误诊[1]49,现就我院误诊的2例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异位妊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作者:颜春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儿童闭合性脾损伤诊断和保守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近年来收治的25例儿童闭合性脾损伤的诊治情况,总结和分析临床特点.结果 儿童闭合性脾损伤保守治疗成功22例,手术治疗3例,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结论 根据损伤情况儿童脾损伤主要采用保守治疗,但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蔡新琦;崔华中;韩溟;黄铿;蔡桂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通过实施对病人的查对制度;各种体位的安全管理;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和电动止血带的安全管理;术中手术器械、敷料的管理及无菌操作的管理;术中用药、输液、输血的安全管理;转移、运送病人的安全管理等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对手术病人进行系统全面的安全管理,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系数,减少和消除手术治疗的安全隐患,减少和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陈海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运用科学发展观理论引领公立医院改革新思路,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新趋向,创建出: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趋向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有效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引导调控机制,充分发掘公立医院员工潜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各类人员争优创先的激励机制,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评价五大运行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吉琳;欧景才;田军章;王理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乌体林斯联合宣肺汤预防慢性支气管炎(CB)急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月间在我院诊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乌体林斯预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宣肺汤预防治疗,观察预防效果.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以及急性发作次数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为40.00%,对照组为17.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52.50%,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体林斯联合宣肺汤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永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为了使外科住院楼的建设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减少使用后的调整和改造.方法 依据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范文件要求,从选址-确定设计方案-平面设计-室内装修设计-洁净区域的平面布局设计-室内装修-消毒、洗手设备设施的采购安装等方面介入,参与建设全程管理.结果 外科住院楼选址合理,医务人员、病人线路分开,洁、污线路分开,手术室、ICU人流、物流线路清晰,洁物不交叉,功能布局符合管理要求.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参与医院建筑全过程的管理,为医院感染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避免了使用中一些不合理布局或不合理的流程而致的改造.
作者:张桂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临床分离的儿童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及其它12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会诊用药.方法 从新住院及门诊首诊肺炎患儿痰及咽拭子标本,经实验室分离,并采用确证试验鉴定为肺炎链球菌46株,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到的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及其它12种抗生素进行敏感性试验分析.结果 46株肺炎链球菌中,对青霉素耐药率为19.6%,中介为23.9%,青霉素不敏感菌株20株,为43.5%.对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利福平、阿奇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3.5%、91.3%、82.6%、82.6%、82.1%、81.8%和80.0%,多重耐药率为89.1%.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为0.结论 儿童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情况严峻,必须加强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和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监测,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和抗菌药物的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赵少琴;肖建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6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矫治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6例新生儿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矫治术.术中注意保暖、出入量平衡及用药的准确、预防感染、精细物品、器械的准备、敷料的清点.手术结束,将患儿安全、平稳地送入重症监护室.结果 手术护理配合顺利,6例患儿安全返回ICU.结论 熟悉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准备充分,考虑全面,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杨钊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中胸部硬膜外术后镇痛时,术毕镇痛首剂对围拔管期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开胸行非心脏手术病人随机采用气管插管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术后镇痛组(GE组)及单纯吸入全麻组(G组).GE组患者术前于T6~7或T7~8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5 ml确定平面控制在T2~T10,以异氟醚、阿曲库胺维持麻醉.G组不用硬膜外穿刺,其余麻醉诱导维持与GE组相同.两组患者术中麻醉用药无明显区别.GE组于术毕前10 min硬膜外给予镇痛药物首剂(吗啡2 mg+0.75%左旋布比卡因2.5 ml+1 mg氟哌啶稀释至10 ml).两组患者均于手术结束符合拔管条件时拔除气管导管,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拔管前即刻、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的SBP、DBP、HR.结果 两组患者在拔管前即刻、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的HR、SBP、DBP较术前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G组同术前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GE组在拔管前即刻、拔管后1min、拔管后5 min的HR、SBP、DBP的波动明显低于G组同时刻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全麻气管拔管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中胸部硬膜外镇痛术毕给予镇痛药物后,虽不能完全抑制围气管拔管期的应激反应,但可显著降低其增加幅度,提示其对拔管期应激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红新;詹锦六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