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盘早剥20例临床分析

陈喜萍;陈云彩

关键词:胎盘早剥, 早期诊断, 及时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早期诊断及处理.方法对20例胎盘早剥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78%.发病诱因以妊高征为首位8例,占40%;外伤及纠正胎位7例占35%,引产5例占25%.围产儿死亡4例,死亡率为20%,无孕产妇死亡.临床表现以腹痛、阴道流血多见.结论重视诱因及临床表现,结合彩超等辅助检查,有助于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因素.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操作要点,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经验.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5 min,肿瘤全部切除4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全部恢复良好,全部病人视力迅速好转.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缩短了手术路径,暴露所需时间短,创伤小,是一种处理鞍内和大部位于鞍内的肿瘤的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作者:郑伟武;田飞;陈文荣;张增良;杨少锋;赵泽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乳腺癌局部皮温变化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红外热图中局部皮温升高的主要机制,探讨局部皮肤温度变化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 利用红外热像仪测得乳腺癌患者局部皮肤温度变化,分析局部皮肤温度变化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结果乳腺癌红外热图中两乳腺热像不对称,患侧有异常热区及血管形态改变.患侧血管数量增多,患侧乳头温度、乳晕温度也有不同程度增加; 微血管计数值与乳腺肿物与对侧乳腺相同位置的温差呈正相关.结论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是乳腺癌热图中局部热点或热区的主要机制,病灶处局部温升,与MVD呈正相关,与组织学分级有关,红外热像仪在诊断乳腺癌的同时有对患者预后进行预测的可行性.

    作者:柯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免疫组织化学胶片制作方法的改进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由于胶片制作不当而造成掉片和非特异性着色现象在日常工作中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在胶片制作过程,总结了一些经验,作了一些改进,以提高胶片质量,经长期实践,显示效果不错,现将此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杨秀静;陈书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口腔扁平苔藓65例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扁平苔藓(OLP)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5例OLP患者的诊疗资料.结果 89.23 %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OLP安全有效.

    作者:张敦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头位性难产60例分析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识别、处理及预防.方法对头位难产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中剖宫产37例(61.7%) ;胎头吸引术11例(18.3%),徒手旋转胎头后阴道分娩12例(20.0%).结论胎头位置异常是发生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大多数胎头位置异常为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可以试产;而严重的胎头位异常,必须行剖宫产结束分娩.及时诊断、维持较好的产力并及时纠正胎头位置异常是预防头位难产的重要措施.

    作者:徐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20例分析

    目的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7年间20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病例.结果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发生率占分娩数0.19%,手术指征为产科大出血,胎盘因素占首位45%,治愈率95%.结论子宫切除是抢救产科大出血,挽救产妇生命的一项重要有效的措施,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可有效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的发生率.

    作者:许少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6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26例血管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使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治愈率为4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5%,治愈率为25.40%.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效果满意.

    作者:黎治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上皮细胞钙黏附素在鼻咽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钙黏附素(E-CD)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6例鼻咽癌活检病理标本的E-CD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56例鼻咽癌中E-CD阳性表达15例,弱阳性表达16例,阴性表达25例;而20例正常鼻咽黏膜E-CD阳性表达18例,弱阳性表达2例(P《0.01).中分化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3/4,低分化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12/47,未分化细胞癌均为阴性表达(P《0.025).结论鼻咽癌细胞E-CD表达改变与鼻咽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失去E-CD阳性表达的肿瘤细胞,细胞间的黏附能力减低或丧失,是鼻咽癌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之一.

    作者:王志强;邵少慰;苏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大理百合中多糖的提取与总糖含量的测定

    目的提取大理百合中的多糖并对其总糖含量进行测定.方法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Sevag法(用氯仿和正丁醇按5∶1的比例进行萃取,以除去蛋白质)除蛋白质,硫酸-苯酚比色法测总糖含量.结果大理百合粗多糖含量为82.9%.结论实验表明百合多糖得率较高,本实验结果对开发利用大理地区百合资源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周静华;李芬;汪祖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幽门螺杆菌根治降低消化性溃疡术后复发率

    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被认为存在密切的关系.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手术后虽然溃疡创面得以切除,但导致溃疡的致病因素仍然存在,因此术后溃疡复发率较高.我院自1995年以来对137例合并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手术后进行了Hp的根治,较好地降低了术后溃疡的复发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庞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老年性肠梗阻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性肠梗阻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1996~2005年12月196例老年性肠梗阻病人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病例. 结果 196例病人中189例临床治愈,5例死亡,2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 结论老年性肠梗阻病人病情复杂,体质差,合并症多,应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时抓住手术时机,尽量减少病人的病痛,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玉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硫普罗宁与甘草酸二铵联合治疗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现代医学认为肝炎的发生与自身免疫状况、体内氧化自由基的产生,以及肝炎病毒对肝细胞的破坏有关.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采用有清除自由基、保护肝细胞膜、解除外源性有毒物质的毒性作用的硫普罗宁与具有显著降低转氨酶的功效甘草酸二铵(甘利欣)联合治疗中度慢性乙型肝炎35例,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建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观察中期妊娠要求引产的病例139例,其中应用米非司酮口服联合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病例87例作观察组,单用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52例作对照组,作回顾性疗效分析.结果观察组排胎时间短,成功率100%,出血少,并发症少.结论将米非司酮口服联合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疗效好,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

    作者:许少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艾滋病筛查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艾滋病初筛实验与确认实验之间的关系,为提高艾滋病检测技术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室2000~2004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的初筛实验和确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初筛实验一阴一阳标本确认实验阳性率0%,双阳标本确认阳性率44.7%,两种试剂初筛实验标本光密度/临界值(S/CO)≥6的标本确认阳性率为90.9%.结论两种试剂初筛S/CO≥6标本,虽可上报疫情,但应尽快送确认实验室做确认实验.

    作者:常宏伟;刘国生;张辉;李朝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倍他乐克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倍他乐克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心功能Ⅱ~Ⅳ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7例为治疗组,另选择46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治疗前后测定左室舒张末压内径(LV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次LVDd、LVEF值,并观察心率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5%,对照组总有效率76.1%.结论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只要掌握好适应证,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从小剂量开始,注重剂量的个体化,临床应用是安全的,疗效是显著的,值得推广.

    作者:朱卫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的调查

    我国医院获得性感染中,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居首位.而在引起肺部感染的众多因素中,机械通气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接受机械通气患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无使用氧气吸入者高出20倍.机械供氧是危重病人救治的有效手段,有资料显示,由输氧污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占82.4 %[1].因此,使用不被污染的输氧湿化液,对控制肺部感染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莫用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针尾带孔张力带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探讨新的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内固定方法.方法自2003年8月至2005年6月用特制尾端带孔的斯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来治疗13例肱骨近端复杂骨折,通过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价该方法的疗效.结果本组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0个月,采用Neer标准作为评定肩关节功能的结果.其中优7例,良2例,可1例.结论特制尾端带孔的斯氏针张力带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可使骨折得到复位及稳定的固定,可保留骨膜、软组织对骨碎块附着固定的作用,对血运影响小,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简单可靠,费用少,是一种值得推荐使用的方法.

    作者:林庆新;黄玉良;蔡新木;陈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胎盘早期剥离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胎盘早期剥离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1999年10年间80例胎盘早期剥离病例.结果胎盘早期剥离有明显病因及诱因者占70%,其中以妊高征、脐带因素、胎膜早破为主,占51.25%;临床表现以腹痛、阴道流血常见,占38.75%,但体征典型者少,约62.5%的胎盘早期剥离无明显体征.结论对不明原因的胎心异常伴不明原因早产,高张子宫均应考虑胎盘早期剥离.一旦确诊,应根据病情轻重决定分娩方式.

    作者:马继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病52例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并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增加患者营养,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方法以患者入院时体重为标准, 分别在入院3 d、7 d、出院时对52例急性期COPD患者进行定期体重监测和饮食情况的调查.结果患者入院3 d内体重无明显变化,7 d后绝大部分患者体重下降明显,出院时仅为轻度下降,而体重下降与性别无关.影响COPD患者进食的主要原因为发病时的呼吸困难,其次为治疗方面的用具及体位姿势,再次是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食物和心理因素影响.结论 COPD患者体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进食不足,而通过护理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进食情况,从而达到增加患者营养,增强体质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欧永芳;兰丽梅;吴润娇;吴惠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下颌智齿冠周炎致颊瘘23例临床分析

    下颌智齿因阻生而不能正常萌出是导致冠周炎反复发作的主要解剖因素.形成阻生的直接原因是下颌第三磨牙萌出位置不足.反复发作的冠周炎可在同侧颌面部形成皮瘘,即相当于下颌第一磨牙咬肌前下角形成皮瘘.肿胀时大时小,经久不愈.本文就近20年来我科诊治的23例下颌智齿冠周炎致皮瘘总结如下.

    作者:陈昆达;李美琼;秦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