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导管法射频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

蒋超旦;王福兴;杨松;任军;蒋建东;陆俊杰;陈燕春

关键词:单导管, 射频消融, 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
摘要:目的探讨只用1根大头导管射频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速的临床意义.方法右室流出道室早6例,其中1例合并有右室流出道室速.无器质性心脏病.体表心电图确定为单形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采用1根大头电极以起搏标测法确定消融靶点.以室性早搏在放电10 s内消失,或频发与原室早发作形态一致的室早、短阵室速,并渐送减少,巩固放电180 s后,经异丙肾上腺素静滴后仍未有室性早搏出现为消融成功.结果消融即刻成功率为100%,术前与术后24 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数分别为8 903~21 087次/24 h和0~98次/24 h.随访3个月有1例复发.无其他任何并发症.结论单导管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9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将184例异位妊娠(未破裂型)含流产型,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同意保守治疗妇女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米非司酮辅助甲氨喋呤保守治疗(观察组)和单用甲氨喋呤保守治疗(对照组),对两组治疗成功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至正常时间、腹痛情况、月经恢复时间、输卵管通畅率及宫内妊娠进行比较.结果加用米非司酮组的成功率为92.39%,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14.4±5.0 d,腹痛时间短,月经恢复快,正常宫内妊娠70%,与单用甲氨喋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加用米非司酮可改善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效果β-HCG下降快,减少破裂手术率.

    作者:尹艳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QT离散度与冠脉病变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QT离散度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164例行冠脉造影且心电资料完整者,据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A组)43例,冠心病组(B组)121例.将B组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①单支病变组(B1组)40例,②双支病变组(B2组)49例,③三支病变组(B3组)32例.将B1组据单支病变的位置分为:①前降支组17例,②回旋支组10例,③右冠组13例,分别测定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 )并进行比较.结果①B组与A组相比QTd与QTcd均明显延长P<0. 05 ,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②B1、B2与B3组三组间QTd及QTcd相比P《0.05,统计学上有呈著性差异.③前降支组、回旋支组、右冠组三组间QTd及QTcd相比P》0.05,统计学上无呈著性差异.结论冠脉病变可引起QTd延长;冠脉病变支数对QTd影响明显,QTd与冠脉病变支数成正相关;单支病变的位置对QTd无影响.

    作者:张惠琪;吉伟青;张进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肝间叶性错构瘤1例报道

    1 病例患者,男性,1岁7月.因上腹部胀大,腹部巨大包块和肝大3个月入院.体查:剑下饱满,轻压痛,扪及肿物;患者食欲不振,无明显呼吸困难和下腔静脉梗阻症状.无呕吐、发热、便秘、腹泻和体重减轻等相关症状,发育良好.

    作者:唐小龙;谢春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双腔气囊尿管在后鼻孔出血病人止血中的应用

    后鼻孔出血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好发部位在鼻腔后部的鼻-鼻咽静脉丛,它与动脉硬化及高血压有关,也可见于糖尿病、鼻腔疾患和血液系统疾病,此类鼻腔出血存在出血量大、不易止血、易反复等特点.传统方法多采用凡士林锥形纱球行后鼻孔填塞止血,我科从2003年1月至2006年2月采用双腔气囊尿管行后鼻孔填塞止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何玉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心衰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西药常规方法治疗肺心病心衰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心衰患者4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强心利尿、保持内环境稳定等).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91.6%,对照组63.6%,中西医结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呼吸困难缓解时间、紫绀消退时间、心率减慢时间、浮肿消退时间、肺型P波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0.05);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具有明显的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从而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心衰症状.复方丹参有扩张血管,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血液黏滞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二药合用具有良好协同作用,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姜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观察12例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的护理措施对疗效的影响.结果通过各种护理措施,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本组有10例治疗7 d后症状明显改善,2例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好转,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春云;杜小红;毛慧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急性脑卒中并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和转归.方法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12例,探讨肺部感染的发生与脑卒中的类型、病情程度、年龄,住院时间长短、合并基础疾病及预后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高龄、病情重、住院时间长、原有心脏病、糖尿病、既往有中风病史患者,其肺部感染率明显升高,并发肺部感染的脑卒中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结论控制肺部感染可有效提高急性脑卒中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林小荣;林春暖;许月明;钟娉红;黄彩华;潘素琪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重症监护室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组成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6例重症监护室(ICU)确诊发生的VAP病人采样进行病原菌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6例VAP患者细菌学检查均获得阳性结果,共分离出88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77株,革兰阳性(G+)球菌15株.结论 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G-杆菌优势于G+球菌,积极预防与治疗可以有效降低VAP的发生,改善其预后.

    作者:林玫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以哮喘为突出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3例

    肺炎支原体(MP)感染在儿童中很常见,临床表现多样.通常肺炎支原体感染常出现剧烈干咳,偶咳血丝痰,气促,发热,体格检查常常在整个病程中无何明显阳性征,少数有干、湿性罗音,胸片多见斑片状或斑点状阴影,MP-IgM或MP-IgG检测阳性.近年来MP感染引起肺外多系统器官病变的报道也不少见.笔者在工作中遇到数例典型的以哮喘为突出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北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在不同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加用甲状腺素对Graves病患者病情反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添加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对Graves病病情反复的影响 方法 68例新诊断的Graves病患者根据不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分成低TSH组及正常TSH组,分别添加小剂量甲状腺素口服,观察30 d、60 d及90 d的病情反复率.结果低TSH组在30 d、60 d及90 d的病情反复率都明显高于正常TSH组(P《0.05).结论 Graves病患者在TSH未恢复正常时,添加小剂量甲状腺素口服,病情易出现反复,建议在TSH恢复正常时添加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

    作者:肖天梅;周桂兰;林泽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护理,如何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2004年5月至2005年4月31例LCP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的病人制定行之有效的护理程序,应用持续被动活动器(CPM)进行康复治疗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未出现关节黏连、功能障碍、深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LCP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早期使用CPM可以促进病人康复.

    作者:韩卫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老年性肠梗阻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性肠梗阻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1996~2005年12月196例老年性肠梗阻病人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病例. 结果 196例病人中189例临床治愈,5例死亡,2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 结论老年性肠梗阻病人病情复杂,体质差,合并症多,应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时抓住手术时机,尽量减少病人的病痛,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玉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并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RU486)配合甲氨喋呤(MTX)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5年间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单次肌注MTX与RU486配合MTX的其临床效果.结果单纯MTX组治疗40例,成功率77.5%,RU486+TMX组治疗58例,其成功率为9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RU486配合MTX治疗异位妊娠较单纯应用MTX成功率增高.

    作者:李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无锡市滨湖区2005年麻疹疫情监测分析

    滨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麻疹减毒活疫苗(MV)纳入计划免疫后,麻疹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流行周期的延长,流动人口的增加,近年来麻疹发病有升高趋势.2005年我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共报告麻疹病例81例,比去年同期上升88%,麻疹病例报告数有较大幅度上升,现就疫情监测分析进行探讨.

    作者:邓竹青;宣凌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胎盘早剥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早期诊断及处理.方法对20例胎盘早剥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78%.发病诱因以妊高征为首位8例,占40%;外伤及纠正胎位7例占35%,引产5例占25%.围产儿死亡4例,死亡率为20%,无孕产妇死亡.临床表现以腹痛、阴道流血多见.结论重视诱因及临床表现,结合彩超等辅助检查,有助于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因素.

    作者:陈喜萍;陈云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并发肺水肿的治疗

    呼吸衰竭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呼吸衰竭常见的原因是在中毒急性期因有机磷农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引起急性胆碱能危象,出现急性肺水肿,或由于反跳或中间综合征以及呼吸道管理不当等所致.其中,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急性肺水肿,这一严重临床表现,尚未引起临床上应有的重视.本文就其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问题,结合我们临床资料作如下讨论.

    作者:姜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胎膜早破79例的临床分析

    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合并症,其围生儿患病率及病死率较高,是早产儿及围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也是难产的早期临床表现.为探讨胎膜早破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现对我院2004年1月 至2005年6月期间79例胎膜早破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裴正月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针药并用治疗颈性眩晕150例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等[1].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针药并用治疗本病15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左江涛;卫玉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脑卒中俗称中风,其发病突然、急骤,死亡率及致残率及高.常留有偏瘫、言语障碍等并发症,经积极的降颅压、经颅穿引流、止血、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病情稳定,急性期之后,便进入康复期的治疗阶段.

    作者:张菊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乙肝表面抗原低吸光度值检测结果复查的意义

    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临床上应用广泛的是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查结果均用酶标仪判读,结果以样本吸光度值与阴性对照吸光度值(后者不足0.05按0.05计)之比(S/N)《2.10时定义为阴性,S/N≥2.10为阳性[1].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低吸光度值的检测结果,按试剂说明书的删除值可判定为阳性结果.

    作者:王金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