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科手术中疼痛的心理护理

苏冰莲;汤红莲;徐建婷;谢月霞

关键词:心理护理, 外科手术, 疼痛, 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对外科手术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除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外,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72 h血压、心率、呼吸及情绪的改变.结果 术中及术后72 h两组患者的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72 h心率、呼吸和情绪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更能平静地面对手术及疼痛.结论 心理护理有助于外科手术疼痛的减轻,促进康复.
现代医院杂志相关文献
  • 床边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危重症抢救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总结床边紧急安置临时起搏器的配合护理及并发症预防.方法 对53例接受床边临时起搏器安装的患者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床边临时起搏器安装均成功.结论 急诊患者行紧急临时心脏起搏器抢救时,术前做好相关急救准备,术中加强配合及监护,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做好预见性护理,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及发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萍花;胡辉;李协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6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彩超诊断

    目的 分析6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彩超表现,明确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西门子Acuson Antare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15L8W,频率为5.3~10 MHz,对65例临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彩超检查,观察其二维图像、彩色血流特点及频谱特征.结果 65例患者的病变血管在二维超声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以及频谱多普勒方面均有显著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 急、慢性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表现具有显著性,彩色多普勒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具有准确、方便、安全、可重复应用等特点,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金国志;何立红;林忠超;唐妍;刘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结算方式对高血压病人就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结算方式对高血压病人就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门诊743例三种结算方式结算的高血压病人就医行为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三种结算方式的高血压病人在就诊频率、医疗费用结构上有显著不同.结论 结算方式决定了高血压病人就医行为特性,政策导向和统筹支付是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许穗;金龙伟;田军章;周丽华;余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尖锐湿疣58例

    目的 探讨应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 116例妊娠早中期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均采用CO2激光对疣体碳化、汽化,同时肌注胸腺肽20 mg,隔日1次,连续1个月.其中治疗组58例从术后第3 d开始,再用中药水煎熏洗外阴,每晚1次,15 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对照组58例则采用1∶ 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方法同上.结果 本组116例妊娠早中期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痊愈86例占74.1%,外阴痒、白带多等症状消失,湿疣全部脱落,观察3个月无复发为痊愈,复发30例占25.9%.治疗组痊愈52例,复发6例;对照组痊愈34例,复发24例.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女阴尖锐湿疣,避免了既往采用的激光、冷冻及手术切除疗法给患者带来的恐惧和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王虹;古志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硬膜外麻醉术毕镇痛首剂对气管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了解中胸部硬膜外术后镇痛时,术毕镇痛首剂对围拔管期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开胸行非心脏手术病人随机采用气管插管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术后镇痛组(GE组)及单纯吸入全麻组(G组).GE组患者术前于T6~7或T7~8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5 ml确定平面控制在T2~T10,以异氟醚、阿曲库胺维持麻醉.G组不用硬膜外穿刺,其余麻醉诱导维持与GE组相同.两组患者术中麻醉用药无明显区别.GE组于术毕前10 min硬膜外给予镇痛药物首剂(吗啡2 mg+0.75%左旋布比卡因2.5 ml+1 mg氟哌啶稀释至10 ml).两组患者均于手术结束符合拔管条件时拔除气管导管,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拔管前即刻、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的SBP、DBP、HR.结果 两组患者在拔管前即刻、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的HR、SBP、DBP较术前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G组同术前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GE组在拔管前即刻、拔管后1min、拔管后5 min的HR、SBP、DBP的波动明显低于G组同时刻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全麻气管拔管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中胸部硬膜外镇痛术毕给予镇痛药物后,虽不能完全抑制围气管拔管期的应激反应,但可显著降低其增加幅度,提示其对拔管期应激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红新;詹锦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东莞地区血尿酸、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水平的调查

    目的 了解健康人血尿酸水平与血脂、高血压及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 统计分析16 317例本地居民体检血压及血清尿酸、血脂浓度的测定数值.结果 血尿酸水平各年龄段男性均高于女性,不同性别年龄组血尿酸增高与高血压显著相关(p<0.0005),尿酸增高组患相关疾病(高血脂、高血糖)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男女40~49岁年龄段的血尿酸高于其它年龄段的血尿酸水平,40~69岁间男女尿酸浓度水平随年龄的增加呈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 健康人血尿酸、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并有性别和年龄的差别.

    作者:李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病人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间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病,同时为非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355例,同时取30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其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有137例,占38.59%;而对照组只有54例,占1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抗结核药物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肝功能损害更大,与60岁以上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损的发生时间多在用药后45 d以内,占78.31%.结论 乙型病毒标志物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化疗中较易发生肝功能损害,要密切监测,并给予护肝处理.

    作者:易小萍;黄丽晶;彭学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修补加近侧胃迷走神经切断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加近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疗效.方法 将12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患者分别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加近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64例)及单纯穿孔修补术(64例)两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A组术后有2例出现轻度吞咽困难,2 w后症状自动消失;6例发生腹泻,给予易蒙停2 d后症状缓解.B组7例发生腹泻,给予易蒙停等药物3 d症状消失,10例仍有术前类似的溃疡性疼痛,服用奥美拉唑加羟氨苄青霉素加灭滴灵1~2 w症状逐渐好转,均无死亡病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穿孔修补加近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对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修补术,适合急诊手术和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刘庆祥;伍启春;钟春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矫治的护理配合

    目的 总结6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矫治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6例新生儿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矫治术.术中注意保暖、出入量平衡及用药的准确、预防感染、精细物品、器械的准备、敷料的清点.手术结束,将患儿安全、平稳地送入重症监护室.结果 手术护理配合顺利,6例患儿安全返回ICU.结论 熟悉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准备充分,考虑全面,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杨钊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外科病房中的护理风险管理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病房中的运用.方法 通过识别外科病房存在的常见护理风险,进行原因分析,制定风险管理对策,指导护士避免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结果 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要贯穿整个护理管理中,外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减少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

    作者:卢向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创建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公立医院五大运行机制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运用科学发展观理论引领公立医院改革新思路,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新趋向,创建出: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趋向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有效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引导调控机制,充分发掘公立医院员工潜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各类人员争优创先的激励机制,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评价五大运行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吉琳;欧景才;田军章;王理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ISO质量管理体系原则在医院党建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创新医院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方法 将ISO体系原则运用在医院党建工作中.体会有效推动了医院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切实提高了医院党建工作水平.

    作者:朱敏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乌体林斯联合宣肺汤预防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乌体林斯联合宣肺汤预防慢性支气管炎(CB)急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月间在我院诊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乌体林斯预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宣肺汤预防治疗,观察预防效果.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以及急性发作次数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为40.00%,对照组为17.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52.50%,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体林斯联合宣肺汤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永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临床学科建设的管理因素

    学科是综合性医院的基本学术单元,是医院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临床学科建设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与基石,更是医院发展的命脉.本文从学科建设管理的角度去探讨医院临床学科建设的管理因素.

    作者:彭庆有;冯力;杨莹;杨有业;童小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儿童肺炎链球菌的青霉素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临床分离的儿童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及其它12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会诊用药.方法 从新住院及门诊首诊肺炎患儿痰及咽拭子标本,经实验室分离,并采用确证试验鉴定为肺炎链球菌46株,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到的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及其它12种抗生素进行敏感性试验分析.结果 46株肺炎链球菌中,对青霉素耐药率为19.6%,中介为23.9%,青霉素不敏感菌株20株,为43.5%.对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利福平、阿奇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3.5%、91.3%、82.6%、82.6%、82.1%、81.8%和80.0%,多重耐药率为89.1%.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为0.结论 儿童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情况严峻,必须加强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和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监测,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和抗菌药物的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赵少琴;肖建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有限切开经皮导入空心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 探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有限切开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 2003年1月~2005年6月,对收治的37例依据Neer分型[1]肱骨近端三、四部骨折患者行闭合手法复位后有限切开加压空心螺纹钉固定及康复锻炼.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8.0个月.结果 评价采用Neer评分方法,其中Neer三部骨折优良率为77%,可为23%.Neer四部骨折评分平均分为79分,优良率为55%,可为27%,差为18%.结论 对于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有限切开加压空心螺纹钉固定及规范的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疗效,降低切开复位内固定并发症的发生率.其治疗重点是间接复位,有限切开内固定.

    作者:洪劲松;潘永雄;李中万;杨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关节镜下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对膝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45例前交叉韧带胫损伤的患者分别进行关节镜下腘绳肌腱移植重建,术后定期随访,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判断患肢整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IKDC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结果表明,关节镜下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取得了较好的膝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功能,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关节功能良好;关节镜下重建术后6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1.2±3.4)分,术后1年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3.1±4.7)分.结论 关节镜下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重要治疗手段,术后可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

    作者:侯晓东;高彦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注射用炎琥宁(Potassium Sodium Pehydroandrographolide Succinate for Injection)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6例给予注射用炎琥宁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1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13 d.对照组70例给予利巴韦林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1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3 d.观察患儿发热、鼻塞、流涕、咳嗽、打喷嚏、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等症状及体征.结果 治疗组86例中显效55例(63.95%)、好转25例(29.07%),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70例中显效29例(41.43%)、好转22例(31.43%),总有效率为72.8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好,显著优于利巴韦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明东;邓丽清;劳海忠;江莲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38例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慢性肾衰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对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的慢性肾衰的诊治.方法 对所收治的38例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慢性肾衰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消化道症状是慢性肾衰常见症状,症状轻重与慢性肾衰程度相关.结论 消化道症状为部分慢性肾衰患者的首发症状,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误诊.

    作者:肖怀金;沈俊福;关赞联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96例分析

    目的 了解本院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和成因,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资料.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本院2007~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收集的96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院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是皮肤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其它偶见的不良反应还有对骨关节、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的影响.结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常见,临床医生要加以重视,掌握常见不良反应的类型与成因,坚持科学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张建玮;陈志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现代医院杂志

现代医院杂志

主管:广东省医院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