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哌替啶配伍异丙嗪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欧小红

关键词:哌替啶, 异丙嗪, 无痛人工流产
摘要:目的观察哌替啶配伍异丙嗪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无人工流产禁忌证的健康妇女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术前静脉缓慢注射哌替啶50 mg+异丙嗪25 mg;对照组术前未给任何药物,手术方法两组相同.结果镇痛效果、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宫颈松弛程度和术中不良反应,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哌替啶配伍异丙嗪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好,人流综合征发生少、宫颈松弛好,可减少术中不良反应,对子宫收缩无影响,安全、费用低廉,可用于基层医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亚胺培南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新生儿下呼吸道严重感染失败分析

    目的研究亚胺培南治疗新生儿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失败因素.方法分析1例重度窒息新生儿,下呼吸道分泌物检出大量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亚胺培南敏感,用治疗剂量亚胺培南静脉滴注1 h滴完,连续4 d,然后再培养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症状无改善,再次检出大量铜绿假单胞菌,经药物敏感试验证实亚胺培南耐药,经检测发现其外膜蛋白(OprD2)含量相对减少且已诱导出金属酶.结论治疗剂量亚胺培南静脉滴注时间过长导致血药浓度低于治疗浓度,诱导铜绿假单胞菌OprD2缺失及产生金属酶.正确使用亚胺培南至关重要.

    作者:谢世营;王瑞英;张旋;吕深;罗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便秘的起因及治疗

    便秘是临床极常见的病症,不仅可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也可以表现为排便困难或不尽感等.国外资料显示,便秘发病率在年轻人中为3%,中年人8%,老年人20%[1].我国北京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便秘的发病率为6.07%,其中女性是男性的4.59倍,而与之相对应,便秘的就诊率仅为10.6%,45.7%的患者在服用非处方药或自服中西泻药来处理便秘[2].此外,不规范诊治用药在便秘治疗也广泛存在,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因此便秘的研究也变得日益重要,本文就便秘的病因及治疗作一分析.

    作者:梁宏;庞韩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Profrin Ⅱ纳米微粒光动力疗法抑制人结肠癌裸鼠种植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profrin Ⅱ纳米微粒的光动力疗法(PDT)对结肠癌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结肠癌LoVo细胞裸鼠种植瘤模型,经尾静脉注入profrinⅡ纳米微粒(30mg/kg体重),光敏化3 h后半导体激光仪垂直照射肿瘤30 min(能量密度9J/cm2),照射后连续观察肿瘤体积,瘤体HE染色病理分析.结果 profrin Ⅱ纳米微粒PDT在治疗后早期产生明显的抑制肿瘤增殖作用,瘤体组织坏死,腺腔样结构解离破坏,微血管坏死,血栓形成,延命率65.2%,体积抑瘤率达72.8%,治疗后期,肿瘤体积仍会缓慢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profrin Ⅱ纳米微粒在PDT治疗中抑制裸鼠结肠种植瘤生长,延长荷瘤裸鼠生存期,但仍不能完全抑制肿瘤生长.

    作者:李镠洋;卿三华;盛新华;巴明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手术治疗的体会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临床上分为原发、继发及高功能腺瘤等三类,前者较为常见.甲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以基础代谢增高,神经、循环、消化等多个系统的功能增高,并常伴有一些免疫功能异常的疾病,属于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中年女性.现将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碧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干预对降低儿童龋患率效果评价

    龋齿是危害少年儿童口腔健康的常见疾病,我国儿童龋患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而学龄前儿童是龋齿发病高峰期.为评价开展健康教育对降低儿童龋患率的效果,我县于2001年开始,对441名学龄前3岁幼儿,实施健康教育干预4年效果评价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振岗;张栋;张树锡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盐酸利多卡因宫颈注射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宫颈注射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以减少痛苦,降低手术难度.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要求人工流产孕6~10周的患者300例,随机分成3组:Ⅰ组114例为利多卡因镇痛组;Ⅱ组96例为地卡因镇痛组;Ⅲ组90例为对照组.观察术中镇痛效果、宫颈松弛情况、术中平均出血及手术时间、人工流产综合征反应等.结果Ⅰ组分别与Ⅱ组、Ⅲ组比较,镇痛效果和宫颈松弛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2%利多卡因宫颈注射是一种较好的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方法,方便、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陈慧清;陈小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延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脑梗死36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6~72 h内)急性脑梗死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对照组,尿激酶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50万U加入生理盐水50 ml静滴,30 min滴完,连用3 d.结果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溶栓后各时间点与溶栓前比较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PT)、纤维蛋白(FIB)无显著差异(P<0.10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发病6~72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宋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甲状腺手术不置引流12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不置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甲状腺手术后不放置引流,切口用美容线缝合.结果 甲状腺手术不置引流1 219例,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长8年,无疤痕增生,切口隐蔽,美容效果满意.结论甲状腺手术不置引流,可减少切口疤痕增生,提高美容效果,安全、可靠、可行.

    作者:刘应金;陈卫民;陈镜沛;吴文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甲氨喋呤三种给药方法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同时,由于快速敏感的血β-人绒毛膜促进性腺激素(β-HCG)放射免疫连续测定和阴道超声检查的应用,使异位妊娠早期确诊率不断提高,从而使许多未破裂异位妊娠得以药物保守治疗,目前甲氨喋呤(MTX)为临床上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常用的有效药物.我科于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应用MTX单次肌注、少量多次肌注以及MTX联合非司米酮三种给药方式治疗异位妊娠,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周小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改良B-Lynch压缩缝合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改良B-Lynch压缩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4月1日至11月31日6例严重产后出血患者用改良B-Lynch压缩缝合术的疗效.结果 6例中3例患者严重子宫收缩乏力,3例胎盘因素出血,采用改良B-Lynch压缩缝合术止血均取得满意效果,无一例切除子宫.结论改良B-Lynch压缩缝合术是治疗产后出血,尤其是宫缩乏力性出血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丽平;吴瑞芳;郭燕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在全程胎心监护下对60例产妇其中用布卡因30例(B组),利多卡因30例(C组)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分娩镇痛观察,与同期30例未干预产妇(A组)比较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母婴血气、新生儿评分.结果 B、C二组均获得满意镇痛效果,第一产程镇痛率均为100%,宫口开全后不再给药仍保持35.0%和30.7%镇痛率.B、C二组第一产程无明显差异,与A组比产程明显缩短,(P均<0.01),三组在二、三产程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在娩后24 h失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分娩第二产程母桡动脉血血气分析,B、C二组pH值均处正常范围,明显高于A组.脐血B、C二组无差异.三组新生儿出生1~5 min Apgar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布卡因、利多卡因用于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效果良好,对母婴无影响.布卡因胎盘透过率低,对胎儿、新生儿更安全,小剂量低浓度即可达满意效果,更适于推广应用.

    作者:王韵秋;李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培哚普利及氯沙坦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氯沙坦及两者联合用药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的干预作用.方法 EH伴有LVH患者90例随机分成A组(培哚普利4 mg/d,30例),B组(氯沙坦50 mg/d,30例)和C组(培哚普利4mg/d加氯沙坦50 mg/d,30例).治疗4周时若血压>16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则培哚普利和氯沙坦剂量分别增加至8mg/d和100 mg/d.总疗程共24周,治疗前后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左室相关数据,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并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1、3组治疗前后比较均能显著降低LVMI(P<0.01).其中A组和B组LV-MI的降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C组LVMI降低较A组、B组两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分别比较3组治疗前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均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后3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培哚普利、氯沙坦均能逆转EH患者LVH,培哚普利和氯沙坦联合用药能使这一作用更为显著,且这种协同作用与降压效应无关.

    作者:冼洪光;梁维基;伍锦旋;谭仲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白内障患者术后院内感染的调查及预防对策

    目的了解白内障术后患者院内感染情况,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白内障术后患者及周围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细菌培养样本452份.结果 452份样本中,细菌符合规定指标样本428份,合格率为94.69%;患者术后铜绿假单胞菌均能检出.结论警惕白内障术后患者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工作人员手、公共医疗用品的消毒不容忽视.

    作者:杨文;周凤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心电图机的计量检定

    随着科学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医用计量仪器在医学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其中心电图机作为用于描记心脏组织活动所产生的生物电信号的仪器,由于它诊断可靠,操作简便,对病人无损伤,故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保证其量值的统一、测量波形的准确可靠,必须对心电图机依据JJG543-96心电图机检定规程进行周期检定.

    作者:郑国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肺结核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及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肺结核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营养支持在肺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62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营养支持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常规治疗相同,营养支持治疗组加用5%复方氨基酸500 ml及20%脂肪乳250ml,每日1次,静滴,15 d为一疗程.结果 62例肺结核患者合并营养不良56例,发生率90.3%,28例初治结核患者合并营养不良85.7%(24/28),34例复治结核患者合并营养不良94.1%(32/34);营养支持组治疗后理想体重百分数、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明显上升(P<0.01).结论肺结核患者合并营养不良比例高,营养支持治疗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住院天数.

    作者:孙鹏;李娥;蔡妙龄;邱杰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76例

    目的介绍和评价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的2种方法.方法 2001~2005年5年间在我院确诊异位妊娠后,属未破裂型者,采用甲氨喋呤孕囊内注射(A组)和肌肉注射(B组)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方法在治疗7 d、14 d、21 d后血β-人绒毛膜促进腺激素(β-HCG)分别下降(40±2.1)%、(63±1.5)%、(90±1.8)%和(21±1.9)%、(45±2.0)%、(79±1.6)%.临床应用76例,成功71例,总治愈率93.42%,其中A组治愈97.22%,B组治愈率90.00%.结论 未破裂型异位妊娠通过早期确诊予以甲氨喋呤保守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闫广勤;黄少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农药速测卡与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比较

    目的比较农药速测卡与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有机磷药残留量.方法根据农药速测卡纸片法提示的检验方法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气相色谱法按照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G/T5009.20-1996操作.结果用农药速测卡纸片法,检测新鲜蔬菜样品100份,有机磷农药残留量阳性是23%(23/100);而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有机磷农药残留量阳性是29%(29/100).农药速测卡检测结果与气相色谱法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x2=0.94,P>0.05).结论 农药速测卡纸片法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快速、节省时间,节省人力,而且反应条件要求不严格,特别适用于对餐前急检蔬菜检验,可减少大量工作,加快检测速度.

    作者:许美玲;刘仲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方向盘致胸部创伤40例的临床救治

    目的进一步探讨方向盘致胸部创伤的临床表现特征,总结救治中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年间方向盘致胸部创伤40例临床资料,重点分析血气胸、心脏挫裂伤、气管支气管破裂、胸腹联合伤及合并多发伤救治中体会.结果全组治愈37例,死亡3例,死亡率7.5%.结论血气胸的治疗强调及早胸腔闭式引流,心脏穿透伤和气管支气管破裂强调尽早开胸手术修补,对胸腹联合伤应果断采取抢救性手术,对合并多发伤者则应加强多学科协作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徐继庆;张波;朱晓峰;邹志田;张福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实现三大观念转变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党委在深入了解医院工作特点,把准员工思想脉搏,更好地为医院服务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工作特点,实现过去由强调制度管人向文化管人、由强调约束管人向激励管人、由被动服务向品牌吸引的方法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周文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茵莲清肝颗粒治疗脂肪肝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茵莲清肝颗粒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茵莲清肝颗粒治疗83例脂肪肝患者,对治疗前后肝脏B超、临床体征的改变,肝功能、血脂、肾功能、血糖、血尿常规进行对比.结果治疗1~2个疗程(30~60 d)治愈75例,好转有效6例,总有效81例,总有效率97.6%.结论茵莲清肝颗粒对脂肪肝治疗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魏元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