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硬膜外麻醉术毕镇痛首剂对气管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李红新;詹锦六

关键词:中胸部硬膜外镇痛, 气管拔管, 应激反应, 镇痛首剂
摘要:目的 了解中胸部硬膜外术后镇痛时,术毕镇痛首剂对围拔管期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开胸行非心脏手术病人随机采用气管插管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术后镇痛组(GE组)及单纯吸入全麻组(G组).GE组患者术前于T6~7或T7~8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5 ml确定平面控制在T2~T10,以异氟醚、阿曲库胺维持麻醉.G组不用硬膜外穿刺,其余麻醉诱导维持与GE组相同.两组患者术中麻醉用药无明显区别.GE组于术毕前10 min硬膜外给予镇痛药物首剂(吗啡2 mg+0.75%左旋布比卡因2.5 ml+1 mg氟哌啶稀释至10 ml).两组患者均于手术结束符合拔管条件时拔除气管导管,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拔管前即刻、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的SBP、DBP、HR.结果 两组患者在拔管前即刻、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的HR、SBP、DBP较术前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G组同术前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GE组在拔管前即刻、拔管后1min、拔管后5 min的HR、SBP、DBP的波动明显低于G组同时刻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全麻气管拔管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中胸部硬膜外镇痛术毕给予镇痛药物后,虽不能完全抑制围气管拔管期的应激反应,但可显著降低其增加幅度,提示其对拔管期应激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现代医院杂志相关文献
  • ISO质量管理体系原则在医院党建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创新医院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方法 将ISO体系原则运用在医院党建工作中.体会有效推动了医院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切实提高了医院党建工作水平.

    作者:朱敏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 总结重症肌无力(MG)合并胸腺瘤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2月~2008年5月本院3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临床资料.按改良Osserman标准分为Ⅰ型11例,Ⅱa型9例,Ⅱb型13例,Ⅲ型2例,随访结果按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效进行评价.结果 35例无手术死亡,3例术后早期发生MG危象,经气管切开、辅助呼吸等抢救治疗治愈.随访30例,术后重症肌无力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6例,无效2例.结论 完善围手术期管理,减少MG危象的发生,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李锐凯;洪瑞;方伟群;吴华祥;方瑶纯;杨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异位妊娠误诊2例分析

    异位妊娠是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发育,是妇产科常见的危重症病之一.它是早孕期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由于其临床表现和体征变化多样,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大约40%的异位妊娠第一次急诊就诊时被漏诊、误诊[1]49,现就我院误诊的2例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异位妊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作者:颜春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胃管置入长度与胃肠减压效果的探讨

    目的 探讨胃肠减压插管长度及对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胃肠减压病人随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插管长度为按眉心至脐心,即55~68 cm;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实施,插管长度约由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即45~55 cm,比较两组胃管留置时间长短和效果.结果 两组比较,实验组胃液引流量更多,腹胀明显减轻,胃管留置时间明显缩短,减轻了病人身心痛苦.结论

    作者:张惠浓;刘兆银;林宝明;彭爱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雷莫司琼预防硬膜外镇痛后恶心呕吐的价值

    目的 比较不同用法的雷莫司琼预防术后硬膜外镇痛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择期妇科手术患者120例分为雷莫司琼静脉用药组(A组)、雷莫司琼镇痛泵用药组(B组)和不用雷莫司琼的对照组(C组),每组40例.记录术中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例数.结果 三组病人术中均无恶心呕吐;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C组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无论静脉注射还是加入硬膜外镇痛泵中,雷莫司琼均能明显减轻硬膜外止痛引起的恶心呕吐.

    作者:李道兵;何灿丽;刘文养;彭思进;覃勇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谈思想政治工作在应对医院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作用应对医院突发事件是医院政工干部工作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体现.

    作者:周益民;刘淑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PBL教学法在耳鼻咽喉科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介绍PBL教学法在耳鼻咽喉科护理查房中的应用,结合典型病例设问,注重诱导和启发.PBL教学法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强化服务意识方面有明显效果,是提高护生综合素质的良好途径.

    作者:夏谷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床边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危重症抢救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总结床边紧急安置临时起搏器的配合护理及并发症预防.方法 对53例接受床边临时起搏器安装的患者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床边临时起搏器安装均成功.结论 急诊患者行紧急临时心脏起搏器抢救时,术前做好相关急救准备,术中加强配合及监护,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做好预见性护理,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及发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萍花;胡辉;李协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病变范围与低蛋白血症对非耐药肺结核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病变肺野数与低蛋白血症对敏感肺结核患者规则化疗2个月痰菌未阴转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痰结核菌涂片检查阳性且药物敏感试验全敏感病例中初治2个月痰菌未阴转的肺结核病人100例为病例组及初治2个月痰菌已阴转的肺结核病人100例为对照组.分析病变肺野数、低蛋白血症与敏感肺结核患者规则化疗2个月痰菌未阴转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病人病变肺野数与低蛋白血症暴露情况较对照组要多,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病变肺野数与低蛋白血症是敏感肺结核患者规则化疗2个月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

    作者:梁国飞;李宇;王维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肾移植随访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肾移植随访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168例肾移植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服药依从性、定期随访依从性、生活习惯依从性、自我监测依从性进行调查、评分和总结.结果 随访患者在服药、定期随访、生活习惯、自我监测依从性方面较护理干预前有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3个月的各项护理评估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肾移植随访患者对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并明显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定期随访依从性、生活习惯依从性、自我监测依从性,更有利于临床医生对病人的诊治.

    作者:张婉祎;张伟婷;苏丽芳;高云;金敏;卢剑梅;李嘉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临床学科建设的管理因素

    学科是综合性医院的基本学术单元,是医院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临床学科建设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与基石,更是医院发展的命脉.本文从学科建设管理的角度去探讨医院临床学科建设的管理因素.

    作者:彭庆有;冯力;杨莹;杨有业;童小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儿童闭合性脾损伤的保守治疗

    目的 提高儿童闭合性脾损伤诊断和保守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近年来收治的25例儿童闭合性脾损伤的诊治情况,总结和分析临床特点.结果 儿童闭合性脾损伤保守治疗成功22例,手术治疗3例,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结论 根据损伤情况儿童脾损伤主要采用保守治疗,但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蔡新琦;崔华中;韩溟;黄铿;蔡桂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22家医院IT服务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某区各医院IT服务台的现状.方法 资料来源于该区22家医院的IT服务台的状况调查资料,采用构成比等指标分析IT服务台的现状,对一家医院的IT服务台进行了典型调查与分析.结果 只有一家医院开设了IT服务台且运转良好.结论 需要普及IT服务台的知识.

    作者:陈银霞;李开祥;胡日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药内外结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51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内服补肾活血汤配合中药外洗及穴位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以补肾活血汤配合中药外洗及穴位注射治疗,并辅以膝关节运动疗法;对照组以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同样辅以膝关节运动疗法.治疗6 w后比较两组的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为8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服自拟补肾活血汤配合中药外洗及穴位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体现中医治疗优势.

    作者:肖思贤;曾晓波;饶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晨间护理查房实施讲评的体会

    目的 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士专科护理水平及素质.方法 早会后护士长带领当班护士全面巡视病人,检查夜班护士的工作,了解每一位病人的需求,及时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查房后组织护士进行晨间交班质量互评,护长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点评.结果 促进了临床护理管理护理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结论 晨间护理查房可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并有效促进护士的专科护理水平及素质的提高.

    作者:陈绮美;陶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手术病人的安全管理

    通过实施对病人的查对制度;各种体位的安全管理;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和电动止血带的安全管理;术中手术器械、敷料的管理及无菌操作的管理;术中用药、输液、输血的安全管理;转移、运送病人的安全管理等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对手术病人进行系统全面的安全管理,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系数,减少和消除手术治疗的安全隐患,减少和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陈海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38例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慢性肾衰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对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的慢性肾衰的诊治.方法 对所收治的38例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慢性肾衰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消化道症状是慢性肾衰常见症状,症状轻重与慢性肾衰程度相关.结论 消化道症状为部分慢性肾衰患者的首发症状,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误诊.

    作者:肖怀金;沈俊福;关赞联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硬膜外麻醉术毕镇痛首剂对气管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了解中胸部硬膜外术后镇痛时,术毕镇痛首剂对围拔管期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开胸行非心脏手术病人随机采用气管插管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术后镇痛组(GE组)及单纯吸入全麻组(G组).GE组患者术前于T6~7或T7~8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5 ml确定平面控制在T2~T10,以异氟醚、阿曲库胺维持麻醉.G组不用硬膜外穿刺,其余麻醉诱导维持与GE组相同.两组患者术中麻醉用药无明显区别.GE组于术毕前10 min硬膜外给予镇痛药物首剂(吗啡2 mg+0.75%左旋布比卡因2.5 ml+1 mg氟哌啶稀释至10 ml).两组患者均于手术结束符合拔管条件时拔除气管导管,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拔管前即刻、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的SBP、DBP、HR.结果 两组患者在拔管前即刻、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的HR、SBP、DBP较术前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G组同术前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GE组在拔管前即刻、拔管后1min、拔管后5 min的HR、SBP、DBP的波动明显低于G组同时刻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全麻气管拔管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中胸部硬膜外镇痛术毕给予镇痛药物后,虽不能完全抑制围气管拔管期的应激反应,但可显著降低其增加幅度,提示其对拔管期应激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红新;詹锦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64排螺旋CT诊治颌面部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分析64排螺旋CT在颌面部血管畸形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对6例颌面部血管畸形病例,行64排螺旋管CT平扫、CT血管造影(CTA)以及三维重建,评估各个图象显示病灶的效果.结果 6例患者的CT平扫片均显示病变呈边缘欠清的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病灶明显结构状强化,伴异常血管影.CTA可以清楚显示病灶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 64排螺旋CT能准确、直观地显示颌面部畸形的形态特点,对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麦栩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创建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公立医院五大运行机制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运用科学发展观理论引领公立医院改革新思路,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新趋向,创建出: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趋向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有效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引导调控机制,充分发掘公立医院员工潜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各类人员争优创先的激励机制,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评价五大运行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吉琳;欧景才;田军章;王理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现代医院杂志

现代医院杂志

主管:广东省医院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