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良英
弱视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影响儿童视力和立体视觉的常见眼病[1],发病率约为2%~4%,是一种可治疗的视力缺陷疾病.本文对我科诊治的168例儿童弱视作一系统详尽的分析,旨在高度重视此病,并能早期发现和治疗弱视,对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马晓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体外引流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与病情观察.各种引流管需接引流袋,有的引流管放置时间较长,且需每天更换引流袋.目前临床上患者留置的引流袋或尿袋常用绳子将引流袋绑在床沿下,更换引流袋时,护士需一手解开绳结,另一手托住引流袋,有时遇到绳子死结时,需用剪刀剪开或徒手解结,这样既费力又耗时.
作者:林菁;王小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2007年2月我院接诊一例弥漫性腹膜炎、直肠破裂的老年患者.病因为3 d前从口腔误吞入一竹牙签后刺破直肠导致.而入院后患者又未提供该重要病史,至术中才明确病因.因该病例临床上不多见,且术前明确诊断困难,现将其资料与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作者:孟伟文;朱跃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普外科是各种临床外科的基础,病种多,病因复杂,处理方式种类繁多,需要大量的综合知识作为基础,因此21世纪普外科教学必须由原来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枯燥的课堂板书教育,学生课下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迅速转变过来.我院在七年制普外科教学中采取了多种方式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B超定位下行输尿管碎石的应用价值.方法 B超进行患者结合部位的检查及定位,应用KDE-2002A型液电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输尿管结石.结果 512例患者共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545次,其中一次碎石成功493例,占96.3%.2次以上碎石成功19例,复碎率占3.7%;碎石成功率达100%,碎石排净率98%.结论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严重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太山;周亚;王孟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实验调节骨蜡的硬度以找到合适的骨蜡处方.方法 骨蜡的硬度与石蜡、白凡士林之间的配比有关,拟通过改变处方组份的比例而使其适合于临床使用.结果 实验结果 筛选两张处方,处方1:石蜡32 g,白凡士林18g,苯酚1 g,适用于10~20℃.处方2:石蜡34 g,白凡士林16 g,苯酚1 g,适用于21~30℃.两张处方其硬度、黏度、细度、可塑性均较好.结论 根据使用环境温度选择合适的处方用于临床骨止血效果较为满意.
作者:蒋永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慢性鼻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症状是鼻腔堵塞,而造成鼻塞的主要病理改变是下鼻甲肥厚.目前的治疗方法较多,如冷冻、激光、微波、射频、外科手术等.冷冻、激光、微波、射频同样作用于鼻甲黏膜,虽痛苦少,但均对下鼻甲黏膜破坏较大,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鼻腔的生理功能,并且远期疗效差,复发率高.
作者:魏延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125Ⅰ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胃肠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疗效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珠海和佳公司产的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及穿刺针,中科院生产的125Ⅰ粒子.根据CT上肿瘤大小利用TPS计算出所需粒子的佳数量,分别采用模版植入、CT引导下植入、术中植入125Ⅰ粒子三种方法 治疗胃癌、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共33例,术后1月、2月、4月行CT检查随访,根据肿瘤大小的变化评估其疗效.结果 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6例,稳定(SD)3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84.8%.粒子检出率均达95%以上.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125Ⅰ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胃肠肿瘤术后复发、转移是一种操作方便、疗效确切的方法 .
作者:王刚;王家米;王建国;张植木;曾永庆;何磊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36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卡培他滨1900 mg/(m2·d)分早晚2次口服,连续使用14 d,休息7 d,21 d为一个周期.每个患者至少进行两个周期治疗.结果 36例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患者中万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20例,无变化(SD)10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为66.7%,临床获益患者(CR+PR+SD)34例,占94.4%.结论 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是治疗复发性转移乳腺癌的有效药物,不仅能提高疗效,而且联合治疗不会增加毒性反应.
作者:刘海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防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619例LC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6.9%(601/619),中转开腹率为2.9%(18/619),再手术率为0.3%(3/619).中转开腹原因是Calot三角严重致密粘连解剖不清15例,难以控制的出血3例.2例胆漏再次进腹,3例胆漏经通畅引流后治愈.术后严重心律失常死亡1例,腹壁严重血肿1例,胆总管损伤3例,经置T管引流治愈.主操作孔感染16例.结论 LC术前应全面了解患者胆囊病变情况,术中规范操作,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孙永方;夏盛城;王爱坤;王学斌;王立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母儿影响及对ICP孕妇进行无应激试验(NST)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5例ICP孕妇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胎儿电子监护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孕妇的胆酸、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与相应的孕周无线性关系;瘙痒出现的孕周与新生儿出生状况及羊水粪染呈明显相关性(P<0.01),与产后出血量、1 min Aparg评分及5 min Aparg评分无明显相关性;NST正常者与异常者围生儿不良预后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瘙痒出现时间可作为观察ICP病情程度一项指标.严密监测,并综合评价胎儿宫内情况,适时终止妊娠,以改善围生儿预后.
作者:廖瑞平;彭可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48例非小细胞肺癌,应用长春瑞滨25 mg/m2,静脉注射第1 d、第8 d;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 d,同时给予水化、利尿等处理,21 d为1个周期,共3~4个周期.结果 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CD)26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33.3%.骨髓抑制为长春瑞滨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减少32例,占66.7%.不良反应通过相应支持治疗均可短期内恢复,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毒性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吴小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白头翁汤加减灌肠联合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以直乙结肠为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0例,治疗组20例用白头翁汤加减灌肠联合SASP治疗3个月,并与单纯用西药SASP治疗的对照组20例患者比较,观察症状改善时间、痊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亦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结论 白头翁汤加减灌肠联合SASP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
作者:汤瑜;姚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三种抗癌药(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和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7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按治疗方法 分为3组化疗,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组24例,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组25例,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TP)组21例,3组患者资料具备可比性,3组患者采用对应药物进行治疗,均以21d为一周期,连续应用两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NP组总有效率29.2%(7/24),GP组总有效率40.0%(10/25),TP组总有效率33.3%(7/21),3组方案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毒性反应方面,3组均以骨髓抑制为主,白细胞下降及贫血发生率相近.NP组Ⅰ~Ⅱ度静脉炎(14.6%)较其他两组多,GP组Ⅲ~Ⅳ度血小板降低(16%)较其他两组严重,TP组Ⅰ~Ⅱ度外周神经毒性(38.1%)较其他两组多.结论 用于晚期NSCLC一线化疗,NP、GP、TP三种方案近期疗效相似,但毒性存在差异,故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王蓉;束永前;刘连科;刘永彪;刘平;黄普文;殷咏梅;卢凯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腺样体刮除术对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泌性中耳炎患儿23例(25耳)腺样体刮除术或腺样体刮除术结合鼓膜穿刺术后的疗效.结果 治愈17例,好转5例,术后随诊半年至1年,1例(单耳)复发.有效率为96%(24/25).结论 腺样体刮除术适合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治疗.
作者:崔春莲;金永德;金顺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脂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55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设健康体检者63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等指标,分析血脂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LDL-C、TG、TC明显升高(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血脂和糖尿病之间存在确切的关系,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作者:郭金富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方法 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皮肤瘙痒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5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低分子量肝素作为抗凝方法 ,而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作为抗凝方法 进行血液透析.结果 治疗组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改善达22例,占84.6%;对照组皮肤瘙痒症状改善仅9例,占37.5%.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能有效改善和缓解皮肤瘙痒症状.
作者:王地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一般保肝治疗+苦参素)和对照组(一般保肝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HA、LN、PC-Ⅲ和CⅣ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苦参素是能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管仁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慢性肺源性低氧血症,常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如老慢支、肺气肿等)所致,并发感染时,可急速加重,引起患者咳嗽、咳痰、胸闷,气喘、心慌、头昏乏力、腹胀、纳差、烦躁不安、全身皮肤和黏膜发绀、呼吸困难、两肺喘鸣、心率较快、甚至不能平卧,实验室检查,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90%),二氧化碳结合力升高(>35mmol/L).
作者:李立;王昌龄;茹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早产病因及早产儿的结局,为开展相应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我院2006年1~2月间分娩病例,对照分析足月产和早产孕妇的年龄、围产因素的差异,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及结局.结果 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产前出血占早产原因的前四位,孕产妇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是否经产妇等与足月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产儿体质量、窒息率及7 d内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积极预防影响胎膜早破的不利因素是预防早产的重要措施.加强产前保健,提高对孕产妇状况的综合判断,减少早产的发生,以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陈丽娟;强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