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周华;杨剑波
目的 探讨肾脏病中不同尿蛋白定量法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量72例门诊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24 h UPQ)、任意一次尿蛋白量、血尿肌酐以及60例门诊患者的血尿β2-微球蛋白,分别求出任意一次尿蛋白量与血尿肌酐的比值、尿蛋白量与血尿β2-微球蛋白的比值,求出各比值与24 h UPQ间的相关系数及回归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分别列出它们的直线回归方程.用这四条直线回归方程所测算出的24 h UPQ与传统方法所测出的24 h UPQ进行比较.结果 各相关系数及回归系数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直线回归方程成立.用这四条直线回归方程所测算出的24 h UPQ与传统方法所测出的24 h UPQ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用任意一次尿蛋白定量法求得的24h UPQ准确、可靠,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卓华钦;吴锡信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为了提高普通外科病房中施行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普通外科病房3例复苏成功病例的抢救及护理经验.结果 3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结论 普通病房中对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如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早心肺复苏,同时提高病房医生气管插管技术及做好医护配合,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少华;胡才英;马少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透射电镜方法观察Tca8113细胞分泌的exosomes小体,为舌鳞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机理研究以及寻找舌鳞癌细胞新抗原提供实验材料.方法 采用离心超滤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分离出Tca8113细胞释放的exosomes小体,经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 Tca8113细胞分泌的exosomes小体为直径50~100nm的膜性微囊结构,圆形或椭圆形,腔内为低电子密度成分.结论 离心超滤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小量exosomes小体方法可行.
作者:张树标;王敬旭;王丽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病案是医院大的信息资源,只有明确病案在现代医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病案信息管理,进一步开发使用病案,医院才能更好地发展.
作者:解红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以老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为重点服务对象,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具有综合性和连续性的健康服务.
作者:徐立中 刊期: 2006年第10期
1998年6月26日<大众卫生报>刊登了题为<一位医生的噩梦>报道:湖南省南县南湖镇医院林荫卫生所刘福祥医师因给一哮喘病人用庆大霉素24万单位,地塞米松15毫克,500毫升5%的葡萄糖液静滴,15分钟后休克,经抢救无效而亡.后来,死者家属闹事导致该医师儿子被打成肾挫伤,其妻悬梁自杀的惨剧.在这个悲剧里罪恶魁首就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之一--庆大霉素.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应该从血的教训中寻找前车之鉴.
作者:李盈斌;王应湖;吴中;周菊明;吴维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弥漫性脂肪肝的肝/脾CT值与血清甘油三酯的相关性.方法 整理我院2005年1~12月23例门诊及住院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肝/脾CT值与血清甘油三酯的关系.结果 23例患者中,根据肝/脾CT值分级,轻度脂肪肝15例,中度脂肪肝5例,重度3例;肝/脾CT值越高,甘油三酯越低,两者高度相关(r=-0.889,p=0.000).结论 肝/脾CT值可作为脂肪肝的定量诊断和评价治疗效果的参数之一.
作者:吴珊珊;钟治平;林路平;叶泳松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现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示范效应明显增加.医院工会应认真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力争有效地将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和技术转换为工会协调医院内部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林福梅;肖燕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合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足月妊娠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在胎儿娩出后子宫肌注射缩宫素20 u,同时于直肠置入米索前列醇400 μg.对照组50例,胎儿娩出后子宫肌注射缩宫素20 u,观察产后2 h内及产后24 h内出血量.结果 观测组分娩后2 h内平均出血量(152.00±50.56)ml;24h内(190.10±50.63)ml.对照组分娩后2 h内平均出血量(250.66±60.23)ml;24 h内(280.00±68.56)ml.产后总出血率观察组为1.66%,对照组为6.00%;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合用缩宫素比单用缩宫素有更强的子宫收缩作用,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预防、降低产后出血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乾;刘婷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日常食品与哮喘的关系,包括食物品种和临床表现的特点.方法 对36例哮喘患者进行食物皮肤特异性过敏试验.结果 36例患者均有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皮肤试验反应,部分为强阳性反应.对照液为阴性.致敏食物中淡水鱼占首位,其次为海鱼、虾、芝麻、红小豆等食物.结论 食物过敏是支气管哮喘的一个重要诱因,哮喘可以是食物过敏的一种症状,临床上要认识到这点,以便及时诊治.
作者:廖周华;杨剑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施他宁)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生长抑素(施他宁)治疗组36例和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组32例.施他宁组先用施他宁250 μg静注,随后按250μg/h持续静滴24 h;垂体后叶素组以12u/h及硝酸甘油0.6 mg/h,持续静滴24 h.分别比较两组止血起效时间、止血有效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3.2±2.7)h和(10.2±7.1)h,24 h内止血有效率分别为86%和68%;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和37.5%.以上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施他宁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效果优于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内科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药物.
作者:王任之;邓兴臣;黄飞雄;徐建雄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哮喘对患儿生活质量、肺功能的改善情况与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关系,并分析患儿不服从规范吸入治疗的原因.方法 对具有应用ICS治疗指征并能完成填写儿科哮喘生存质量调查问卷(PAQLQ)和平行测量肺功能的83例患儿的资料作回顾分析,评估其生活质量、肺功能改善情况与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关系.结果 急性发作期,治疗组的FEV1(1秒钟用力呼气量)和PAQLQ评分均值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坚持治疗时间越长,改善越明显.对照组患儿在急性发作期治疗前后FEV1无改善(p>0.05),PAQLQ评分更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FEV1、PAQLQ评分均值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急性发作期,两组治疗前后的FEV1、PAQLQ评分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坚持规范使用ICS治疗的哮喘患儿,其生活质量、肺功能改善比治疗不依从的患儿明显提高,发作时严重程度减轻.
作者:朱美华;梁敏;潘巧红;唐普润;温红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微种植体远移上颌磨牙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患者10例,均为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牙弓排列基本正常.共植入20枚微种植体于上颌颊侧牙槽骨内,将Ni-Ti螺旋推簧置于上颌第二前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之间,推磨牙远移、测量上颌第一磨牙的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在近远中方向、水平方向的位置变化及上切牙位置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颌第一磨牙平均移动距离5.4 mm(p<0.01),平均移动速度(1.27±0.50)mm/月,平均远移时间为3~6个月;上颌中切牙平均舌侧移动2.3 mm(p<0.05);上颌第一磨牙颊向移动距离及旋转角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种植体在推上颌磨牙远移过程中,发挥了绝对强支抗作用,未见前牙支抗丢失,有效的远中整体移动上颌磨牙.
作者:奉晓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脑肿瘤卒中临床特点及发病机理.方法 收集我院经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出血性脑肿瘤卒中病例共4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临床表现大多具有先兆的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发病时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偏瘫、瞳孔改变和脑膜刺激征;脑肿瘤卒中以胶质瘤、脑转移瘤、脑膜瘤较易发生,CT及MRI有助于确诊.手术治疗效果明显.结论 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病史,特别是先兆神经系统损害症状,询问是否有高血压病史、肿瘤史,仔细分析CT表现,增强扫描,有助于出血性脑肿瘤卒中的早期确诊.脑瘤卒中的内因在于血管结构的异常,外因在于肿瘤浸润、压迫引起的出血.
作者:欧阳义军;全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临床实习阶段是护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一个转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单纯的学习到面对多类型的患者、家属及医务工作者和临床运转节奏,角色的改变使护生感到难以适应,理论和实践有脱节,从而产生了各种心理行为和意识上的矛盾.因此,我科在带教工作中注重培养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整体素质,使护生通过临床实习了解自己工作性质及日常工作情况,同时逐步提高护生的职业素质、心理素质、工作能力.
作者:李平;吴军;黄海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病案首页主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即病人的基本情况部分、医疗情况部分、重要统计数据或管理指标部分[1].病案首页浓缩了整份病案中重要的内容,是病案信息集中的核心部分.医院经营管理中绝大部分的医疗信息均来源于此.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病案首页信息,服务医院经营管理,是所有医院信息工作者所面临的任务和挑战.在我院实行病案统计一体化管理的2年时间里,我们对此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作者:邓彩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使用不同方法检测变应性疾病患者常见过敏原并将其结果作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皮肤点刺试验、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印迹方法分别对我院2006年1~4月就诊于变态反应科和儿科门诊的58例患者,检测其常见过敏原.结果 三种不同方法之间有着一定的符合性,它们之间各有优缺点,皮肤点刺试验方便,结果快速,但假阳性高并受药物的影响;对于单项过敏原IgE定量检测,ImmunoCAP法准确,但其收费高;敏筛作为初诊患者的过敏原筛查,结果可信,成本适中,可在临床推广.结论 三种方法均可取可信,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取舍,若是准备脱敏,好结合体内、体外试验共同评价.
作者:孙宝清;韦妮莉;李靖;钟南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神经病学是难学习与掌握的专业之一,进入神经科临床实习的医学生往往会有些畏惧心理.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除了遵循疾病诊断的基本原则外,还有自己的诊断特点,即更加强调定位诊断与定性诊断,应重视并掌握这些诊断思维方法.本文从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方法步骤、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等方面阐述了对实习医师诊断思路的培养.
作者:苏全喜;洪铭范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明确容桂地区成人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并加以干预.方法 通过随机多级分层整群抽样对10个居委会进行编号,逐户调查居民小组所有16岁以上的市民,内容涉及问卷咨询、体格检查、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脂检测以及肝脏实时超声检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容桂地区脂肪肝的患病率;将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出该病的危险因素;对高危人群及现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结果 14 069名成人完成调查,B超共检出脂肪肝2 324例,占16.52%.经年龄和性别调整后,容桂地区成人脂肪肝患病率为17.80%,Kappa分析显示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超声诊断脂肪肝的可信度良好(Kappa值=0.817).总体男性脂肪肝患病率始终显著高于女性(χ2=16.327,p<0.01).结论 容桂地区成人脂肪肝患病率(17.80%)比上海(20.82%)成人脂肪肝患病率低,比江苏省成人脂肪肝患病率(16.11%)高.主要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及其相关的多元代谢紊乱较过量饮酒与脂肪肝的关系更为密切.
作者:何万生;高璟;唐福明;黄慰梅;陈晶华;欧阳素琴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知情同意权是病人在诊疗过程中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尊重和保护病人的知情同意权是医务人员应尽的义务.本文从行使知情同意权的条件入手分析知情同意过程及其作用,以期达到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目的.
作者:何韵;江东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