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便秘的起因及治疗

梁宏;庞韩英

关键词:便秘治疗, 发病率, 病因及治疗, 调查显示, 排便困难, 排便次数, 流行病学, 非处方药, 不良影响, 中年人, 年轻人, 老年人, 就诊率, 资料, 诊治, 泻药, 女性, 男性, 临床, 患者
摘要:便秘是临床极常见的病症,不仅可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也可以表现为排便困难或不尽感等.国外资料显示,便秘发病率在年轻人中为3%,中年人8%,老年人20%[1].我国北京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便秘的发病率为6.07%,其中女性是男性的4.59倍,而与之相对应,便秘的就诊率仅为10.6%,45.7%的患者在服用非处方药或自服中西泻药来处理便秘[2].此外,不规范诊治用药在便秘治疗也广泛存在,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因此便秘的研究也变得日益重要,本文就便秘的病因及治疗作一分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分析

    目的探讨本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行病学现状与感染者临床表现特点,探索有效诊治措施.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早期特异性sv-IgM抗体,筛查阳性病例,进行临床观察与资料分析.结果从4065例呼吸道感染者血清中检出Rsv-IgM阳性者604例,阳性率为14.9%,Rsv感染常年均有发病,冬春季为流行高峰,3岁以下小儿易感率高(81.6%),男性高于女性,临床表现以低热、下呼吸道病变多见,婴幼儿多呈阵咳、喘憋症状明显.结论对呼吸道疑似病毒性感染患儿,作血清学早期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可以早期明确诊断,以利合理用药,避免治疗盲目性.

    作者:江远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血栓素、前列腺素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Iα)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TXB2和6-Keto-PGFIα.结果冠心病88例血浆TXB2含量(95.30±23.41)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4.03±13.40)pg/ml,P<0.05;而血浆6-Keto-PGFIα的含量(47.51±18.30)p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89.63±18.60)pg/ml,P<0.05;TXB2/6-Keto-PGFIα的(2.0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83).急性心肌梗死组37例血浆TXB2含量:(90.50±13.51)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4.03±13.40)pg/ml,P<0.05;而血浆TXB2/6-Keto-PGFIα的含量:(40.60±13.51)p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89.63±18.60)pg/ml,P<0.05.TXB2/6-Keto-PGFIα的(2.2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83).结论 测定血循环中TXB2和6-Keto-PGFIα的含量及它们的比值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范甲卯;张健;谢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国内外儿童眼科用药现状对比

    眼部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在日常工作中,眼科用药要做到特别仔细,尤其是儿童,更需要面面俱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儿童眼科用药的使用价值不断拓展,并不断开发出新的功效,做到药效高、价格低,顺应了儿童眼科用药的潮流.我国儿童眼科用药在80年代初期开始起步,到现在已逐步完善起来.

    作者:张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肝动脉门静脉双置泵化疗联合术中无水乙醇瘤体内注射治疗中晚期肝癌

    目的探讨对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一种综合性治疗方法,并对该治疗方法的效果加以分析,总结具体操作经验.方法对我院1999年7月至2004年4月采用肝动脉门静脉双置泵化疗联合术中无水乙醇瘤体内注射方法所治疗的32例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该治疗方法的术后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3.8%和78.1%.结论肝动脉门静脉双置泵化疗联合术中无水乙醇瘤体内注射是治疗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王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的治疗经验.方法 58例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并发低钠血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小剂量的高渗盐水、甘露醇及辅助以速尿治疗.结果治愈(血清钠恢复正常或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40例占68.9%,好转(血清钠升高或心功能改善1级)16例占27.6%,总有效率96.5%,死亡2例.结论小剂量高渗盐水、甘露醇静点辅助速尿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用药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作者:刘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早期手术夹闭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附36例报告)

    目的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早期手术夹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诊断明确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均在起病早期显微手术夹闭,临床随访半年以上,总结颅内动脉瘤出血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6例患者38个动脉瘤,均在起病早期采取显微手术夹闭,有3例死亡(8%),重残5例(14%),轻残5例(14%),恢复良好23例(64%),随访半年以上,未见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结论对诊断明确的颅内动脉瘤及早手术干预,能减少再出血,降低死残率.

    作者:梁永杰;李雪松;荆国杰;祝刚;姚晓腾;晏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RFCA)治疗9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方法和结果.方法分别行激动顺序标测法和起搏标测法,对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7例,右室特发性室速2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6例ILVT射频消融治疗成功,均起源于左室间隔面,有效消融靶点处P电位较体表心电图QRS起始点提前(34.6±8.9)ms(25~58 ms),2例IRVT射频消融成功,有效消融靶点处与心动过速时的12导联心电图QRS波形完全相同.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方法.

    作者:崔俊友;殷泉忠;李伟章;苏伟;刘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麻疹1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麻疹的流行特点和临床特点.方法采用统计学中构成比的方法,对126例确诊麻疹病人的发病年龄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发病率较低,青壮年发病率高.结论成人麻疹发病率较高,肝功能损伤明显增多,但预后良好.

    作者:夏利萍;毕玲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白细胞介素-1 β对脊髓背角神经元电压门控Na+通道的调控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对急性分离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电压门控Na+通道调控的电生理机制.方法采用标准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L-1β对急性分离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电压门控Na+电流的变化.结果①IL-1β可逆性抑制Na+电流,并呈IL-1β浓度依赖性;IL-1的受体拮抗剂阻断此种作用;②IL-1β能够轻度改变峰电流的Ⅰ-Ⅴ曲线,并在大激活电流区间延缓电流开放的速度;③IL-1β加快电流失活;④IL-1β降低Na+电流复活,尤其在复活的早期作用显著;⑤GDP可促进IL-1β对Na+电流的抑制作用.结论 IL-1β通过IL-1R/G蛋白/Na+通道途径调节Na+通道的活性,通过延缓通道开放和复活,加速其失活,使得通道开放时间缩短,构成对Na+电流的抑制,导致Na+内流减少.这可能就是IL-1β神经保护作用的电生理学机制.

    作者:郭伟韬;郑启新;曾荣;刘双意;陈航;李建宁;孙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慢性肾炎尿毒症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与临床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其临床的相关性.方法检查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28例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正常对照组22例比较.结果慢性肾炎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均增高.尿毒症的疾病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改变.结论早期应用降黏药物治疗,尿毒症组的血液黏度随肾功能的减退而降低,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作者:曾日新;黄开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实现三大观念转变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党委在深入了解医院工作特点,把准员工思想脉搏,更好地为医院服务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工作特点,实现过去由强调制度管人向文化管人、由强调约束管人向激励管人、由被动服务向品牌吸引的方法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周文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合并胫骨平台骨折的胫骨多段骨折12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合并胫骨平台骨折的胫骨多段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双下肢均等长.X线示解剖复位5例,功能复位7例,均一期愈合.所有病例获9个月~2年随访,骨折均一次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5个月.结论把握软组织损伤程度,确定手术时机,尽量减少胫骨前内侧剥离,可有效地降低手术风险,是治疗胫骨多段骨折合并平台骨折较好的方法.

    作者:吴振贵;袁跃群;邗培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颅脑损伤康复期中西医结合治疗200例分析

    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除手术治疗外,大部分病人需要康复期综合治疗,尤其中西医结合治疗.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开展了颅脑损伤康复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红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原发性小肠肿瘤12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小肠肿瘤缺乏特征性症状,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误诊率高.现对我处1990~2005年收办大病统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小肠原发性肿瘤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作者:杜金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干预对降低儿童龋患率效果评价

    龋齿是危害少年儿童口腔健康的常见疾病,我国儿童龋患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而学龄前儿童是龋齿发病高峰期.为评价开展健康教育对降低儿童龋患率的效果,我县于2001年开始,对441名学龄前3岁幼儿,实施健康教育干预4年效果评价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振岗;张栋;张树锡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麦默通乳腺良性肿块微创旋切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中的术中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由护士准备好术前手术包并在术中配合医生,在B超引导下应用麦默通系统对38例病人50个乳房良性肿块施行微创旋切术,护士在术前术后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所有行麦默通肿块切除术患者,术后护理得当,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切除乳房良性肿块,操作简易、准确、安全、创伤小,受到广大女性的欢迎.

    作者:宗智敏;刘跃华;何劲松;宋淑芬;谢莎;王先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检测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疗意义

    目的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疗意义.方法采用全血干化学免疫浓缩法对246例拟诊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者进行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测定,根据检测结果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结果全部病例症状消失,体征减轻,终全部治愈.结论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检测简便、快速、特异、结果可靠,对临床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极具指导价值.

    作者:黄繁林;梁若虹;郗俊平;黄碧林;黄楚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治疗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是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常见的原因[1].我院从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54例,现将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张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胎儿生长受限40例误诊报告

    胎儿生长受限(FGR)是指孕37周后,胎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 g者,是围生期的重要并发症.FGR的发病率可因种族、国家、地区、受检人群不同而不同,文献报道为2.75%~15.53%[1],我国平均发病率为6.39%.其围生儿死亡率为正常儿的4~6倍,所以对新生儿的危害很大,应予以重视.我院于2003年3月到2006年2月3年间共收治FGR病例4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产后出血126例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法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24 h内阴道流血≥500 ml,或产后2h内总失血量≥400 ml也可作为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之一.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危急的并发症,为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本文对我科收治的12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讨论了具体的护理方法.

    作者:朱燕红;李惠霞;朱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