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糖代谢紊乱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张少璇;陈必近;骆绮云;张昌婷

关键词:血糖, 新生儿, 糖代谢紊乱,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糖代谢紊乱的临床意义及血糖常规管理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微量血糖仪及配套试纸对770例新生儿进行血糖分析.结果 剖宫产、早产、体重异常的和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血糖紊乱的发生率高.结论 糖代谢紊乱常是剖宫产、早产、体重异常和有高危因素新生儿常见的并发症;新生儿期血糖的常规管理,有助于发现和治疗新生儿的糖代谢紊乱.
现代医院杂志相关文献
  • 病案质量与医疗环节质量控制

    病案是病情发展和医疗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医疗、教学、科研、医院和卫生行政管理、卫生统计、医疗保险理赔、疾病和交通等伤残事故鉴定及医疗事故处理的重要法律依据[1].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病案的内容日趋丰富,信息量日益增多,其社会作用和价值也愈加显著.

    作者:郭舜奇;许海雄;钟志刚;潘盛青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重症颅脑损伤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重症颅脑损伤在早期肢体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3月~2005年3月173例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GCS评分在5~8分)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93例.观察组早期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配合高压氧和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在康复或后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或高压氧和针灸治疗,做一些随意运动和训练.结果 出院时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接近正常,四肢饱满,无明显萎缩,肌力好,关节灵活,活动时无明显疼痛,经口进食满意.而对照组肢体功能差,四肢肌肉明显松弛,肌力差,无弹性,关节控制功能不灵活,患侧肢体肌肉明显萎缩,活动时肌肉、关节疼痛明显.结论 早期肢体功能康复对降低其病残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秀凤;吴燕;洪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经阴道超声诊断早期异位妊娠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TVS)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 应用TVS检查137例临床疑异位妊娠患者,并根据TVS声像图结合血-HCG综合分析作出诊断.结果 132例见附件区包块,TVS检查见附件区包块有3种表现:①混合性包块;②Donut征;③存活异位妊娠.137例经手术证实103例(腹腔镜手术72例,开腹手术31例);经保守治疗证实29例,保守治疗以血HCG下降及附件区包块缩小直至消失视为诊断符合而证实,其中11例保守治疗过程中包块未见缩小,血-HCG持续增高,行腹腔镜手术;5例突然剧烈腹痛、腹盆腔大量积液,急诊开腹手术发现输卵管妊娠破裂.本组中4例(3.0%)TVS检查宫内未发现妊娠囊,发现附件区包块及少量积液,超声提示可疑异位妊娠,入院药物保守治疗后发生宫内早孕流产而误诊.1例(0.9%)宫内外联合妊娠,发现宫内活胎,未发现附件区异常,未再随诊,20余天后发生输卵管妊娠破裂急诊手术而漏诊.结论 TVS结合血-HCG的动态监测是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首选有效方法.

    作者:陈明玉;杨世梅;李加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静脉留置针在不同部位留置时间的探讨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在不同部位的留置时间.方法 选择静脉留置针输液病则262例,对手背静脉、上肢前臂静脉、足背静脉、下肢内踝大隐静脉及颈外静脉进行静脉输液的留置时间的进行观察.结果 颈外静脉留置时间长,而手背静脉、上肢前臂静脉、大隐静脉,足背静脉的留置时间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为病人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除遵循从远心端到近心端的原则,先在手背行静脉穿刺,然后将穿刺点逐步移向前臂、上臂.而对于长期补液,四肢静脉均受到破坏、或过于肥胖、外周静脉发育不良或四肢均有痉挛的患者可考虑选择颈外静脉进行留置针输液.

    作者:李娟炜;林雯倩;梁前芝;温宝琼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B超引导经皮肾活检术在肾脏病诊治中的价值

    目的 总结B超引导经皮肾活检经验,分析其在肾脏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B超引导下应用Tru-cut穿刺针对204例患者经皮肾穿刺活检,就穿刺取材成功率、诊断修正率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穿刺成功率99.1%,取材肾小球数目(16.4±4.8)个,修正诊断率30.4%,并发肾周血肿0.9%.结论 B超引导肾活检安全简便,并发症少,诊断修正率高,对肾脏病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莉;李荣藻;黄洁平;邓行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2000~2006年1860例住院死亡病人统计分析

    目的 探讨我院2000~2006年住院病人的死亡原因.方法 收集我院近7年1860例住院死亡病案、对其病死率、死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7年间病死率为1.1%,死因前3位分别是:损伤及中毒、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占总死亡人数的80.1%.结论 加强死因前三位疾病的防治,可降低死亡率,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作者:曹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电损伤致心脏损害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

    目的 探讨电损伤时患者心电图表现类型及心肌酶谱变化.方法 对1998~2004年收入院的71例电损伤患者的心电图类型,以及其血液心肌酶谱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电损伤患者心电图异常常见表现可大致分为4类:①心脏窦房结功能异常引起的心率失常.②心脏电冲动传导异常.③心脏缺血或心肌细胞的损害表现.④出现心脏异位搏动.心律失常30例患者中合并有心肌酶谱异常者23例,占76.67%.结论 电损伤心电图表现复杂多变,既可以表现为心律失常亦可以表现心肌缺血和心肌损害.临床上应注意做必要的心电图的检查和心电图监护.

    作者:宋红梅;李旷怡;陈建林;沈锐;黄洁明;袁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全身加温治疗晚期肿瘤的麻醉处理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行全身热疗(whole body hyperthermia,WBH)的麻醉处理方法,提高WBH的安全性.方法 16例肿瘤患者,采用ET-SPACE-I红外线全身热疗系统加温,静吸复合全麻,术中监测HR、MAP、SpO2、CVP、ECG、血气分析和电解质.结果 随着体温的升高,血流动力学等参数出现明显的变化,HR、CVP均升高,恒温期间明显,MAP反而下降,pH值和剩余碱(BE)值随着体温升高而下降,复温后恢复热疗前水平.高温状态下,心脏功能受抑制,肺水增多,氧耗和氧供均升高.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合理的麻醉用药,完善的监测,严格呼吸管理,维持循环稳定,对各重要器官功能防护及合理补液均有助于提高WBH安全性.

    作者:黄华佑;蔡宜良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ICU患者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影响ICU病人心理的各种因素.方法 针对878例ICU病人出现的ICU综合征、对疾病与死亡有恐惧感、对治疗缺乏信心等心理问题,改善环境,加强护患沟通,给予舒适护理.结果 878例患者在精心的护理后转出ICU有780例.结论 改善环境,加强护患沟通,舒适护理可缓解病人过度紧张,密切护患感情、情绪的镇静,并抑制各种各样的压力反应,可减少和预防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利于病人康复.

    作者:邱志琛;黄小曼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探讨

    公立医院属事业单位性质,经过2006年全国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完成从职务等级工资制度到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过渡,初步建立了适应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和岗位管理要求的,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并将岗位责任、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新型工资制度[1].要想进一步加大对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的倾钭力度,搞活医院内部分配,增强医院活力,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定编定岗,实行全面绩效考核.

    作者:刘艳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开展药学实践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目的 探索、完善有效的临床药学实践方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开展的各种药学实践工作进行成效综评.结果 现行各种临床药学实践工作能有效地发现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规避,但临床参与能力仍不足,医药卫生工作者的沟通仍不够充分.结论 建立有效的临床药学工作模式.能切实指导、监督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钟洪兰;陶涛;黄华英;郭粤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分析

    目的 采用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检测,观察并分析伴或不伴脑梗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大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损伤血管分布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89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并发脑梗死情况分为糖尿病无脑梗死组(47例)和糖尿病伴脑梗死组(42例),并以40例老年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分别行大脑动脉TCD检测并行数据分析.结果 ①伴或不伴脑梗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颈内动脉起始部(ICA)、基底动脉(BA)及椎动脉(VA)的收缩期峰血流速度(Vp)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糖尿病伴脑梗死组患者MCA、ACA、BA、ICA的Vp值较糖尿病无脑梗死组明显增高(p<0.05).②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异常以血流速度增高为主的血管主要是MCA、ACA、BA和ICA.以血流速度减慢为主的血管主要是PCA、BA和VA.以血管狭窄为主的血管主要是MCA、BA和ICA.③无论伴或不伴脑梗死的糖尿病患者脑动脉血流异常累及血管数均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伴有脑梗死的糖尿病患者其脑动脉血流异常累及血管数明显高于不伴脑梗死的患者(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发生率高,如已伴发脑梗死其大脑动脉的病变程度更严重,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谢静芳;黄雪芬;郭智君;胡方方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智能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等后遗症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近10年来收住的303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于3、6、9、12、24、36、48个月龄时进行智能及运动发育随访和检测.结果 中度HIE患儿智能及运动几乎正常,无严重后遗症.重度HIE死亡率高,后遗症发生率为23.5%,有不同程度智能及运动发育障碍.结论 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早期给予干预康复治疗,能有效促进其智力及运动发育并改善预后,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作者:谢思华;周玲;劳冰;李燕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重视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作为考核医院管理绩效的一项重要指标,日益受到管理人员与学者们的共同关注.由于研究的对象、目的和角度等的不同,研究者对工作满意度提出了不同的结论.对于工作满意度的定义,按研究的不同角度和目的可分为综合型定义、期望差距定义、参考框架定义.关于工作满意度的理论,主要有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工作特征理论.对于影响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基于不同的激励理论,得出的研究结论也各不相同.

    作者:陈志勇;傅克刚;龙文武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新生儿糖代谢紊乱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新生儿糖代谢紊乱的临床意义及血糖常规管理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微量血糖仪及配套试纸对770例新生儿进行血糖分析.结果 剖宫产、早产、体重异常的和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血糖紊乱的发生率高.结论 糖代谢紊乱常是剖宫产、早产、体重异常和有高危因素新生儿常见的并发症;新生儿期血糖的常规管理,有助于发现和治疗新生儿的糖代谢紊乱.

    作者:张少璇;陈必近;骆绮云;张昌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药物临床试验中医学伦理委员会运作模式的探讨

    鉴于当前国际和我国对临床研究的伦理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相应成立了医学伦理委员会.本文结合医院伦理工作实际,试从伦理委员会的组成、职责、任务及工作模式等有关内容,探讨伦理委员会在当前药物临床试验中的运作模式,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临床试验中的重要地位作用.

    作者:钟旋;刘大钺;施祥;刘秋生;曾晓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急性脑出血220例心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异常的表现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20例住院各类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并分析其特点及与脑出血的关系.结果 脑出血后继发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和(或)心律失常.结论 脑出血心电图异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心电图的异常可随脑血管病情的减轻而好转或消失,并对脑血管病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对高龄、高血压病等具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加强监护.

    作者:陈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分开、竞争上岗的做法与体会

    我院是一所市地级精神病专科医院,建院时间早,规模大,开放床位1 000张,现有职工6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28人,占职工总数的88%.从2000年9月起我们按照上级部署,根据《济宁市事业单位实行竞争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暂行办法》,结合医院实际,对全部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实行了竞争聘任(现已竞聘4次),建立了职务能上能下的竞争激励机制,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激发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医护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宋汉成;王富新;袁明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HA型血液灌流器抢救重症药物中毒80例

    HA型血液灌流器的吸附剂为中性树脂,是苯乙烯/二乙烯苯聚合面成,临床上该产品与血液净化装置配合进行血液灌流(HP)治疗.利用合成树脂的吸附作用,通过体外循环血液灌流方法联合血液透析(HD)的方法来清除人体血液中内原性和外源性的中小子毒物,又可通过透析器进一步清除毒物,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又可利用2001年以来对80例重症中毒病例采用 HP+HD 进行抢救,收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许平辉;张晓莺;池小凤;施晓华;姚于泓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疏血通联合清开灵治疗老年急性脑血栓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疏血通联合注射用清开灵(冻干)治疗老年急性脑血栓形成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老年急性脑血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38例静脉滴注疏血通联合用清开灵(冻干)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1疗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评价、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以及神经功缺损程度(NFD)等进行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NFD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也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疏血通合注射用清开灵(冻干)治疗老年急性脑血栓安全性好,疗效优于静滴丹参,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谭美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现代医院杂志

现代医院杂志

主管:广东省医院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