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坚;任来成
龋齿是危害少年儿童口腔健康的常见疾病,我国儿童龋患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而学龄前儿童是龋齿发病高峰期.为评价开展健康教育对降低儿童龋患率的效果,我县于2001年开始,对441名学龄前3岁幼儿,实施健康教育干预4年效果评价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振岗;张栋;张树锡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综合分析,探讨该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减少误诊.方法对患者进行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肌电图、肝功能和活体组织检查.结果 CPK升高1 250~3 485 U/L,伴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肌电图显示在左胫前肌、股四头肌、右腓肠肌静息时有纤颤波和正相波,提示为肌源性损害肌电图.患者行活体组织检查,病理发现肌纤维肿胀、细胞核增大居中和数目增多、肌纤维减少、纤维之间大量脂肪沉积和结缔组织.结论检测CPK、肌电图,活体组织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作者:曹兴国;蔡莉进;李丽;殷国庆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侧脑室注入盐酸吗啡对伏隔核及内侧隔-斜角带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外记录神经元放电,分别记录侧脑室注入生理盐水及吗啡伏隔核及内侧隔-斜角带核神经元放电并进行比较.结果侧脑室注入盐酸吗啡后可使大鼠伏隔核及内侧隔-斜角带核痛兴奋神经元(PEN)电活动增加,使痛抑制神经元(PIN)电活动减少.结论侧脑室注入盐酸吗啡可使大鼠伏隔核及内侧隔-斜角带核神经元放电明显改变.
作者:王赞智;王克万;漆松涛;杨开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是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常见的原因[1].我院从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54例,现将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张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双侧上尿路结石是导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需及时诊断和治疗,若处理不及时和不恰当,可危及生命.我院自1995年以来,共收治28例双侧上尿路结石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便秘是临床极常见的病症,不仅可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也可以表现为排便困难或不尽感等.国外资料显示,便秘发病率在年轻人中为3%,中年人8%,老年人20%[1].我国北京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便秘的发病率为6.07%,其中女性是男性的4.59倍,而与之相对应,便秘的就诊率仅为10.6%,45.7%的患者在服用非处方药或自服中西泻药来处理便秘[2].此外,不规范诊治用药在便秘治疗也广泛存在,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因此便秘的研究也变得日益重要,本文就便秘的病因及治疗作一分析.
作者:梁宏;庞韩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自从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后,X线很快的被应用于疾病诊断,形成放射诊断学(diagnostic rosdiology),并奠定了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ing)的基础[1].医学影像学不仅扩大了人体检查范围,提高了诊断水平,而且可以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英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哌替啶配伍异丙嗪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无人工流产禁忌证的健康妇女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术前静脉缓慢注射哌替啶50 mg+异丙嗪25 mg;对照组术前未给任何药物,手术方法两组相同.结果镇痛效果、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宫颈松弛程度和术中不良反应,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哌替啶配伍异丙嗪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好,人流综合征发生少、宫颈松弛好,可减少术中不良反应,对子宫收缩无影响,安全、费用低廉,可用于基层医院.
作者:欧小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总结我院成功救治1例右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破裂,金属异物残留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认为术前充分做好病情评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备物齐全,术中高质量的配合,是保证危急重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障.
作者:蔡友娟;梅松春;彭爱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超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3年8月至2005年10月,选择12例经CT证实血肿量为30~60 ml且未出现脑疝症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超早期(出血后7 h内)治疗,评估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 12例病人中1例死亡,其余11例生存;按ADL分级,Ⅰ~Ⅱ级8例,Ⅲ级2例,Ⅳ级1例,良好率83%.结论在合理选择病例的前提下,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超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效果满意,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锡铭;魏建功;董世节;钟兰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表型CD49 b、CD49 d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例胃癌患者为肿瘤组,同期百肿瘤患者27例为对照组,应用CD49 b、CD49 d单克隆抗体,以流式细胞仪为工具,对两组患者上述2种表型进行监测.结果①肿瘤组淋巴细胞CD49 d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②进展期胃癌组CD49 9 b的表达明显低于早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组CD49 d的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有显著差异(P<0.05);③根治及姑息切除肿瘤后,CD49 9 b、CD49 d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胃癌患者淋巴细胞CD49 b、CD49 d的表达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切除肿瘤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陈腾;施靖华;赵荣华;李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妊娠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母体对钙的需要量增加,孕妇缺钙及孕期需要补钙已被公认.我们用乐力氨基酸螯合钙改善孕妇的临床缺钙症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婷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党委在深入了解医院工作特点,把准员工思想脉搏,更好地为医院服务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工作特点,实现过去由强调制度管人向文化管人、由强调约束管人向激励管人、由被动服务向品牌吸引的方法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周文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氯沙坦及两者联合用药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的干预作用.方法 EH伴有LVH患者90例随机分成A组(培哚普利4 mg/d,30例),B组(氯沙坦50 mg/d,30例)和C组(培哚普利4mg/d加氯沙坦50 mg/d,30例).治疗4周时若血压>16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则培哚普利和氯沙坦剂量分别增加至8mg/d和100 mg/d.总疗程共24周,治疗前后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左室相关数据,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并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1、3组治疗前后比较均能显著降低LVMI(P<0.01).其中A组和B组LV-MI的降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C组LVMI降低较A组、B组两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分别比较3组治疗前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均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后3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培哚普利、氯沙坦均能逆转EH患者LVH,培哚普利和氯沙坦联合用药能使这一作用更为显著,且这种协同作用与降压效应无关.
作者:冼洪光;梁维基;伍锦旋;谭仲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开展药学服务促进医院合理用药,降低治疗的综合费用的效果.方法从2002年起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科室人员自身素质,并积极参与到临床治疗过程中,为临床提供药学服务.结果药师素质得到提高,患者对药品的使用更加清晰明了,医生在临床用药过程中也得到了帮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综合医疗费用,避免了数起可能发生的医疗事故.结论医院开展药学服务,可补充药学人员的临床知识,参与临床药品使用的指导,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患者个体的医疗费用和卫生资源的浪费.
作者:林建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使用数控热凝DNR治疗系统治疗变应性鼻炎.方法采用电脑数控热凝DNR治疗仪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鼻腔黏膜,尤其是双下鼻甲前部,使炎性黏膜脱落而产生新的修复,健康新生的黏膜具有正常的防御和屏障功能,而起到治疗作用.结果 200例中无效8例(4%),显效12例(6%),有效85例(45%),痊愈95例(47.5%),总有效率96%.结论数控热凝DNR治疗仪治疗变应性鼻炎行之有效,无并发症,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鲁开贵;甘永平;魏应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血清D-二聚体(D-D)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85例PNS患者和36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D-D进行检测并分组比较.结果 PNS患者血清D-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NS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D-D可作为观察PNS患者高凝状态与纤溶的较好指标,对指导抗凝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曾石养;薛志强;苏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肝脏疾病.病理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氧应激和脂质过氧化、肠源性内毒素(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是酒精性肝病的两个重要致病机制[1],和库普弗细胞有密切关系.
作者:李芬;管小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副乳腺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应用美容外科技术,在肿胀麻醉下应用腋横纹小切口潜行切除副乳腺.结果自2000年至2005年11月应用此法在门诊切除副乳腺180个,共103个病人.42例病人随诊6~24个月,所有病例均无并发症,瘢痕不明显,术后外观良好,疗效满意.结论在门诊应用美容外科技术,采用局部肿胀麻醉技术下行腋横纹小切口潜行切除副乳腺是一种副乳房切除的良好方法,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损伤轻,出血少,恢复快,符合美学和微创要求,病人乐于接受.
作者:毛运春;王元喜;吴国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rofrin Ⅱ纳米微粒的光动力疗法(PDT)对结肠癌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结肠癌LoVo细胞裸鼠种植瘤模型,经尾静脉注入profrinⅡ纳米微粒(30mg/kg体重),光敏化3 h后半导体激光仪垂直照射肿瘤30 min(能量密度9J/cm2),照射后连续观察肿瘤体积,瘤体HE染色病理分析.结果 profrin Ⅱ纳米微粒PDT在治疗后早期产生明显的抑制肿瘤增殖作用,瘤体组织坏死,腺腔样结构解离破坏,微血管坏死,血栓形成,延命率65.2%,体积抑瘤率达72.8%,治疗后期,肿瘤体积仍会缓慢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profrin Ⅱ纳米微粒在PDT治疗中抑制裸鼠结肠种植瘤生长,延长荷瘤裸鼠生存期,但仍不能完全抑制肿瘤生长.
作者:李镠洋;卿三华;盛新华;巴明臣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