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少琴;肖建宁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加近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疗效.方法 将12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患者分别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加近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64例)及单纯穿孔修补术(64例)两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A组术后有2例出现轻度吞咽困难,2 w后症状自动消失;6例发生腹泻,给予易蒙停2 d后症状缓解.B组7例发生腹泻,给予易蒙停等药物3 d症状消失,10例仍有术前类似的溃疡性疼痛,服用奥美拉唑加羟氨苄青霉素加灭滴灵1~2 w症状逐渐好转,均无死亡病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穿孔修补加近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对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修补术,适合急诊手术和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刘庆祥;伍启春;钟春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两种疗法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实验组68例采用奥曲肽0.1 mg静脉缓注,继而以0.3 mg加入5%葡萄糖500 ml或生理盐水500 ml,按25 μg/h持续静脉滴注.对照组70例采用垂体后叶素0.1~0.2 u/min持续静脉滴注.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89.7%,对照组有效率71.4%,两者对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实验组有3例发生轻微腹痛,发生率约4.4%.对照组有18例出现腹部绞痛、血压升高、头晕、频繁便意感、胸闷、心悸等,发生率约25.7%,两者对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余韩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重症肌无力(MG)合并胸腺瘤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2月~2008年5月本院3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临床资料.按改良Osserman标准分为Ⅰ型11例,Ⅱa型9例,Ⅱb型13例,Ⅲ型2例,随访结果按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效进行评价.结果 35例无手术死亡,3例术后早期发生MG危象,经气管切开、辅助呼吸等抢救治疗治愈.随访30例,术后重症肌无力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6例,无效2例.结论 完善围手术期管理,减少MG危象的发生,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李锐凯;洪瑞;方伟群;吴华祥;方瑶纯;杨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输血前患者的感染状况,强调相关感染性检查项目设立的重要性.方法 检测726例患者输血前乙肝两对半,丙型肝炎抗体,梅毒螺旋体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并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 726例标本中HBsAg阳性率为11.98%,抗-HCV阳性率为0.83%,梅毒阳性率为0.67%,抗-HIV阳性率为0%,ALT异常阳性率为12.53%.结论 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可减少因输血引起的的医疗纠纷和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
作者:李翊泉;张东梅;高启键;朱伯平;何雪芬;廖伟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欣母沛治疗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对本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5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应用常规的方法治疗无效,给予欣母沛250 μg宫体或深部肌肉注射.结果 55例患者均显效,一例在家分娩大出血者来院经用欣母沛250 μg治疗2次,仍反复出血增多,因失血性休克转上级医院治疗,总有效率98.2%.结论 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好,安全、可靠、不良反应轻微,应及早应用,以减少产妇出血量及减少临床用血量.
作者:江玉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初步评价Test-1血沉仪并观察在儿童呼吸道炎症疾病及免疫性疾病中红细胞沉降率(ESR)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 测定Test-1血沉仪的精密度,比较血沉仪与魏氏法测定ESR的相关性及正常对照组和疾病组的ESR和CRP指标.结果 Test-1血沉仪具有较好的精密度,中值样本和高值样本的变异系数(CV)<5.0%;与魏氏法测定ESR结果比较,两者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r=0.901),在所有疾病组中Test-1都较魏氏法检出率高.结论 Test-1血沉仪有着用血量少、速度快、重复性好、标本可作多项目检测应用等魏氏法不可比拟的优点,更适于临床的需要.
作者:陈慎;邝婉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70例病情进行性加重且发病时间在6~72 h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血栓通等常规治疗方法及联合奥扎格雷治疗,以治疗14 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评定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高于对照组的74.3%.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为(15.28±4.29)分,低于对照组的(17.62±4.15)分,两者相比,均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对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郭楚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64排螺旋CT在颌面部血管畸形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对6例颌面部血管畸形病例,行64排螺旋管CT平扫、CT血管造影(CTA)以及三维重建,评估各个图象显示病灶的效果.结果 6例患者的CT平扫片均显示病变呈边缘欠清的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病灶明显结构状强化,伴异常血管影.CTA可以清楚显示病灶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 64排螺旋CT能准确、直观地显示颌面部畸形的形态特点,对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麦栩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利维爱治疗自然绝经后妇女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94例确诊为泌尿系感染的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雌激素组局部应用雌激素软膏联合抗生素治疗,利维爱组口服利维爱联合抗生素治疗.结果 利维爱组有效46例(95.74%),雌激素组有效38例(89.36%),前者疗效优于后者;阴道健康评分亦明显高于雌激素组;泌尿系感染的复发率明显低于雌激素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利维爱联合抗生素疗法能提高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的治疗效果,减少复发.
作者:张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危机随时存在,如何正确对待危机,如何在危机发生后有效地应对、化解和利用危机,使危机的破坏性减少到低限度,并从危机中获得新生,成为当今医院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在阐述医院危机的涵义及类型、危机意识等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医院内部、公众、政府、媒体等各方面的危机处理策略,有助于医院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危机事件对医院产生的负面影响,终从危机中获利,不断提高医疗工作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作者:刘焕青;潘彦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学科是综合性医院的基本学术单元,是医院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临床学科建设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与基石,更是医院发展的命脉.本文从学科建设管理的角度去探讨医院临床学科建设的管理因素.
作者:彭庆有;冯力;杨莹;杨有业;童小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8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8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均通过膀胱镜检查获得定位诊断并均经手术治疗,其中7例行膀胱部分切除,1例行全膀胱切除术.结果 8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膀胱嗜铬细胞瘤,8例获随访,时间5个月~3年,6例痊愈,术后血压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1例于术后8个月死于脑出血,1例术后2年复发,再次手术.结论 血尿、排尿时头晕、头痛、心慌及血压升高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主要症状,尿香草扁桃酸测定是主要的定性检查手段,膀胱镜是主要的定位检查手段,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前准备同其他部位嗜铬细胞瘤,极为重要,术式选择应依据病灶大小及部位.
作者:谢军;陈光耀;梁健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ransurethral electrovaporization of the prostate,TUVP)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治疗高危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gnprostatichyperplasia,BPH)的效果.方法 TUVP联合TURP治疗42例BPH.根据sohlege手术危险分类:Ⅰ级25例,Ⅱ级17例.所有患者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24±2,大尿流率为(3.0±2.2) ml/s.残余尿量120~360 ml.结果 手术时间40~80 min,平均60.0 min.4例术后输血300 ml,1例先兆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发生,平均留置尿管5.0 d.42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1.0个月,IPSS由术前平均(24±2)下降至术后平均(8±3),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平均(3.0±2.2)ml/s升至术后平均(13.0±2.6)ml/s.术后暂时性尿失禁2例.结论 联合应用TUVP及TURP治疗高危重度BPH疗效满意.
作者:吴文校;林文彬;马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乌体林斯联合宣肺汤预防慢性支气管炎(CB)急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月间在我院诊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乌体林斯预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宣肺汤预防治疗,观察预防效果.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以及急性发作次数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为40.00%,对照组为17.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52.50%,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体林斯联合宣肺汤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永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床边紧急安置临时起搏器的配合护理及并发症预防.方法 对53例接受床边临时起搏器安装的患者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床边临时起搏器安装均成功.结论 急诊患者行紧急临时心脏起搏器抢救时,术前做好相关急救准备,术中加强配合及监护,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做好预见性护理,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及发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萍花;胡辉;李协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中胸部硬膜外术后镇痛时,术毕镇痛首剂对围拔管期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开胸行非心脏手术病人随机采用气管插管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术后镇痛组(GE组)及单纯吸入全麻组(G组).GE组患者术前于T6~7或T7~8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5 ml确定平面控制在T2~T10,以异氟醚、阿曲库胺维持麻醉.G组不用硬膜外穿刺,其余麻醉诱导维持与GE组相同.两组患者术中麻醉用药无明显区别.GE组于术毕前10 min硬膜外给予镇痛药物首剂(吗啡2 mg+0.75%左旋布比卡因2.5 ml+1 mg氟哌啶稀释至10 ml).两组患者均于手术结束符合拔管条件时拔除气管导管,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拔管前即刻、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的SBP、DBP、HR.结果 两组患者在拔管前即刻、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的HR、SBP、DBP较术前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G组同术前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GE组在拔管前即刻、拔管后1min、拔管后5 min的HR、SBP、DBP的波动明显低于G组同时刻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全麻气管拔管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中胸部硬膜外镇痛术毕给予镇痛药物后,虽不能完全抑制围气管拔管期的应激反应,但可显著降低其增加幅度,提示其对拔管期应激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红新;詹锦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根据目前医院药学对药师的客观要求与药学高等院校教育存在的差距进行分析,提出作为高等药学教育后一个阶段的实习培训,带教理念应由过去专业技术为主导转变为技术服务为主导,并阐明相关措施,对其中存在的困难进行讨论.
作者:张红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甲状腺手术患者采取术前心理护理、体位适应性训练、术中灵活体位、头颈部两侧运用冷敷等舒适护理方法.结果 舒适护理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正确应用,避免或减轻了术后患者恶心呕吐、头颈部疼痛、腰痛的发生.结论 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预防或减轻患者术后头颈部疼痛、腰痛、恶心呕吐等不适,增加了患者舒适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禤丽萍;邬佩容;莫永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注射用炎琥宁(Potassium Sodium Pehydroandrographolide Succinate for Injection)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6例给予注射用炎琥宁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1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13 d.对照组70例给予利巴韦林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1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3 d.观察患儿发热、鼻塞、流涕、咳嗽、打喷嚏、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等症状及体征.结果 治疗组86例中显效55例(63.95%)、好转25例(29.07%),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70例中显效29例(41.43%)、好转22例(31.43%),总有效率为72.8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好,显著优于利巴韦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明东;邓丽清;劳海忠;江莲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位于源城区公园西路29号的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始建于1956年4月,原址设在青云路的县防疫站,随着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完善,二易其址搬迁至现在的公园西路29号.2009年5月,在长安路北新风路东的现代化建筑群中,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将以高精尖专科技术和先进服务理念为广大妇女儿童服务.
作者:梁力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