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效果研究

张维淑

关键词:胸部手术, 肺部并发症, 预防
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传统拍背咳痰与振动排痰机对胸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60例胸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使用振动排痰机辅助排痰,对照组使用传统拍背咳痰.两组预防措施实施相同时间后对患者胸部术后发生低氧血症、肺不张、需纤维支气管镜介入吸痰情况,以及术后6 h与术后48h的动脉血气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观察两组病例的排痰感受.结果 两组患者发生低氧血症、肺不张、需纤支镜介入吸痰情况,实验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感觉舒适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疼痛、恶心等感受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术后48 h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术后6 h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H值两者前后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术后48 h与术后6 h的PaO2、PaCO2差值与对照组术后48 h与术后6 h的差值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使用振动排痰机对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效果显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GF-Ⅰ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线栓法将肾性高血压与正常血压大鼠制备成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流后IGF-Ⅰ的表达.结果 IGF-Ⅰ表达主要位于缺血周边区,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IGF-Ⅰ在各灌注时间点均明显低于正常血压大鼠.结论 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GF-Ⅰ表达降低可能是高血压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刁慧芳;赵敏;赵晓霞;庞晋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早期护理体会

    脑血管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并呈上升趋势,高血压脑出血大多数发生于老年人,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1],其早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呕吐、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等.据统计,在我国脑出血约占脑卒中21%~48%,根据流行病学调查,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为50.6~80.7/10万人口[2],它正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作者:刘清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康复训练辅以药物治疗小儿脑瘫106例观察

    小儿脑瘫是一种出生前到出生后发育时期非进行性的脑损伤,姿势异常和运动发育障碍主要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肢体的神经出现问题,主要表现为姿势异常和运动发育障碍同时伴有视力、语言、视听觉、摄食、癫痫等障碍[1].

    作者:薛菊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减轻老年人周围静脉穿刺对局部血管损伤的方法及技术应用

    目的 解决老年病人周围静脉穿刺时血管易受损,引起再次穿刺等不便的问题.方法 对我院480例患者单日采用传统的常规静脉穿刺法,双日时在静脉穿刺及输液各环节采用减轻血管损伤的方法 ,对比两种方法 穿刺结果 .结果 在静脉穿刺及输液各环节采用减轻血管损伤的方法 能使周围静脉穿刺时血管及周围组织得到有效保护.结论 老年人周围静脉穿刺时应用减轻血管损伤的方法 减少了局部瘀斑与血肿,为再穿刺创造良好条件,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具有一临床意义.

    作者:岳智玲;赵翠花;程明秀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锁定钢板与带锁髓内钉治疗复杂股骨骨折

    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用于股骨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 搜集我院根据AO分型为较复杂的股骨各段骨折并经经带锁髓内钉固定和锁定钢板内固定的病例69例,从手术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并综合分析.结果 经卡方检验,两纽在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率两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锁定钢板内固定并发症较少且满意度高.结论 锁定钢板固定股骨复杂骨折疗效优于带锁髓内钉固定.

    作者:李建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 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流行性感冒患者2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250 ml+利巴韦林0.6~0.8 g+白霉素100万U,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服中药清热解毒利咽汤,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两组疗程均为5 d.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82.5%和51.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感冒疗效好、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芳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改良式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目的 探讨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15例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1月至3岁,采用改良式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结果 15例均痊愈出院,其中小肠应激性溃疡穿孔1例,经再次进腹并行肠切除吻合后获愈.8例随访3个月至2年,未出现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且获访的8例经B超检查,未见胆管狭窄,6例经消化道造影检查未见造影剂返流入肝管空肠吻合口.结论 改良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较好方法.

    作者:李炳;王金星;王寿青;陈卫兵;陈宗义;郭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与精子顶体酶活性的相关性及其在不育中的意义

    目的 观察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对精子顶体酶活性及精液参数的影响,并探讨其在男性不育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100例男性不育合并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观察组)及42例正常生育男性(对照组)的精液参数及精子顶体酶活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前列腺炎患者精子顶体酶活性、活精子率及a+b级精子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精液pH、密度及畸形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可以通过改变精液质量,降低精子活力及受精能力而导致不育.

    作者:白勇;李轩;张若愚;钟树怀;任卫红;米其武;温庆辉;廖敦;潘志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36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卡培他滨1900 mg/(m2·d)分早晚2次口服,连续使用14 d,休息7 d,21 d为一个周期.每个患者至少进行两个周期治疗.结果 36例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患者中万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20例,无变化(SD)10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为66.7%,临床获益患者(CR+PR+SD)34例,占94.4%.结论 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是治疗复发性转移乳腺癌的有效药物,不仅能提高疗效,而且联合治疗不会增加毒性反应.

    作者:刘海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川崎病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近5年来我院收治的36例川崎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不同用法静脉免疫球蛋白对川崎患儿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静脉免疫球蛋白单次大剂量应用比连用数天更能有效地减轻川崎病患儿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作者:邹晓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胃上皮细胞动力学变化与胃癌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胃上皮细胞动力学变化与胃癌关系,探讨胃癌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用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2例正常胃黏膜、38例浅表性胃炎、28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10例异型增生和40例胃癌的活检组织进行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检测.结果 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2.1±0.5)%、(6.2±2.1)%、(9.8±3.1)%、(5.8±1.6)%和(5.3±1.5)%;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3.20±1.03)%、(12.3±3.4)%、(22.1±7.2)%、(43.5±10.7)%、(65.7±12.1)%,浅表性胃炎组、肠上皮化生组凋亡指数与增殖标记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异型增生组、胃癌组凋亡指数与增殖标记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从浅表性胃炎到胃癌的演化序列中,胃上皮细胞动力学出现紊乱,这可能是胃癌发病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汤建华;吕农华;王崇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65例的临床分析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指致病因素(主要为病毒)侵犯心肌,导致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的急性炎性病变,特征为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心肌坏死及变性,常为各种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其中部分患儿起病隐匿,进展迅猛,危及生命,有的长年不愈,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预后不良.

    作者:赫羽;赵立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提高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方法 对216例有肾绞痛患者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并采用CDFI观察、比较两侧输尿管喷尿情况.结果 211例患者确诊,漏诊5例;大部分患侧输尿管喷尿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喷尿消失19例,喷尿形态失常或频率减慢125例,喷尿无改变67例.结论 应用CDFI有利于提高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特别是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及无肾积水者.

    作者:陆建元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囊性结节的诊断

    甲状腺结节按病理分类,良性有腺瘤、囊肿及胶性结节等,恶性有各种类型的甲状腺癌.随着高分辨率的高频探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广泛使用,超声已成为甲状腺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准确率也在逐步提高.本文就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囊性结节的诊断进行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凤岐;刘晓俊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草药肾病患儿肾组织内皮素-1及其受体基因的表达

    目的 探讨中草药肾病患儿肾组织内皮素-1(ET-1)升高的效应部位以及效应的ET受体(ETR)亚型.方法 采用斑点杂交、原位杂交和放射免疫技术对中草药肾病ET-1受体的基因表达和ET-1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 中草药肾病ET-1、ETA、ETB、mRNA均明显升高;ET-1mRNA主要分布肾皮质小血管内皮细胞、髓质肾小管和集合管,ETA受体mRNA则分布于上述小血管的平滑肌细胞;ETB受体主要分布髓质肾小管、集合管;中草药肾病血清和尿ET-1含量分别为92.56±32.11 pg/ml和23.78±8.33 ng/mmol均高于对照组65.12±21.36 pg/ml和11.56±6.11 ng/mmoi(P<0.05).结论 增强表达的ET-1结合可能导致肾皮质缺血和水钠代谢异常,是中草药肾病后肾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日阳;杨清绪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血镁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血镁的变化.方法 对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日本东芝TBA-40RF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单试剂准确测试血镁浓度,以观察血镁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镁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血镁大多会降低,临床应及时检测分析后进行治疗纠正.

    作者:吴甲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微创穿刺碎吸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了解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7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结果 7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有52例术后病情好转或痊愈,恢复率为71.2%;重残12例,重残率为16.4%;死亡9例,死亡率12.3%,其中7例死于大量脑出血且严重脑疝,1例死于肺部并发感染,1例死于窒息.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技术能快速直接清除血肿,因此能迅速阻断出血及其占位效应所造成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有效减轻脑损伤、能较大地改善疗效与预后.与传统的治疗方法 比较,微创术比较容易地清除血肿,所以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

    作者:张鑑忠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胃肠肿瘤33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125Ⅰ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胃肠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疗效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珠海和佳公司产的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及穿刺针,中科院生产的125Ⅰ粒子.根据CT上肿瘤大小利用TPS计算出所需粒子的佳数量,分别采用模版植入、CT引导下植入、术中植入125Ⅰ粒子三种方法 治疗胃癌、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共33例,术后1月、2月、4月行CT检查随访,根据肿瘤大小的变化评估其疗效.结果 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6例,稳定(SD)3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84.8%.粒子检出率均达95%以上.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125Ⅰ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胃肠肿瘤术后复发、转移是一种操作方便、疗效确切的方法 .

    作者:王刚;王家米;王建国;张植木;曾永庆;何磊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白头翁汤加减灌肠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目的 观察白头翁汤加减灌肠联合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以直乙结肠为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0例,治疗组20例用白头翁汤加减灌肠联合SASP治疗3个月,并与单纯用西药SASP治疗的对照组20例患者比较,观察症状改善时间、痊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亦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结论 白头翁汤加减灌肠联合SASP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

    作者:汤瑜;姚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误吞入竹牙签导致直肠破裂1例

    2007年2月我院接诊一例弥漫性腹膜炎、直肠破裂的老年患者.病因为3 d前从口腔误吞入一竹牙签后刺破直肠导致.而入院后患者又未提供该重要病史,至术中才明确病因.因该病例临床上不多见,且术前明确诊断困难,现将其资料与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作者:孟伟文;朱跃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